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思维能力的创造性,是当今初中数学教学的着重点,是培养学生开放式思维的前提条件。思维的创新能力就是再创造学习和再发现知识的过程,是学生能不能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必备的方法技巧,在这个思维的过程中,学生要做的就是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师的教学。现行的北师大版教材在培养创新思维能力方面,教材的灵活性很大,充分给教师和学生留足了创新空间,有些章节的内容学生可自己去研究思考,教材只是提示性地给了那么几句话。从培养创新能力的角度看,这种开放式的灵活的教学方法是非常好的。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是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来开展。
关键词:
初中数学;高效课堂;思维创新
一、多角度的思考问题是高效课堂的前提条件
众所周知,一题多解在数学的王国中是司空见惯的,要想得到多种答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如果为了追求华而不实的教学艺术,那么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解题能力,而且在学生的思想深处还留下了思维不严密的祸根,为以后的教学埋下难以清除的毒瘤。所以积极地去理解多角度思维,才是科学的方法。为了说明多角度思考的问题,我举例来说明。如第一册教材中的第二章里,“a能表示什么”这节内容,有这么一道题:“请你观察一下图中的正方形个数与火柴棒根数之间有什么关系。”这道题如果不用多角度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对于学生就是很难的问题,如果变通一下换个角度去思考,就很简单了。其中一种简易的方法是让学生利用火柴棒来摆正方形,看看两者有什么关系,这样看似复杂的问题就简单化了。其他的方法,如分组研究,教师可以提前预设一定问题,让学生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自然而然就知道了,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答案是一样的,然而探讨答案的途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二、创设问题情境是高效课堂的必要手段
为什么学生在课堂上能够认真地学习,回到家就不爱学习了,因为学生在教室里学习注意力集中,有学习的氛围,教师创设了一定的问题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下学生的精力自然就集中了,回到家里学习的氛围情境没有了,所以一般情况下就没有在校时认真了。为了说明问题情境对高效课堂的积极作用,我举例来说。在“有理数加法”的教学时,不同的教师设置了不同的情境:
(一)第一个情境
李教师:按照坐标的方位,向东的方向为正,向西的方向为负,李小明同学先向东走了5米,回过头来又向西走了4米,我们的问题是:李小明相当于原来的位置,他现在原来位置的什么方向,相距原来位置有几米。学生张东:他现在原来位置的东边;相距原来位置1米。李教师:我们就用“有理数加法”的知识来说明,(教师板书)(+5)+(-4)+=?学生异口同声:等于1。
(二)第二个情境
王老师:学生都知道5+4=9,现在我们在初中知道了负数,那么能不能用负数的知识来演算5+(-4)这道算式呢?能说出计算结果的理由吗?现在大家分组来讨论一下:第一组:我们组答案是1,您说过,“+”可以省略,所以是5-4=1。第二组:我们组认为“-”,就是减去的意思,所以我们组的算式是5+(-4),我们的理解是在5的基础上减去4,就等于1。第三组:我们组的理解是,“5”是我们组的5位成员,把“-4”看作是有4人请假了,今天只到校1人,所以我们的算式为5+(-4)=1。第一位教师以教材为出发点,问题的指向性很强,给学生的暗示明显,那么学生“发现”问题就轻而易举了。但我认为缺乏一定的创新,对高效课堂建设也没有太多的意义。第二位教师的问题设置,创设了很好的问题情境,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这样的课堂我认为是高效的,对学生的发展具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三、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是高效课堂的内涵模式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补充。师生互动是一个很古老的话题,但是真正能把它使用好也不容易。如我在讲到“水位变化”时,就利用生活中的知识来说明高低变化的规律以及课本的曲线图像的起伏变化。又如股票对于现代人不再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它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股票涨跌的曲线图,就是很好的教学实例。中国的蛟龙号是21世纪我国重大的科学创举,也是很好的例子。将上述股票涨跌的曲线图和潜艇的下潜上浮图绘制成表格,绘制成统计图。这些工作都由学生来完成,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好方法之一。只有通过自己实践探索,才能理解难以用语言来描述清楚的问题。我们还可以让学生从理论上探讨一些知识,上网搜索一些问题,在课堂上和大家一起交流,以此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再举一例来说明这个问题,比如多边形内角之和这一课,要从多边形的一个顶点出发连对角线,把n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然后求出n边形内角之和为(n-2)•180°。当讲到这里时有一个学生突发奇想,他不从顶点出发,而是从任意边上任意一点出发连接其他顶点,分成若干个三角形。这种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学生,教师要多多鼓励。当时我也觉得是一种创新能力培养的好机会,我就鼓励该学生说说这样分的道理,他说这样作出(n-1)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后n边形的内角和多了180度,应除去多余的180度,结果还是(n-2)•180度。这样看似复杂了,其实是一种发散思维的很好的表现。数学课就需要这样的思维,就需要这样的学生来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这样的教学才是有生命力的,才会越走越宽广。在教学这条路上,每科有每科的教学特点,在数学这门学科的教学当中,我始终认为要与时俱进,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学习再学习,只有在反反复复的学习当中,才能总结自己的经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上,我们要坚持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高效课堂的建设上,我们始终要依赖学生,发掘他们的聪明才智,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成为课堂的主人,那么在以后的教育教学中才能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来。
作者:王红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一中学
第二篇: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研究
摘要: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课堂教学有效性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然而在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却呈现低效、甚至负效的情况。本文从初中数学教师、初中生、初中数学教学内容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等四个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入手,分析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并给出相应的对策,以期切实提升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
初中数学教育是初中生学习其他课程的必要基础和高中数学教育的基础,也是开发学生逻辑思维的启蒙阶段,因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同时,课堂教学的质量又影响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是成为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改革中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然而,当前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却呈现出低效、甚至负效的情形,值得深思探讨。
一、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1.概念
所谓课堂教学有效性,即师生共同遵循教学活动的客观规律,在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的前提下,有效完成预期教学目标,并实现教学速度、教学效益和教学效率的有机统一。这里的教学目标并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学生掌握、获取知识与技能这一单一目标,而是学生在立体式的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得到和谐统一的可持续性进步和发展。
2.影响因素
一般来说,课堂教学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大要素组成,四者之间持续相互作用的关系是实践性课堂教学的基本内涵。因此,可将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因素归结为四点,即初中数学教师、初中生、初中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二、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存在的常见问题
新课改以来,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依然存在诸多问题,阻碍了其进一步提升。这些问题在上述的四个基本因素方面均有体现。
1.教师方面
主要有三点:第一,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淡薄。典型表现为教师只依靠延长学生的数学学习时间和加大学生的数学习题数量等方法来提高数学教学有效性,却忽略通过改进课堂教学设计或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等途径去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第二,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试导向过强,即教师过分注重课堂教学目标的考试导向,只关注知识技能目标而忽略三维目标中其他方面。第三,数学课堂教学反馈不及时,不明确。常表现为教师在评讲试卷等实际教学过程中,或是简单交代解题大致思路,或是简单叙述有问题的知识板块,却并不帮助学生进行具体的修正。
2.学生方面
包括智力因素问题和非智力因素问题两方面,前者主要表现为初中生数学观察力薄弱、数学思维力局限、数学想象力贫乏等,后者主要表现为初中生数学学习动机低、兴趣低、意志差等。
3.教学内容方面
主要有两点:第一,预设性内容过多,而生成性内容过少。在传统填鸭式课堂教学观念的影响下,不少教师依然按照预设来讲授,缺乏处理生成性内容的观念和时间。第二,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联系不紧密。教学内容设计的过于理论化、教学化,导致不少学生都仅仅将学习数学作为升学的工具,认为学习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不大。
4.心理环境方面
良好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能够使学生产生更多的愉悦性情绪,从而引发注意和学习动机,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进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相反,不良的心理环境不仅不利于数学教师讲授教学内容,更影响到学生自身的课堂学习效果,从而降低了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当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方面往往存在如下问题:第一,师生关系不和谐,表现为学生在课堂上产生一种消极对抗情绪,不愿接受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内容,也不愿与数学教师进行课堂交流。第二,课堂气氛紧张,表现为学生在数学课堂上感受到一种紧张、焦虑的气氛,整个数学课堂上都提心吊胆,期盼下课铃响。
三、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分别采取相应的对策予以合理解决。
1.初中数学教师方面采取的策略
第一,增强数学教师的课堂教学效率意识。教师应从整体上把握、认识教学内容,梳理出重难点,从而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侧重,并依据教学内容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第二,注重数学课堂教学目标的整体实现。教学目标的制定务必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使学生在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四方面获得全面发展。第三,重视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反馈。应增强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反馈的意识,并在实际教学中的课堂练习、课堂提问等环节中,及时指出并分析学生易犯的常见错误,在与学生的课堂交流过程中做到及时有效的教学反馈。
2.初中生方面采取的策略
第一,加强初中生智力训练,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恰当的引导培养初中生敏锐的观察力,思维力的广阔性以及丰富的想象力。第二,注重初中生非智力的培养,即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多给学生表达的机会等方式激发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
3.有效呈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内容
应把握三点:第一,合理分配预设性内容与生成性内容所占的比重;第二,注重呈现的过程性;第三,呈现内容和方式应当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
4.营造有效的数学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第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处于心理叛逆期的初中生来说,良好的师生关系尤为重要,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的相互尊重,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当一视同仁,并充分尊重学生的合理想法。第二,增加愉快的情感体验,必须控制和避免这种消极心理的产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期待,关注学生的点滴进步。
四、结语
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还有很多甚至有些还尚未知晓,这些因素往往交织在一起,不易分辨出哪个或是哪些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较大。从上述四个基本因素着手,阐述分析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升其有效性的对策,只是一个开始。而结合实际教学,检验并完善上述分析,甚至找出影响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其他重要因素,将是进一步提升这一有效性的切实途径。
参考文献:
[1]柴改改.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4.
[2]李庆元.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7:160-161.
[3]孟庆展,马志萍.关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2015,04:98.
作者:姚镇 单位:江苏省淮安市韩桥乡初级中学
第三篇:初中高效数学课堂探析
摘要:
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任何其他科目的学习和探究都离不开数学知识的运用与数学思维的引导。学好数学,是每一名学生终身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教好数学,是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随时记在心上的责任和义务。如何创建高效的初中数学课堂一直是广大初中数学教师认真思索的问题,本文中,笔者结合日常实践教学,尝试从情境教学法入手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关键词:
情境教学;初中数学;高效课堂
以前很多教师都认为课堂教学必须向40分钟要质量,然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占据绝对主导地位,将课堂排得满满的,舍不得留给学生时间理解顿悟,而是争分夺秒地讲,认为讲越多学生懂得越多,考试时考中的机率就越大。在各科的教学中,非独语文课可以设计教学情境,数学课创设教学情境,如问题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实验情境、竞争情境等,同样可以收到很好的效果。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情境能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参与意识和合作意识,使学生在情境中产生好奇、渴求、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欲望和活动,不断地提出问题、探索分析和解决问题,从而获得对数学的真正理解。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创设数学情境是进一步深化数学课程改革的需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问题情境与故事情境的运用方法,仅以浅薄之论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创设问题情境
(一)问题情境创设的意义
利用问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初中数学教学常用方法之一。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激励学生主动思索,活跃气氛。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教师不仅要会提出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而且还要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因此,创设问题情境,不仅要求教师会提问,而且还要教会学生提问、思考,也就是说:问题情境的创设,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不是某些方面单一的问题。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努力使全班学生都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要为实现教学目标而提问,保证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要能引起学生的思考,激起学生某一范围内的思维活动;应启发学生的思想,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发展提高;在问题情境中教学,教师要循循善诱,遇到学生答错或答非所问的情况也不要急于批评,要善于将学生引到正确的思路上;要通过引导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吸取教训,获得经验与能力。
(二)创设问题情境的策略
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形式各异,但总离不开“为什么”“怎么办”“结果如何”“证明什么”等。大部分问题的创设离不开智力问题与非智力问题两大部分,其实质仍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逻辑创新思维等数学能力,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笔者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经常运用以下方式,希望给广大教师以启示。1.利用新旧知识结合来创设问题情境。新旧知识的联系对形成学生良好的认知结构至关重要,很多新知识本来就是旧知识的发展或变换了一种表现形式。所以,关注新旧知识的结合点,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来揭示新旧知识的联系,是能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兴趣的策略之一。2.运用“入错”创设问题情境。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精心安排,故意在某个问题上出错,以引起学生的警觉,产生强烈的“注意”效果,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3.利用史料创设问题情境。数学给大部分学生的印象是枯燥的,但数学史料却能引起他们的兴趣,而且史料中还包含着许多重要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充分结合数学知识加以运用。4.利用课外活动创设问题情境。数学课外活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不同程度的学生的学习要求得到满足,特别是对学有余力的学生更是这样。开展课外活动方法要灵活,要针对学生的实际问题设置问题,要能促进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发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情境创设要规避干扰因素
记得有一次听课,一位教师在讲授“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时,事先做了一些引入工作,创设了如下教学情境:数学教师走上讲台,播放ppt,出现一个小男孩的照片。师:同学们,你们认识这位小朋友吗?生:……(部分学生:老师,这是您)(学生看看很像老师)师:观察真仔细!那这位呢?(出现姚明儿时一张照片)生:……师:看不出像谁吗?这是篮球明星姚明呀,今天姚明要带领同学们去参加篮球比赛……然后教师就出示了一组有关姚明比赛的得分数据表格,由这些数据统计表延伸到条形统计图的新授课。不可否认,上述教师的做法确实是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的生活情境创设,可以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但笔者更觉得这样的例子可以用来在体育课上作为体育明星典故引入,而如果放在条形统计图的引入课上,这样的现实情境由于干扰信息过多,一开始就远离了本课数学主题,与本节课的知识没有直接联系,再加上学生猜照片耗时过长,学生被绕得云里雾里,思维早已脱离了数学范畴,从而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二、创设故事情境
由于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数学思维活动的展开,因此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我们要想办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创设故事情境就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初中学生相比小学生虽然在心智上有所成熟,但是还是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于故事还是很感兴趣,因此教师要注意搜集这方面的素材,也可以讲故事与所要讲授的数学知识结合起来编撰有趣的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入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中。一位优秀教师在执教《平面图形面积的复习》一课时讲了这样一个优美的故事:一位公主由于国家战败逃亡到了野人部落。公主请求酋长送给她一块土地。酋长给了她一块羊皮,说道:“你们自己在海边去圈吧。”聪明的公主把羊皮剪成细细的羊皮条。教师给出了羊皮条的长度,抛出问题情境:羊皮条该怎么圈,公主得到的土地面积才最大呢?同学们展开了热火朝天的大讨论,并且迫不及待地投入到紧张的计算之中……这节课本来是枯燥无味的复习课,教师却突破樊篱,巧设故事和问题情境,使学生真切地体验到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就感,真是别有一番情趣在心头。
三、结语
精心创设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教师可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其中。教学中,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进行探究活动,教师要着力引导学生多思考、多探索,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品尝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余芳.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思考与实践——以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上册)为例[D].西北师范大学,2006.
[2]魏祖成.谈谈初中数学情境创设的有效性[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21).
作者:周玉鹏 单位:甘肃省高台县城关初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