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现范文

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现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工智能下大学生就业思政教育的实现

摘  要:快速发展的人工智能技术不仅渗透到我们的生活,甚至干预到我们的思维方式,乃至我们的工作模式。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很容易出现“就业难”的认识偏差、择业过程中的负面心理障碍,以及自身综合素质欠缺等问题。为了克服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将面临着诸多的挑战,同时也有了诸多的创新机遇。为了不断创新大学生就业指导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融合:要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要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1];将政府、社会、学校、家庭、大学生本人五方面有效结合,并形成教育目标的一致性。

关键词:人工智能;大学生就业指导;思政教育实现与对策

人类的社会生活及所处的生活空间正在迅速地被人工智能这一新兴技术改变着。追溯过去这十年,人工智能慢慢步入人们的生活,随着这项技术的不断发展与革新,对人们的生活也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特别是如今人工智能具有替代人类劳动力这一作用成为先进科技发展的一大动力。也就在这时,必然会有很多人会因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自己产生弊端,工作问题尤其突出[2]。人工智能等技术将会给社会的各个方面带来深远的影响,对于绝大部分高校应届毕业生而言,他们最先面临的必然是就业问题。而人工智能发展对就业的影响既存在正面,也存在负面影响。在人工智能的双重影响下,高校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在此时应该承担好自身的责任,对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采取正确的引导方式,全面带领学生认识现阶段人工智能技术对我们各方面产生的影响,促使大学生在就业中能更加顺利。

一、人工智能对就业的影响

目前学术界关于人工智能对就业影响的探讨研究主要存在正反两大方向:其一,人工智能技术对就业的负向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劳动力被替代,根据 2017 年麦肯锡咨询公司预测显示,到 2030 年,全球多达 8 亿人的工作岗位将被自动化机器取代而消失[3]。该报告提到了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岗位会因为人工智能系统所发展能力差异,而受到不同的技术、经济及社会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是技术性失业,高度发达的技术会减少对低技能、简单劳动力的需求,大部分简单的传统产业一旦机器化,必然导致全球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失业率也随之增高。但也不是直接等同于失业,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力是有一定的条件的。其二,对就业的正向作用。主要是对劳动力的补偿,人工智能的发展必然增加劳动力市场对人工智能开发、应用和管理人才的需求,它将改变我们未来的工作方式,并提供从事更高技能、更高质量和更高报酬的工作的机会[4]。在所有争论当中,人工智能对于劳动力替代这一问题,简而言之就是就业问题,学者们针对人工智能对大学生就业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加强职业教育和就业培训,做好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5]。其二,不断转变办学理念,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路径和模式,加强青年大学生对就业方向的正确判断[6];高校也可以通过人工智能技术来搭建教学平台,进行高校人工智能技术的建设,进一步在思想上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7]。

二、人工智能背景下大学生求职择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和行动上的偏差

2021 年,我国高校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高达 909 万人,继 2020 年的数据而言,仍然呈增长的趋势,并且该数据再次创造了新高a。尽管毕业生的人数逐年增加,但社会的各个企业等用人需求也没有随之增加,就业市场景气程度不高,高校毕业生就业也就会受到相应的影响,就业率下降是必然的结果。尤其是在 2021 年受到疫情的影响,相比于 2020 年,受求职人数的剧增而应聘岗位的减少这两大因素影响,使得 2021 年的就业形势很是不容乐观。这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工智能快速发展的趋势,与现阶段的传统产业高度匹配、深度融合。人工智能不通过断刷新迭代自身的技术,不断升级自身的应用,触发传统行业转型的同时也繁衍新的行业。而我们大学生可重复化、程序化、数字化等独特能力可能被超越,而被替代的可能性也会增大。最终就会导致传统产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反之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就业市场本不景气的同时,又受到了人工智能的一定影响,对于大学生就业而言,可谓难上加难。对人工智能的认识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不注重人工智能对自身发展的影响,不了解当下时代发展的趋势是怎么样的,就很容易产生对就业的认识偏差,就会存在就业难的想法。这种在思想上产生的偏差,逐渐会变成行动上的偏差。一旦接受了这样的限定,就会失去找工作的动力,严重影响我国现阶段大学生求职的前进步伐。

(二)负面心理的产生

首先是就业难所导致的认识偏差,再加上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趋势呈现出的一些供大于求的形势,着重表现在结构方面及地域方面。但是就在这种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期望在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中仍处于一种居高临下的状态,然而其自身理想职业与现实的差距始终是直白的现实问题,此时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和精神压力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要面对现阶段就业市场不景气的压力,与大多数毕业生竞争岗位的压力,还要面对人工智能时代下,自身劳动力被取代的可能。自卑心理油然而生,除了上述就业压力过大外,还存在自身素质不够硬催生负面心理的产生。现在我国绝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是缺失社会实践经验的,对社会的适应度偏低,尚且还不能辨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反而对工资收入与工作环境、工作地点关注度过高,最终形成的落差感却是对心理的致命一击。简而言之,过于完美的期望及较差的自身素养多多少少会让高校毕业生内心受到一定的挫伤。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抑制大学生找工作的进度,也会严重影响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阻碍我国就业形势的发展。

三、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与对策

(一)保持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

要增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就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模式从保守型的运作方式向社会型运作模式转换,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的效力,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基础上,不仅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也要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对于高校大学生而言,一是要灵活做到整体教育和个别教育进行有效结合,加强就业指导集体教育是必然的,这在一定程序上可以解决绝大多数大学生群体间所存在的共性问题。学校需要加强普及人工智能方面知识,打造全面性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对人工智能技术挑战的同时还必须要顺应我们当今社会发展的最新需求,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来激发高校大学生的创造性,始终以高校大学生内在思想政治道德品质为导向,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端正的就业价值取向、切实的职业目标。在此基础上,顺势提高他们的就业心理素养,只有通过这一系列繁杂的过程,才能促进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整体提高。在整体的提升下,也要注意整体与个别教育相结合。集体化教育能够解决绝大部分高校大学生所体现的共性问题,可以以整体、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进行教育。而个别化教育是根据不同对象的不同思想问题和不同心理特点,分别进行不同方式教育的一种方法。一旦有一些学生出现就业相关的问题,应该在第一时间关注他们的动态。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问题,必须采取个性化的教育方法。在教育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注意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和差异性,可体现在针对整体还是个别,差异是整体还是个别,也要注意教育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对于整体和个别要灵活处理,讲道理、摆事实、找方法、寻结果等方式灵活转换,最终实现问题的解决。这时在专业技能提高的同时,也可以采用一定的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就业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的数据思维,不仅有针对性,更是实际行动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二)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

目前,从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的进行,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就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存在着所谓“短期促销”“临阵磨枪”的问题,特别是在现今人工智能时代,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下,已经让学生产生了不少的恐慌,仅仅是片面的指导,只重视在课堂上语言灌输,而忽视实践,是很难起到实质性的效果。故要使高校大学生在就业这条路上走的较为顺利,应该将教育整合起来,提前将就业指导介入高校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将毕业前期的短期指导模式转变为长期全程指导模式。要做好各个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衔接是必不可少的,但是在这个过程中要明白不同时期的大学生思想的认知水平、特点,根据不同的阶段,在全程性的基础上还要学会由浅入深。对于一年级的新生,心理上的疏导是必须的,要让他们思想上的认知能力得以转变,从一名中学生转变为大学生,要对他们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导向,要让他们明白大学几年自己所学的专业与自己未来的规划,对学生进行就业灌输是必要的。在大学的第二年和第三年是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时期,这时他们已经熟悉了大学的生活,要以综合能力的培养、心理素质的建设为重点目标,进一步灌输确定职业导向,适当增强一些就业紧迫感,特别是在大学的第三年,高校要尽可能提供一些实践的机会,在其中应该多多鼓励、帮助大学生认清将要面对的工作领域,培养自身素养的能力,这个过渡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是全程参与,了解学生的各方面的动态,整合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将思想政治教育穿插在其他学科中,始终做到学科融合,实现其真正的全程化。在大学第四年,大学生临近毕业,就业和择业在那个时候便成为现实问题,难免会出现一定的焦虑,情绪不稳定的情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此时对学生加强教育,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一定量的强度,从而促使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一定的择业、就业专题讲座,优秀毕业大学生先进事迹讲座报告等活动是必要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最终以改变他们的认知偏差,消除心理障碍,提升自身行动能力,从而强化他们社会责任感为终极目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明白要将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也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正确导向。

(三)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一体性

人工智能作为信息时代新技术革命的新兴,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通过实践表明其发展是大势所趋,也带了相应的挑战。针对人工智能对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的利弊关系,大学生使用辩证的思想去看待其快速发展是必要的,传统产业将采用人工智能技术来取代对大学生的需求,高新技术产业反之成为新的经济发展增长点,也就在这时新的就业机会也油然而生。思想政治目标的一体性,在人工智能时代实现高校大学生就业的软着陆,始终离不开政府、家庭、高校以及大学生本人的共同参与。要想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最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大合力,还必须有效结合政府、社会、家庭、学校这三大主题。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的建设,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抓紧完善再就业系统的建设。紧跟时代步伐,在规划和引领人工智能的同时也要不断开拓创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引领新兴人才,从而拓宽就业的渠道。其次,家庭要发挥好基础作用,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给孩子制造紧张的就业气氛,大力鼓励孩子面对就业的大势所趋要勇敢。家人是孩子的支撑,应该给予自己的孩子更多的关爱和关心,时时刻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时时刻刻支持孩子的选择。再次,高校始终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努力克服没有必要的担忧,正确、坦然面对人工智能的发展。在教学的同时也要创造更多的实践机会,育人也要落实到生活中。还需要引领创新发展,可采取一些人工智能技术,通过对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并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最后,信息时代的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趋势越来越快,社会对高校大学生人才的素质及能力要求也随之不断提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已经不断渗透到人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甚至干预到人们的思维方式,乃至工作模式。作为学生若只满足于现有基础上的技能与知识而停滞不前,就很容易被这个时代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淘汰,再难以跟上信息时代经济发展的步伐。至此,学生在学校做好自身的本职,学好专业知识以外,还需要不断创新和学习并掌握最新的行业技能,加大在竞争中的优势;紧接着也要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学校、学院所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及比赛等,将理论变为实践,使得自己从活动中取得来自书本外的收获。也要跟上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趋势,在提升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学会创新、寻找创新点,坚持终身学习使自己接受新事物及发现新事物,掌握过硬的本领,增强自身就业优势,在面对就业竞争时才会突显而出。

四、结语

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是不可避免的,大学生在就业中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面对这些新问题,高校必须将思想政治教育运作模式从保守型的运作方式向社会型运作模式转换,强化社会化运作模式的效力,在现有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基础上,不仅要将人工智能技术引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也要不断创新就业指导方法。同时,也要保证思想政治教育的全程性,将全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就业指导的核心和灵魂,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8],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就业的正确导向,也可以避免“短期促销”“临阵磨枪”等问题。最后,形成思想政治目标的一体性,加强大学生再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职业教育,抓紧完善再就业系统的建设;家庭要顺应时代的发展,不给孩子制造紧张的就业气氛,鼓励孩子要勇敢地面对就业的大趋势;学校通过对学生就业等方面的数据进行收集,建立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打造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链”,并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导向;大学生也要积极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参与学校、学院所提供各种形式的实践及比赛等。通过不断创新,积极努力学习,增强个人优势。

作者:王涵映 单位:成都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