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情景导入方法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从化学魔术导入法、趣味实验导入法、影视导入法、直观图片导入法、小故事导入法、悬念故事导入法、诗词(名句)导入法、设问引疑导入法等八个方面,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新课导入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化学教学;情景导入;导入方法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旅行”,要让学生有收获,就要让学生对“旅行”感兴趣。因此在教学过程的开始阶段,教师就要有目的引入和创设一定的教学场景,以引起学生一定的情感体验,发展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乐于探究物质变化的奥秘,达到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的目的。在新课程的化学课堂教学中,努力创设化学课堂的情景,使教育教学成为学生的主观需求,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能拥有最佳的学习心境,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牢固程度。化学情景的导入时应遵循科学性、相关性、启发性、趣味性、简明性等原则,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际,浅谈八种化学课堂中的情景导入方法。
一、化学魔术导入法
用化学魔术引入新课,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把新课推向高潮。比如,我在讲《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时,通过表演“魔棒点灯”“烧不坏的手帕”,“白纸上喷无色的水呈现“化学”二字”等魔术,让学生观察思考,从而激发他们兴趣,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化学课“一见钟情”。通过魔术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二、趣味实验引入法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教学中以趣味实验导入,可以创设理想的诱发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愿望,使学生先具有感性认识,能帮助学生树立唯物主义世界观。通过趣味实验,学生可以观察到大量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教师应通过精心设计趣味实验,创设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景。如在讲《氧气》之前,可以让学生看一趣味小实验:向底部粘有高低不同的蜡烛的烧杯中,加入约50毫升3%的双氧水,点燃蜡烛,然后沿烧杯壁缓慢加入约40毫升84消毒液。观察发生的现象,并推测有何物质生成?并推出该物质具有的化学性质?学生观察演示实验过程[1]。
三、影视导入法
在二氧化碳用途教学中,通过播放一段《西游记》中一段云雾缭绕的仙境,让学生思考这仙境如何得来?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再如讲《燃烧和灭火》时通过播放《三国演义》中火烧赤壁一段,那震撼的画面,让学生们进一步反思,燃烧是什么?需要什么条件才能发生?这两处影视,让学生既观看了古典名着中的内容,又产生强烈好奇心。更让学生理解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
四、直观图片引入法
如在氧气的性质教学中,可以循环播放与氧气有关的图片:运动会场上燃烧的火炬,火箭的发射、潜水员带着氧气瓶潜水、抢救危急病人、光合作用、腐烂的苹果等,引导学生回答:氧气是我们身边最熟悉的物质,但它有哪些性质呢?从而引入今天所要讲的内容。再如《水的净化》的教学中,通过展示鲁滨逊从池塘中取得的一杯浑浊的泥水图片,向学生提问:这杯泥水可以饮用吗?他能否谷提取洁净的饮用水呢?从而引起学生对水的净化的兴趣,从而促使其主动学习水的净化的方法。
五、小故事导入法
化学小故事能抓住学生的心理,从一开始就吸引住学生的求知欲,燃起学生智慧的火花,使课堂气氛很快进入活跃期。在《水的组成》的教学中,1977年11月9日,印度东南部的马德里斯海湾失火案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我们可以运用这个实例来引出海水起火原因之探讨,这就和化学教学中关于水的组成密切联系起来,事情是这样的:当时,马德里斯海湾的风浪数日都没有停息,在某日,一阵突如其来的强飓风过后,海面上突然燃起大火,而海水为什么会起火呢?这样一个真实的案例一定会引发学生无尽的联想,迫切找到答案的好奇心理就是兴趣的最初导向[2]。
六、悬念故事导入法
针对学生爱听奇闻轶事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时引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故事趣闻,从而使学生思路开拓,兴趣变浓,达到寓教于趣之效。例如,我在讲《二氧化碳性质》时,通过这样一个故事:在意大利,有一个奇怪的山洞,人们叫他“死狗洞”。有一天大侦探牵着他的爱犬追坏蛋来到人们传说的“死狗洞”,进入不久,他的爱犬突然倒下死了。大侦探很惊讶,但他很快恢复镇静,忙掏出打火机准备点火,但是他怎么也点不着火。后来他明白了……这样导入新课,让学生在绘声绘色的故事之中增添浓厚的兴趣,集中注意力,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七、诗词(名句)导入法
利用古诗词中所蕴含的丰富的化学知识,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把化学与古诗词巧妙的结合起来,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人文与科学的融合,促使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同步提高,促进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生石灰、熟石灰和石灰石的转化关系可以运用“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明代于谦的这首《石灰吟》之所以传唱千古,在于作者巧妙地以石灰作比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再如讲授《空气》时,引入李峤的诗“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让学生理解这首诗写的是什么?从而引出今天所学的内容。
八、设问引疑导入法
一些教育家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持续不断的活动。设疑是教师有意识地设置障碍,使学生产生疑问,引导学生思考,是一种有目的、有方向的思维导向。用设问引入新课,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积极地学习。如在《酸和碱的中和反应》时,首先提出问题①为什么吃皮蛋时要加醋?②不加醋的皮蛋好吃吗?为什么?问题轻松,涉及生活,学生兴趣非常高,使学生进入积极的思维情境后,再讲解相关知识。需要注意的是提出的问题应略高于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总之,在初中化学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努力构建富有针对性、合理性和普遍性的教学情景,引入良好的教学情境,无疑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快乐的在知识的海洋中“旅行”。
参考文献
[1]沈仕平等.创新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研究[M].重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127-130.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44-45.
作者:常贤炉 单位:江西省九江市濂溪区桃花中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