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讨(4篇)范文

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讨(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讨(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讨(4篇)

第一篇:初中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研究

摘要:

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业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作业批改和评价可以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延续部分。本文结合笔者教学实际,从作业布置设计,作业批改,作业评价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反馈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为教学服务,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和优效。

关键词:

初中数学;作业布置;设计原则;批改评价;效率

新课改对初中数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初中数学的重点环节,作业设计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满足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适合学生的学习和发展需要。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应以新课标为指导,综合学生的特点、课堂教学内容等诸多因素,优化作业设计内容、结构及其层次,使作业符合教与学的要求,并为教师实施教学提供帮助。下面结合个人教学实践经验,在分析数学作业布置应遵循的原则基础上,就初中数学作业设计与布置的具体方法进行一些探讨。

一、数学作业布置有效性的原则

1.基础性原则

这个主要是针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只有把基础知识掌握了,才能完成更高难度的。数学作业的布置不仅要重视巩固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同时要结合数学教学过程方法,重视数学基本技能和拓展技能的训练。

2.自主性原则

这个是针对学生的差异,充分体现学生的主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作业的主动权要交给学生,才能激发起其探究的热情。比如,可以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或者自己设计作业。

3.趣味性原则

这个是针对防止作业过多,让学生劳逸结合,做作业感到有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在作业设计中也应遵循这一原则。作业的设计上要新颖,能够吸引学生。

4.实践性原则

这个是针对作业的实用性,不能脱离教学实际,不能布置一些过高难度的作业。初中学生有一定的认知能力和自主性。在学习中如果能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对他们来说也是一种动力,同时也可以有效的巩固所学知识,做到融会贯通。

5.差异性原则

这个是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来设置的,不同的学生由于基础的不同,理解能力的不同,作业的布置也要因人而异。数学作业的布置,要有统一的要求,也要因材施教,设计分层作业。因为班级里学生的数学水平存在不同,在作业布置的时候也要考虑到因人而异。作业的设计要有层次,程度不同,作业要求也要有所不同。否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来说,布置较大难度的作业也是无济于事的,起不到任何巩固知识的作用。

二、初中作业布置有效性的方法

(一)精讲疏导,培养数学意识和数学品质

新课标要求初中数学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教学内容,还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素质。而传统课堂作业设计及讲解方式受传统灌输式教学的影响,学生无法充分发挥自主性,学习的过程是一个被动接受的过程。因此,根据新课标要求,教师应将学生作为完成课堂作业的主体,将课堂作为学生发挥的舞台,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讨论和交流时间。比如在学习勾股定理时,先布置课前作业让学生探究。当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分别为a、b,斜边为c时,探究a2+b2=c2是否一定成立?学生在完成作业之前先提示学生运用拼图、或正方形网格纸构造或设计合理分割(或补全)图形,去探索本结论的正确性。如下图:通过这样课前的作业布置,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的数学能力和数学品质,引领学生以积极的心态投入探究,激发了学生探究兴趣。鼓励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已成为现代中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和品质,这种数学品质的培养比直接向学生灌输数学知识更为重要。

(二)因材施教,多元设计差异性

数学作业新课标倡导学习是建构过程,学生利用外界环境和条件获取信息,再主动建构。这就要求教师设计的作业应让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完成。但是许多教师往往采用相同的作业设计和单一的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作业设计方式使学生处于被动地位,学生容易滋生枯燥乏味情绪,因而不愿积极主动的去完成作业,作业的质量和效率也无法得到保证。因此,笔者根据学习目标情况,尽可能的在作业设计上做出适当调整。比如在七年级下册9.5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学习完这节内容后,可以对作业进行设置,对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布置简单的选择题让他们选择,如下列式子是因式分解的是()A.x(x-1)=x2-1B.x2-x=x(x+1)C.x2+x=x(x+1)D.x2-x=(x+1)(x-1)对于基础比较好的同学,可以让学生通过拼图的方式来加深对公式的理解。让学生用下图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硬纸片拼成一个新的长方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面积,探求相应的等式。用a、b、c三块硬纸片拼成了下图的长方形。拼成的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是:a2+3ab+2b2;也可以写出那个(a+2b)(a+b)。于是,a2+3ab+2b2=(a+2b)(a+b),或者(a+2b)(a+b)=a2+3ab+2b2学生理解后,还可以借助这样的拼图方法,把二次三项式a2+4ab+3b2分解因式。在课后作业设计中,重视作业的趣味性、知识性和有效性的结合,再根据课改要求将作业的设计作为课堂教学设计的延续。作业设计还要结合多方位、多感官和多角度元素,巩固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以及锻炼学生的思维方式。另外,笔者还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生的基本学情,设计出更具针对性的作业方式和作业内容,效果相当不错。

(三)联系生活,数学作业应用到生活实际

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传统数学训练是让学生纯粹的完成书面作业,学生因此也觉得十分枯燥,甚至许多学生对数学作业存在恐惧和厌烦。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本身和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在布置作业的时候适当的融入生活实践,对于学生来说也就不会那么无趣了。如何设计出生活化的作业,可以从以下两点进行探索:设计游戏型家庭作业。比如在七年级下册12章证明,学完了“定义与命题”“证明”“互逆命题”等内容后,为了深化学生的数学思考,可以在课后布置游戏型的数学实验展开课题学习。(1)将一个棱长为3的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如图),其中,三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两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有几个?(2)如果将一个棱长为4的正方体的表面涂上颜色,分割成棱长为1的小正方体,那么,三面、两面、一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有几个?(3)如果分割棱长为5或棱长为6的正方体呢?(4)从以上的求解过程中,你发现什么规律?(5)你还能提出其他问题,并加以解答吗?通过这样的作业实际,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提升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理性思维。设计实践性作业。数学来源生活,也服务于生活。很多的数学内容同生活具有紧密联系。比如学习完一元一次方程后,布置与生活相关的应用题,让学生学以致用。布置这样一个作业:研究以全球通和神州行为例,选择怎样付费更省钱。本地通话费0.30元/分钟0.50元/分钟(1)某人现有150元,利用神州行和全球通各可通话多少分钟?80元呢?(3)对于某个本地通话时间,会出现两种计费方式的收费一样的情况吗?(4)通过上述问题,你知道怎样选择计费方式更省钱吗?

三、初中作业有效评价方式

布置作业,批改作业不仅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还是师生双方获得信息的重要窗口。精心设计,布置作业,认真批改作业,能使师生双方及时接受正确的信息,加快信息反馈的速度。只有师生共同配合,才能真正达到做作业和批改作业的目的,批改作业的方法应多样化。但关键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师生活动紧密结合为一个整体。为此做了以下尝试。

1.当堂老师批改

新课后,简单的作业可当堂完成,采用集体讨论答案,当堂集中统一批改。

2.小组合作批改

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安排成前后两桌,每四人组成一个小组。每次上课前5分钟由教师提供参考答案,小组内互相批改,并把批改的情况向老师或信息小组汇报典型范例及错题情况。

3.抽查和面批结合

教师对小组批改后的作业要进行抽查,了解作业和批改的情况,对作业中存在的明显问题要复批或面批。

四、结束语

总之,作业是为教学服务。教师首先要重视作业的作用,将作业作为培养和锻炼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再结合新课标要求,分析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知识水平,从培养和锻炼学生素质的角度出发,科学设计作业,让学生的知识在作业中巩固,技能在作业中形成,能力在作业中发展,情感在作业中深化,真正达到新课程标准对学生三维能力培养目标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朱毅航.对传统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反思,学子(理论版),2015/12

[2]田士菊.高效课堂下初中数学作业布置与批改的差异化研究,中华少年,2016/11

[3]王兆平.对传统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和批改的反思,科教文汇(下旬刊),2012/09

[4]朱成艳.初中数学作业布置及批改研究,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5/12

作者:王汉平 单位:江苏省汾湖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实验初级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教学有效性策略浅析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发展,对初中数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切实转变教学观念,在教学方法上进行不断的探索和创新,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使学生的数学能力和综合素养得到全面的发展,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策略,希望能为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提供帮助。

关键词:

初中数学;有效性;策略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开展和新课程理念的广泛渗透,如何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所面临的重点问题。数学新课标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如教师仍然在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教学方式单一落后,学生积极性不高,甚至出现厌恶情绪。这就要求我们教师深入分析和思考新课改的教学理念,认真贯彻新课改所提倡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对此,笔者对课堂教学方式和方法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此,笔者结合在教学中的实际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改善师生关系,构建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改善师生关系,为学生创建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和基础。师生关系民主和谐,教学氛围才能更加活跃,学生才能在教学中畅所欲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学生才能在教学中站在主体位置上,发挥自身的主体优势,提高学习效率。如果教学氛围冷冰冰,只有教师在讲,及时再先进的教学手段也难以体现出他的价值。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改善师生关系,在教学中,尊重学生,以朋友的身份和学生交流,用亲切的眼神、和蔼的态度、热情的赞语来拉进师生间的距离。在生活中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学习,用自身的宽容和热情来打动学生,赢得学生的爱戴。从而建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二、精心创设课堂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情境式教学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在教学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特定的教学情境,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在设定的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并独立的对问题进行思考,进而在教学的指导和帮助下解决数学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为了体现教学方式的新颖性,一味的进行情境创设,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不能推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反而将原本简单是教学复杂化,如一些概念化的数学知识,直接引入效果会更好,但是一些教师仍然会去进行情境创设,使情境教学出现了严重的形式化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在进行情境创设时,必须从学生自身的实际出发,使创设的情境符合学生的思维形式和认知规律,将情境创设和教学内容联系在一起,使学生能在特定的情境中通过数学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和数学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如在教学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后,笔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我家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的玻璃被打碎成两半了,要去配一块一模一样的玻璃,需要把两块都带上吗?问题一出,学生纷纷开始思考和讨论,并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带一块,有的说要都带上。然后笔者对问题进行深化:如果带一块的话,带哪块?带只有顶角的一块可以吗?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思考的积极性,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活跃了课堂教学氛围,使课堂重新焕发出了生机和活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三、重视课堂导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的导入是教学中的重要环节,一节高效的课堂课堂教学离不开一次成功的导入,有效的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使学生快速的从休息状态进入学习状态,使学生以较好的学习状态来学习新的教学内容。但是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教师所采用的导入方式单一,陈旧,不仅起不到启发诱导的作用,长久一来,还会使学生产生疲劳反应。因此,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课堂导入环节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感兴趣的事物为出发点,在课堂教学的一开始就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将学生的学习状态保持到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从而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如在课堂中提问学生:“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纷纷开动脑筋对两个形状的性质和特点进行对比,从而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有效性。

四、结语

总之,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新课改的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广大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式,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

参考文献:

[1]何光辉.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策略微探[J].教师.2013(02)

[2]岑志庆.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J].考试周刊,2015(49)

作者:陈文胜 单位:湖南省双峰县青树坪镇中心中学

第三篇:初中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分析

摘要:

笔者在初中数学课堂尝试实施探究式学习方式,让学生尝试“如何获得知识”体验,置于探究学习情境,基于问题解决,培养学生数学思考,激发学生数学潜能,培养学生数学创新实践能力。

关键词:

初中数学;数学课堂;探究学习

在新课改背景下,在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力已经广受关注。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尝试引入探究式学习方式,有效改善传统接受式学习问题,基于问题解决的数学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身临其境,主动探究数学问题,改变学生“模仿解题机器”困境,让学生走上数学创新学习之路。

1启发: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探究意识

“学贵有疑”,提问是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手段,起点是一问,智者巧问,以小问题,撬动大课堂,有效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唤醒学生数学思维,积极思考问题。初中生具有好动、好奇、好玩的心理特点,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有机联系数学知识和生动内容,勾起学生心中数学疑团,对数学学习产生悬念,质疑,问题。数学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可以针对初中生特点,设计趣味性提问,以新颖别致的数学内容,给学生以情趣感觉,吸引学生注意力,让学生对数学课堂感觉有趣,在愉快中学习数学。数学教师依托问题情境,导引学生发现问题,自主探究,孕育探究动机,为数学探究学习铺垫,激发数学探究意识。如,《平面直角坐标系》教学中,直接坐标系作为二维知识点,对于初中生而言课堂内容相对抽象,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坐标轴,在数学理解上存在一定困难。笔者制作数学课件,在坐标轴中某一点放置一位学生的照片,而在对应的坐标位置则放置另一位学生的照片,让纵坐标和横坐标一一对应,让学生照片也相应对应。笔者的讲解,很快调动了学生的热情,也理解了坐标轴对应关系,趁热打铁,笔者又引出新的问题,将数学内容变为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学生跃跃欲试,带着强烈的探究欲望想要解决问题。

2探究:鼓励动手实践,增强探究乐趣

数学教师要结合数学知识点,构建合理的数学实践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让学生动手实践,帮助学生正确操作实践方法,为学生提供数学实践机会,放手让学生去做,导引学生从数学实践操作中,逐渐总结归纳出数学概念。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真正动手实践,拓展学生数学思维,培养学生数学实践创新能力,通过数学“做”,参与数学实践,感受数学探究过程,增强数学探究乐趣。如,《概率与统计》教学结束后,笔者给学生提出问题:研究生活中的彩票中奖问题。在生活中,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中奖,但是购买彩票和彩票中奖是两件事,就是数学中的概率问题,那么怎么买彩票才会有更大的中奖机会呢?学生们对买彩票是相当熟悉,一下子就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想要一探究竟。学生们开始热烈的讨论,说着自己的想法,甚至有的想要买彩票试一试。课后,我让学生自己回家找一找相关资料,对彩票中奖问题进行深入探究。学生在课后有更多的时间去调研,对当地中奖情况进行了简单统计,并制作了调查统计表,在课堂做了数学调查汇报,随机抽取彩票的双色球为研究对象,以近五期彩票中奖概率汇总统计。

3发现:经历运用知识,树立探究信心

初中数学课堂探究学习经历问题情境,探究解决,动手实践,获得知识,运用知识,解释生活,注重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学生在数学课堂经过一系列的探究学习,经历数学知识运用,理解数学知识价值。学生发现数学问题,分析解决问题,以探究学习为载体,从课内到课文进行数学知识延伸和拓展,体验数学知识运用探究成功,认识数学知识价值,增强学好数学愿望,树立数学探究信心。如,我们在生活中,经常看到商场促销抽奖广告,为了答谢广大客户厚爱,设计的抽奖活动,商场说明抽奖活动共设20万元奖金,一等奖为10000元,每份奖金平均高达200元。奖金分配如下: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四等级、五等奖,奖金额分别为10000元,6000元,1000元,50元,10元,中奖人数分别为3人,10人,87人,350人,550人。商场规定:每位客户在商场消费500元及以上就可以参加抽奖,中奖率为100%。但是,客户在参加抽奖后,发现很多人奖金都没超过50元,客户反映被商场欺骗。学生在计算后,确实每份奖金是200元,仍想不通,然后继续探究。通过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学生意识到数值的平均数,并不能代表奖金的平均水平,商场促销抽奖活动广告的数据难以全面反映奖金数的全部特征。通过这一问题的探究分析,学生从平均数到平均水平的认知冲突,到认识疑点,再到平均数的局限性,继而引出数学中的“众数”,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数学的价值,增强数学探究信心。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以探究学习为核心,从启发-探究-发现为主线,构建新型数学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动手实践,经历运用知识,激发探究意识,增强探究乐趣,树立探究信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成为数学课堂的探索者与创造者。

参考文献:

[1]赵惠敏.探究性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尝试[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06:52.

[2]秦娜.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探究性学习”探索[J].新课程(中学),2016,03:140-141.

作者:曾烨 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洪城学校

第四篇: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有效性教学

摘要:

随着我国初中数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化,一些更加适合学生发展和成长的教学理念被引入和推广。其中生本理念提倡的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给予学生更多的空间展现和挖掘自身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动手能力被广泛应用。而在教学方式上也进行了改革,相较传统的讲授教学,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探究式教学也被逐渐推广。本文旨在研究生本理念下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好的获得知识的体验,最大程度的挖掘他们的潜力。

关键词:

生本理念;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

随着社会经济与文化的不断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知识化、信息化、学习化的时代。教育也更加重视学生才能的发展和创造性的潜力挖掘。而以人为本的生本理念正是推进探究式教学的有效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灵魂,打造互动、主动、探究的全新数学课堂。

一、生本理念的概念

生本教育主要是要求在课堂上以学生为主,充分发挥他们的能力,保持对学习整体的感悟和学习兴趣,在充分自主的基础上,锻炼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体现教育的本质,让学生全面发展。生本教育的价值观是“一切为了学生”,即教育是为学生服务的,学生应该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终端,是教育的主体。生本教育的伦理观是“高度尊重学生”生本教育的本质和基本原则就在于对学生的尊重,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天性和潜能,培养学生的独立人格、独立精神以及独特的内部自然规律。生本教育的行为观是“全面依靠学生”。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东西,都必须最终实现知识的内化,这个过程依靠老师是无法完成的,要掌握就必须依靠学生自己。

二、探究式教学的意义

探究式教学又被称为研究法和发现法。其主要内容在于进行数学概念和原理教学时,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借助教师提供的情境或案例进行深入讨论,并且通过一系列的观察、阅读、思考、实验、听讲、讨论等途径去独立探究,最终通过数学的角度得出一定的结论。探究式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思维模式去发现和分析现实中存在的数学问题。让学生主动探索事物的客观属性,通过外部观察和分析找出事物发展的起因和内部的联系,并形成自己的概念。

三、生本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策略

(一)成立教学小组展开合作探究小组

合作探究是探究式教学的主要模式之一。利用小组讨论的方式,将数学问题进行发现、汇总和解决的过程。在小组分组中最重要的是注意学习的有效,避免形式化。在小组分组时,不仅要考虑到成绩和学习能力,还要注意学生推理能力、表达能力等进行合理搭配,这种方式能保证组内各成员的差异性和互补性,同时又有利于开展小组之间合理、公平竞争。小组合作探究的第一步是观察,面对汇总的问题,进行观察和研究。这种观察也有实物性的,但是更多的还是思想层面的观察和实验。通过不断的创设、改编某些数学情境,让其在抽象的想象中具体化。第二步是开展假设与猜想。假设与猜想是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知识基础利用归纳类比等手段对问题提出的假设或猜想。

(二)创设教学情境展开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的起点就是问题。而能让学生产生自主探索的学习兴趣,就需要通过一些特殊的教学情境创设。这种创设并非随意的,而是要和学生的内在需求相契合。选择一些学生熟悉的、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这样能够很快的吸引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迫切的想要知道问题的真相。例如在三角形特性教学中,让同学们找一找生活中的三角形都用在哪些地方,为什么。在勾股定理教学时,可以设置问题,如已知梯子的长度,也知道梯子底部与墙面的距离,要求出梯子顶部与墙面接触的点到地面的距离。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们探究三角形之间的数量关系。在情境创设时,包含的问题可能不是单一的,学生发现的问题也会千差万别,这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引导,将其中有价值的、学生有能力研究的问题进行探究。

(三)通过交流、评价及整理深化探究

通过小组探究以后,各小组一般都会对问题给予解答。但是这个解答是否正确并论据充足,就需要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评价及认可。在同一个问题情景中,不同小组可能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可能是相同的问题但答案不同。通过小组间的交流合作,大家互相补充、互相学习、互相探讨。这样不但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认识,更重要的是同学们亲历了探究的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及协作能力。在交流合作之后,必须由一定的反思和评价。反思可以是对问题的反思、解题思路的反思。反思过程能够让学生对自己的探究过程进行再审视。而评价阶段也是非常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的评价方式。让学生自评与互评是增长他们学习成就感、进行自我分析和总结的能力。而教师评价要注重引导性,鼓励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过程、方法和态度,让学生能够清晰的掌握整个探究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

(四)探究结果应用与迁移

通过组织学生探究和交流之后,教师引导得到探究结果,这样的结果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同时也增加了他们对数学的学习信心和兴趣。同样以勾股定理的教学探究为例,在探究得出勾股定理的数量关系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把探究结果进行应用和迁移。直角三角形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较简单的图形,它的魅力会始终贯穿在我们中学的教学之中,它也是研究其它图形的基础。教会学生猜想、思考、推理、论证是学习数学基础,等学生有一天不再学习数学了,我们给学生留下什么?我想应该是遇到具体问题时那种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方法,即观察、归纳、猜想、验证及证明。

四、结语

总体来说,生本理念下的探究式教学方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利用探究式教学的本质,让学生自我构建知识。但是这一过程并不是教师完全放手,只作为指导者进行教学。而是要求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同学的互相支持帮助下,利用课堂探究和交流环节,培养创新思维,实现知识的自我建构。

参考文献:

[1]耿岩.初中数学课堂情境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应用探索[D].扬州大学.2011-11.

[2]买买提江•玉山.探究性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赤子2014-05.

[3]李伟.以生本理念为指导,培养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J].语数外学习,2014-05.

作者:许洪正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庙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