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范文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思考

摘要: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是依据新常态下社会发展趋势制定的,通过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职业观念,为社会稳定发展提供内驱力。基于此,文章以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可行性为切入点,指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构建路径进行探讨,仅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引言

在国家政策的支撑下,双创教育事业的开展已经成为现阶段高等教育院校主要发展方向。通过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理念,激发出大学生创业的渴望,然后通过专业化、职业化的人才塑造,保证学生在学习及自我成长过程中可以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从创新创业角度来看,基于教育院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可以作为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主体,以科技为驱动构筑出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符合新时代社会人才的培养规律,进一步提高校园教育与社会市场之间的对接性。但是从现有的高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来看,其仍存在一定的误区,造成创新创业教育实际的发展方向偏离预期轨道,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高校教育事业的开展。

一、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展的可行性

创新创业理念的建设与应用,主要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通过创业精神及其意识的引导,向学生传达一种价值理念,保证大学生群体在成长过程中,可以更早地接触到社会事物的运行本质,以缩减教育与社会之间过渡所呈现出的差距。从实际办学来看,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更多的是以合作办学模式为主,通过专业教育与企业岗位之间的链接,保证工作经验与教育经验的精准对接,进而通过社会岗位的需求对整个人才培养目标进行正确定位。从大学生群体的发展角度而言,受到个人接受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影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将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特点,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则可以有效对学生进行思维层面的转变,令学生站在基于创新意识的起跑线之上,缩减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的差异问题[1]。从大环境来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则可真正切实到整个教育体系之中,为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同时也可为社会岗位提供人才供给的可持续保障。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现状

1.教育理念陈旧

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为高校教育工作树立新的目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着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整合。但是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落实情况来看,部分高校仍采用原有的双创教育理念,其本身并未能针对社会发展趋势,设定出相对应的双创教育模式,这就造成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缺失问题。例如与双创教学相关联的课程,其本身定位不清晰,造成课程多样化设置,难以满足现阶段特色化、专业化的教学需求,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双创理念存在理解问题时,则此类问题体现到课堂学习中,将造成基于第二课堂的专项教育无法真正实现对学生的引导,甚至可能造成学生潜意识中的抵触行为,不利于后续教学工作的开展。

2.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

从现阶段高校双创教育教学队伍的组建情况来看,部分创业导师只是针对相关领域具有较强的理论基础,然而其在实践方面存在一定的匮乏,特别是对于学术钻研较强的学科来讲,一旦理论教学占据主导地位时,将对学生的学习思维产生一定的局限,甚至是在后续岗位实习过程中,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概念所产生的认知,仅仅是停留在理论阶段,而无法真正落实到实践操作过程中,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的严重问题[2]。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规划时,其本身对于教师的依赖程度过高,特别是对于项目组建活动实践的方面来讲,学生本身思维不明确,再加上缺乏一定的实践性能,将造成技术落后与实践的现状,如果教师在此过程中未能对学生进行针对化引导,这极有可能降低学生的创业信念,与实际教学方向相背离。

3.资源整合力度不足

从宏观角度来讲,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实践是全过程作用于大学生群体发展过程中的,这就需要教学结果在拓展过程中,需要通过高校、社会以及地方政府的协同参与,才可构筑出基于政策支撑、资金扶持以及教育实践的平台,强化人才培养的针对性,保证学生在毕业以后可以通过创新创业来实现对人生目标的确定[3]。但是从目前高校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形式来看,大部分高校得到政府政策以及资金的支撑,但是与企业合作力度较弱,这就造成人才在培养过程中,整个创新创业体系仍停留在活动讲座、现场观摩等方面,令双创教育呈现出一定的表面化、形式化特征,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教育科研成果与科技生产力的转化效率。

三、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路径

1.校园文化方面

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是立足于学生成长体系之上的,在理念与实际教育效果转化过程中,通过思想层面的延伸,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体会到创新创业所带来的实际价值。为此,要想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效性,则应以原有的校园文化体系为切入点,将双创精神通过各类教学活动以及管理工作的开展,渗透到整个校园文化内涵中。这样学生在不断地学习与生活过程中,可以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效果真正实现创新创业文化的立足,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兴趣。对于此,在实际宣传过程中,可以通过政策以及双创事例进行校园宣传,令学生日常生活过程中可以了解到更多与双创教学相关联的知识,同时也可令职教人员了解到双创教育对于学生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在校园主环境的映衬下,提高全体师生的责任感[4]。除此之外,还可通过管理制度以及校园基础设施,令学生随时随地感受到双创内涵所产生的价值,这样可以进一步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创新创业理念,满足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诉求。

2.课程体系方面

在对双创课程体系建设时,必须立足于人才培养目标之上,科学性地规划出基于人才专业性、应用性培养目标所形成的各类教学框架,只有这样,才可确保双创教育工作的开展是可以正确支撑社会发展的前提。双创教育工作在具体落实时,应整体围绕学生,通过意识方面、精神方面以及能力方面的塑造,将双创教育作为人才培养规律的借鉴主体,然后通过层次化的教育,令学生在不同阶段可以领悟到新的双创知识,同时在学生成长过程中也可以将自身的思维立足于整个双创理念之上,实现对职业生涯规划的持续性更新。例如,在对大一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时,主要是针对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基础理念的教育及引导。因为大一学生刚步入校园时,其本身并未从原有的教育体系中脱离出来,甚至对自身专业级职业认知缺乏一定的缺失性,而通过创新创业之前的启迪效果,则可以通过创新创业理念,令学生清楚认识到职业规划的重要性,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为后续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基础保障。在对大二到大三阶段的学生来讲,其本身是在基础的知识教育之上进行专业化延伸的,此阶段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初步具备相应的职业观念,可以依据专业学科在社会市场中呈现出的价值进行自主分析与判断。此过程中则需要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进一步贴合于学生的发展动态中,深层次地激发出学生对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热爱。这样学生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可以对理论基础进行实际运用。在对大四阶段的学生进行教育指导时,其本是立足于专业出发点之上的,且受限于学生在毕业期间找工作或者是自行创业的影响,必须针对整体市场就业环境以及创业环境进行综合性评估,以初期阶段专业阶段的引导,保证创新创业服务于学生主体,从而有效对各类项目进行支撑与合作,以提高大学生群体的创业能力。

3.师资队伍方面

教师作为创新创业教育持续性开展的重要保障,其本身是以教学组织、教学实施以及教学引导,为学生群体进行服务的,保证教育目标与人才培养目标的对等性。从创新创业教育所涉猎的内容来看,其本身是作用于职业属性、专业属性、社会属性等方面,通过各类学科内容的整合,保证每一项教育内容均具备科学性。当学生进行创业或者是就业时,则可通过扎实的理论基础与实践技能来提高自身的就业或创业实力[5]。

4.实践平台方面

创新创业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其需要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来对理论知识进行逐一认证,才可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面,深度解析出专业学科与职业创业之间存在的关联属性。对于此,在构筑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时,必须以整个专业为出发点,结合学生学习状态以及市场发展趋势,构筑出具有实践属性的教育活动,令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深度了解到整个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是否能够达到预期需求。基于创新创业建设的实践平台,则可为学生提供全过程的教育服务,其本身是立足于专业教育属性之上,通过科研成果与科学技术之间的转化,保证各类教育活动的落实,精准贴合与学生学习发展以及高校教育发展中,进而令学生深度解析出专业及职业属性,为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落实,可强化专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对接性,通过课程教学体系、教学方法的制定,保障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针对性。

作者:沈伟兵 单位:泉州职业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