美章网 资料文库 对农村中学电化教育的思考范文

对农村中学电化教育的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对农村中学电化教育的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对农村中学电化教育的思考

一、巧借电教媒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利用教学课件展示生活中的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主动思考,从而引入新课。譬如:“细菌”这一节,导入部分可以介绍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的细菌试验,学生都知道日军731部队,“灭绝人性的日本侵略者,在东北用我们中国人进行细菌试验,大量有害细菌给我们中国人民和国家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已经深入人心,“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是不是所有的细菌对人类都有害呢?这节课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细菌。”这样引入新课,让学生思维尽快进入新课的轨道。在学习“向心力的实例分析”时,在课前播放汽车转弯漂移表演可引起学生的注意,将学生带入学习的主体地位;在学习“超重与失重”时,教师可以带学生到电梯里,站在磅秤上,观察电梯由静止开始上升或下降的全过程时磅秤的示数,提出问题:为什么磅秤的示数会变?什么时候较大?什么时候较小?并把它拍成视频展现在课件上。同学们就会呈现出“一定要探个究竟”之势,求知的热情油然而生。

二、运用电教媒体,增加师生有效互动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切都是由教师决定的,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甚至学生做的练习都是教师事先安排好的,学生只能被动参与这个过程,处于被动灌输的状态。教学过程中,利用制作好的操作型课件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是最受学生欢迎的。例如在教学初中地理《明天的天气怎么样》教学中,该节课实践性强,同生活联系紧密,在多媒体课件的制作中,我有意将其与实际生活相联系,以培养学生读懂、会播天气预报为教学目标,以“提问—解答—记忆—实践”的程序来进行教学。课上利用计算机的交互性动态特征让学生分组播报城市天气预报,充分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意识,训练了学生技能,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样,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增加了互动,活跃了课堂气氛。

三、运用电教录用,突破教学重难点

劳技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学科,课堂教学要求学生既动手又动脑,手脑并用。运用多媒体教学,学生的操作实践——多媒体示范操作,突破教学重难点——录像展示过程,劳技课中有些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和经验有一定距离,形成学习认知的难点。又由于教学时间、空间的限制,也不可能通过观看和实践的方法来突破这些教学难点。例如:《种植》中《水稻塑料秧盘育秧》一课,同学们都生活在农村,根本没有亲眼见过“水稻塑料秧盘育秧”的种植技术,若照本宣科,学生会觉得索然无味,认识肤浅,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果把学生带到种植基地进行观察,那么经费问题、交通问题等等很多实际情况摆在面前,或者去了也只能看到其中某一个生长环节,无法形成整体印象。为了解决这个教学难点,我把“水稻塑料秧盘育秧”的每个育秧环节都录下来给同学看,学生一边看录像,一边听解说词,短短几十分钟,就把“水稻塑料秧盘育秧”技术等多个环节观察了解的清清楚楚,使学生记忆深刻,全部再现于课堂,不受时间、空间、微观、宏观的限制,既可使学生观察秧苗的生长变化规律,又能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能力,使学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又例如第五单元《大米加工与营养》的教学,常常面临着一个难于解决的问题,在课堂上不可能把碾米机搬到教室来示范,为了解决这一难题,我采用了先把操作过程录制下来,然后投放到大屏幕上的方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对于教学中的难点、重点运用重放的方法,加上教师的解说,学生更是心领神会,难点把握了,重点突破了,学生们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了较复杂的“大米加工”过程。这种教学实践活动正是发展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的最佳时机。因此劳技课中有效借鉴电教媒体,加强学生科学思维方法的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前进一步提高劳技课堂教学质量的一个关键。

总之,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为目的多元化学习对教师的专业素养、现代化电教使用技能提出新的挑战,农村中学搞好电化教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各种信息与技能的更迭越来越快,身为电教部门工作人员感到责任重大,我们应该以身作则,提倡终身学习,只要我们携手共进,我相信“一群人,会走得更远。”让农村中学电化教育工作迎来更为精彩的绽放。 

参考文献

[1]周杰.信息化助推中学教育改革创新[J].广西教育,2015(06).

[2]刘婷婷.新时期电教管理工作的优化与创新[J].中小学电教,2016(08).

[3]韩成斌.现代电化教育技术下的初中地理教学模式[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09).

[4]王强.着力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支撑力[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03).

[5]张署霞.与信息技术携手,构建教育新形态——从学校管理的角度谈如何推进学校的信息化建设[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7(06).

作者:岳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