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区域经济下大学生就业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区域经济发展状况的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但由于历史、自然和政策等原因,导致我国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及农村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处于不平衡状态,国民生产总值和人均收入差距明显。从就业环境而言,在收入待遇、生活环境、地理状况、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等方面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在全面市场化的资源配置下,劳动力资源同样出现不均衡状态。中西部及农村欠发达地区急需人才,就业岗位较多,东部发达地区人才聚集,人力资源供给相对过剩。这种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状况,也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结构性失业。
二、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人才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新时期大学毕业生承受着较大的就业竞争压力。
(一)社会就业总量分析根据教育部和人社部公布的数据显示,从2005到201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总人数从338万增长到727万,总人数翻了一倍还多;从全国就业市场统计,我国每年需要就业的人员大约有2500万。经初步测算,到2030年左右,我国劳动力将一直保持在8亿人以上,劳动力供给将保持历史高位,而经济发展周期的不确定性,导致就业市场面临供过于求,使就业总量长期存在压力。
(二)大学生就业能力与环境分析在大学生就业已完全市场化的情况下,高校存在教育教学体制、办学理念、人才培养模式单一,以及对市场人才需求调研不足、决策滞后,缺少与市场需求有效契合的办学特色等问题。还有在经济利益驱使下,有些高校不顾办学能力,盲目扩招,忽视教学质量,都导致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即专业能力和综合能力不足。大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能真正满足企业所求,更没有自主创业能力,加之在校期间又因缺少系统的就业指导,使毕业生应聘经验匮乏,增加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难度。同时,面对全球性收缩的经济发展周期环境,国内的就业供给总量因国内大学扩招和国外经济不景气大量留学生归国等原因持续增加;而大学生就业期望过高,对市场化的就业环境缺少足够认识,普遍存在求稳、求高薪、选地域等趋同性的择业心理,也导致大学生就业供需矛盾日显突出,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三、促进大学生就业建议
(一)加大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力度在遵从社会资源配置市场化的前提下,通过制定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运用税收、利率等经济杠杆,加大对经济发展的宏观调控力度,改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增长,加快产业升级,尽快实现由一、二、三产业结构向三、二、一产业结构的转型;提升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积极为高校毕业生创造技术密集型就业岗位,从而加大对人才的总需求量,给大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二)推进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根据社会经济发展需要和产业结构调整的状况,对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有效改革。高校的专业设置和课程体系的构建,要依托于劳动力市场的变化趋势,以培养大学生就业能力为根本,通过建立规范合理的教育教学评价体系,对所开设的专业和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进行检测评估。同时,建立一支创新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教科研师资队伍,在教育学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改革教育观念,以服务地方经济为办学出发点,加强与地方政府的联系,重视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深入探索校企合作办学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联合建立专业的实习实训基地,在实习实践中提高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帮助学生实现学习工作的有效过度,开拓学生视野,拓宽毕业生的就业渠道。
(三)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以市场为导向,创新就业指导工作,完善就业服务管理体系,把就业指导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一要建立就业指导委员会,由分管教学和就业的领导、就业指导中心和各系部的主要负责人,以及相关的指导教师及学生辅导员组成。二要优化知识结构,拓宽教学内容,深化教学改革,把就业指导课程全面融入到专业教育体系构建之中。三要加强就业指导信息化建设,构建高效、快捷、多功能的就业服务管理平台,及时为大学生提供就业政策咨询、就业能力自评、就业信息动态等服务。
总之,在新经济环境下,大学生就业面临很多的困难,高校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开拓就业指导工作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理性面对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就业环境,通过多种手段改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局面。
作者:李思卓单位:延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