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途径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大学生就业难是当前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中央2015年11月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使大学生的就业又增加了新的挑战。在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困难时局下,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存在的现实问题做出适当分析,并为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出一些对策建议,从而增强大学生供给的有效性,最终使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关键词:供给侧改革;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对策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缺失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目前,国内很多高校尤其地方院校忽视了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大学生职业教育体系更是不完善,这就造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不足,不能有效发挥大学生在就业市场上的竞争优势。如何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如何调整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增加供给的有效性,增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既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对新形势下高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
界定就业能力就是个体能找到与自己匹配的职业,并且在工作过程中获得一定的发展能力。一般包含两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凭借所积累和掌握的知识,找到适宜的工作;二是获得一份工作后通过自己积累知识的应用,能维持这个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实现自我,达到可持续发展。总而言之,就是个体将自身积累的知识和技能在工作过程中得到恰当的应用,工作时能最大限度地减少矛盾,获得自我实现的效能感。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内涵来看,大学生就业能力应该是一个系统,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应用能力,在这个层面上就业能力是指知识和技能直接作用于工作任务的能力,包括专业技能、应聘技能、团队协作技能等,往往是比较具体的能力,与职位要求直接相关。其次是发展能力,发展层次中的就业能力是对应用层面能力的培养与发展,主要包括学习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这个层面的能力一般是在工作过程中逐步实现的,是应用层面就业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核心能力,该层次能力包含个人认知和社会认知,是整个能力系统中的动力源泉,在整个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处于重要地位,关乎就业能力结构中的一切要素。
二、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现状分析
(一)职业目标及规划意识欠缺
大学生在经历严厉的高考,考进大学之后,心理上产生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自信心过强,放松了心态,没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动力,不能正确、全面地认清楚自己的未来走向。据了解,大部分学生没有关注自己的大学生涯和职业规划,没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对就业政策和形势也缺乏全面及时的了解。有一些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对学校及所学专业不了解,甚至有些根据家长的意愿填报。进入大学后,有些高校对在校大学生没有开展系统、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由此导致一些大学生对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不清晰,即将毕业时才匆忙进行就业选择,被动就业。
(二)技能水平不足
使用计算机的能力,英语的熟练程度等这些基本的技能,应该是大学生在毕业时走入社会,走进职场必须拥有的一些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大学阶段,虽然多数同学获得了全国英语四级证书,也有不少优秀同学拿到了全国英语六级证书,事实上,这些学生的英语水平仅停留在应试阶段,实际的英语语言的运用能力并不是很理想。类似的情况还表现在计算机运用能力方面,虽然有的学生取得了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证书,但在实际运用中他们的计算机水平仍不够熟练。社会在选择大学生的时候,除看中一些专业知识学习外,还看中一些非专业因素。有研究表明,大学里的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很多大学生重视的,但是对于课程以外的技能、知识却被大多数学生而忽视。能准确填写简历中的“技能或特长”一项的学生仍然是少数,这说明提高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仍然是必需的。
(三)实践能力有待提高
这里指的实践能力是大学生在实践运用理论的能力,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及面对突发状况如何分析和解决的能力,比如沟通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由于我国高校教育模式相对落后,更加重视理论教育,对大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视和训练方面很多高等院校是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尤其在大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更是缺乏足够的重视。同时校企合作的匮乏,大大减少了学生社会实践和实习实训的机会。而缺失的社会实践又使得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显得不足,没有得到很好地发展和锻炼,学生的自我定位不准确,缺乏对企业和社会的了解,这些就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在应聘职位的压力。
(四)综合素质仍显不足
对一个人而言,最基本的素质就是品格素质。而从应聘的大学毕业生的角度来看,优秀的品格素质即诸如事业心、社会责任感、团队协作精神以及沟通表达能力等,这些优秀的品质也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构成中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然而,毕业生择业过程中,一些大学生知识技能虽突出,但在为人处世方面比较欠缺。重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个是奉献精神不够。大学生在选择一份职业的时候不考虑自己对用人单位的贡献大小,而考虑最多的是自己获得的利益。另一个是诚信不足。这一方面表现最明显的是在个人经历和荣誉方面不真实和随意解除与用人单位的合约。再者是不愿吃苦。大多数的大学生优先考虑选择舒适的工作场所而不考虑实现自身的价值。
三、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的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进一步重视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开展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基本。加强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教育是为了引导大学生重视培养就业能力。1.要使大学生明白树立清晰明确职业目标的重要性。只有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大学生才能根据目标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实践,从而去为了实现自己的这一职业目标而付出自己的努力。高校只有通过对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能够认真剖析自我,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才能让大学生了解到各行各业的职业要求。高校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能够使学生职业目标和努力方向变得清晰明确,并对就业能力的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使大学生的知识结构的构建更加合理。大学生既然已经明确了自己的职业目标和各种职业的要求,那么他们就可以对自己拥有的现实状况,如对现有的知识认真进行分析,从而进行有效弥补,最终构建成了合理的大学生知识结构。
(二)科学设置课程体系
为了进一步增加大学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高等院校应对课程设置体系做出合理调整,调整的依据即是根据市场需求,同时注重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这样才能使课程体系变得具有科学性。科学的课程体系应该以社会需求为导向,要注重加强学科领域知识点与时展的密切联系性,在专业教育的整个过程中要贯穿职业能力提升教育。
(三)完善就业指导,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
高校在做好求职技巧、求职心理辅导的基础上,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就业指导的内容和形式。就业指导的重点内容在于要向大学生讲解国家就业政策,分析国家社会转型、人才市场供求状况以及就业格局的变化趋势,从而让学生进一步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大学生的择业的观念,鼓励他们到中小企业以及基层急需的地方去。
(四)在大学生的实践能力方面加强培养,拓宽实践平台
实践活动的形式不能太单一,要注重多种多样。一是为了有针对性地增强大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高校应该开设一些应用性、技术性强的课程和实践环节。毕业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地提升还可以通过在社会实践中融入大学生的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从而通过社会实践来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二是要保证实践能力培养具有一定的实际效果。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要形式多样,层次不同,对于实践的具体内容也要进行扩展。一方面为了提高大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可以通过多开展各类讲堂活动,如知识讲座、经验交流会、论坛等,从而使就业方向和视野得到进一步的拓宽。
(五)加大高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育水平
一所高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所高校的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也直接受到高校的师资队伍的影响。1.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教师在育人方面也要结合社会现状,及时了解和掌握前言的教育理论以及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因此,专门针对教师教学能力的相关培训中心的建立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校要通过建立这样专门的培训中心,提升教师教学质量和水平。2.高等院校要注重青年教师的培育和发展工作,一方面要积极充分地发挥青年教师的优势,同时也要看到青年教师的不足之处。青年教师一是有激情,二是由于授课经验的限制,往往教学质量不高,高校要创造机会,比如可通过校企合作教师培养制度,鼓励青年教师进入企业参与生产实践和管理工作,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做到了服务于教学工作。
参考文献
[1]金冬梅,张樱峰,等.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的培养效果和优化措施[J].现代教育管理,2014(08):107-112.
[2]章艳涛.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研究———以浙师大数理信息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5(14).
[3]闫震普.大学生就业能力概念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6).
[4]闫震普.高等教育质量与大学生就业能力关系探究[J].太原大学教育学院学报,2015(03).
[5]李燕冰.基于就业反馈的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职业时空,2015(03).
[6]赵继颖.高校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9)
作者:杨智慧;凡欣 单位:嘉兴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