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就业创业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育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职业素养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的最基本保障,也是提高个人核心素养的关键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中容易被忽视的内容。 目前的时代背景下,用人单位在招聘应届生时不仅看重校园中的成绩和实践经历,同时极为重视学生的职业素养。 大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应当构建以人为本、立德树人的总体格局,将培养职业信念和职业素质作为重点内容,将管理机制构建作为主要途径,将评估考核反馈作为关键手段,不断丰富和拓展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措施,将我国大学生培养成为符合市场需求的专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 本文首先阐述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和基本特征,分析目前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现状,提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下,优化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职业院校;素质教育;就业创业;有效措施
2021 年我国普通高校毕业生总规模达到了 909万,同比增加 35 万,大学生就业难、创业率低成为普遍的就业背景。 这一时代背景下,人才需求市场对大学生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要求不断提高,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技能,同时要求学生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能够将其概括为职业素养。 通过目前对高职院校的专业教育和职业发展规划开展进行分析能够发现,高等院校在对人才的培育过程中,过于重视理论知识和技能操作,忽视了职业素质的培养和建设。 为积极推动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应当将培养中心转业到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层面之中,通过强化技能训练和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核心竞争力。
1 职业素养的具体内涵
职业素养是将就业创业作为导向产生的职业教育发展问题。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开展职业素养教育工作,应当将市场导向和企业实际需求作为前提基础,将校企合作作为主要平台,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深入推动专业教育教学改革的内涵,实现学习、研究、生产相结合,不断推动学生的职业发展。 由此,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和专业素养培训的过程中,应当强化对学生对职业的认同感,培养学生进行社会交际的能力、市场态势的判断、创新创业能力塑造等多项内容,从而明确专业素质、基本素质、专业认同等素质教育目标。 将教育重心转移到表达能力、人文知识、理论实践相结合、文化基础、鉴别能力等多项能力培养中,将专业能力培养作为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原动力,以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技术能力。 同时,职业院校应当依据职业能力的特点和基本内容,不断培养学生进行积极进取、吃苦耐劳的创业精神,秉公守法、以身作则的职业责任感和使命感,理念新颖、途径创新的就业创业能力。
2 职业素养的多项基本特征
职业素养的核心特征为职业特色。 职业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应当结合专业的发展方向和专业教育内容,明确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方向,从而探索出社会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将专业教学特点、行业发展规律作为前提条件,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探索进取的精神,满足行业生产、服务、管理建设等多项需求。企业特点是职业素养主要特点。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深化和发展,人才市场对高职院校的人才供给要求不断提高,由此,高效管理部门应当及时了解和掌握都是市场行业的发展趋势,构建出一套系统、完善的培养体系,通过教学改革、工学交替、校企合作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够养成良好的团队合作意识、效益理念、责任意识、市场观念、质量观念等多项职业素养。创新特点是职业素养的高标准特点。 进行创新是全新时代下我国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企业进行发展进步,学生素质提高的关键条件。 在进行职业素养培养的过程中,高职院校应当在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使学生能够在激烈的人才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3 目前高职院校中进行职业素养的教育现状和不足
3. 1 侧重课堂教育,缺少社会教育
以往我国高职院校和高等院校在构建人才培育计划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缺少行业调研的情况,职业素养课程设置缺少规范性和科学性,课程理论的理论性较强,而实践性不足,人文教育和技能教育存在失衡。 依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即使有部分高职院校能够依据市场需求,将人才培育方案进行重新建设,但在具体落实过程中,仍旧单纯将社会需求作为人才培养的总体目标,在教学方式、专业内容、人才培养措施等方面中仍旧使用传统的人才培育手段,无法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内容和教育体系,学生在进行就业的过程中,无法满足行业发展对专业人才的多样需求。
3. 2 侧重技术培养,缺少教育培育
在对学生职业素养进行培育的过程中,高职院校缺少科学全面的培养体系,职业素养培养工作出现了严重的灌输化、说教化等现象,学生的思维观念和时代特征受到一定影响,职业素养无法融入高校教育的全过程中。 同时,在进行学生培养和意识培养等素质培养过程中,大多数高职院校都缺少系统完善的评价考核标准,依据现有的评价机制,无法对学生的各项职业素养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这也是影响我国高职院校开展职业素养培育工作的重点因素之一。 职业教育的培育是一种并不直观的教育过程,学生无法凭借以往学习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经验,对其进行准确定义和概括,从而导致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工作受到较大影响。
4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下优化培养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措施
4. 1 强化大学生职业素养培育的相关要素
高职院校应当结合自身的专业教育优势,满足社会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需求,围绕进行职业素养培育的具体过程,构建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育模式。 高职院校首先应当依据不同行业的发展规律和企业岗位的具体素质要求,开展有针对性的社会调研活动,明确各行业对大学生专业知识和能力素质等层面的多项要求,同时结合大学生个体发展的需要,构建出以就业创业为导向,以创新为源动力的职业素养培育体系,职业素养专业课程机制,优化和完善专业课程的框架结构,强化职业素养在专业教育中占据的教学比重,将企业单位的用人岗位需求融入专业课程的教育教学中,提高职业素养的发展能力,体现专业教育的针对性、科学性、职业性。 同时应当在保障专业教育的前提条件下,结合企业单位的实际情况,不断调和完善职业素养的基本构成模式,从每个学生的个体发展、社会行业的实际需求角度出发,制定出多种灵活的职业素养培育方式,提高专业教育建设的规范性和时效性,强化职业素养的灵活性和针对性。
4. 2 构建仿真就业创业中心,强化校企合作
西方国家的高等院校针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构建出一套完善的网络信息系统,形成了高度仿真的就业创业中心,形成以政府部门作为引导,强化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及联系的新型职业教育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缺少系统和完善的培养体系。 由此,高职院校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水平,应当强化和其他院校及企业单位的交流合作,在进行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过程中,提高企业人力资源部门在职业素养培养体系中占据的比重。 通过形成仿真招聘活动,使学生能够明确自身存在的不足,将自身准确定位,从而在后续的专业学习中,将成长方向进行明确,将自身能力的不足和短板进行补齐。 同时,在进行仿真就业创业的过程中,政府管理部门应当进行协调和沟通,为高职院校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提供企业资源,保障资源的多元化和针对性,从而在满足高职院校职业素养培育要求的过程中,为企业引入专业高素质人才提供平台载体。 同时应当构建相应的职业素养评价反馈机制,依据仿真就业创业中心的评价结果和每个学生的综合素质,给予学生客观、全面、公正的职业素养评价。
4. 3 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发挥其自主能动性
高职院校应当首先提高每个学生对职业素养的深刻认知,通过各种专业教育手段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认同性。 不断践行和发展既定的职业规划,不断分析自我、认识自我、提高自我,将这三点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依据自身发展的特征,将就业创业发展的目标进行明确,构建出一条系统化、科学化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 高职院校应当将基础教育作为核心手段,设计出每个学生的职业规划培育体系,引导学生将专业教育作为前提基础,将自身职业发展方向进行合理规划,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行业对人才岗位素质的多样化需求,形成个人全面发展和就业创业的基本能力。此外,还应当借助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对当前状态下自身有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对素质现状、能力水平、知识储备等内容有一定了解,依据自身体现出的不足之处,确定出未来一段时间的专业学习目标和能力发展方向,切实解决学生的个体能力认知薄弱问题,涵盖了学习动机、个人兴趣、学生性格、能力水平、价值观、人生观等层面的深刻认识。
5 结语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的职业素养培育工作时将学生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深化发展,积极推动学生全面素质发展的关键教育模式。 在社会经济形势高速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结合社会发展和市场经济变化趋势,将人才培育目标进行明确,构建出具有时代特色的职业素养培育机制。
作者:徐思炜 单位: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