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物教学生活化探讨(3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第一篇:生活与初中生物课堂融合探析
摘要:
初中生物学知识与生活紧密相联,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案例吸引学生注意力,通过生活帮助学生学习知识,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与生物知识息息相关,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同时,要让学生学会把生物学知识融入生活,为生活润色。
关键词:
生活;生物教学;融合
生物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是以探索自然奥秘为主,其中充满着无穷乐趣。生物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的生物课堂应充满着乐趣,让学生自动参与,探索体验生物学知识是与大自然紧密相联。作为生活在农村的学生,随时能感受到生活中许多事物都与生物知识息息相关。教师要善于利用生活案例引入课堂,从而让生物课堂更加精彩。
一、以生活创设教学情境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本节教学目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熟悉的琐事,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思考。教师寻找生活中“熟视无睹”的各种事物与此课堂知识之间的各种联系,以此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家庭生活中很多事情学生都有参与,亲历亲为,但很多事情学生只知其一,而不知其二,处于懵懵懂懂状态。因好奇心驱使,其有喜欢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欲望,但不知从何开始,无从下手,所以渐渐失去兴趣,不再好奇,对身边的事物也就“熟视无睹”。我们生物教师应该学会用生活作为打开课堂知识的“起子”,又把生物课堂知识回归自然,回归生活,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真正让生物学知识能够在生活中学以致用。如:在家里清理冰箱时,发现冰箱保鲜食物有熟食,有新鲜水果,且保鲜的时间不能太长。这些看似常识,但要学生说出所以然,而不能。教师在教学“植物的呼吸作用,以及食物防腐原理”时就可以把它作为一个情景进行创设,以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目的。情景创设:我们家里的冰箱常常放置新鲜的水果,以及用保鲜膜包裹的熟食。同学们,谁能说说这两种食物保鲜的原理?新鲜的水果由于表皮完好是保护组织,因此细菌和真菌无法侵入并分解有机物使水果腐败,而是由于新鲜水果旺盛的生命活动呼吸作用会迅速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降低水果的新鲜口味。因此,水果低温保鲜是利用低温抑制水果的呼吸作用的原理。熟食、肉类是利用低温抑制细菌和真菌生长繁殖。
二、把生活融入课堂,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1.让生活为生物课堂开启兴奋点
课堂教学需要教师经营亮点,亮点是课堂教学中最吸引学生注意力、最引人深思或最出彩之处。教学亮点展开之时,学生的精神高度集中,全身心沉浸于教师经营的课堂之中,此时课堂才具有灵性。课堂教学有时就像微风拂过的湖面,虽然在教师的经营下,波光粼粼,但波澜不惊。学生虽然能按部就班跟随老师完成学习任务,但是兴趣不浓,积极性和主动性不强。此时,教师若能及时往正常教学内容里,加入“盐和醋”———引入学生的“课后小论谈”,而这些“谈资”就像平静的湖面投入一粒小石子,激起水花。这些“谈资”往往是学生在日常课间谈天独有的“小群体论坛”,学生渴望了解,而又“一知半解”是学生学习的兴趣点,教师此时借力打力,拨云见日,学生会带着浓厚兴趣,伴随教师的节拍唱完整堂课大戏。
2.用生活案例实现课堂知识难点突破以达到事半功倍效果
初中生物人教版八年级第五单元生物圈中其他生物第一章动物主要类群第六节《鸟》知识目标是概述鸟的主要特征与尝试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鸟类要飞行一定的空气阻力,持续的动力,尽量减轻体重。而这些知识组合在一起并转化为应用到鸟类身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理念,学生是很难一蹴而就。教师利用学生生活中熟悉事件搭桥引路,启迪学生思维,触类旁通开启创新思维,深入浅出,化难为易,做到教师引领课堂,学生主动学习思考,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真正能把所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体验。如一张很难扔出去———阻力太大;揉成纸团很容易扔出去,也很快落地———阻力太小;折成纸飞机,它能在空中短时间飞行,但不久也落了下来;若是做成风筝,人们牵引着就能在空中长时间飞行这是为什么?风筝有人牵引有持续的动力。这些生活案例是学生平时亲身体验,用它作为本课飞行原理难点突破,就显得轻松容易了。并能全面理解“鸟类的身体结构是为飞行设计的”。
3.在生物课堂小组讨论中把生活与讨论点相结合
“平凡之中见真知”学生能够于生活中学到真知,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通过小组讨论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贴近生活,来源简便易得而又有助于学生学到真知的生活案例,有利于学生观察对比,得出的结论印象深刻,也是最有利的印证。生活在农村的学生经常从田边走过,稻田中经常有一畦畦被塑料薄膜覆盖的土地,用于育苗。在探究种子萌发实验时,可让学生围绕农民这一措施展开讨论。真空包装的鸡翅也都有有效期,请同学们讨论,为什么?通过讨论,同学知道有些细菌和真菌也能在无氧条件下生存和繁殖.加深食品安全意识,提高生活品质。
三、通过生活案例培养生命观念
1.在生活中融入生物学的情感理念
初中生物学倡导“人与生物圈的和谐”、保护环境、低碳生活的这些情感理念,要不断融入学生生活中,并逐渐影响身边的人,最后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与自然的和谐生活。“校园环境污染调查”活动中,同学们发现校园花圃主要污染物是学生随手乱的生活垃圾。“村里小河生态环境污染物调查”活动中,发现河底河岸随处都是破旧衣服、塑料袋、饮料瓶、农药瓶、建筑废弃物、电器垃圾。通过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对生物学的情感价值观的形成,能够有意识地将垃圾扔进附近的垃圾桶,提高周围环境质量。
2.让生物学知识融入生活劳动中
教师在教学中要经常引导学生把课本知识与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用知识服务生活。今年的冬季出现比较严重的霜冻,许多嫁接榕树盆景枝条被冻坏。我们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学嫁接,从几盆没有冻坏的盆景上,裁取接穗,对冻坏的盆景重新嫁接。一个月后,学生看到自己嫁接的盆景枝条长出新叶,都高兴地围在盆景旁自拍。
3.让生物课堂成为生活的润滑剂
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往往是由于缺少沟通交流产生隔阂。初中学生处在青春期叛逆心里很强,很多情况下表现为强烈的独立欲望,不愿受到父母的干预,只有在素手无策时才想到需要父母。在家校联系中,许多家长称赞我们生物教师布置的周末生物课堂延伸———“我为父母平衡膳食亲历亲为活动”,这一活动使家长发现学生的亮点感受到学生对父母感恩,消除父母对学生的偏见。学生体验父母劳动的艰辛,认同父母的期望。在“酿制甜酒”活动中,家庭成员相互配合,享受劳动过程团队合作,品尝甜酒制成时欢快的成就感。生物课堂也成了家庭生活一种润滑剂。生物科学是来自自然的科学,生物课堂应把学生带回自然生活之中,享受生活,为生活服务,生物知识名副其实的成为引领生活的亮点之一。
参考文献:
[1]赵敏慧.“水蚤实验”及其教学启示.中学生物教学,2013,(10):33-34.
[2]郑春和.在实验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中学生物教学,2013,(10):4-6.
作者:杨光忠 单位:福建省尤溪县坂面中学
第二篇:生活融入初中生物教学研究
摘要:
生物概念对于初中生而言是陌生的,也是抽象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能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点、思维特点及原有认知水平,利用现实中的素材和情景,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好生物概念。
关键词:
概念教学;素材;情景;生活经验;兴趣
生物概念是人们对生物及生理现象本质特征的认识,是生物知识体系的基础,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石。正确的生物概念,既是生物学知识的组成部分,又为获得更系统的生物学知识奠定基础。成功的概念教学,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积极性和学习生物的兴趣,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2011年版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了要“凸显重要概念传递”,并从课程内容的10个主题中筛选了50个生物学重要概念,强调了学生的理解而不是背诵,强调学生通过学习达到“举一反三”,并为他们日后的学习打下基础,这就要求学生对重要概念和原理有深入的理解。在新课标实施的过程中,我围绕重要概念展开教学,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素材和情景落实初中生物概念教学,引领学生探究学习,归纳总结概念,提高了课堂效率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事实或感性认识帮助学生接受和理解重要概念
生物学概念的引入一定要建立在学生对生命现象观察的基础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动手活动获取一手数据,并在主动参与学习经历中深入理解知识,发展能力。自然科学中的重要概念常常也是较为抽象的概念,学生对抽象的概念的接受需要以事实或感性的直观的材料作为基础。例如,我在讲授《被子植物的生殖—有性生殖》时要求学生理解:花与果实的关系;花的基本结构及雌蕊和雄蕊的构成;被子植物的双受精过程三个重要概念。这几个概念都比较抽象,学生都知道开花结果,但花有哪些结构,如何结成果实却不甚理解。我首先拿出生活中常见的苹果、西瓜、桃子等让学生尝一尝、看一看,接着提出问题:果实是怎么形成的?学生看着手中吃剩的果实有些茫然。我接着用投影投出生活中常见的花给学生观看,刚开始,学生只是觉得漂亮好看,互相议论着,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接着我问学生:“你们从这些图片中看到了什么?”学生纷纷发表见解,最后有一个学生引用课本中的一句话完美总结:不同种类的被子植物,花的形态、颜色、大小都不相同,但它们都有一些相同的基本结构,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重要概念。1.花有哪些基本结构?2.花的主要部分是什么?3.雌蕊和雄蕊是由什么构成的?带着问题我拿出课前准备好的鲜花分发给每个小组,并要求学生:1.以小组为单位,对照课本上的标注认识花的各部分结构。2.观察鲜花的结构,用小刀纵向切开鲜花,用放大镜观察,重点观察子房、胚珠和花药中的花粉。3.完成思考题。4.观察完设想花的哪一部分发育成果实?我们吃的果肉部分叫什么?是由哪部分发育来的?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和观察能充分了解花的组成结构,能真正感受花粉粒的存在,能真正看到子房、子房壁和胚珠,从而对雌蕊的结构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认识,而这种认识是不容易忘记的。再如,在讲授双受精过程时,我先让学生用纸片作一个双受精的模型图,感受精子的移动过程和途径,这样的操作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想象力,又对理解双受精这一重要概念非常有帮助。
二、利用感性材料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在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概念大多是可以通过直接观察获得的具体概念,我们可以利用生物学科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结合实物、模型、挂图、实验等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从而使概念形象化、具体化。由于学校条件的限制,或是某些探究实验比较费时,教师可以提前做一个小视频供学生观看。例如,我在讲授《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一课时,提前做了一个洋葱表皮的临时装片在显微镜下的正常的影像;后滴入高浓度糖水,洋葱表皮细胞失水的影像;再滴入清水,洋葱表皮细胞吸水的影像。学生通过观察,感受植物细胞能够吸水也能失水,并且很容易理解植物细胞在什么情况下吸水,什么情况下失水。根据这个视频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为什么撒过盐的雪不能堆放在树底下?为什么盐碱地植物生长不好?学生很容易找到答案。之后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后给父母做一盘西红柿拌白糖,看看有什么现象,并解释给父母听。这样的学习使学生增强了学习兴趣,能用学到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现象,增加了他们的成就感和愉悦感,学习成为一种享受,所以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利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生物概念
教师要善于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举出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把一些抽象的生物概念和具体的实例联系起来,逐步引入概念。如《酵母菌的发酵作用》就可以利用生活中面包的制作过程来让学生理解发酵。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两个面包机,把学生分成两个组,让学生自己做一次面包,有的学生做出的面包很松软,有的做出的很硬。学生阅读课本,再根据自己做面包的实践,总结酵母菌发酵需要适宜的温度,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教师可以建议有条件的同学回家后再做一次面包,给辛苦一天的父母尝尝。通过实践学生对发酵的概念有了深层的理解,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并在学习中体会到了父母的不容易,学会感恩父母。概念是人们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逻辑思维的表现形式,是思维的产物,是人们对一个复杂过程和事物的理解。教学中概念的落实就是让学生接受和理解知识,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丰富的生物现象,创设一定的生物学情景,为学生概念的形成提供前提条件。这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罗锡明,徐作英.生物学概念教学模式的建构探析[J].新课程研究:上旬刊,2011(3).
[2]王铭志,陈秉初,周阳.基于核心概念的生物学探究实验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1(1).
[3]潘百明,肖帮裕.从知识分类浅议生物学概念的学与教[J].广西梧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4]周洁.初中生生物学概念形成思维过程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3.
[5]张兴莲.生物概念教学中个体学习与讨论学习的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5.
[6]王鲁晖.探究式教学促进初中生物学概念学习的研究[D].鲁东大学,2013.
作者:王建梅 单位:甘肃省张掖市第三中学
第三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分析
摘要:
生活即教育!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不仅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还能将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的习惯,发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生活化教学的优化策略往往是多元化的。
关键词:
生活化;初中生物;教学形式
自从新课改实施以来,我们的教学目标就不仅仅是只注重认知的一维目标,而是更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三维目标,其中一个维度就是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何实现呢?笔者认为应该倡导生活化教学,因为生活是知识的本源,也是学生最为熟悉的情境,本文选择初中生物学科教学这一视角,就初中生物如何有效实施生活化教学谈几点笔者的思考。
一、教学目标生活化
教学目标生活化就是指教师找准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与生物知识的结合点并将其融入到实际教学中,以促进三维目标的实现,使教学目标成为连接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枢纽,知识目标就是使学生学习到与社会生活热点问题相关的科学知识,掌握解决方法;能力目标就是培养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并能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就是使学生对社会生活热点问题作出自己的判断,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内容生活化
生活化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开展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去构建学生容易接受和理解的概念知识框架,使概念的学习不再纯属依赖于记忆,而是建立在学生理解的基础上,即教会学生从生活的角度来学习概念知识,培养学生挖掘生活中所蕴含的生物学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能力,这样的教学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1.激活生活经验教师一定要在备课前,围绕着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点,以科学知识为中心设计课堂导入。例如,在讲解《细菌》这一节课时,可以借助日寇侵华时的“生物战”也就是“细菌战”的图片和视频进行导入。每个学生都有爱国情怀,而且历史战争对于学生耳熟能详。2.创设生活情境在讲解抽象概念之前,可以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自然而然引出概念。这样以来,概念的讲解不会显得很唐突,结合着生活实例可以将原本抽象枯燥的知识变得生动有趣,创设相关的生活情境可以加强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增。3.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在刚形成概念时,并没有达到理解的地步,对于概念的学多依靠的是记忆,而这个时候加强学生的理解是至关重要的,要不然学生会非常容易忘记和忽略一些重要的概念知识。为了加深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教师可以设置一些与实际生活相关的题目,让学生思考,这个思考的过程其实就是对概念重新理解的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将知识内化成自身的生活经验。4.回归生活在实际教学中,“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设定是非常重要的。教育的最终目标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样,帮助学生培养良好健康的性格,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做事,教会学生关注生活、关爱生命,树立真、善、美的价值追求也是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目的。在教育中,如果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学生有可能会出现生命意识麻木和淡化的情况,难以辨别真假是非,这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此,在实际教学中,对于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教育教师要重视起来。例如,学习了细菌的生殖方式之后,学生了解到细菌生殖繁殖速度快,这时候教师可以穿插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卫生,要防止被细菌感染。
三、教学形式生活化
1.设疑法例如,在学习《动物的行为》这一节时,教师可以贴近学生生活,以学生看电视这一生活事例为教学切入点,以“猎豹捕食”这一生物现象为例,来引导学生形成动物的行为这个重要概念。巧设问题串,激发学生求知欲。2.活动法例如,在学习《生态系统》时,针对“生态系统”这一核心概念,教师可以将全班分为四组,让学生分别扮演植物、动物、微生物和非生物环境。通过这样的角色的扮演,使学生明白这四者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也使学生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组成部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热爱生命、热爱自然的情怀。3.形象法学生在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性行为两个重要概念时,容易混淆,教师可以借助于“印度狼孩”的图片和视频,首先先让学生分析这两种行为各自的特点,利用这两种行为的概念及特点来具体分析“印度狼孩”的一系列行为。在分析狼孩行为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这两种行为的本质区别,即先天性行为是动物一生下来就具有有的行为,是不需要进行后天的学习和模仿就会的行为,由遗传物质决定的。4.类比法例如,在讲解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这两个概念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并区分这两个概念,教师可以采用类比的教学方式来讲解,借助学生都熟悉的图形进行比拟,如下图,通过具体形象的图形展示,学生将更容易理解分裂和分化的过程,并加深了对这两个概念的区分和记忆。
四、结语
总之,在新课改实施浪潮中,进行生活化教学不仅改变了教师原本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改变了学生对于生物的学习态度,只要我们教师一直坚持生活化教学,我们培养的就不仅仅是考生,而是未来和谐人。
参考文献:
[1]许玥.利用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初中生物教学的行动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06
[2]孟召英.联系生活实际•搞好中学生物教学[J].山东教育科研,1994(5):73
[3]李秀壮,杨晶晶.浅谈高中生物以核心概念为中心教学的几个教学策略[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
作者:陆凤霞 单位:扬州市京华梅岭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