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语文教学渗透思政元素的对策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语文学科作为思政的有效载体,围绕教学内容挖掘思政元素,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从语文学科中挖掘思政教育的元素,让学科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从而发挥育人育心的作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思政教育与语文教学合二为一,找准结合点和切入点,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学生的心灵深处,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也能激发学生爱祖国、爱民族、爱社会的质朴情感。
一、深挖下潜,思政教育细化
在《回忆我的母亲》中,朱德以其诚挚的语言对自己的母亲进行了描写,让我们看到一位虽普通且朴实却震古烁今的伟大母亲形象,整个文本是以小见大的方式,从母亲对朱德的思想意识的影响方面,看出母亲身上的闪光点。在学习这一篇课文时融合思政教育,就需要深挖思政元素,引领学生先来关注朱德所处的时代背景。在那个枪林弹雨的革命时代,朱德身经百战,面对艰难困苦,勇往直前,带领革命战士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与解放而奋勇向前。教师可以抛出问题作为思政渗透的转折点:是什么原因造成朱德的这一性格特点和他良好而崇高的思想品德呢?追根溯源,正是因为受母亲正确思想的指导和影响,从小教会朱德做人的根本。朱德写出自己平凡的母亲,从另一个侧面体现出中华民族精神与社会责任意识生生不息的传承。它带给学生的思想感悟会更为深刻,因为这不是简单的歌功颂德,用各种华丽的词藻叙述自己的母亲,而是平时普通的语言,让学生眼前立刻显现出朱德母亲的形象,而因为这位优秀母亲正确思想的引领,培养出优秀的儿子,面对各种艰辛,都无法阻挡朱德身怀社会大任,身先士卒。
二、拓展延伸,思政教育入实
在教学《邓稼先》这篇课文时,教师应帮助学生树立爱国主义思想,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引领学生拓展视野,从古到今进行追忆与回顾,从而打开学生心灵,注入思政教育的源头活水。通过对百年之前清朝时期的社会状况做一讲述,让学生穿越过去,面对外敌入侵、任人宰割的悲惨境遇,国家命运处于危急之中。面临国破家亡的现实,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心都在流血,那个最黑暗的时代怎能不令人想起就心痛呢?接着引领学生回顾2008年北京奥运会。那场奥运会展示了祖国的日益强大,而走到当前这个新时代又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后,新中国坚定步履已经走过了70多年的风风雨雨。而在此刻,我们可以骄傲地向世界宣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面对当前得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我们不由得会将目光投注在为祖国的科技事业奉献终身的科学家身上。作为中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在当时,尽管在国外有优厚的待遇,但他毅然决然放弃,辗转回国,不畏危险,投身祖国的核武器研究中,为此默默奉献一生,最终获取了累累硕果,让中国人民的腰杆挺得更直。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踏入一段波澜起伏的中国奋斗的历程中,认识到作为中华儿女,要心怀大志,奋发图强,一定要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只有这样才能不会任人宰割,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傲然挺胸屹立于世界人民面前。我们会受到尊敬,也会受到平等对待,这样一种爱国激情注入学生的胸怀中,让学生心潮澎湃,也让学生思绪万千。学生面对科学家的功勋和人格魅力,崇敬之情油然而生,而学生也为了祖国的繁荣与民族的富强而深深意识到,唯有扎实学习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以及为祖国奉献力量,让祖国强大、人民幸福,实现人生价值。
三、情感共鸣,思政教育走心
1979年,当代诗人舒婷创作了《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诗歌,字字句句饱含深情。引领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诗歌的社会背景,1979年的中国是怎样的一种社会状况,诗人通过一组组意象生发出忧患意识以及忧国忧民的情绪,感染人心。这首诗歌描述了中国过去的贫穷,以及遭受的苦难,但这些阻挡不住人民千百年来追求的梦想,热情讴歌中国让人振奋的崛起和新生,作者于无限深情中抒发了对祖国的热爱、期盼和献身决心。这首诗蕴藏着厚重的爱国之情,也有历史责任感。当学生通过情感的震撼融情入境,感知作者爱国情怀和忧国之思,在这样的一种情感中,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成为主基调,也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对这一诗歌的理解、感悟、体会中。总之,教师要将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效融合,发挥育人育心功能,真正构筑适合初中学段思政教育与学科教育融合的立体而有效的模式,助推学生综合素养的发展。
参考文献:
李玲琴.中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现状与对策探究[J].学周刊,2019(35).
作者:林顺霞 单位: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县田家炳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