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中生物课堂有序教学对策范文

初中生物课堂有序教学对策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生物课堂有序教学对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初中生物课堂有序教学对策

万物皆有序,“有序教学”在悄然无息中已经成为新课程教学中的新名词,怎样在“自主教学”“有效教学”等多种教学概念下正确理解和区分有序教学,并实践和应用于初中生物的教学中去,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探究。

一、正确理解有序教学意义重大

所谓有序教学就是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有序教学狭义上是指课堂教学中教师教学的可控性以及学生学习的可行性;广义上是指在整个教育活动中,优化教学系统,整合教学资源,统筹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品质,实现教学过程自动化,寻求教学效益持久化。我们所阐述的有序教学,它是在科学的教学理念与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自主形成习惯,掌握学习方法,使自主教学有条不紊地可持续发展,并不断地提高其有效性[1]。

二、有序教学势在必行

如今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教学”已成为教学的主流趋势,自主教学强调通过教师引导,培养学生的自主性[2]。而在此大背景下,很多教学方法以及学习方法都自定义为“自主”,实际上很多都是打着“自主”的名义进行凌乱无序的教育教学,而这些“无序”教学则导致自主教学有效性的大大降低。因此推动自主教学,首先需要实行有序教学,它是自主教学的有效推动力与必然途径。有效教学是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最高要求。而对于怎样达到这一目标,有着纷繁复杂的方法。有序教学不仅局限于单一的课堂环节,还对整个教学活动做出指导和要求,所以要达到有效教学必然要求有序性。但关于“有序教学”和“有效教学”的解读,往往存在严重的误区,很多人不能正确认识。

有序教学,就是教师有序地开展教学活动,经过认真揣摩材料,根据每堂课的知识重点、难点、能力训练点等规划各节课的先后顺序,使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适应学生的心理发展顺序,从而高效与优质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有序教学主要强调各环节方面的有条不紊,它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因此应着手在平时的细节上,散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而有效教学主要是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的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它主要强调教学的高效率。“有序教学”与“有效教学”二者也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因为有序教学的目的就是提高教学有效性,而达到有效教学的过程中也必然要求教学的有序性。简而言之,实现有序教学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必经途径,实现有效教学是有序教学的最终目标。

三、明确有序教学策略

(1)教师教学常规的有序性是引导课堂教学有序性的基础。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重要引导者,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模范。因此教师在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质量评定等环节有条不紊,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必要前提,也是培养学生优良学习习惯的前提和基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总是在潜意识地模仿教师的字体、板书、语言,这些是最基础的影响,教师有条理、有秩序的教学设计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生活的有序性。在实际教学中,不同班级的班风和学风受任课教师,最重要是受班主任教师的影响。

(2)教师课堂设计有序,但不能“模块化”。教师是课堂的组织者,每节课有很多环节,如课堂导入、概念引入、知识点过渡、课堂重难点解决、课堂反馈、课堂拓展延伸等。虽然教师在课堂设计时是条条框框的不同环节,但课堂上实际需要展示的是一节完整的课,需要巧妙合理的有序安排。不能让备课中教学设计的环节成为限制课堂的枷锁,更不能一味赶时间、赶进度。所以有序教学中就要求教师首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能力和掌控力,张弛有度才能上好一节课,而不能固守死板。

(3)小有序集合形成大有序。课堂整体的有序是表现在每一个细节的处理中的。一节课中活动环节繁多,不能要求每一个都精彩纷呈,应当尊重整体性,重难点突出,且能做到随时处理课堂中的突发问题,不偏题,即使“跑偏”了也能巧妙机智地回转到课堂相关内容上来。

(4)有序性要符合每一个班级、每一个学生。有序教学要针对每一个学生的学情,尊重和符合每一位学生,这是在新课标要求面向全体学生的大前提下的最基础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学生的认知能力是有差别的,只有符合学生的课堂才是真正好的课堂,因此课堂的有序要求针对每一位学生。

(5)有序教学的“有序”应与“自主”融会贯通。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因此不管怎样的课堂设计,都不能覆盖和淹没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一原则。存在学生,就存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秩序就会存在不定向。教师的课堂有序就不能限制学生的自主,所以自主是一种现实的权利。好的课堂是千姿百态的,是呼吁自主的空间,不是模糊无形的。教师教学时应巧妙地在无形中有序,在各种合理、充分的前提下对课堂有序管理。

参考文献:

[1]高慎英,刘良华.有序教学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4.

[2]董刘英.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有序思维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3,(3).

作者:窦佩娟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常青藤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