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分析初中语文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作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必要的情感教育,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反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写作主旨,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感体验;情感教育
情感体验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无论是教师对知识和能力的传授、启发和引导,还是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领悟、接受和应用,都不可能脱离情感的体验而孤立进行。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适时必要的情感教育,不仅不会影响语文教学的效果,反而更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易于学生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内涵和写作主旨,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养,有效达成教学目标。
一、情感交流有助于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情感教育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和谐融洽的教学环境。妥善处理好教学过程中情感与认知的关系,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并通过情感交流增强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丰富的情感,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促使他们形成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所以,情感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提升学生的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尤其对语文教学而言,更是如此。
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
需要教师更多地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语文是一门融知识性、趣味性、人文性和思想性为一体的基础学科,是贯穿于学生各个教育阶段的必修内容。就内容来看,大多都来源于生活,是创作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境况下对外在客观的人、事、物或者是对自身的人、事、物和内心变化的描述、体验与感受。基于这种特殊性,语文学科不仅肩负着培养学生全面综合的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养,让学生学会使用祖国语言文字,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任务,同时又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文明高尚的思想道德情操起着积极作用。
三、语文课程设置理念体现了情感教育的内容
2011年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育要“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教育。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材的编写,以主题组合成单元,每个主题都非常切合学生的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与初中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引发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各种不同的心态和情感体验,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四、适时进行情感渗透,把握课文思想主旨
如学习《我的母亲》一课时,结合课文内容,要求学生写写自己的母亲。写之前,我进行了情感性的渗透提示:“你们可以写母亲在做人方面、在学习方面对自己的管教,也可以写母亲的为人处世给自己的熏陶和感染。”学生很快就写出了各自的母亲。之后,让他们相互交流。学生在读自己所写的内容时都饱含感情,能够体味出母亲对他们无私无畏的关心和爱护,理解母亲的辛苦和付出。大部分学生都能够抓住母亲的主要特点写出各自不同的形象,有勤劳的、善良的、为操持家务而尽心竭力的母亲;也有严厉的、慈爱的、开朗豁达的母亲。情到深处,全班学生异口同声地说出了自己的心里话:“孝敬母亲,让母亲幸福生活!”
五、结合教学内容讲述自身情感体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如教学《背影》一课时,我讲述了对《背影》的理解和感受过程。“刚上初中的那年冬天,由于天气寒冷、气候干燥,身体瘦弱的我得了流行性感冒,因为病的不是很重就一面治病一面仍坚持上课。那些天,父亲几乎每天都要骑着自行车来学校看我。记得有一天下大雪,父亲竟冒着风雪又一次出现在我眼前,照顾我打完吊针、服完药后,父亲骑上自行车又冒着风雪离开了。望着父亲远去的背影,我的眼前模糊了,无声的泪水顺着脸颊滑落下来。后来,离家的次数也多了,距离也越来越远,每次临行前父亲都要亲自送我到车站,为我安顿好一切,在车子开动的时候才离开。”讲述完自己的这段故事,我又让学生谈了和父母相处过程中最让他们难忘而感动的事。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在研读课文的时候,有的学生不仅能够找出父亲对儿子关爱的句子,还发现了儿子对父亲关心的细节,可以看出他们已经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了。
作者:李冉 单位:化隆县第三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