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与解决路径范文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与解决路径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与解决路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与解决路径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困境,然后提出了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策略,包括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提供个性化、实用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

关键词: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困境

进入新时代,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逐步向大众化转变,随之而来的是毕业生人数陡增,大学生就业时面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不仅如此,由于就业结构区域性失调,大学生就业面临着严重的困境,存在就业选择局限及就业观念缺乏理性等诸多问题。因此,各高校可以从构建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及实用化的就业指导。

一、新时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困境

(一)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增加,大学生就业压力大根据2017年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公布的消息,截至2017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795万。2018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高达820万,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高校毕业生就业既面对基数庞大的应届生,又加之往届待业生造成的叠加效应,使得大学生就业压力巨大。此外,大学生的职业预期与用人单位所给薪酬、待遇之间存在差距,使得大学毕业生就业积极性受挫,就业意向不足。

(二)就业意向和可供就业的区域不匹配,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随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与完善,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日益突出。东部一线、二线大中型城市就业岗位较多,职业层次较高,职业前景更广。但从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意向来看,高校毕业生偏重于选择稳定、离家近的工作。诚然,东部沿海地区大中城市能够满足一些就业生的就业期望,但不能忽视的是东部大中城市存在就业饱和、就业承载能力逐渐下降的情况。而内地二三线城市、县域城市的事业单位有限,且公务员或事业单位需要选拔性考试,录取门槛高,录用人数少,其吸纳高校毕业生能力有限。同时,内地二三线城市、县域城市企业发展受阻,基础设施不健全,难以承载更多大学生的就业期许,很难满足更多大学生的就业意向需求[1]。在这种就业选择意向和可供就业区域不匹配的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观念存在误区,存在就业难或盲目就业的现象。

(三)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在新常态下,大学生就业过程中需要面对就业政策体系不完善这一问题。在我国很多地方,大学生就业政策还存在很多限制,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的正常进行。具体表现为派遣时间限制、跨省时间限制等。再者,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未完全落地,以致未形成相对流畅的就业推进流程,导致相关企业和单位未能及时准确地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推进工作。如未执行报考公务员及研究生的加分政策、职能机构在大学生创业的贷款服务上积极性很低等。另外,国家出台的一系列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仅仅偏重于大学生这一端的引导,忽略了协同联动效应,最终影响了大学生就业率的提升。

二、解决新时代大学生就业困境的策略

(一)拓宽学生就业渠道,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目前,较窄的就业渠道与庞大的就业生基数形成了鲜明对比,无形中增加了大学生的就业压力。而面对持续上升的毕业大学生数量,拓宽学生就业渠道是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因此,高校可结合现实情况,从以下几点入手,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第一,发挥高校的资源优势,提高高校在促进就业方面的主动性,为学生链接多样化的就业岗位。在校区党工委的组织下,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自己掌握的优质人力资源,鼓励杰出校友参与校办企业建设,为本校毕业生提供就业岗位。同时,通过高校各专业与各类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合作关系,引导这些合作单位积极吸纳毕业生就业。再者,学校也要积极举办大型校园招聘会,或者就业指导中心深入调研、精心谋划,利用暑期时间,组织各学院先后赴全国地市开拓就业市场,向多家用人单位进行了推介并发出校园招聘邀请,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2]。第二,挖掘大学生个人能力,鼓励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增加就业面,实现大学生自主创业带动就业。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在此形势下,政府和学校要建设集创业、择业、交流、开发、培训、储备为一体的青年创业就业服务中心,提供资金支持、资源支持,让学生通过自主创业实现就业,达到拓宽就业渠道的目的。

(二)提供个性化、实用化的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面对就业意向和可供就业的区域不匹配这一就业困境,许多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存在偏差,不考虑升值空间和自我价值实现,只是把工作地点和工资收入作为首选。在这种情势下,大学生难以很好地结合就业大环境和自身的情况实现就业[3]。为此,高校必须为大学生提供个性化、实用化的就业指导,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具体实践中,高校就业指导相关部门可根据毕业生具体情况,如籍贯、家庭状况、性格、身体条件、学业水平等方面综合考虑,高校可以通过举办系列就业指导讲座和个人简历大赛、模拟面试等多项活动,引导高校毕业生客观认识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帮助他们根据自己理想的职业方向和目标选择职业,促使其形成科学的就业观,从而减少他们择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提高就业成功率和就业的稳定性[4]。此外,高校还可以开展社会职业调查体验、职业技能实习体验帮助大学生走进企业、了解企业、深入岗位、了解岗位,促使其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更好地调整、修正职业意向,实现精准择业、精准就业。

(三)构建完善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促进新时代大学生就业,构建基于就业能力的大学生就业政策体系,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要从就业力角度对当代大学生就业政策进行细致分析,了解大学生就业政策的基本构成与框架,据此制定相应的就业政策,将大学生就业率提升到新高度。第二,制定和完善以充分调动政府、省属高校、用人单位的互为补充、协同联动的政策体系,推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完善的组织流程中顺利开展。同时,政府还应出台鼓励就业力研究、实践的相关政策,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支持高校进行特色办学、多元发展;加大政府财政支持力度,鼓励高校开展提升大学生就业力的教学改革,把大学生就业力提升作为评估高校教学成果的重要指标,提升高校就业力教育水平。第三,积极引导用人单位和相关企业参与高校毕业生就业能力提升工作中。政府、学校、用人单位三方加强沟通,开展校企合作,鼓励企业创建实习、就业平台,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平台。

三、结语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趋势。因此高校要与时俱进,制定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政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善毕业生就业理念,提高毕业生就业能力,为社会多元化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唐诗潮.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研究[J].高教学刊,2018(16):194-197.

[2]黄权标.浅议大学生就业现状和就业指导机制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3(28):209-211.

[3]张轶辉,毕亚玲,杜小明,等.“慢就业”成因探析及其应对策略[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18,20(4):103-108.

[4]王芹,肖斌.高校个性化就业指导工作的难点与解决途径[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6):66-68.182

作者:蒋大锐 单位:广东财经大学华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