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谈创新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创业的影响机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浪潮。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创业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环境扶持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教育程度和大学生创业倾向中发挥着中介作用。(3)内控性人格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倾向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大学生的内控性人格越强烈,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越强烈。
[关键词]创新教育程度;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机制
一、引言
近年来在全球掀起一股创新教育的热潮,创业教育也发展迅速。我国当前也处于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创新作为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已经上升到发展战略高度。创新创业成为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就业的重要基础。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更是鼓动了全国范围内的创新创业浪潮,大学生作为创新创业的主要力量,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1]大学生自主创业是解决个人就业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缓解就业社会矛盾的主要方法。然而,据统计我国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存活率不足2%,创业项目的成功率也远远低于社会的预期,大多数创业项目也只是勉强维持日常运营,科技类创业项目也还处于起步阶段,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和加强。在国内严峻的就业形势和有待健全的创业体制下,激发大学生的创业欲望和创业行为,需要积极的优惠政策,也需要完善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2]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针对我国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和问题,出台了《关于做好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性文件,从制度保障层面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积极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如何构建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如何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倾向,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探索创新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机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文献综述
国内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与国外相比发展较晚,但是强有力的政策支持为创新创业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学术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研究成果。汪涛(2017)研究发现,大学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对创业倾向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个体的创新自我效能感越强,在今后产生创业行为的几率越大。[3]洪江涛(2016)根据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差异,认为创新创业教育内容可以分为环境支持、课程教育、实践教育三部分,环境支持主要是指政府和学校营造的教育环境;课程教育指有关创业活动的理论教育,如税法知识、财务管理等;实践教育指学生主动参与创业活动或参观创业基地。[4]综上所述,学术界以创业自我效能感为中介变量研究创业教育对创业倾向作用机制的研究较少,本文将深入探索这其中的作用机理。张秀娥等(2018)研究指出我国整体的创业率不高,创业率低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政治、经济、文化、政策等,这些因素往往超出了大学生个人能力的控制范围,因此大学生创业率很难判断出大学生的创业倾向,要从创业教育角度研究大学生的创业倾向。[5]李爱国等(2018)指出创业教育要和大学生的专业背景充分结合,创业教育首先是要培养大学生的创业认知,高等院校要结合自身的优势学科,制定可持续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6]张秀娥等(2018)认为创新创业教育从本质上看是一种就业教育,创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的延伸,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和创业精神是创业教育培养的重要内容。创新创业教育应该是多种学科的交叉,将创业教育和学科特色相结合创业教育的效果会更好。[7]
三、研究假设与模型构建
(一)研究假设(1)创新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倾向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高校的一种培养模式,对其维度的划分学术界进行了较多的研究。从高校教育的实践和学者的研究成果来看,创新创业教育的构成离不开理论课程、实践教育、创业环境等因素。理论课程是创新创业教育的第一课堂,多数学者认为第二课堂教育(创业实践教育)也属于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践教育指大学生直接参与到创业项目中或参加一些创业比赛。创业环境指的是学校层面的资金支持,政府层面的政策扶持。本文将高校创业教育分为创业课程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环境扶持三个维度。基于学术界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假设H1:H1a:创业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H1b:创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H1c:创业环境扶持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个体对自身创业能力的感知和实现创业目标的信念,被称为创业自我效能感。近年来,创业自我效能感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创业领域的研究也得到蓬勃发展。创业教育、创业能力、创业意愿的关系不断被揭示。个体通过创业教育,为创业做好知识储备,提升了自身的创业能力,在投入到创业实践中时也变得更加自信,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也就更高。因此,创新创业教育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增强自我的创业自我效能感,而创业自我效能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增强大学生的创业倾向。本文将深入探索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和大学生创业倾向中的作用路径,结合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思路,提出本文假设H2:H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教育程度和大学生创业倾向中发挥着中介作用。(3)内控性人格的调节作用大学生创业倾向离不开创业教育和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也和创业者的人格特质密切相关。关于人格特质对创业倾向的影响,学者研究发现,外向型人格、高责任感和高自我效能感的个体有着更强烈的创业欲望。内控性人格特质往往和自我效能感呈正相关关系,内控性人格自我效能感要高于外控性人格,内控者认为凭借自身努力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因此表现的更为积极上进,要明显优于外控者。已有部分学者将人格特质作为调节变量来研究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根据上述分析,提出本文假设H3:H3:内控性人格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倾向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大学生的内控性人格越强烈,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越强烈。
(二)研究模型根据本文提出的研究假设,基于学术界有关创新教育程度的维度划分、创业自我效能感、创业倾向与内控性人格的研究成果,提出本文的研究模型。如图1所示。研究模型的核心在于创新教育各维度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以及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内控性人格在其中发挥的调节作用。
四、数据收集与实证分析
(一)变量测量和数据收集创业教育程度作为本文的前因变量,主要包含创业课程教育、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环境扶持三个维度,创业课程教育的测量主要包含“您所在高校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穿插了创新创业的相关课程”等三个题项;创业实践教育的测量主要包含“您周围有同学正在进行创业实践,他们的创业行为激发了您的创业欲望”等四个题项;创业环境扶持主要包含“您所在学校对学生的创业行为持肯定态度,并且有相应的扶持政策”等五个题项。创业倾向是本文的结果变量,创业倾向的测量主要包含“您打算以后创业”等三个题项。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本文的中介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测量主要包含“创办和运营一家公司对我来说并不困难”等四个题项。内控性人格是本文的调节变量,内控性人格的测量主要包含“当前的学习或工作我能应对自如”等五个题项。问卷设计完成后,随机抽取了四川大学、川北医学院、和四川师范大学作为本文的调查对象。调查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线下发放纸质问卷,线上发放电子问卷。纸质问卷的发放深入到图书馆、宿舍楼和创业中心等区域。线上调查主要是采用QQ、微信等社交媒体进行转发。问卷调查以线下发放纸质问卷为主,线上发放电子问卷为辅。调查总计发放纸质问卷400份,电子问卷80份,剔除废卷后保留有效问卷398份,问卷有效率为82.8%。
(二)数据信效度检验在进行假设检验之前必须对数据信效度进行检验,本文使用Cronbach'sAlpha内部一致性系数和组合信度CR值进行信度检验;探索性因子分析进行效度分析。由表1信效度检验结果可知,变量创业课程教育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2,组合信度CR值为0.83,单因子载荷大于0.5,信效度符合要求;变量创业实践教育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1,组合信度CR值为0.81,单因子载荷大于0.6,信效度符合要求;变量创业环境扶持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组合信度CR值为0.87,单因子载荷大于0.6,信效度符合要求;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8,组合信度CR值为0.88,单因子载荷大于0.5,信效度符合要求;变量内控性人格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79,组合信度CR值为0.87,单因子载荷大于0.6,信效度符合要求;变量创业倾向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组合信度CR值为0.82,单因子载荷大于0.5,信效度符合要求;
(三)相关分析由表2相关分析结果可知,变量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21,p<0.1,说明变量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变量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18,p<0.05,说明变量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1a得出初步验证;变量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21,p<0.05,说明变量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1b得出初步验证;变量创业环境扶持和创业倾向的相关系数为0.17,p<0.05,说明变量创业环境扶持和创业倾向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假设H1c得出初步验证。
(四)回归分析由表3回归分析结果可知,在模型1中,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21,p<0.1,说明创业教育程度对创业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创业课程教育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19,p<0.05,说明创业课程教育对创业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a得到进一步验证;创业实践教育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13,p<0.1,说明创业实践教育对创业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b得到进一步验证;创业环境扶持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21,p<0.01,说明创业环境扶持对创业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假设H1c得到进一步验证。在模型2中,内控性人格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25,p<0.05,说明内控性人格对创新倾向有正向促进作用;交叉变量创业自我效能感*内控性人格与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56,p<0.001,说明内控性人格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倾向之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假设H2得到验证。在模型3中,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36,p<0.1;在模型4中,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58,p<0.05;在模型5中,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28,p<0.05。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创业倾向的回归系数为0.34,p<0.05,说明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业教育程度和创业倾向之间发挥着中介作用,假设H3得到验证。
五、结论与建议
本文运用问卷调查法和实证分析法对创新教育程度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创业课程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实践教育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创业环境扶持对大学生创业倾向有显著正向影响。(2)创业自我效能感在创新教育程度和大学生创业倾向中发挥着中介作用。(3)内控性人格在创业自我效能感和大学生创业倾向间发挥着调节作用,大学生的内控性人格越强烈,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影响越强烈。基于本文实证研究结论,提出增强大学生创业倾向的三点建议。第一,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会对大学生的创业倾向产生重要影响,在课程教学中可以穿插一些创业类的实践课程,聘请一些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企业家进行经验分享。第二,增加实践类的创业课程。高校可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鼓励和扶持尚未成熟的创业项目入驻,聘任专业导师对项目进行辅导,提高项目的存活率。第三,积极开展创业活动,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鼓励大学生自主的开展一些创业活动,如创业大赛、创业模拟沙盘等。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
[参考文献]
[1]蒋昀洁,李燕丽.核心自我评价和情绪智能对大学生创业潜能的作用机制[J].软科学,2018,32(11):97-100.
[2]袁卫,吴翌琳.创业测度与实证:研究进展与发展方向[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8(09):23-33.
[3]汪涛,肖潇,聂春艳.如何通过政府营销推动地方创业活动:基于武汉市政府创业营销的案例研究[J].管理世界,2017(12):158-171.
[4]洪江涛,杨晓雁,施可人,陈纾雯.大学生科技创业者胜任力的实证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6,24(S1):807-813.
[5]张秀娥,徐雪娇,林晶.创业教育对创业意愿的作用机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8,36(09):1650-1658.
[6]李爱国,曾宪军.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撑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创业动机: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整合作用[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04):30-42.
[7]张秀娥,张坤.创造力与创业意愿的关系: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8,40(03):67-78.
作者:李禄峰 单位:川北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