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数学教学思考(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为了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文章论述了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体包括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合作方向;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合作动机;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关键词:合作学习模式;初中数学教学;自主学习
合作学习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其先进性体现在学生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合作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可以说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数学教学中教师“统领”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局面,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回归,同时合作学习还强调“合作”二字,学生必须要相互帮助、相互研究,才能够完成学习目标,这大大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优势互补,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创新的意识,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
一、明确学习目标,指导合作方向
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明确学习目标,通过这个目标诱发学生学习动机,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自主探究中。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相结合,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出发对合作学习内容进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且还能够让学生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1]。比如,开展“等腰三角形”教学时,教师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学习小组合作探究之前,教师可以明确以下学习目标:亲自画一个等腰三角形,并将其剪下来。将这个剪下来的图形对折,折叠处的折痕设置为AD。仔细观察,整理出所观察的信息,总结等腰三角形具有的特征。小组成员按照教师给出的学习目标,开始组织合作学习,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操作,进行小组讨论与合作交流,共同探索归纳问题。在独立思考后小组成员交流、讨论、相互补充,再请几个同学代表小组发言,交流结论。学生得出结论可能有以下几个:∠B=∠C、△ABC是个轴对称图形、AD平分∠BAC、AD⊥BC、BD=CD。教师在学生总结结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和概括,并指出其中一个重要的结论:△ABC是轴对称图形,对称轴是AD所在的直线。只要发现这一特征,其他特征也就随之浮现了。教师通过教具演示帮助学生理解“等边对等角”这个特征并指导学生规范几何语言的表达。教师还要通过整理学生结论中的③、④、⑤帮助学生得出“三线合一”的结论,并通过动态的提问和引导,逐层突破难点,使学生对新知识有所理解。教师给予学生更多操作、观察、独立思考问题的时间,在学习目标的指引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顺利完成思维训练,各项数学能力得到了培养[2]。
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合作动机
合作动机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前提保障,教师应该结合学生兴趣、爱好、认知规律等,合理运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合作动机,最大限度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以保障合作学习效果。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生活中包含着很多有趣的数学知识,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充分结合生活实际,提升合作学习的趣味性、生动性,激活学生合作动机,实现自主合作。比如,进行“轴对称与轴对称图形”的教学时,教师课前布置任务: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预习,搜集有关轴对称图形的资料,看看生活中存在哪些轴对称图形。在课堂上,教师播放多媒体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的折纸过程,让学生观察并与自己所搜集的轴对称图形进行比较分析,提问:“你们是否发现了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说说你们在生活中所发现的轴对称图形”。在这样的引导下,各小组成员通过分析、总结轴对称图形的特点,并进行交流讨论,最后得出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在这样的交流分享过程中,学生对新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会更加深刻,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集体合作意识。
三、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兴趣
合作学习不应该局限于同一种形式,为了更好地发挥合作学习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数学能力发展,教师可以适当加入游戏互动、音乐播放、讲故事等多元化的教学形式,让学生更喜欢参与合作学习。比如,教师实施创新性的合作学习模式,将全体学生分成两个大组,每个大组包括数个小组,每个小组2名成员。教师对每个小组进行编号。并且施行“师徒制”,每个小组成绩取自两个小组成员的平均值,且小组成员之间的成绩是一致的,通过这种“兵带兵、将带将”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同时,对各个大组及每个大组中同号小组的成绩定期评比,对取得突出成绩的组予以奖励,鼓励每组成员共同进步。
四、结语
合作学习的开展,大大提高了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促进了学生各项数学素养提升,对促进学生之间的团结协作、实现学生整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够为初中数学教育发展有所助力。
参考文献:
[1]王洪珍.合作学习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8(31):178.
[2]王艳光.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模式的运用探析[J].考试周刊,2018(25):107.
作者:李维祥 单位: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第三中学
第二篇: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的探究
摘要:文章以推动变式教学发展为前提,围绕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这一话题,分析了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工作开展情况,阐述了变式教学概念,并针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提出了几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变式
基于信息技术广泛应用的教育环境,对初中数学课程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变式教学作为一种典型的教育模式,具备良好的实用性。《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数学教育需要以笔算训练为基础,融合现代教育手段,整合数学课程与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恰好解决了这一问题,既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形成,又提升了课程教育质量。
一、变式教学概念及构成要素
变式教学,具体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借助不同角度、情境、问题背景、切入点的变式,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引导学生从本质特征的角度入手解析问题,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一种教育模式。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初中数学课堂中恰当、高效的变式训练,能够构建宽松、自由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主动能动性,优化学生知识结构,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变式教学作为一种成熟的教育模式,是在大量思想或教育理论指导下构建起较为稳定的教育活动框架,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完成教育任务,开展高效教学等。变式教学的构成要素包括: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1]以理论基础为例,从哲学基础的角度分析,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所有事物都是内容及形式的矛盾统一。”若是形式与内容相适配,将对课程教育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变式教学作为外因,学生学习行为则是内因,变式教学即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发展的机会与空间,引导学生自主完成知识内化任务。从心理学依据的角度分析,奥苏泊尔主张“有意义的学习”,他认为学习与动机具备相辅相成的关系,简单地说指动机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而学生掌握的知识反过来也可以调动学习动机。变式教学注重从多角度、多层面对问题展开分析,自主反思问题,全面揭示知识本质,与新课改理念不谋而合。
二、变式教学的影响因素变式教学的影响因素
主要包括主客观两方面。从主观因素来说,一方面是教师因素。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教师对教材内容、学情与身心发展规律都要有所了解,在课堂教学中,依据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及时调整相应内容,自主反思教学过程,不断优化改进教育方案。[2]因此,认知能力与反思意识是教师专业能力的外在体现,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变式教学效果。但是从实际教学效果来看,学生经常会提出教师意料不到的问题,此时教师的主导能力就起到决定性作用。在构建宽松、自由的教学情境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控场能力与专业理论,在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上,为学生构建适宜学习的变式空间。由此得知,教师个体执教能力对初中数学变式教学实践至关重要。另一方面是学生因素。考虑到学生群体存在学习差异,若是采取集体授课制将会引发一系列的问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要想提升变式教学效果,就需要从学生的知识基础、学习差距等入手,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3]若是学生暂时不具备数学思维,教师则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巧用多种思想方法,缩小学习范围,帮助学生理解知识。从非智力因素这一角度分析,变式教学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准确筛选知识储备解答问题,无形中提升学习效果。从客观因素来看,教材作为专供课程教学的资料,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信息媒介。通过解读教材内容发现,人教版数学教材内容的编排是按照螺旋上升的形式展开的,利用深度变式、多种变式、应用变式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层次分明、结构清晰、形式多样的变式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依据教材内容的不同,选用适当的方法开展变式教学,学生会由于学习差异产生多种不同的认知,结合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顺序,从而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但是,现行教材中内容设置较为松散,结构不明显,需要教师立足于整体进行梳理,合理调整知识教学顺序。
三、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策略
(一)巧用几何画板,实施变式教学
在初中数学教材中,包含许多晦涩难懂的数学概念,既严谨又复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尤其注意激发学生求知欲,调动主观能动性。[4]在课堂中,巧用信息技术,为学生展示知识的动态过程,从而营造出直观、形象的数学学习情境,引导学生自主归纳知识规律,构建数学模型。当前,数学教师应用最多的就是几何画板这一工具,尤其在讲解图形变化的知识时,利用画板能够直接展现图形的运动变化情况,使学生感受到变化的规律,潜移默化中提升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画板作为思维物体的理论依据,有助于激发学生想象思维,使学习思路变得更加清晰。以轴对称变式教学为例,首先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展示生活中常见的轴对称物品,如脸谱、剪纸、蝴蝶、五环等,立刻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随后,教师利用几何画板为学生演示此类图片的运动、重合、运动的过程,在形象直观的情境下,学生将很难理解轴对称图形的概念与特征。[5]在此知识的激发下,学生又列举出许多轴对称的物品,如眼镜、剪刀、窗花等。在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再利用几何画板出示轴对称图形等腰三角形、圆形、矩形等,利用几何画板的拖拽功能将等腰三角形、圆形等图形进行“变式”,引导学生对比分析变式图形的异同点,从而构建数学模型,提升学习能力。
(二)巧用多媒体演示功能,范例变式教学
在开展数学例题变式教学过程中,巧用信息技术能够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乏味的问题趣味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帮助学生更好解答问题,无形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其解题能力。[6]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这一课时,利用多媒体播放处于运动运动状态的平行四边形,使学生从三维立体角度去理解中心对称图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实践效果来看,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演示图形的变化过程,既能够使学生掌握数学规律,又巩固了教学效果。
(三)利用快进播放功能,实施变式复习
在初中数学复习课堂中,教师需要事先制定变式复习方案,确定相关内容。依据学生的学习反馈设计变式训练,引导学生“将书读薄”,使其在遇到同类问题时能立刻梳理解题思路,从而准确解答问题。在复习课堂中,为了巩固学习效果,往往会设计大量的课件或例题,并依据学生的表现增设或删减一些内容。此活动不具备规律性,教师若不借助信息技术的帮助,将很难把控教学节奏。在复习中,利用信息技术暂停、快进、一倍速、二倍速等操作,能够有效解决板书时间,保证复习进度的同时,提升了课堂信息量。例如:有一人患了流感,经过两轮传染后共有121人患了流感,每轮传染中平均一个人传染了几个人?变式1:某种植物的主干长出若干数目的枝干,每个枝干又长出同样数目的小分支,主干、枝干和小分支的总数是91,每个枝干长出多少小分支?变式2:如果一台计算机被网络病毒被感染,经过两轮快速蔓延后会有81台被感染。请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分析,每轮感染中平均一台计算机会感染多少台?若网络病毒不加有效控制,5轮感染后,被感染的计算机大约会多少台?上述变式问题是教师由一个基础问题为出发点,精心设计的梯度型变式题组,旨在深化学生的学习印象,使学生脱离数学题海,轻松解答问题。同时,借助体验数学问题由点到面、由浅至深的演变过程,寻找打开综合性问题奥秘的钥匙,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综上所述,基于信息技术环境,初中数学变式教学要想获取最佳的效果,教师必须要提高对信息技术的重视,将其巧妙渗透至课堂教学中,为学生演示知识的变化过程,引导学生深入解读数学知识,构建数学知识框架,从整体上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
参考文献:
[1]刘元昕.如何做好信息化环境下的初中数学教学工作[J].信息化建设,2016(12):178.
[2]沈忠良.几何画板与初中数学教学整合的实践应用[J].课程教学研究,2017(11):64-67.
[3]胡召军.信息技术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与方法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7(3):148-149.
[4]张占贵.基于信息技术环境下的初中数学课堂的优化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6(15):163.
[5]冷海峰.信息技术下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7(9):162-164.
[6]郭衎,曹一鸣,王立东.教师信息技术使用对学生数学学业成绩的影响——基于三个学区初中教师的跟踪研究[J].教育研究,2016(1):128-135.
作者:兰先明 单位:福州第三十八中学
第三篇: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的融合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信息化工作快速推进,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工具正日益被人们重视,将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结合、融为一体,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成为数学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本文着重讨论了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并提出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突破教学难点、融合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措施,探析通过多方合作提供政策技术支持、提升任课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完善信息教学监控评价机制、更新家长对教学方法的认知等对二者进行有效融合的操作办法。
关键词:信息技术;初中数学;融合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正在各个方面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到教育教学领域。
一、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意义
符合国家义务教育人才培养的基本理念。初中数学新课标明确提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能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相比传统“双基”理念,新课标首次将“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列入初中生的基本培养目标之一。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关注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表达。《新课程改革纲要》同时指出:“要把知识学习与创新精神相结合,要培养创新型人才”。信息技术通过向学生提供更开放的、能够自主学习的平台与探究性学习资源,激发初中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开展“四基”教育,更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创新精神。信息技术设备的广泛应用。艾瑞研究院的《2015年中国青少年及儿童互联网使用现状研究报告》显示,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孩子在学龄前已经接触互联网,76%的青少年及儿童的主要常用上网设备是手机;在12-15岁处于初中阶段的青少年中,73%的学生会使用手机开展网络学习、做作业等。由此可知,“10后”的初中生从很小就开始接触互联网,尤其是对手机与平板电脑的使用,在这种背景下,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数学教学是大势所趋。信息技术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优化作用。首先,利用信息技术生动形象的直观展现形式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学习中较抽象的知识,构建学生数学思维。其次,信息技术为学生创新思维锻炼提供了一个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智慧型学习氛围和环境,可以帮助学生找到章节之间的相互联系,培养学生对初中数学知识体系的认知与理解,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最后,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自主选择和使用可以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利用信息技术开展的初中数学教与学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并在这个过程中发现问题、归纳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更能促使学生自身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模式,符合国家一直倡导的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素质教育的导向。
二、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途径
(一)巧妙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兴趣
托尔斯泰曾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初中数学教学的方式大多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教师的教学手段无非是黑板、粉笔以及一些简单的教具,如圆规、直尺、挂图等。而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利用PPT等文档演示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的求知需求,在此背景下,数学教师就要研究探索更具吸引力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利用互动软件替代传统教学模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早已被淘汰,在当今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更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与自主性,强调课堂互动性。初中阶段的学生自尊心较强,如果上台演板或举手发言出现错误,可能就会打击他们再次主动上台或发言的积极性。我们可以有效利用课堂互动软件,使用匿名答题这一功能,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地将答案传递给教师。以Sli.do这一弹屏式课堂互动软件为例,它本质上是一个基于网络的Q&A和投票平台,用于现场活动,供与会者通过手机、平板或电脑提问和投票。将其匿名实时投票功能运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能起到良好的互动和现场响应效果。同时,弹屏上也具有即时提问功能,如果学生在某个地方没有听懂,又羞于提问,则可以匿名方式将问题投放到大屏幕上,教师可以根据反馈进行再次深入讲解,或以提问其他同学的方式进行互动解答。在传统课堂测试中,教师会出一张试卷,测试完毕收上来批改,然后在下次课堂上进行问题讲解,这样无益于课堂效率的提高,同时给教师增加了繁重的工作量。而在知识点小测验时,教师往往会提问个别同学或请学生在黑板上进行演算,同时巡视查看其他同学的答案,这样无法照顾到全班每位学生。现实中,初中一个班级通常会有60~80名学生,教师在进行知识点检查和测试中,可以选择更有效且更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互动软件进行教学。以Kahoot为例。它是一个实时的问答网站,教师在Kahoot上选择一套问答题,建立房间,班上学生用自己的手机、平板、笔记本来进入房间(APP都无需下载,仅使用浏览器就可进行)。教师在课堂上展示游戏,学生进入相应界面并输入代码队名等信息,便可以开始答题比赛;学生答题后教师端会看到每一组的积分情况,学生也能在各自的设备上即时知晓答题正确与否。Kahoot问答平台能够帮助不同学习资质的学生了解学习的乐趣,从而改善传统的刻板教育形式。这种游戏学习模式能够调动学生心、手、脑并用,营造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
2.利用多媒体更新传统教学手段初中数学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都是枯燥乏味的,但任课教师可以利用多种多样的多媒体手段来辅助教学,从而使教学内容图文并茂,更好地培养学生观察力、丰富学生想象力、提高学生记忆力和创造力。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等手段创设数学学习情境,让学生找到学习乐趣,从而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公。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几何图形初步》教学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使用Flash软件制作相应的动画课件,进行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图形的形状及特点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相关知识,从而优化课堂教学效果。
(二)合理使用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1.利用信息技术让知识变抽象为形象人们到电影院看电影,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能够给自身带来更立体、直观、逼真感受的3D、4D甚至5D电影。而在数学学习中,学生在选择学习方式时也更倾向于能够全方位立体化地感受数学之美。这就要求教师更新传统教学手段,打破数学学科自身抽象的特性限制,用形象的图文、视频、动画帮助他们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原理。而这些对于初中生来说,也正是数学学习的重点和难点。传统教学中,教师会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概念、法则、定理等知识,完全忽视学生自身的理解能力,使学生感觉学习数学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由此慢慢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合理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况下,用声、像、图、文等多种丰富的表现形式刺激学生感官,用更加形象、具体的多媒体信息传输方式将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数学知识“可视化”,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可以成为一种享受。例如:在进行人教版七年级《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时,教学难点是怎样通过确定正确点的位置来实现用平面直角坐标系去解决实际问题,但这些知识点的学习对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极具抽象性的。这时,教师可以运用信息化手段将班级每个同学的座位图做成课件,再将讲桌作为坐标原点,将与讲桌垂直的线作为纵轴,与讲桌平行的线作为横轴,组建起一个平面直角坐标系,此时班里的任何一位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坐标位置,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快速理解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知识,从而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提高数学成绩。
2.使用信息技术让学生的学习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学生知识基础与智力水平存在差异,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很难做到对每个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因此,借助信息技术可以帮助教师收集不同学生反馈的信息,并帮助不同学生建立适合的自我评价体系,在学习过程中占据主动地位。从学生角度而言,初中生在传统学习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似乎不太容易实现,但利用信息技术中的教育教学软件可以帮助他们培养自我审视、自我评价的能力,学生会渐渐开始关注自我认知状态,与从前的自己进行比较。系统也会根据每位学生的易错题目自动生成适合他们自己的练习题,从而使学生随着不断学习做出调整和完善。
(三)积极利用在线资源开展课堂教学
1.利用在线教学资源进行备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在此背景下,全国、各省市相继开展了优质课评选,并将这些优质资源上传到网络上进行共享。以“一师一优课”网站为例,该网站形成了一套覆盖中小学各年级课程的生成性资源体系。就初中数学课程而言,截止到2017年12月就有487963节课程在“一师一优课”上进行“晒课”,包含各个课标版本,涵盖各个知识点的讲解。教师在网上“晒课”的内容包括完整的一堂课的教学设计、教学所用课件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实录和测评练习等。这些网络教学资源在教师备课阶段,能够帮助教师识别教学重难点,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
2.利用在线教学资源开展授课如果说在激发学生兴趣时适合选取互动类教学软件有重要作用,那么在教师授课环节,积极利用内容类在线教育教学资源则更能事半功倍。现有内容类教育教学资源以教学视频(微课等)为主。例如,在“学科网”上有全套的人教版初中数学微课视频;而在“搜狐视频”网站上也有“初中数学1对1微视频公开课”等栏目,在该栏目下有592个微课视频,均为2~10分钟的知识点讲授。在优质教学资源比较集中、政策资金配备比较充分的学校,更有条件开展在线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而在一般暂时不具备优质教学资源开发的学校中,任课教师则可以选择网络上已经较成型的优质在线资源作为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
(四)有效选择教学软件开展第二课堂
1.学生使用软件开展自学教育APP是近年来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而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型移动学习资源,其发展速度快、辐射面广、整合性强、影响力大的特点,是传统学习资源无法比拟的,教育APP现在已经不单单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补充,同时成为加快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手段。与以前的第二课堂相比,传统的信息技术使用大多仅限于邮件收发作业,这种形式较多地被语文教师用于作文批改。而现今的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能够带给数学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利用信息识别技术、筛选技术,学生可以通过语音、扫描、拍照等方式将问题上传到网络上以获取答案,学习体验有了极大程度的提升。以作业帮APP为例,学生可以拍照上传问题,百度根据其强大的比对搜索功能将类似题目反馈给学生,为学生提供习题的解决方案与相似问题的练习题。
2.教师使用软件收集反馈信息于教师而言,在传统教学中,任课教师基于一定的评价标准对所有同学进行横向评价,而对于任何一位初中生的纵向评价相对较少,难以做到客观准确。利用教学软件进行作业批改可以快速收集所有学生的难点、疑点和易错点,也可以有效帮助进行班级总体分析和学生个体分析。在信息软件的互动交流中通过对错题数据的分析,教师可以及时收集并记录下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理解的偏差、看法的不同等,这样可以更方便教师结合教学目标及时调整教学设计以及在课堂上进行检测的内容。在了解了不同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后,教师就可以设置与之相对应的教学方案,教学方案所涉及问题的难度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及对知识的掌握情况等而有所不同。在第二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微课进行课前预习和问题思考,开展翻转课堂导入。
三、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教学融合的实施方法
(一)多方合作提供政策技术支持单纯依靠任课教师进行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难度较大,学校要帮助教师寻求互惠互利的多方合作。首先要响应国家号召,了解最新教学信息技术与政策导向;其次要和地方教研机构合作,获取优质共享资源;最后要和专业教育平台、软件研发机构合作,给予教师一定的技术环境支持和帮助。在了解国家有关政策方面,学校可以帮助教师参加信息技术相关培训与比赛、申请教育信息技术相关课题,用政策引导广大基层教师投入到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在与地方教研机构合作方面,以“一师一优课”活动为例,所涉及的“优课”已经覆盖了九年义务教育阶段以及普通高中的各个年级、各个学科、各个版本,成果是通过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统筹协调电教、教研等相关部门认真评选、开展网络教研所产生,内容涵盖典型经验、优秀案例等,为教师进行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评价等日常教学的各环节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学校引进这样的优质教学资源既可以减少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使用难度,又可以鼓励基层教师踊跃展示自己的优秀课堂教学,促进生成性资源不断推陈出新。在与专业教育平台、软件研发机构合作方面,专业机构在人力、资金与技术方面具有相应优势,但由于他们是以盈利为目的,产品设计并非都符合特定时期学生的学习规律,并非都是优质的教学资源。这就要求学校在教育、教学软件开发过程中引进专业教师进行专业方面的跟进与监控。
(二)提升任课教师信息技术能力信息技术
在课堂教学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融合的过程中,除要关注利用什么样的技术发挥什么样的效果外,还要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者,也就是教师本人对信息技术的认知、理解、掌握与使用。从任课教师本身出发,只有充分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才能将其内化于心,进而生成外化于形的、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而不是仅仅为了使用技术而使用技术的生搬硬套。第一,要端正对待信息技术的态度。从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到投影仪PPT,再到微课视频、网络课程、课堂多屏互动等,首先需要任课教师从主观上自觉地接受这些先进教学手段。其次,要提高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意识。在备课时,要充分思考信息技术在每一章节每一课时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用什么样的信息技术来展现更合适,等等。利用问题驱动,帮助教师提升信息技术融入初中数学教学的意识。再次,要与时俱进学习先进信息技术。时至今日,仍有一些教师习惯利用黑板粉笔教学,拒绝使用PPT幻灯片,问其原因,大多是因为制作PPT工序繁杂。然而,想要利用Flash动画制作软件、VideoScribe手绘动画视频软件、CamtasiaStudio屏幕录制软件、Focusky微课制作软件、Prezi微课制作软件等来辅助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在日常多学习、多实践、多积累,。第二,要培养基本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任课教师不能简单地为了在教学中使用教学技术而使用教学技术,而是要充分了解每种信息技术和自己课堂、课程的结合点,更好地整合资源。
(三)完善信息教学监控评价机制
在信息化教学仍在初步普及阶段,建立完善的信息化教学监控评价机制尤为重要。许多年轻教师对信息技术的使用兴趣浓厚,但碍于缺乏指导性文件,缺乏可量化考评等在实际应用中止步不前。各个学校要在传统教学监督评价机制中增加信息化教学相关评价标准。如将信息化教学能力、信息化教学态度、督导听课评价、学生反馈等多个角度设置为一级指标,从中细化各项内容的二级指标帮助任课教师规范使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教学,并取得较好效果。
(四)更新家长对教学方法的认知
很多家长认为,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视频或让其帮助辅导学生作业是在为任课教师“减负”,认为让学生带手机或平板进教室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实际上,家长要认识到利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的必要性,也要了解到自己在学生学习中扮演角色的重要性。学生家长要了解利用信息技术获得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学习活动设计和干预,是当前新型教学模式较显著的特征之一。任课教师通过教育教学软件收发作业、在线测试等确实减少了传统批改作业的工作量,但教师可以同时从教育教学软件终端获取学生学习过程的数据与学生认知水平的分析报告,从而对每个学生进行更精准的教学辅导。以Moodle开源课程管理系统为例,它和Blackboard、GoogleClassroom等一些教学管理系统类似,具有课程管理、作业、聊天、投票、论坛、测验、资源、问卷调查和互动评价等多个模块,从技术管理、学习任务和社会交往等三个维度创设了虚拟学习环境,除加强学习者的历程纪录,让教师能更深入分析学生学习历程外,还通过增加师生家长之间的联系维持来形成整个群体的归属感。另外,家长通过帮助学生选择更适合的智能认知工具软件,可以锻炼孩子创造性思维和探究性学习能力。利用主动探究和假设检验认知的工具,学生就可以自己动手开展探究,将自己的假设展开大胆尝试;利用平板电脑、手机等智能终端触屏技术,学生还可以非常方便快捷地开展主动探究及假设检验。
四、结语
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的大环境下,初中数学教师应积极提升自身信息技术水平,逐步加深对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的融合,构建学生的数学思维,为学生创新思维锻炼提供具有开放性、创造性的智慧型学习氛围和环境,培养学生对自己、对学习负责的态度,有效提高课堂效率,加快推进教学改革。
参考文献
[1]高鹤.基于知识分类的中学数学认知工具设计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6.
[2]马玉慧.新型移动学习资源——教育APP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6,(4):64-70.
[3]胡月.互联网时代教育类APP开发——美国《教育技术开发人员指南》手册解读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5,(12):41-48.
[4]郭守超.基于AppInventor和计算思维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3):91-96.
作者:单巨东 单位:开封市电化教育馆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案
摘要:文章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展开了分析与研究,首先分析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作用,其次提出了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具体包括为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分类思想。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分类教学
数学思想方法是由数字知识点向数学能力转变的重要桥梁。然而,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力度不够,使得学生以为该学科过于乏味、枯燥,无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且学生学习能力与基本成绩也无法提高。只有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增强学生的逻辑性思维,使学生掌握合理的学习方法,才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可见,数学思想方法对于初中数学教学而言意义重大。
一、数学思想方法的内涵与作用
(一)内涵
数学思想就是指把现实环境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形式等真实地反映到人们意识中,通过一系列的思维活动而获得理想成果[1]。从本质上讲,数学思想就是对诸多数学事实和理论知识的概括而产生的认知。数学思想方法属于抽象性的思维模式,其对数学思想指导、数学本质认识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意义。在处理一些难度系数高的初中数学问题时,应重视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才能更快、更高效地解决数学问题。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方程思想与类比思想。
(二)作用
数学思想主要是对数学规律的相关理性认知,而数学方法则是对数学思想的充分反映,是解析数学问题的有效途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数学方法会受到数学思想的相关约束,也是践行数学思想的主要方式。初中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应把数学思想方法及时渗透教学活动之中,通过相关的数学教学,能有效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及时训练学生的数学思想方法,让学生养成利用数学思想方法来处理数学问题的习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力。当前,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能辅助学生将复杂数学问题简单化,从而让学生尽快解决数学问题,以提高教学质量[2]。
二、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的方法
(一)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数形结合主要是把抽象数学知识点利用图形的方式予以呈现。展示完图形之后,教师可借助图形对学生形成一定的视觉冲击力,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频率极高,初中生形象思维强,运用数形结合思想,便于及时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能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其注意力更为集中,从而提高数学学习效率。例如,在教学人教版关于“二次函数”的相关知识点时,可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能让数学教学变得更为直观、具体。就“y=ax2”平移问题展开探索,首先,要描绘出“y=ax2”的坐标图;其次,若该函数图像逐步向横坐标轴上方逐渐平移,若平移单位为k个,则“y=ax2”就变为“y=ax2+k(k>0)”;最后,若该函数图像逐步向纵坐标轴左方逐渐平移,若平移单位为m个,且向上方平移了k个单位,则“y=ax2”就变为“y=a(x+m)2+k(h>0,k>0)”。为了让学生直观了解整个平移过程,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平台来对坐标图平移情况进行演示,以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
(二)渗透数学分类思想
初中数学知识点繁杂,为便于学生吸收数学知识点,教师应重视对分类思想的应用,采取分类讨论法,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3]。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要确保数学知识点的完整度与连贯性,禁止在实际教学中发生一系列的错误。分类讨论思想的应用,能将数学知识进行条理化划分,让学生总结出更为适合自身的学习方式。例如,在教学“解一元一次方程”时,以ax-2x>a+3方程为例,对该方程进行求解。ax-2x>a+3可转化为(a-2)x>a+3,若a>2,可将方程转化为x>(a+3)/(a-2);若a=2,那么,ax-2x>a+3是无解的;若a<2,可将方程转化为x<(a+3)/(a-2)。可见,通过应用分类讨论法,能将各类情况都考虑其中,也能将整个数学题目简单化,从取值范围角度考虑,就a>2、a=2与a<2时,罗列方程的解。通过此项操作,便于锻炼学生的抽象性思维,也能让学生考虑问题变得更为全面,熟练掌握此种数学思想方法,便于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三、结语
数学思想是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运用合适的数学思想方法,便于简化数学题目,能降低数学题目的难度系数,便于提高学生数学题目解决质量与解决效率。新时期,数学思想方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体系中的应用,其产生了极为理想的应用价值,大大提高数学解决问题的精准度,能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从而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于立敏.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9):23-24.
[2]蔡明明.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研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6(8):96-97.
[3]王德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分析[J].理科考试研究,2015,22(10):40.
作者:王兴云 单位:浦城县临江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