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探析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而言的现代信息传播手段,新媒体的使用改变并重构了人们的信息交流方式。它在传播速度、传播形式上具有多重优势,新媒体的传播特性也为高校就业工作部门改变传统就业工作方法提供了新的参考。本文将以新媒体概念的界定为起点,分析新媒体对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消极、积极影响,以及新媒体在大学生就业中的运用分析,探究新媒体形势下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创新探究
关键词:新媒体;就业指导;创新探究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这一概念在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提出。到了1969年,美国传播政策总统特别委员会主席E.Rostow在向尼克松总统提交的报告书中也多次提到“新媒体”这一概念。由此,“新媒体”这一概念逐渐开始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关注。新媒体这一概念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传统媒体可以理解为广播、电视、报刊等出现较早的媒介传播方式。而新媒体则是利用移动技术、网络技术、数字技术,通过卫星、无线网络、互联网等现代传播渠道以及电视机、手机、电脑等终端,向受众提供信息和相关服务的媒介形态和传播形态。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指出“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所以对于“新媒体”的界定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随之发展的[1]。
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生活的影响
近年来,互联网已得到很大普及。青少年群体的接受能力强、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重。所以新媒体的发展对青少年的影响最为显著。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原有的思维方式、交往方式及观念模式。大学生越来越多的时间也被微信、QQ、微博占据着。更新、刷新网络动态成了许多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夸张的说,已经没有人可以独立于新媒体外工作、生活。从这一角度讲,可以说是新媒体的发展给当代大学生提供更多的机遇和途径去认识世界、改变世界。但是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新媒体具有一定优势的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弊端,新媒体信息具有传播信息量大、传播时效性强、传播范围广的特征。这样的特征就会导致信息传播的不可控性。新媒体发表信息的自由性让很多虚假信息、不健康信息与大学生的距离也会越来越近[2]。
三、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的发展拓宽了大学生就业的信息渠道和方式
新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的人才招聘模式,以往的就业程序繁琐、实际工作效果差。对于招聘公司和求职的毕业生而言都希望有一种更为高效、快捷的就业手段。许多高校依托于新媒体技术建立了大学生就业平台,使招聘信息传播渠道更为广泛,为双方提供了大量交换信息的机会,也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招聘方式。一方面,招聘单位可以利用新媒体各种各样的招聘信息。另一方面,毕业生可以通过新媒体获取符合自己需求的就业信息,并向应聘公司表达自己的就业意向。为就业双方提供了便利。
2.新媒体为大学生就业课程提供了新的平台
近年来,MOOC、SPOC课程越来越多应用到大学课堂,翻转式教学得益于新媒体平台的完善发展。大学就业指导课程也是如此,新媒体的出现,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提供了素材来源和技术支持。通过新媒体网络平台进行就业指导课程的建设,能让毕业生更好的利用空余时间学习更多的知识,更好的结合学习与实践的关系,帮助学生找到理想的工作!此外,新媒体在教育方面的的应用不仅限于使用图片、注释和文字。它还包括观看性强的视频等,这种表达形式大大丰富了传播的形式。高校利用新媒体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充分利用互联网丰富的资源,在打破传统模式的基础上还能更加直观、生动的让学生深入了解学习内容[3]。
(二)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平台信息的真伪难辨,学生就业观念出现偏差
由于新媒体平台信息自由性较强,导致各类信息都在新媒体平台上,高度发达的新媒体信息与大学生的辨别是非的能力不成正比。许多大学生辨别网络信息真伪的能力较差,很多虚假的就业信息会误导学生。许多大学生会依赖使用新媒体,不愿意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缺少了在现实空间寻找工作,进行面试的经验。经历过几次挫折后,失去找工作的热情,不愿意主动去找工作。而某些以高新、高福利为诱饵的虚假公司也激发了大学生的野心,也让许多大学生出现好高骛远的就业心理,为大学生就业带来诸多问题。
2.大学生习惯新媒体模式交往,虚拟与现实不同步
新媒体的高度发展,QQ、微信、微博等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和互动性的软件给许多人提供了发言和交流的机会。越来越多的人无法处理线上与线下的关系,出现了虚拟空间里异常活跃,现实空间里无话可说的现象。这种反差如果持续时间过长,会导致毕业生产生就业心理危机,觉得自己无法胜任任何一份工作,产生消极的就业心理观。
3.新媒体平台的审核方式让大学生诚信意识下降
许多毕业生通过新媒体平台向招聘公司投递简历,但是许多招聘平台对毕业生的资质审查过于简单,甚至没有审查,毕业生在网络上传什么就在简历上显示什么。一些毕业生为了在人群中脱颖而出,故意弄虚作假,伪造证书,修改成绩,过分夸大自己能力。一旦毕业生通过这种行为面试成功,这种利用侥幸心理和新媒体弊端的手段就会传播开来,对毕业生群体和所在学校造成恶劣的影响。
四、新媒体背景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方法
(一)强化大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
由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自由性,导致一些新媒体平台为了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在运营过程中进行恶意的炒作,大大降低了新媒体信息的真实性和客观性。这使毕业生难以分辨真假信息,特别是大学生就业安全事故频频发生,一定程度上降低大学生就业的积极性。久而久之,毕业生对新媒体平台的招聘信息也会产生抵触心理。所以高校应根据毕业生的特征开展相关培训,教授学生如何鉴定新媒体平台及企业的正规性。通过符合自己学校特色的培训手法来提高大学分辨是非的能力,提高大学生的综合水平。
(二)依托新媒体,开展阶段式服务
高校可以通过新媒体建立学校、毕业生、企业多方的交流平台,企业可以向新媒体招聘信息,高校负责审核、。学校也能及时跟踪学生的就业动态,就业指导视频。一是可以让毕业生享受更精准化、人性化的就业工作模式,为学生节约更多时间用于实践。二是学校可以利用新媒体平台与毕业生进行长期的跟踪及就业帮扶,提高学校整体就业率。
(三)加强新媒体的运用
想让更多大学生了解、运用新媒体平台。必须要弄清楚学生愿意干什么,喜欢干什么。高校的校园文化在高校的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应将新媒体文化与学校校园文化发展紧密结合。将新媒体文化的建设与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总体框架相融合。既丰富了校园文化内容,也发挥了新媒体的传播功能。营造文明、向上、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习惯新媒体的存在,并积极运用。以此来促进新媒体在高校就业工作中的影响力。
(四)建立新媒体信息的监控机制
对新媒体平台的信息往往缺少监管、审核,很多信息随意、修改随意。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不具备对内容深度审核的功能,这就容易导致虚假信息泛滥,阻碍毕业生获取真实的就业信息。对传播的信息进行筛选,提高校园内新媒体传播的质量。结合实际情况,成立相关负责部门,建立健全负责机制,全方位的监控利用新媒体的就业信息。发现违法违纪的内容,及时处理。避免产生影响。利用新媒体开展高校就业工作是新时展的需要,高校利用新媒体的优势能给新时代下大学生就业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也提供更为良好的就业氛围,为学生提供更为全面具体的就业指导。
【参考文献】
[1]王辉,杨晓婧,寇成.谈新媒体对高校大学生生活、就业的影响[J].才智,2017,(12):129-129.
[2]孟超.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工作创新研究[J].北方文学(下旬),2017,(03):167-167.
[3]刘新跃,张筱荣,魏骅.注重运用新媒体推进大学生就业思想政治教育[J].经济师,2012,(01):131-132.
作者:王琦;高远 单位:吉林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