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初中地理教学思路(5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初中地理内容包罗万象,随着时展,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知识面也日渐广阔,传统灌输式的枯燥教学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需求。将情境教学融入到初中教学中,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帮助学生对特定的地理知识形成更好的认知和体会,在有限的教学时间提升学习效果。
【关键词】情境教学;初中地理;应用
一、引言
情境教学,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才影响学生的。诸如榜样作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课内游戏、角色扮演、诗歌朗诵、音乐欣赏、旅游观光等等,都是寓教学内容于具体形象的情境之中,其中也就必然存在着潜移默化的暗示作用。事实证明,通过情境化教学,让学生身临其境学习地理知识,更容易引发兴趣和接受所学知识。因此,教师应充分发挥情境化教学的特点,突破教材的理论知识,让初中地理知识生活化、教学效果显著提升。
二、初中地理情境教学存在的不足
(一)情境的设计较为简单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学生获取新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枯燥又局限的教材内容已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渴求。因此,如果教师在备课的时候始终选取单一的图片或者视频来“糊弄”学生的话,学生将会产生厌倦,长此以往,课堂效果会大打折扣。另外,目前很多教师设计一次幻灯片能连续使用多年不做修改,当时设计的情境已不能满足当前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情境教学是与学生所求相脱节的,教学效果不明显。
(二)课堂参与式体验较少
随着新课程理念深入人心,虽然很多教师想要改变传统的灌输模式,在教学中适当加入图片、视频等作为辅助,但是有时候教师是为了设计而设计,添加的媒体内容只是在学生面前一晃而过,没有设计有效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与争论,学生依然是“局外人”。这样缺少参与式体验的情境教学是失效的,最终抛砖不能引玉。
(三)地理知识与学生情感结合不够
回归到现实生活,初中地理在课程的安排上时间还是比较紧张的,一周两课时,到了初二,地理教师更是要赶进度。因此,大多数教师设计情境教学的落脚点往往只是放在相对重要的知识点上,学生不能充分理解与体会,与学生的情感结合不够。并且教师多是选用一些孤立的情境片段,很少采取情境主线的方式,地理课程的整体性思想在教学中也就不能得到应有的体现。
三、初中地理情境教学的策略
(一)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
1.创设多媒体情境
初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尤其是自然地理的知识较为抽象,如《地球和地图》等,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情境创设、情境模拟和展示,用鲜活的画面将知识展现在学生面前。多媒体创设的情境能让学生感知大自然的奇妙,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2.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备课时应联系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学情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激起学生们的兴趣,从而促使大脑进行相关问题的探索,让学生主动去解决问题。例如,初一学生在《陆地和海洋》章节中要认清七大洲和四大洋,教师根据不同大洲、大洋的特点,然后根据模块展示,让学生有个整体的认识。然后创设问题情境,如“赤道穿过哪些大洲”、“亚洲相邻的大洲有哪些”等相关问题,学生在读图中去总结答案,也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3.创设活动情境加入活动情境,可以极大调动课堂氛围,学生积极参与活动,彼此讨论交流,可以激发动手能力和创造力。如在《黄土高原》一节中,学生制作简易的沙土模型模拟水土流失的实验可以轻而易举得出植被覆盖、流速大小以及坡度与含沙量之间的关系。又如《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一节中通过角色扮演,群策群力提供不同的资源保护措施。
(二)打造学生为主体的绿色课堂
情境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本位作用。教师引导学生进入创设的场景之中,组织和引导学生自由地发挥想象力和操作实践能力,如在教授亚洲的知识时,让几个学生扮演亚洲临近的大洲和大洋,然后以亚洲为中心,准确报出各自方位。当然,也可以在创设情境前期,鼓励学生参与其中,如学习长江三角洲旅游资源时,可让学生自己扮演导游,并对旅游景观进行介绍。无论是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还是学生自己创设情境,都能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参与之后,学习的热情会更加高涨。
(三)重视地理知识与学生情感的融合
初中生具有强烈的求知欲、爱幻想的思维,情境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教师在进行初中地理教学中,不能局限于让学生掌握纯粹的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这样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加丰富的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学才是真的做到了教书育人,使地理教学富有更深层次的涵义。另外,教师需多开动脑筋,用情境主线的形式将内容贯穿起来,更加利于学生对教材内容整体性的把握,如在《印度》教学时,可以将学生分成齐天大圣、天蓬元帅、卷帘大将等不同的小组,以西天取经为题,小组活动为载体,让所有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在轻松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四、结束语
素质教育的发展推动了传统教学方式的变革,教师们也在改革潮流中采用更新颖的方式帮助学生获取知识。虽然地理教学中仍有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有效的情境教学能将知识生活化,多媒体情境更能化抽象为具体,便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一种途径。
作者:杨洋 单位:南京市沿江中学
第二篇: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摘要】初中的研究性学习方式体现主体地位,提倡素质教育所尊崇的“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彰显其主观能动性,形成了“以人为本,改革创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思想。除了地理学科,研究性学习方式还以科学探究的形式渗透于各个学科之中,本文以“初中地理教学研究性学习探究”为题,谈及笔者的几点思考,希望能够在地理教学领域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初中地理教学;实施途径;探究性;学习
实际上,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在初中地理教学工作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也是初中学生在日常学习中主要运用的学习方式,但在研究性学习开展过程中却处处碰壁,摆在我们面前种种的问题。
一、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的意义
1.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成功的背后往往不是一个人的付出换来今天的成就,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人文地理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激发起学生关注社会的热情;
5.地理学科情景交融、情智结合、可拓展性强、开发性强、自然与人文并重、知识与生活与社会热点密切相关,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展开研究性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和人文品质。
二、初中地理研究性学习的现状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研究性学习和其他教学方式、教学方法一样有其限定的局限性,我们在初中的课程教学当中提倡研究性学习,为了彰显该学习方式的稳固性和开放性以及多元化的特性、特点,当然,初中的地理学科同样不例外的选择了研究性学习探究方式,旨在教师能够结合生活实际,并且以此为出发点,发挥研究性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显现他独有的优越性。实际上,新课程改革为地理研究性学习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充分体现它在初中教学工作展开中的地位。此时,初中地理的研究性学习又积聚出很多新问题。
⑴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比较适合于小班授课和小组讨论的开展,当前的班级授课规模来看无法实现让每个学生都积极参与到每一次的研究性学习问题探讨中,这也是其学习方式的局限性所在;
⑵传统的地理课程安排时间上还受限制,因此又出现一个比较矛盾的问题,部分初中地理教学内容和教学课题实际上只需要花费课堂上十几分钟时间,而采用研究性学习就比较费时间,如“气温”课题等等,会花费比课堂讲解更多的时间;
⑶注重过程而忽略了知识点的学习,这是研究性学习方式最大的缺点所在,难以让学生掌握比较系统的基础部分知识点学习;
⑷如大陆、岛屿、半岛的知识点学习就不需要我们花大量的时间在研究性学习上,这些体现事物名称、概念、事实等方面的概念性知识仅靠听讲、阅读就能掌握,换言之,并不是所有的知识点内容探究都适合采用研究性学习,选择教学方法必须要科学;
⑸开展研究性学习还对教学设备和课外教育资源有较高的要求,但我国当前的教育现状看来,特别问题体现在农村中学,各种教学设备和资源都很欠缺,甚至有的学校仅仅只是用挂图和地图来完成地理教学,连地球仪也没有,多媒体教学就成了天方夜谭,这就需要地理教师和学校方面在这方面做足努力;
⑹现用的地理教材其教学内容和相对应的教学条件变化还没有太大差池,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地理教学方式的转变需要一个漫长而又艰苦的过程。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实施途径
1.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
从培养学生思考品质和问题处理能力出发展开研究性学习,发挥地理教学方法的影响力,以达到培养学生研究性学习思维的目的。
2.发挥教师指导性作用
强调学生探究学习及问题解决能力的集合,展开研究性学习,从学生实际的身心特点出发,加以教师的指导和管理,发挥教师的指导性作用。
3.地理教学形式活泼多样
研究性学习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拓空间很大,教师要在课程设计上下功夫,展现多元化教学形式,用课堂来吸引学生,激发起学生研究和学习的欲望,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提高教学效率。
四、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几点建议
⑴教师的教学观念体现“新”;
⑵有效培养和调动学生的抗挫折心理,提高他们的耐挫意识;
⑶把握好时间分配规律;
⑷学生的研究课题选择体现以小见大,易小不宜大。
五、结语
研究性学习方式无论在学生学习中还是教师教学中,都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初中地理教学中研究性学习方式的应用依然是结合学科特点成为发展的趋势所在,而合理、科学的研究性学习则需要学生和教师共同配合来将其特性发挥到极致。
参考文献:
[1]李玉顺.探究性学习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小学管理,2006(增刊),261.
[2]宋美侠.浅析初中地理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J].史地政论坛,2009,(1),86.
[3]黄春丰.初中地理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探讨[J].教学时空,2007,(5),55.
作者:孙亚红 单位:吉林省四平市十七中学
第三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措施
【摘要】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想要发展进步,那么创新将是赖以发展的核心内容。老师在给学生教授初中地理知识的课程时,往往只注重教授课程所包含的知识,忽略了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这方面的意识不足。将新课标的改革内容作为基础,以素质教育为发展方向,以新形势为当下背景,讨论如何增加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并且解决在初中地理教学过程中学生们在创新能力方面出现的问题,并给予一些有用的建议。
【关键词】初中地理;创新能力;培养建议
创新是一个国家能够发达的重要条件以及核心方向,我们这个时代是以知识经济为基础的,各国的经济实力飞速增长以及社会中存在的激烈的竞争形势,这种情况的发生,让国家、社会甚至个人的成功,都有着创新因素的影响,也奠定了创新的地位基础。在这个被知识包围的社会,只有创新才能让你在这个有着激烈竞争的社会里站稳脚跟。所以,地理老师在上课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注重增加孩子们对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意识,让孩子们在创新方面有自主性,增加他们的创新兴趣,让他们从创新的角度出发,对地理知识进行学习,研究,并且可以将其灵活应用。
一、采用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老师在给同学们讲授初中地理知识时,如果采取的教学内容不新颖,无味,这会大大降低学生们对学习这门课程的欲望。所以,若是老师的讲课生动有趣,内容新颖吸引人,学生们对学习这些知识自然有了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自然就上升了,这也是大家最想要的场景,效果自然增加了。但是,教师怎样才能实现出这样的教学成效的呢,有些人认为,在讲课前,老师需要认真备课,准备讲课内容。在备课这个环节中,需要注重教学内容的构建,在知识结构里,需要建立一个系统知识库,将知识一环一环连接起来,方便学生们思维模式的完整建立。另外,需要改进授课方式,不能只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比如采取启发式的教育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学生们的积极性,增加课堂气氛。总而言之,想要提高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增加他们的创新能力,就要采用创新的教学模式。
二、通过地理学的知识,增加学生的创新能力
1.合理运用地理图册
地理图册的功能就是让人们可以直接看出某处所包含的地理事物和规律。同时他就相当于地理知识的一种语言并且也是第一种。如果能合理的运用地理图册,学生们就能更好的学到相应的地理知识,同时,同学们对事物的洞察力,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会得到提升。比如,同学们可以阅读并学习一本关于地理知识的书,通过中国地图上所画地方的地理特征,比如颜色等,通过自己的思考、推断、总结,找出该地的根本特征,类别以及内外的关系。这在一方面增加了学生对我国地型的了解程度,还能促进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联系能力。
2.培养学生的对比能力
地球上所存在的一切都是有联系的。温度、地域、江河、工业、能源等,他们之间都是有某种联系的,互相约束或是互相作用。不敢怎么说,它具有综合性质。老师在给学生们授学时,要多用对比的手法,适度的将地理知识整理、综合,给同学们多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地理相信以及现实生产情况的内容。例如比较下江和海的特征,温度与气候的特征,找出他们自己的区别与联系,让同学们能够更好地掌握概念知识,有利于增强他们的探究、对比以及综合的能力。
三、将多媒体融入教学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都是通过口头讲以及板书的形式给学生授课,这导致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无法有效的提升。为了改变这一情况,老师可以将多媒体融入到课题中,再讲课时需要用到图形展示时,就可通过多媒体的方式,用鼠标移动点击要将的内容,让他们看的更直观。也可采用动画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填写。教师将采用直观与理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同学们正确认识地理图册,在讲课过程中,加入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许多地理事物可以立体化的展示给同学,加深同学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构建有关地理知识的空间概念。
四、鼓励学生的创新思维
在以往的地理教学方式中,一些教师因为在自身思维能力不足,从而忽视学生的创新思想,让同学们依照传统的方法跟着老师学习,这使得学生们的思维固定化,思维模式大致相同,没有创新力。这种情况下出现的人才就不符合新时代的国家与社会的人才要求。所以,在进行新课标改革情况下,老师不能压制学生们的创新思维,学生有了新的思维和思想,老师应该摒除旧思想,鼓励这种情况的出现,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结束语
总而言之,老师在讲述初中地理知识时,需要注重提升学生们的创新能力,根据材料情况进行教学,根据学生们的自身情况,给予适当的读书的教学方式,保证每个学生都能最大力度的挖掘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在讲述这些初中地理教学的知识时,老师需要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最大程度的激励和确保每个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够提升,通过完善教育制度,制定合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不断提升初中地理课堂教学的质量、课堂教学点的创新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赵建青.初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6,(21).
[2]叶存香.探讨地理教学策略,培养学生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2012,(14).
[3]高峰.新课程理念下的初中地理教学反思[J].学周刊,2012,(04).
作者:马宁 单位:宁夏西吉县第三中学
第四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应用及其反思
摘要:在这个充满竞争的时代,仅凭一己之力很难在困难面前大刀阔斧。有人因为跨界成为另一个行业的翘楚,也有人通过合作获得前所未有的成就。总听到有人说学历没有学习力重要,其实就是知识和能力之间的较量。如果只是一味地埋头苦学,忽略了人际交往中最重要的合作精神,那么我们强调的素质教育就是形同虚设而已。在课堂中如何做到合理分工,合作学习变成了我值得思考的问题,如何让中学生在初中地理课堂学习中应用到合作学习更是今天的主题。
关键词:初中地理;合作学习;应用反思
现在已经不是一个可以靠单打独斗就可以独步天下的时代,生活在二十一世纪的人们已经充分意识到了合作共赢的重要性,如果说匠人精神旨在精益求精,那么合作共赢就是查漏补缺、发挥所长、互助互利的完美配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团队精神。走入职场之后,这种精神显得尤为宝贵,但是培养合作共赢的精神如果在进入职场之后再实施,只怕是为时已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素质教育也要在合适的时候就开始培养孩子们的合作精神。学生的合作精神自然要从合作学习开始培养。初中生从小学毕业后,离开了之前熟悉的同学和老师,进入新的集体中,如何培养他们在新环境,尤其是课堂学习中的合作学习能力显得尤为重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以初中地理教学为例,如何加强合作学习的应用,我们将共同研究。
一、初中地理课程的特点
(一)地理学科的特点之综合性
地理在高考被纳入文科范畴其实一直误导了大家很多年,认为它就是和历史、政治一样的文科性质的学科,实际上,地理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囊括了自然科学、技术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各个方面,除了基本的认知和了解,更多的是很多的技术分析和研究,例如整个地球的环境分析就是各个圈层的分析和结合,不仅有自然现象,还会出现人文现象以及更为复杂的有机组合。地球是圆的,想要看到它的整体面貌不是一个单一的视角就可以解决,同样学习地理也一样,需要综合各方面的知识才能完全掌握。
(二)地理学科的特点之地域性
地理学科的空间分布于空间结构非常复杂,需要在学习的时候明白它们之间的差异和联系,还能对空间运动和空间变化运用自如,这就要求学习的人必须有很强大的空间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三)地理学科特点之实践性地理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在现实生活的应用可谓数不胜数,例如我们出国时候的时差计算、海洋船舶的顺流而下还是逆流而上,甚至渔民在什么地方容易捕捞到大量海产品都与地理知识息息相关。这只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部分,到了人文科学中,地理不仅让大家熟悉了南北半球的人文特色,连吃货的地图都做了最好的注解。
(四)地理学科特点之开放性
由于地理学科中研究对象的复杂性和不断变化性,它和历史最大的差别就是所有的认识是在不断变化的,大到整个地球每天都在变,小到我们身边的一草一木也会日新月异。
二、如何根据地理学科的特点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合作学习我们常说的团队合作在一个企业中不是以整个公司的团队为目标,而是在公司内部通过不同分工组成的各个部门,有共同目标的一个小团队,让他们以自己岗位的要求为前提,在工作过程中讲求个人竞争,更注重团队合作。在地理学科特点的指导之下,把一个班级分成一个一个小组,建立小组性合作学习。
(一)注重老师引导,鼓励学生多多参与
能否发挥小组内的合作优势,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个时候就开始考验老师的组织管理能力,在分组作业之前,老师要充当好引导者的角色。比如在第一章第一节《中国的疆域》这节课程中,需要让小组的各个成员通过不同的角度对中国的疆域进行总结和概括,最后由一个小组成员进行总结性发言。那么综合的结果就会变的完整,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表达能力、观察能力以及合作能力都会呈现的淋漓尽致。例如,先从世界地图中找到中国,具体的经度、纬度确定,地理位置确定,疆域面积的确定,行政区域的划分等等,要把中国疆域的分布、特点都囊括其中,就需要小组内的同学都积极参与其中,进行分工合作,才能完成目标。
(二)老师根据学生特点分组,小组学生内部要分工明确
学生参与合作之中已经开了很好的头,但是如何检验合作学习的效果才是整个分组合作学习的终极目标。
1.分组要讲究优势互补
想要开始小组为单位的合作学习之前,不能单纯地利用座位进行小组合作。老师需要做到合理布局,考虑如何分组才能达到最佳的结果。将同学们的学业基础、长处、性格特点综合之后,需要将小组成员的角色进行互补的筛选组合,只有这样才能取长补短,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如果任由学生根据个人关系或者兴趣爱好组成小组,就会容易导致大家只在乎在一起的愉快程度而忽略学习任务。
2.分组学习需要精神领袖和后勤的明确分工
分完小组之后,还要根据每个人的特长和性格,进行职务的确定。有精神意见领袖精神的可担任小组长,爱学习爱钻研的可以分为学,喜欢维持秩序的可以分为纪律组长,让每个小组成员都有职务并承担自己的职责,当然也要明确大家的任务分工和学习目标。在整个合作小组学习的过程中,除了各自明确的分工,还要注重整个小组的平衡发展,不能让同组的小伙伴被落下,也不能一人独大,什么都自己说了算,在合作中除了完成学习任务,还要能做到小组的氛围融洽,互帮互助,共同进步。
3.老师在对小组成果评价
时做到科学有效,激发热情当小组的阶段性任务完成以后,会有自己的成果报告阶段,需要老师对整个小组以及小组成员进行科学有效的评价,在这个过程中,对表现优异的人和取得进步的人都要进行真诚的肯定和赞许,对于小组付出的同学也要做到肯定和鼓励,如此才能激发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热情,积极参与到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去。
三、初中地理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的反思
我们不仅要积极的应用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还要在应用的过程中进行反思,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将理论经验再运用到实践中去。
(一)老师的全面评价很重要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我们对学生的各种表现和反应都加以及时的关注,必要的时候,要做到及时的鼓励和肯定,对出现的问题也要在先肯定优点之后再委婉的建议,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合作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当下一个阶段学生有了改进和进步的时候,更要给予必要的肯定,进行全面表扬。要在各个环节中都将评价渗透其中。例如《中国的疆域》这节课程中,老师不仅要对学生各个方面知识学习及掌握的能力进行评价,还要对他们的学习态度、配合默契指数、制作汇总报告的能力都进行全方位评价,让他们意识到各自的能力和合作的强大魅力。既要肯定团队,还要把个人在团队的作用进行适当的肯定和赞许。
(二)加强学生之间的互评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在合作分工的情况下,对自己的小组成员越来越熟悉,他们之间的互动除了在学习过程中的互动,还要加强在一个学习任务完成之后的相互支持和自我改正意识。让学生之间的评价多发现小组成员的优点,同时还要反省自己身上的缺点。让学生养成发现别人长处并充分发挥团队成员长处的习惯,更要养成一日三省吾身的优良传统。不能有功劳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造成的这种错误心理。学生在互相表扬的时候也能增进彼此的感情,同时增加自信心,对以后的学习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综上所述,合作学习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式,相对老师来说更是一种绝对有水平的教学策略。只有不断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才能有实现高效的学校成果。在新课改的教育背景下提出合作学习的理念,无疑为课堂氛围打了一剂强心针,让老师教学更全面,也更轻松,让学生不仅学习掌握了知识,还锻炼了与人合作的能力,同时加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初中地理教学的特点非常适合进行合作学习的应用,当然,我们也要积极反思这个过程中的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不断缩短这种距离就是我们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甘秋红.地理合作学习模式初探[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08(Z5).
[2]王志刚.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及对合作学习的探索[J].文教资料,2007(5).
作者:严素兰
第四篇:探究美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渗透
摘要:美育已经被融入到各大学科中,丰富了各学科的教学内容,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及效率。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初中重要教学部分,同样需要融入美育,以提高学生地理学习兴趣和地理教学质量,促进初中地理教学发展。
关键词:初中地理;美育;渗透
众所周知,美育能够美化人的审美观,提高人的鉴赏能力及文化素养,所以长期以来都是各科目教学所要融入的主要教育内容,能够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审美情趣及对美的鉴赏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标准,从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所以在教学中渗透美育是必要和重要的,初中地理教学作为初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对整个初中教育事业发展都有着重大影响,更应该在教学中渗透美育。
一、地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重要性
(一)美育是提高学生“美”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的重要途径
美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审美观,使人们能够感受到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从而培养人们“美”的发现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对人们的生活起到一定的美化作用,所以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愿意接受“美育”,初中地理教学也不例外。教师将美育渗透于地理课堂教学中,在提高初中地理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对“美”的发现能力及鉴赏能力,为学生以后创造“美”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更加了解自然美、社会美及艺术美[1]。
(二)美育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
在我国,任何学科进行教学时都或多或少灌输“爱国主义”,以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为未来社会发展培养爱国精神高尚的人才,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也毫无例外地渗入“爱国主义”教育,美育恰好是实现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路径,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美育对实现爱国主义教育是十分必要和重要的。
二、地理教学中美育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一)尽可能发掘初中地理学科中的美育素材
初中地理不仅涉及地理知识,还涉及气候、环境、人文及科学等领域的知识,所以在初中地理学科中不仅能够发掘出科学美的美育素材,还能发掘出自然美和人文美等美育素材。1.科学美。地理学科所涉及的知识领域很多,不仅包括丰富多彩的“时空分布变化规律”,还包括错综复杂的“地理表层”和“气候变化”等知识,这些领域都具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所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学生要积极发现其中的科学美,并追求这种美,以增强对地理学习的兴趣。
2.自然美。地理学科中“自然”方面的教学内容最大,涉及的范围最广,如地质、地貌、地形、水资源和生态环境等,都属于“自然”的范畴,所以要充分发掘初中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美,以调动学生的感官能动性和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审美情趣[2]。
3.人文美。初中地理学科中还含有人文景观方面的教学内容,如文化遗迹、民族风俗和传统艺术作品等,使地理学科教学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让学生的地理学习中更加了解传统文化及民族风俗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及审美情趣,教师要尽可能发掘初中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美”美育素材,以实现地理课堂上学生对“美”的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
(二)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调用来丰富和活跃课堂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的调用来丰富和活跃课堂,目的是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从而使他们感受到地理教学中各种“美”,如人文美、科学美及自然美等。
1.引进多媒体技术。进行地理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图片功能、视频功能及音频功能等,结合学生实际及地理教学内容制订具有针对性和吸引力的多媒体地理教学课件,使学生通过课件中的图片及视频等就能了解地理知识,也感受到地理学科中的各种美[3]。例如,进行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第二节“板块的运动“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将相关地图、景观图和模型等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海陆的变迁,同时激发学生对世界地图的想象。
2.教师要增加自己的教学语言感染力,以提高自己的教学魅力,从而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地理教学中来,让他们在生动幽默的语言环境中发现地理学科的艺术美,如在讲七年级下第七章《我们邻近的国家和地区》第一节“日本”时,教师可以利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表达地理学科中日本的地理环境的特殊之处,让学生了解到“日本”是一个多火山和地震的国家,同时让学生了解日本还是一个加工贸易极为发达和东西方文化兼容的国家,是对我们影响力较大的国家[3-4]。
3.将地理知识与文学相互结合在一起,使学生感受到地理学科中的人文美,以激发学生初中地理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学生进行有效的美育教育,从而培养学生发现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例如,对于地理学习中遇到的各种优美自然环境等知识,教师可以运用适当的诗词、谚语等来展现地理教学的意境美,诸如八年级下第七章《认识省内区域》第二节“西南边陲的特色旅游区———西双版纳”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中的视频功能展现“西双版纳”景区等,然后引出关于“西双版纳”的相关诗词,让学生感受织金洞的意境美。
(三)将美育渗透到地理课内和课外活动中去
第一,增加课外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爱国主义思想;第二,教师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以了解学生的地理学习实际以及对“美”的观点,然后根据了解的实际情况制订地理课堂中美育的具体教育方案,并加以实施;第三,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到大自然中欣赏自然美景,以提高他们对“美”的发现能力、鉴赏能力及创造能力;第四,在带领学生到课外进行自然景观观赏时,教师要对自然景色、名胜古迹及民族风情进行详细讲解,以激发学生对自然美的向往,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4]。
综上所述,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发掘地理学科中的自然美、科学美及人文美,是进行美育教育的重要途径,另外还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内外活动中融入美育,来实现美育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最终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及积极性,使学生的审美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作者:李贤春 单位:甘肃省临泽县第四中学
第五篇: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教学法的应用与思考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的是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及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重要性,同时对地图在地理教学中怎样使用进行分析与思考,主要是根据课堂实践中相关环节来探讨地图的作用,其中包括:新课的讲授、巩固新课和导入新课,提供一些学生如何利用地图来进行学习和分析的问题。
关键词:地理教学;地图使用;初中
一、引言
地理课程就是分析自然现象和社会经济现象之间存在的关系,其中主要内容就是对地理实物区域分布特征进行分析。学习地理知识可以深切认知更多的自然环境,在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是比较广泛的,我们可以将一些地理空间缩小到一张纸上,而且学生可以通过读图来获得地理知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使用地图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引导学生读图和看图也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二、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使用
(一)将地图导入新课中
在地理教学中,在学习关于降水和降水分布特征等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播放亚马逊热带雨林的图片和视频,或是撒哈拉大沙漠景观,用实景地图来展示降水分布特征,给学生强烈的视觉冲击,有利于同学们加强对新知识的记忆,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在教师分析完降水分布特征之后,可以接着让学生思考降水量存在差异的原因,在学生思考一段时间后,再提供合理的答案,这样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
(二)将抽象知识与地图结合
在学习各个大洋和大洲相关地理知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描摹各大洲和大洋的轮廓来认知它们,从而加强学生的记忆。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图像来填写各大洲和大洋的名字,以便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地理教学中,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一个地图或是多个地图来讲解内容,比如在分析语言和人种的分布等内容时,特别是在讲世界气候等内容的时候,更适合结合地图来分析,教师可以选择三幅不同的气候的景观图,让学生对每种气候的特征进行学习,同时根据地图分析每种气候的分布,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讲解。在讲解“地势和地形”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将我国地形和地势分布特征图挂出来,让学生了解什么是丘陵、盆地、平原、山地等,同时了解每种地形和地势的区别。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灵活地应用地图,同时也要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习惯,地图可以将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教师也可以充分利用地球仪、世界政治地图、世界语言地图等让学生对地理知识有更深入更详细的了解。
(三)使用地图巩固旧知识
教师在进行单元总结时,也可以充分利用地图,让学生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回顾。教师通过在黑板上画出一些图形,请学生来填写相关内容,或是用一些考试问题的形式,请学生回答,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温习,同时也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如何培养学生读图和用图的能力
(一)规范学生读图
学生在做一些地理知识题目时,要看清楚标题,教师要指导学生了解一些地图属性和如何准确阅读地图信息。一般图形覆盖范围广,包含信息多,如何让学生通过分析地图来获得想要的知识和信息,首先就是要明确地图标题是什么;其次就是分析地图的注释和图例,这是看懂地图的最基本要求,很多学生在读图的时候,会忽略地图上提供的注释和图例,将海洋作为陆地了,将道路分析成河流了,这样会影响学生对地图判断的准确性;最后就是根据题目分析地图内容,想要有效地分析地图内容,必须熟练地掌握地理知识,才能提高读图效率。
(二)培养学生读图和画图的习惯
有些学生因为不会画图,在学习地理知识时也就不擅长用图,这样也会影响学生读图和看图的效率。教师可以在平常教学中,多利用地图进行地理知识分析,同时也多培养学生看图的习惯,或是通过画图和填图的方式激发学生对地图的兴趣。如果有部分学生不愿意画图,教师可以引导他们将一些地图剪下来裱在书里,这样一来,学生在课后复习的时候,就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地图,也有利于培养学生读图和看图的习惯。(三)培养学生使用地图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学会利用地图来进行学习和记忆,不仅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同时学生也可以利用地理实物和地理要素等知识,了解它们彼此的关系,将地理知识充分利用地图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在归纳学习过的地理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通过画图的形式来表现,这样不仅学生可以通过多种角度对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结语
总之,在初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地图教学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同时也能培养学生读图和看图的能力,以此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记忆。学会从读图中获取知识,充分了解地图的构成要素,熟练掌握地理知识,提高读图效率。
参考文献:
[1]谢旭光.浅析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应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新校园:阅读版,2016(10).
[2]王秀芹,孙国明.初中地理教学中合理运用地图教学的意义及基本要求[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20).
作者:张丽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