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数学教学方案(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传统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状态往往是被动接受,而非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学习,这种状态使得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数学教师应将数学教学与学生真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进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初中数学;问题学习;情境教学
一、初中数学问题情境教学现状
通过对当前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模式的应用现状进行调查,发现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认知上,大多认为问题情境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而且能够获得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但存在“主动意识”去创设问题情境的教师较少。在问题情境的实际使用方面,超过70%的教师问题情境的设置来源于教材,而且多数教师只是在评优课或展示课的多媒体教学时才使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从教学反思来看,多数数学教师对于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驾驭处于被动状态,甚至部分教师持有“回避”的态度。调查结果显示,在当前初中数学课堂问题情境教学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一是情境中问题的科学性缺失;二是情境创设中“去数学化”;三是问题情境的实效性不足。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可发现,其原因主要是教师对于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的认知存在盲点,且在问题情境创设中欠缺对学生认知特点和学科特点的考虑,缺乏相关实际性的指导。
二、基于问题的数学课堂情境操作课案
(一)问题学习与情境教学相因性的教学体现
数学教学不仅与日常生活具有密切的联系,而且也离不开各种各样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数学是对生活问题的解释和阐述。因此,在学生的生活经验中,结合其已掌握的数学知识,去提炼问题,并创设数学问题情境,这种趣味性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将会激发学生数学学习和探究的兴趣,进而提升其数学学习效果。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将数学问题与情境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地诱发并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情境下学习,这无疑于提升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
(二)模式构建的框架
初中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的、持续的过程,因此问题情境模式的构建可采用“可循环”的模式,由数学教师结合教学内容对子模式进行适当的调整。结合课堂教学需要和教学进程,问题情境模式分为五个子模式。一是情境创设子模式。教师对教材进行深入地挖掘和分析,并结合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目标,充分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然后提出问题并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二是自主探究子模式。问题情境教学模式需要学生的主动参与,要求学生先了解、熟悉和自学教材,然后进入问题情境,结合情境问题独立思考,并得到问题初步解决方案。三是合作交流子模式。在这个模式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由数学教师对小组讨论进行适当的指导,然后得到小组方案。四是问题解决子模式。具体的教学流程为:各小组展示问题解决方案→小组互评和讨论→师生共同总结→验证方案的合理性→优化情境。五是评价子模式。对以上四个子模式进行分别评价,其中问题情境创设的评价对象是教师,另外三个子模式的评价对象是学生。评价可采用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两种方式,评价的内容需包括学习情趣、学习过程、学习方法、学习效果和审视。
(三)问题情境应用建议
首先,初中数学教师在问题情境教学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问题情境模式,而且在问题情境运用方面,并非所有数学教学过程都适合使用,而是要根据具体的数学教学内容来做出最合理的选择。其次,教师要勤于思考,对数学教学内容深入挖掘,设计最适合学生学习和教学需求的问题情境。在问题的选择上,可以是教师自己结合教学经验进行设计,也可以与学生一起交流进行设计。再次,在组织课堂教学之前,教师需要搜集相关资料,提出合理的问题,并在课堂与学生进行交流时,以方法指导为主,对学生的思路进行引导和修正,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
三、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实验分析
(一)实验目标与假设
为了验证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并在实验中逐步改善问题情境教学模式,设计了教学实验。教学实验假设以下几个层面:一是问题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教学模式;二是能够显著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三是对于学生数学成绩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效果;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二)实验方法与过程
随机选取我校初中二年级两个班级,班级学生情况及学习环境没有明显差异。其中一个班级设置为实验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另外一个班级设置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教学模式。教学实验过程为一个学年,对两个班级学习情况进行记录。在一个学年结束之后,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期末成绩测试。教学实验的过程为:教学实验前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测试、调查和记录→围绕问题情境教学让学生进行适应→开展问题情景教学→试验后测试。
(三)实验结果与分析
在为期一学年的教学实验结束之后,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和期末考试测评的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在数学成绩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而且成绩提升幅度较为显著。这说明实验班采用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之后,其在数学成绩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于学生成绩的提升具有明显的作用。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实验班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参与的热情与积极性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班学生,这说明问题情境教学能够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并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
总而言之,问题情境教学模式中给学生的自主探究实践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欲望,使学生在自主解决问题过程中既掌握了数学知识,又获得了自信心,这对于其后期的学习有着极大的帮助,有利于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姚杰.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创设问题情境[J].中国校外教育,2013(32):116.
[2]鄂文庆.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的创设[J].学周刊,2014(3):139.
作者:禅吉善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沙井镇小河学校
第二篇:初中数学中方程教学的分析
引言
初中数学中方程教学占据一定比例,其贯穿到各有关知识点中,与其他知识点的融合较为紧密,甚至成为初中数学各内容中解题的重要基础方式[1]。对于方程教学,不仅需要重视解题思路与方程规律特点讲解,同时也需要实际应用中审题、纠错自检等各方面,这样才能有效的促使学生对方程学习的更透彻更全面的能力掌握。在具体的教学中,需要明确目标,做知识点的衔接贯通、技巧解说、数学思维渗透等多方方式做处理,对教师教学能力是一种考验。
一、清晰明确教学目标
初中方程教学的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方程运用,从而有效的解决实际数量关系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确保学生有较好的方程解题能力,从而应对考核中的题型所需。虽然应试教育存在一定局限性,但是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出学生对方程知识的运用分析能力。在方程教学中,需要注重对方程机体方法的讲解传授。例如在一元一次方程中可以运用估算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十字相乘法、配方法与开平方法等,相关基本的解题技巧需要全面的传授给学生,成为解方程教学的基础内容,所有学生应该达到熟练掌握,属于该知识点教学的核心。在此基础上,要注重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让学生将方程知识运用在实际生活中。因此,需要将方程知识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在题型设计上多选择生活中的财务、体育运动、生产效率、物品规格等各方面的计算,拉近方程知识与学生生活之间的距离。
二、了解方程类型与对应解题方法
初中方程教学主要集中在一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不同的方程在解题上运用的方法会存在一定差异。一元一次方程中只有一个未知数“x”,同时该未知数指数为1,因此解题相对简单,只需要进行等式或者不等式左右数量的转移与汇总就可以获得未知数求解结果。但是在该解题中,需要充分关注其方程的性质,注意括号去除操作方法等问题。二元一次方程在一定程度上比医院一次方程稍显复杂,需要充分了解“消元”与“划归”的数学思想运用,要有效的通过变量做列式处理。在解题方法中主要运用加减法与代入法操作。一元二次方程相对而言可以有更多的解题方法,可以运用开平方法、配方法、因式分解法与公式法,甚至可以结合二次函数图像做数形结合数学解题思维的运用。尤其是在选择题的解题中,由于除去繁复的过程罗列分析,可以直接通过画图来找到题目答案。
三、培养学生方程意识与思维方程
在初中数学中应用广泛,例如在常规的集合题型中,从题面上觉得几何与方程没有太多关联,但是可通过代数方法来构建其对应方程关系,进而达到解题的作用。不仅仅在初中数学,在物理、化学等解题运用中也可以广泛操作。因此,要大量的积累方程运用经验,让学生习惯方程解题思维,能够快速的辨别题型是否适合采用方程解题,建立高效的方程运用思维能力。要让学生能够了解到,在题目中众多数量关系如果能够构建式子,而求解的未知数处于这种等式与不等式关系中,就可以有效的达到方程解题。
四、方程教学注意事项
方程在实际的运用中涵盖了审题、列方程、解方程、验证方程几个环节,对于相关操作要逐一的练习强调。审题是基础,要排除题目中的干扰信息,抽离出核心关键数量关系,保持方程两边处于同一性质的数量组合,保持数量单位等条件的统一性。解方程中要懂得加、减、乘、除、括号、开方等数学基本知识的运用规则,全面分条件分情况的分析解题,考虑特殊情况与一般情况下的未知数求解结果的差异。获取未知数结果后要放归到方程中进行对应的验证,从而检查自身求解正确与否。方程教学中也需要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知识基础,提供与之相适应的内容与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可以将方程例题讲解与社会热点话题相连,提升学生的感知能力与兴趣度,甚至可以让学生自行出题,让学生通过自行出题掌握方程题型的关键要素组成,同时可以丰富教学形式,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其次,方程运用要采用发散性思维,不能仅仅局限一种方程解题思路,针对同一题型,可以让学生发挥自身的方程运用能力,做多角度方形式的方程列式,而后做对应的解方程操作。同时对于不同方程表现可以做优劣性分析。在方程的运用中可以充分的渗透数形结合思维模式,如果在列方程与画图表现的结合运用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数学思维运用能力,提高解题效率。尤其是在初中数学提醒设置中,有选择题、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等多种题型,需要针对不同的题型做方程式运用的便捷性、高效性讲解。例如在选择题中可以不用将方程式解题的全过程展现,可以进行一定的跳跃性处理,尤其是对于一目了然的数据换算中。而对于证明题与应用题,就需要将方程式各重要步骤全面展现,不可以过多的跳跃,要将整体的解题思路全面展现。甚至在选择题中可以运用话题找点位的方式直接解题,而不用过多的进行方程式的求解。
结束语
初中数学方程教学中需要运用多种解题方法,对于不同的方法需要分门别类的做好适用情况的分析说明,这样才能提升方法运用的恰当性。同时在方程教学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与需要,提供与之匹配的题型、解说方式、思路等,从而提升教学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崔芳燕.初中数学方程教学方法探讨[J].新课程•中旬,2014,(10):65-65.
[2]陈会新.初中数学一元一次方程教学透析[J].科技创新导报,2014,(18):137-137.
[3]徐访华.浅谈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做好方程教学[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2):307.
作者:陶玉芳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摘要:为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效率,文章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教学策略,即: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改善实践教学方式,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个体差异开展互动教学。
关键词:数学教学;师生互动;课堂氛围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必须切实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需要把握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紧抓学生的学习要点,才能提升初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一、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
初中生的思想观念不太成熟,各方面尚处在懵懂状态,在此阶段,教师的引领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教学时,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目标给学生制定一份教学计划,这种计划不是学生的学科完成进度,而是课程目标,如这门课程在这堂课内要学会什么知识等,这样学生在上课时就会向着这个目标前进。例如,在进行“几何”这一章的学习时,教师往往会针对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分层次的教学,如先进行矩形的教学,然后进行圆形的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下,由简入难,逐层深入地学习。要注意的是,教师如果在教学时给学生的压力太大,不但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还会使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恐惧与厌烦心理。因此,教师在上课之前要告知学生该堂课的学习目标。例如,这堂课先学习体积,则这堂课的目标就是学会体积的运算与理解体积的意义,让学生朝着这个方向去学习,学生知晓了学习目标,若其没有完成学习目标就会自行复习,而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就会获得成就感,从而对数学学习更感兴趣。同时,在学习完成后教师应去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丰富的想象力是初中生思维的独特之处,其思维跳跃性往往很大,这也是初中生上课容易分心的原因,而数学是一门需要空间想象力的学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可以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例如,在进行“圆”这一章的学习时,教师应该不仅仅是按照书本上的知识点进行教学,应该先从学生的思维出发,让学生尽快融入到这一课程当中来。比如,在教师进行球体的讲解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观看图片来想象球体与圆两者的关联性,学生通过图片的介绍,再加上自身的想象马上就会知道球体与圆的关系。而教师在课堂鼓励学生发挥其想象力,也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在课堂上的互动。
三、改善实践教学方式
相较于其他的学科而言,数学是一门较为枯燥的学科,所以在教学的时候笔者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实践活动就是笔者提升学生学习兴趣最主要的手段之一,但是,学生在进行实践活动的操作时,大多数学生的注意力都没有放在提出的问题上,而是放在了实践操作上,导致实践教学活动没有起到作用。因此,笔者对实践教学方式进行了改善,加强了对实践中心,也就是实践问题的注重,首先让学生明白实践活动的目的是什么,然后再进行实践的动手操作。
四、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
在讲解新知识时联系旧知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其在学习一个知识的时候会对其相关的知识进行思考。例如,笔者在对“等边三角形”这一章节知识进行教学时,会让学生对等边三角形有一个全面的理解,通过让学生自己画等边三角形的方式加深其对于等边三角形的印象与理解。在画等边三角形的过程中会涉及一些旧知识,如画出点外的一条线段AB,然后做出该线段的垂线段,在经过点A的地方做出平行于直线AB的平行线。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等边三角形的知识,对之前学过的平行线、直线等相关的知识也是一种复习,并且通过画三角形,还可以加深学生对三角形的理解。
五、根据个体差异开展互动教学
在互动教学中,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接受能力等,把学生分为三个层次,本着使全体学生参与互动的目标,策划不同的互动教学活动。对各方面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放开手,适当引导其进行学术性学习。对于中等的学生进行思维发散性指导,适当培养其数学思维。对于能力相对较差的学生主要进行疑难点解答,应注重当前数学问题的解决方法指导。
综上所述,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重视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了培养初中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教师应当创新思路,做好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引领学生完成学习目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改善实践教学方式,利用新旧知识的结合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根据个体差异开展互动教学,由此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蔡秋莲.初中数学课堂师生有效互动教学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2.
[2]沈伟华.加强师生互动打造情智课堂[J].基础教育论坛,2012(13):21-22.
[3]李进方.初中数学课堂中如何促进师生对话与互动[J].读与写,2015(12):460-461.
[4]李利芳.新时期初中数学有效互动教学的策略初探[J].东方教育,2014(增刊1):149.
作者:龚天军 单位:甘肃省金塔县第二中学
第四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转变
摘要:实现师生角色转变,构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在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中转换教师角色,才能让学生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掌握数学方法,学会数学思维,促进学生数学素养与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师角色;开发者;引领者;促进者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就是以学为中心,确立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这正是对基于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挑战。传统教学重教,现代教学重学,教学改革说到底就是对师生角色与地位的改革。因此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要构建高效课堂,确立学生学习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探究中全面发展就必须要对教师的角色进行准确定位。
一、教师不是教材的复制者,而是教学资源的开发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完全以教材为中心,视教材为经典与权威,教师在教学中严格的照搬教材,原封不动的讲解教材知识点,只是教材的机械复制者,教学严格地限定在教材内。在新课改下必须要实现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的转变,教师要成课程教学资源的开发者,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贴近学生,带领学生走进数学探究的殿堂。那么教师要如何来开发数学课程资源呢?
1.立足教材,实现教材与生活等教学资源的重组。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数学与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数学教学不能局限于教材,照本宣科,而是要在宽广的生活空间展开有深度的数学探究。联系生活,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这正是开发数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方面。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从生活的角度来审视教材,以数学的眼光来审视生活,挖掘生活中丰富的数学素材,这样更能引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以及思考的独立性,学生才能地真正理解,灵活掌握,才能架起通往数学殿堂的桥梁。如在学习一元二次方程时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的动态模拟功能来向学生展现射出的子弹的飞行轨迹,铅球推出后在空中的飞行轨迹。这样的教学立中教材,结合现实生活等素材对教学进行精心设计,更能为学生构建一个富有活力的课堂,这样不仅可以激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更能带领学生展开主动探究,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达到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2.尊重学生,体现学生在课程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学生是教学的中心,因此在开发教学资源时同样要体现学生的中心地位。这样才能让教学更贴近学生,围绕着学生有效展开。因此教师在对各种教学资源进行开发与整合时,不要想当然,以教师的主观臆断代替学生的客观行为,而是要切实站在学生的角度,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来审视教材与生活,这样才能使教学围绕着学生这个中心展开。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真正做到民中有学生,要对学生进行全面而客观的了解,建立学生个人成长记录袋,记录下学生具体的教学行为,这样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课程资源开发,尊重学生之间的个性差异,以引导学生展开富有个性化的探究活动。
二、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者,而是学生探究的引领者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的主宰,只是教材知识的机械搬运者,认为只要将教材上的知识点讲清讲透,学生记清记牢就可以了。殊不知这样的教学完全抹杀了学生的个性,让学生失去了思考与探索的机会,只能让学生成为没有情感、没有思考只会消极接收与机械记忆的机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核心教学理念,这是对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解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根本挑战。而要实现学生的主体探究地位,教师就必须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由机械的知识搬运工转变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的引领者,与学生一起互动探究,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与积极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将新知纳入自己的知识体系,成为积极的知识构建者与自主的探究者。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提问艺术,发挥问题的启思导行功效,带领学生展开层层深入的探究。
1.以问题来诱发探究动机。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这正是学生探究的内在动力。我们要善于激发与保护学生的好奇心理,以引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动机。提问正是一条有效的途径。为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用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新知的探究上来。如在学习无理数时,我们可以让学生来思考这样的问题:有两个边长为1的正方形,如何能得到一个大的正方形。以问题来引发学生的探究动机,让学生通过探究来达到对抽象知识点的深刻理解与灵活掌握。
2.以问题来激活数学思维。探究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而学生知识与水平有限,在探究时可能会遇到一些困惑与迷茫时,此时教师同样可以利用提问艺术,给予学生必要的启发与诱导,以引导学生从新的角度展开多元思考,以实现对知识的创造性运用,顺利地完成探究。
3.以问题来提高认知水平。知识是在不断的实践中转化为技能的,为此在教学中促进者我们要设计实践性问题,让学生在运用教材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学科的实用价值,丰富学生的体验,强化学生的成就感,促进学生将知识转化技能。如学习了正负数,我们可以让学生来寻找正负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运用。这样学生自然就会联想到许多,如记录温度、收支,等等,这样更能深化学生的认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师不是机械的评价者,而是学生活动的促进者
传统教学中分数是教师对学生进行评判的唯一标准,无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具体表现。这样的评价并不能对于学生的学习做全面客观而具体的评价,并不能成为学生推动学生认知的力量,相反还会让许多学生因此对自己失去兴趣。为此教师要实现自身角色的转变,变机械的评价者为学生认知的促进者与推动者,要关学生的学习过程,以正面肯定为主,这样才能让评价成为学生探究中的推动力量。
1.评价要全面,关注学习过程。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要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态度、思维等全部纳入评价机制,进行全面而客观的评价,这样才能让学生客观地认识,这更利于学生富有个性化的成长与发展。
2.评价要具体,关注学习细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哪怕只是微小的进步,也要借助这微小的进步给予学生必要的表扬,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能够鼓起更大的信心与勇气,以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探究中来。当然表扬要适时适度,否则会助长学生的骄傲情绪,让学生迷失自己。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给予必要的表扬与批评,这样才能发挥评价的功效,引领学生不断成长与进步。
3.评价要真实,带有积极情感。只有发自内心的、带有真情实感的评价,才能如冬日里的暖阳,带给学生心灵上的慰藉、精神上的轻松、情感上的愉悦,学生才能快乐地接受,这样才能督促学生不断前进。
总之,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是新课改下教学的必然趋势,是对数学教学的新要求。只有让教师成为教学资源的开发者、学生探究的引领者、认知活动的促进者,才能彻底摆脱以往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讲解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与学生一起在更加宽广的空间展开更有深度的数学探究,这样才能让探究成为学生的自主活动,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丰富情感,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戴小军.刍议教师角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转换.试题与研究,2011,(01).
[2]鲁仁海.浅议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新课程,2012,(06).
作者:翟晓娜;王晓亮 单位:山东省昌邑潍水学校
第五篇:初中数学教学对策探析
摘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思维能力比较强的一门的学科。数学是理性与抽象的结合物,它需要你缜密的思维,超强的分析。数学是其他数理学科应用广泛的基础,是一个锻炼学生思维的好工具。本文对初中数学教学策略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课堂;能力
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的生活中是离不开数学的,有时数学就是来源于生活。但是在教学中都会出现许多各种各样的教学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对教学课堂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进行解决和探究,使教学课堂能够得到很好的改善。
1数学教学的意义
人们常说“知识来源于生活。”没错数学的知识也是来源于生活,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也是运用非常广泛的。例如:去超市买菜,买学习用品,买衣服都会遇到打折的时候,这就会运用到数学,还有计算一个窗户需要买多少平方米的玻璃等等生活中出现的数量问题都会运用到数学,很多人在生活中常常运用到数学所以就会觉得数学是多么的简单,久而久之也就忽略了数学在生活的作用。学习数学可以使自己的思维得到提升,还可以让人们由一种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和处理事情的态度,数学是拉开人们之间最大差距的一门学科。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还能让让学生养成创新能力和勤奋刻苦的学习态度。数学的学习还掺杂到其他的学科中,因此,学好了数学还能使学生快速的融入到其他学科中去。
2初中数学教学中常遇到的问题
2.1教学内容、教学方式过于单一
有时教师在教学课堂上一直运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久而久之学生就会觉得这样的教学课堂非常枯燥,往往就会失去学习的兴趣。有时教师教材上的内容很无趣,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把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具有生动性,那么学生学起来也会轻松很多。
2.2教学课堂上缺少互动
在教学课堂上都是教师一味的在上面讲,学生就在下面听,有的教师直接不问学生的掌握情况就一直往下教,导致学生跟不上学习的进度从而对学习失去兴趣。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注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教师在教学课堂上多询问学生的学习情况,促进与学生之间的沟通能力。
2.3数学学习具有一定难度,易让学生丧失兴趣
初中数学对于小学数学来说是具有一定的难度,学生对于这些难度就会选择放弃,上课就会不认真听讲,开小差。教师就要对这些学生进行及时的引导,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对数学进行学习,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教师对学生要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因为学生与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性的,教师对待每一位学生都是采用相同的教学态度,难免有些同学会跟不上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3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策略
3.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
数学是一门逻辑思维比较强的一门学科,想要让学生对逻辑性的思维教学产生积极主动性,那么,就需要教师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让学生从对数学产生厌恶慢慢变成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让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成主动学习。初中数学不像小学数学那么简单,反而更加具有抽象性,在数学的旅途中又提升了一个台阶。教师想要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就要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具有情境化的教学课堂环境,还可以在教学课堂中运用到生活中常见的例子来进行导入新课,以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增添教学课堂的乐趣,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的进行学习,教师对教学内容也可以创设一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问题的答案不能只是具有唯一性,这样就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从而体会到数学的兴趣。
3.2多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
对于学生来说,都喜欢得到别人的表扬,和肯定。学生最喜欢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表扬,因此,教师就要在教学的过程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学习教师要给予肯定和鼓励。例如:甲志愿者计划用若干个工作日完成社区的某个项目,从第三个工作日起,乙志愿者加盟此项目工作,且甲、乙两个工效相同,结果提前三天完成任务,则甲志愿者计划完成此项目的天数是几天的?学生对于这样的任务有不同的解答方法,教师对待学生的回答要给予鼓励。有调查显示许多教师在课堂上面对学生回答错误的题目都是一声不吭,或者的谩骂学生,对于回答正确的学生也只是点点头,这样让学生得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感觉不到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就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方式,多给予学生肯定,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有时候教师一句再接再厉就可以让学生有学习的动力,从而对学习也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也能提高教学课堂的效率。
3.3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
教师想要对自己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那么教师就必须对教学内容有很深入的了解,这就需要教师具有很强的专业知识能力,对一些教材的新旧有应变能力,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也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析,并且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能力,教师要需要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反侦查能力,对学生的学习要及时的进行了解,对自己的教学方法也要及时进行总结,在不断的实践中进行改进。
总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形式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进行教学,使学生在愉快的教学环境中进行学习,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知识能力才能进行很好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也要多多鼓励和肯定。
作者:李艳云 单位: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黄龙中学
第六篇: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创新要点
传统数学教学认为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往往忽视了数学教育的文化价值,总给人以呆板、枯燥、抽象、冷漠的印象。初中数学教学侧重于对教的研究,但是对学生如何去学,如何通过有效的目标来调整数学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自主能力与创新能力以及增强学生学习兴趣上,缺乏明确的认识与研究,因此在新课标条件下,初中数学教学方法就有必要进行更进一步的探索与研究,以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
1改变初中数学的教学方法方式
1.1数学教师要注重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
创新教育不是让学生任意去想去说。在实践中,我们会发现学生的创新意识需要老师的引导,这样一来,教师就需要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教师应该把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和爱好,给学生一个自由的空间,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将学生与教师一起融入到教育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成为做学习的主人。
1.2利用现代化教学技术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教师、学生和教材三个环节,新课程标准推出后,重视现代化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的应用,还应该加上多媒体一个重要的环节。由于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他们对这些直观形象的图片更感兴趣,抽象、枯燥的数学概念变得直观形象,学生对多媒体上课很感兴趣,因此利用这些工具辅助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计算机、幻灯、投影等多媒体的运用使数学知识得以直观、形象、生动的展示出来,互联网则更为数学教育提供了无限广阔的学习资源和简捷的学习工具。信息技术的应用,大大的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对提高老师的教学水平也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不能忽视的事实是,推进现代化教学手段运用,对教师还需要进一步的培训,加强其对计算机软件和一些应用软件的学习和运用,如果教师不能够熟练地使用这些工具,就难以在课堂上给对学生较好的教学。
1.3重视开展数学课外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要将初中数学的课外活动安排出多种形式,其中可以包括课题研究、调查统计等内容。要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感受身边的数学,到社会中去观察实践,这样才能达到一种让他们主动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效果,促进数学的教学。只有学生在学校间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才会在未来的工作和学习中尽快适应周围的环境,最终利于在社会中的发展。教师要努力的为学生提供出切合实际的实践题目,并且指导学生以各种方式去进行数学实践活动或研究性工作。把握好将数学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完善地结合,鼓励学生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以及特长,去选择适合自己的课题和活动,这对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1.4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数学能力
实际上是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听、说、想等方面的能力,它们是数学课堂学习活动的前提和不可缺少的学习能力,也是提高数学课堂学习效率的保证。“听”就是学生首先要听课,同时也要听同学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课后的感受,这就需要有“听”的技能。因此,教师要随时了解周围学生对知识要点的理解及听课的效果,同时,教师也可以向学生传授一些听课技能。例如:在听课过程中怎样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路与教师同步;怎样才能更好地领会教师的讲解;怎样学会归纳要点、重点;遇到不懂的地方怎么办;别的同学回答问题时,也要注意听,并积极参与讨论等。“说”就是学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对数学中的概念能够做出解释,与同学之间进行讨论,向老师提出问题,使得自己的见解和提出的问题易于被别人理解。“想”就是要发挥学生思维的“自由想象”。例如:我们在讲完“与三角形有关的线段”后,提出“在钢架结桥梁中,为什么很多都是三角形结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由想象,在想象中去感受、体验,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让学生在想象中对所学知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巩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尽量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形成听、说、想能力的条件,并不断摸索培养的规律和方法。
2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的课程不单单只用一种教学方法,而是几种方法交替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常用的有讲解法;谈话法;读书指导法;讲练结合法;指导作业法等。除此之,教师还可运用灵活多样别的教学方法。比如以下几种方法可以偿试。
2.1鼓励教学法
帮助学生自己调查研究并发现基本原理和原则的一种教学方法。正处在青春发育期的初中生,虽然性格处于敏感的叛逆期,但他们同样也渴望着得到老师对自我的认可与赏识,从而达到自我实现的目标。课堂中使用少批评,多肯定,培养其学习的兴趣与激情;多当众表扬,满足其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鼓励其开动脑筋主动思考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2.2兴趣教学法
就是以直观教学为出发点,把兴趣作为教学手段和动力,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
2.3分组讨论法
是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自主互助学习的一种方法。它主要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对相关知识的自主学习阶段。由教师在课前提出一个为课程教学进度服务的开放式的课题,学生则围绕这个课题对所需的知识进行初步的认知性学习;第二个阶段是小组讨论阶段。在这个阶段,主要是由各学习小组成员进行小组内部的讨论学习,在思辨中扩充原有的知识体系;第三个阶段是课堂讨论阶段。这是惟一的一个需要教师直接参与的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互相交流自己的学习体会,再由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从而得到最优的结果。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应紧跟时代的步伐,大力推进中学数学课程、教材、教法的改革,数学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学基本功。教无定法,但教要有法,不管教师用怎样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都离不开教学大纲的要求和范围。
作者:李科 单位:广西百色平果县教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