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电化教学理论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本文作者:管恩京单位:山东理工大学
1电化教育的定位
我国的电化教育,受国外视听教育和程序教学的影响,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80年代,在高校得到迅猛发展。从最初的媒体技术发展到系统技术,直到今天成为一门有着广泛研究和应用领域的学科专业———教育技术学。在90年代电教理论研讨中,出现了关于电化教育是否更名为教育技术的争论。目前,电教界的普遍意见是采用两个名称同时并用的办法作为过渡,即对内的行政职能和服务工作,保留电化教育名称,而学科建设和对外学术交流,采用教育技术这个名称。所以说电化教育和教育技术性质上是一样的,即用技术学的观点、方法和方法论,研究教育、教学过程及其管理过程的优化的技术手段、操作方法和方法论,并以此指导、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其目的是为了获得更有效的教学。从性质看,电化教育是根据现代教与学的理论,借助技术手段和媒体资源,运用系统方法发现和解决教学问题,最终目标是达到教学最优化。所以,电教中心作为高校电化教育工作的主体,自然应该以教学任务为主,其它任务为辅。但在具体实践中,往往偏离了这条路。或者是倾向于新闻宣传,或者是忙于非教学服务。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不能做电视新闻和其它服务,而是要分清主和次的问题。学校以教学、科研为中心,所以,深入教学过程,挖掘教学资源,才是电教中心的主要职责和生命力所在。原国家教委颁布的《学校电化教育暂行规程》明确规定,“学校电化教育机构属教学单位”。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沿袭,直到今天,电教中心还一直被当作教辅部门看待。名不正,则言不顺。电化教育定位准确与否,直接影响了其在学校地位的提高和作用的发挥。今天,教育改革已从教育体制和模式的改革具体深化到一门课程、一节课的改革,电化教育在改革中的作用也愈显重要,目前,高校内纷纷成立现代教育技术部(中心),电教中心归属该部(中心)管理,它的性质、任务和职能都相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此,在这种教育改革大背景和归属改变的小环境下,电教中心应抓住机遇,突出教学性,尽快实现从“教学媒体”机构向“媒体教学”机构的转变,最终成为全校现代媒体教育研究中心、技术指导中心和资源中心。
2电化教育面临问题与分析
2.1电化教育未能深入教学过程
由于传统教学思想的影响和电化教育理论的局限,多年来电化教育始终未能深层次进入教学过程。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高校出现了配置电教设备的热潮,一大批价格不菲的设备和教材配备到电教中心。但是认识的发展却没跟上硬件的发展,教师在很大程度上还是用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去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虽然也购置了部分电教教材,但由于推广、宣传不够,教师参与较少,致使利用率不高。教学效果自然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人们在对幻灯、电视教学感到失望的同时,又把希望的目光投上新一轮媒体———计算机。事实证明,相当比例的计算机不过是代替了教师的板书而已。教学过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脱离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来孤立地应用现代教学媒体,教学效果只会停滞不前。
2.2理论研究脱离教学实际
电化教育的理论研究跟不上硬件技术的发展。七八十年代我国基本是模仿西方四五十年代的视听教育,理论研究也局限在为数极少的专家圈子里,没有在整个教育领域内展开广泛的讨论和推广。进入90年代,随着教育技术学专业1992年以前称为电化教育专业&在师范类院校的普遍开设,培养了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电教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才开始有了生机和活力。但是,由于过多地追随国外发展的思路,理论研究过于超前,一些在国外适用的理论不适合中国教育实际情况。这种脱离土壤的移植,把电教推到了曲高和寡的境地,不能扎扎实实地深入到教学中去,致使现代电教理论无法推广和应用。
2.3电教队伍存在结构性缺陷
在20世纪80年代电教中心成立之初,电教人员基本上是从相近专业抽调,经过短期培训上岗的,业务范围也局限在硬件系统的维护、使用和管理方面。如果按1990年国家教委制订的我国教育技术人员专业标准来分析,现在电教队伍普遍存在着结构性缺陷:具有现代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掌握教学设计,具有教学经验的教师少;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用来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问题,具有一定研究能力的人员少;具备媒体开发#主要是围绕电视教学片和计算机课件制作&能力的专业人员少。
2.4电教教材建设乏力,资源利用率低
80年代,各高校花大代价建起的演播室和摄录编播设备,目前主要用来制作校内新闻和一些小专题片,教学利用率极低。同样,以文字录入为主体的计算机课件也发挥不出投资巨大的多媒体教室的功效。所以,软、硬件比例严重失调,造成了教学资源的极大浪费。与动辄几十万的硬件设施相比,电教教材建设一直裹足不前,原因有三:一是经费投入不足,电教中心并无专项教材编制经费,电教教材编制主要以教学研究课题的形式向学校有关单位申请,有限的课题经费限制了形成有组织、有计划的教材编制;二是教材使用率不高,以电视教学片为例,购进的电视教学片,据统计使用率还不到40%,大部分被束之高阁。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师积极性不高,出借、归还、设备操作比较麻烦;三是教材推广性不强,以学校自主开发的计算机课件为例,目前课件制作除极少数由人员构成合理的课题组完成外,大部分依靠个人技术力量,以单兵作战为主,所作课件只适应教师本人使用,普及性不强,难以大范围的推广应用。
2.5重管理,轻教学
在许多高校,电教中心自成立之初,就被认定为职能管理部门,从最初管理电教音像资料,到今天管理多媒体教室,电教中心的教学任务却一直没有得到认可。随着电教中心的归属改变,电教的工作变得异常繁杂,包括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多媒体教室管理、学校重大事件的录像、微格教学实验、听力室管理、音像资料保管、大型活动的音响布置、校园广播、外语听力发射等等。客观地讲,这其中塞进了许多本不该属于电教中心的业务,这些业务在相当程度上分散了电教中心的精力,削弱了电化教育的教学性,阻碍了电化教育作用的发挥。
3发展电化教育的建议
3.1电化教育应深入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电化教学积极性
电化教育深入教学过程,应从改变思想观众开始。首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观念,鼓励教师接触新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在此指导下掌握现代教育技术中软、硬件媒体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其次,鼓励教师和电教人员联合开发制作电教教材#电视教学片或多媒体课件&,但教材的制作一定要符合现代教学思想和现代教育技术要求。另外,要积极开展教学设计研究和讨论。教学设计是现代教育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起步较晚,它是运用系统方法发现、分析、解决教学问题,实现教学效果最优化的规范的计划过程和操作程序。此外,学校制定相应政策,如将教学手段改革、教学课程设计等列为教改内容或教学质量评价内容,提高教师开展电化教学的积极性。
3.2加强合作,开展教学系统研究
教育改革已从体制、模式改革细微到一门课、一堂课的改革。电化教育研究也从“教学媒体”研究发展到“媒体教学”研究,并且今后发展动态也是以研究教学系统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为主。目前,大部分电教人员不从事教学一线,所以只有与教务部门和一线教师密切合作,运用掌握的信息技术和媒体制作能力,深入到某一门课程或某一堂课中,用系统的方法,发现教学存在的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方案,或者针对某种教学活动的需求,研究、开发相应的教学资源等。
3.3建设一支高水平电教队伍
电教工作,终归是“人”的工作,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符合我国教育技术专业标准的电教队伍已经成为电化教育发展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随着电化教育全方位活动展开,教育技术理论问题的研究、教学过程的分析设计、媒体教材的研究开发等都离不开一支高水平的电教队伍,它包括掌握教育技术的管理人员、掌握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专业人员和掌握教学设计、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
3.4加大教材建设提高资源利用率
提高电教资源利用率,首先要加大电教教材建设力度,一是划拨电教教材专项经费,购置一批优秀的电视教学片和多媒体电子教材。二是成立专业结构合理的开发小组,自主制作适合本校教学实际的电教教材。其次要制订政策,鼓励教师使用现代媒体设备和电教教材,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
3.5全面发展,突出重点
在许多高校,面对电教中心目前肩负的管理职能和一些本不该属于电教中心的工作的这一状况,既要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又要保持全面发展,对保证电化教育健康发展来说非常重要。当前,基于网络的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被认为是电化教育运行较好和最有发展前景的技术,教学性非常强,并且发展多媒体教育还能充分利用原有的电教资源,整套的摄录编设备可以为多媒体课件制作提供视频素材,功能齐全的演播室和调音设备可以提供良好的音频素材等,所以多媒体教育应该成为当今电化教育的工作重点。但是,工作中一定要避免走“重管理,轻教学”老路子,最重要的是不要在主观上把自己简单地看作一个管理部门,而应努力发展成为集多媒体研究、开发、教学、管理于一体的教学机构。电教中心从教务处分离以后,如果与教学部门缺乏良好的工作协同机制,很容易造成电教与教学工作更深的隔离。所以,发展多媒体教学还必需同教学主管部门密切合作,比如可以在教师多媒体知识培训、媒体教学系统设计、媒体教学研究和电教教材课题申报、验收审核等方面共同开展工作。总之,我国电化教育的发展尚处在一个实践和探索的阶段,重要的是在发展中能发现问题,研究并解决问题,充分发挥电教在教育、教学改革中作用,使其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