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范文

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

一、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现状分析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上工作岗位的供给不断增加,只要大学生有就业的意愿,就能够找到一份工作来解决生存问题。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工作不再单纯为了解决温饱问题,而是追求兴趣和自身价值实现。2013年教育部颁布《教育部办公厅关于编制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的通知》,从通知颁布之后,河北省高校每年就业质量年报,但就业质量普遍不高,存在“慢就业”、扎堆考研,就业稳定性差,专业对口率低等问题。

(一)不就业和“慢就业”现象并存

由于就业压力和就业观念的影响,大学生不就业和“慢就业”的现象越来越严重,每年的就业季都会有大批用人单位走进校园开展宣讲会,河北省内大部分高校也会组织几百家甚至上千家的单位举办大型双选会,但参加宣讲会和双选会的学生却不是很多。由于大学生期望薪资和岗位与实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更多的同学选择暂时不就业,报考研究生考试。通过调查发现,2020年省内各高校报考研究生的比率达到了毕业生总数的一半,但是最终能够考上研究生的比率平均不到20%,报考但没有考上的同学就错过了就业的最佳时间,最后只能选择专职考研或暂时不就业。“慢就业”不等于不就业,通常是指毕业生选择暂是不就业也不考研,而是选择游学、在家陪父母、寻找创业项目等,如果没有达到就业期望值,即使拿到单位的offer也不会签约。如果这种属于理性“慢就业”,那么另外一种没有职业规划又无力面对就业竞争压力的就属于逃避现实型“慢就业”、不就业,或者“慢就业”实际上是大学生就业质量不高的衍生现象。

(二)就业稳定性差,频繁跳槽不利于职业发展

不同时代赋予大学生的使命也不一样,以前大学生属于“天之骄子”,就业去向多是事业单位和大型国有企业。但现在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的就业流向多是民营企业,所以省内高校的毕业生多流向中小型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工作岗位也由原来的管理岗转向技术服务岗位。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制造型企业由于技术升级、设备更新,以前由大中专或职业技术院校毕业生从事的一线技术岗位逐渐变为大学毕业生从事。这种工作形式与原来的事业单位和大型国企相比,薪资福利和社会保障有一定差距,因此存在大学生无法接受和不适应的现象。2019年和2020年两年期间笔者对长期招收河北省高校大学生的136家单位进行访谈,有112家单位表示大学生出现了跳槽情况,96家表示跳槽情况比较严重,跳槽的比例在50%左右,其中有37家单位表示平均一年招聘10个毕业生最终能够留下的只有1至2人,在入职1个月到3个月区间之内离职的占80%,也有刚到单位就开始办理离职手续的。

(三)毕业生从事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不高

专业相关度是大学生就业的核心竞争力,这一点在工学类专业毕业生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在高考志愿选择专业时,优先考虑的同样是专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就业前景,专业相关度能够反映高校专业目标培养的达成度。麦可思研究院的《2020年中国本科生就业报告》中显示本科毕业生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从2017年开始已经趋于稳定,稳定在71%的水平,仍有接近三成的毕业生从事与专业无关的工作,专业相关度不是很高。笔者在2020年9月对河北省高校毕业生进行了专业相关度调查,调查了1758名毕业生,36.30%的毕业生从事工作与所学专业不相关。

二、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一)内在因素的影响

影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内在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就业思想观念和就业能力两个方面。一方面,河北省内高校省内生源居多,受传统的保守观念影响较大,就业区域要求仅限于家乡及周边区域,长三角、珠三角地区的岗位很多,但关注的同学非常少。同时就业从众心理比较严重,不管岗位是否适合自己,看到同学们签约自己也签约。另一方面,毕业生一味追求高工资、大城市、优质的就业环境,但自身缺乏实践经验,综合就业能力偏弱,无法达到期望与现实的匹配。笔者在对毕业生期望薪资调查中发现,90%以上的毕业生期望薪资都比实际薪资高,观念和能力认知是影响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内在因素。

(二)外在因素的影响

一是政府和地方就业政策不统一,就业服务体系不够完善,手续办理方面不够顺畅。例如很多事业单位招聘公务员考试要求毕业生是应届生身份,就业报到证派回原籍,才有资格报考,而学生想把户、档挂靠就必须与人才服务中心签订三方协议,就业报到证派遣到人才服务中心,造成想考报公务员、选调生的同学顾虑重重,近两年类似这种情况略有改善可是仍然存在。二是高校专业设置跟不上市场需求,有些专业供不应求,而有些专业就业率只有依靠考研率维系。三是用人单位人才高消费,无论什么岗位一味追求高学历,这样既会造成人才浪费也不利于就业稳定性。

三、提升河北省高校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对策建议

(一)注重职业生涯教育,正确引导不就业和被动型“慢就业”人群

不就业和被动型“慢就业”本质都是一种逃避现实的选择,是不愿或没有能力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对待不就业和被动型“慢就业”的正确方法是将生涯规划教育从大一开始贯穿整个大学期间,从大一开始唤醒学生的生涯意识,提高就业能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让大学生提前了解社会和岗位技能需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大学生提前规划职业路线,储备目标职业所需要的职业技能和专业知识。对于考研的学生也要进行正确引导,根据学习成绩的水平规划目标院校,对于考研成功率不高的学生引导其抓住就业黄金时间积极就业。

(二)发挥政府调控作用,畅通就业渠道,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近年来,河北省对于大学生就业户口、档案方面的限制有明显改善,但相较于南方大部分城市还很落后,存在一些条条框框的束缚不利于大学生就业,河北省和各地市之间就业政策不完全统一,政府的信息平台和电子政务水平落后。政府要发挥宏观调控作用,畅通用人单位、人才市场和高校之间的就业通道,构建便捷高效的就业服务体系。

(三)依据市场需求调整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

大学生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应该根据经济发展情况、市场需求情况以及办学层次进行调整。随着经济发展的变化,社会需要更多的交叉学科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最普遍的销售岗位也会优先录用有专业技术背景和英语水平高的人才,这样比较,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与具备专业背景又善于沟通的工科毕业生相比就没有就业竞争力。在专业设置时应该改变传统,设置一些符合市场需求的交叉学科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上将实践教学环节落到实处,真正提高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作者:郭爱华 单位:燕山大学里仁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