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新教育及协作能力探讨范文

大学生创新教育及协作能力探讨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新教育及协作能力探讨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新教育及协作能力探讨

一、当代大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缺失的原因

首先,大学生深受应试教育影响,习惯于传统教育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创新的积极性不高,表达交流能力匮乏,更不善于协同工作。在传统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对考试选拔的过度依赖,导致学生的创造力下降,抑制了青少年的灵感与个性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阻碍了学生心智的成长。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知识以老师单方向向学生灌输为主,学生仅作少量的变通和应用,久而久之,学生不仅习惯了被给予的单纯接受知识的形式,而且对事物的认知建立起已有的经验和规律,极易陷入思维定势。另一方面,以考试为学业考核的单一评估形式使学生习惯于寻求对既定问题的“唯一”答案,自觉或不自觉地诉求一种统一思维,这一习惯导致了思想的僵化。追求考试高分更加剧了这种思维的禁锢,因为学生从未被给予机会对书本成文的内容进行质疑,学生绝对相信所学知识,毫无批判意识,养成思维惰性。步入大学以后,由于思维、行为模式长期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学生很容易接受本科教学中与过去学习经历相匹配的课堂教学环节,当这一学习方式仍然有效时,他们则懒于寻求新的方式,加之大学课余时间多,娱乐活动丰富,学生更无暇顾及本不擅长的创新。因此,尽管当代大学生已意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却无从下手,作出实质的行为改变。

其次,大学生缺乏观察能力、自学能力、动手能力以及知识的整合能力,他们不善于利用和创造条件。学生通常有创新的灵感,但缺乏创新所需的观察力。在观察的深度和广度、观察的敏锐性和灵活性等方面都存在先天的不足,即使有灵感,也是短暂的。学生的自学能力弱进一步抑制了创新,学生习惯止步于书本,而创新所需要的知识往往需要主动地获取,而不是按部就班地照着操作规程执行。动手能力差挫败了学生创新的积极性,学生大多数限于理论学习,对专业的感性认识不够。部分专业教学枯燥乏味,内容陈旧,脱离了实践。另外,由于学生自身缺乏积极性来充分利用学校有利条件,因此不能把握本专业最新的发展动态,缺少向知识或经验丰富的教师或同学请教的主动性,对相关学科的前沿知识掌握很少,学科之间更缺乏合理的整合,这些都限制了学生创新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第三,大学生有创新的热情,但缺乏创新的毅力,使得创新没有可持续性,易以失败告终。许多大学生虽然不满足于现状,但只是牢骚满腹,未能有切实行动。即使大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有了一定的创新热情,但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虎头蛇尾。人在社会中需要承受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而创新比常规解决问题的过程有着更大更多的艰难险阻,在排难除险的过程中,需要个体充满热情,坚持主张。这些包含积极情感体验和意志表现的非智力品质,对大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大有裨益。

第四,长期的课堂教学也成为大学生协作能力差的重要原因。在传统教育以课堂为主和以考试为考核主要方式的教学中,皆强调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学生在课堂上很少与其他学生交流并共同解决某一难题,与此相关的一些教学改进也往往浮于形式,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长久以来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与人沟通合作,用语言表达见解的能力较差,更进一步成为大学生协作能力缺失的原因。而创新不仅是个人主观能动性的充分发挥,往往也是团队精神的集中展现。当代科学技术的许多前沿领域学科间交叉渗透,单靠一个人的能力无法胜任,需要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团队合作去攻克技术难关。所以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也成为提高大学生创新素质的关键环节。

二、加强大学生创新和协作能力的培养途径

针对上述各方面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可知,应进一步改革陈旧的教育模式,实现教育观念的转变,树立创新教学理念,改变教育管理模式,我们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2.1深化课堂教学创新,培养学生科研兴趣和创新意识

在这一点上,教师首先应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育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从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和科技创新活动的引导者,重视以启发式、问题式、研讨式为主的开放式教学,使学生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人。鼓励学生勇于提问,形成宽松、活跃的气氛,创造一个互动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尊重学生合理的个人见解和个性选择。比如,笔者在教授“计算机导论”课程的二进制这一章节时,结合与二进制相关的智力题和企业面试过程中的测试题,如将苹果装箱、切金条发工资等问题融入到教学中,让学生将抽象的理论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了解计算机理论的用途。这样做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学生开始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具体到教学内容上,可适当引入以学生为主导的研究型设计创新环节,该设计应不局限于唯一正确的解答,从而鼓励学生优化设计方案并自行搜索课堂传授内容以外的任何有帮助的信息。其次,课堂教学要吸引学生,培养学生对专业的兴趣、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敏锐的观察力,应使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力求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参考学科前沿的研究进展及成果,从中挑选出吸引人的、有实际意义的部分有机地融入课堂,促进学生对本学科前沿科学研究成果的了解,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研究热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在“多媒体技术与图像处理”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将国际上多媒体和图像处理方面最前沿的发展穿插到课堂教学中,把ACMMultimedia、CVPR等顶级国际会议论文中的最新研究成果,比如,将基于内容的图像/视频搜索技术、谷歌无人驾驶汽车、微软亚洲研究院基于轮廓搜索的“MindFinder”等技术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笔者在讲授上述3个例子时配有非常精彩的视频,令讲授过程生动具体,效果呈现形式多样化,使其易于被理解。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如何根据轮廓来进行交互式的图像搜索,如何进行图像的自动修复与去噪,无人驾驶汽车是如何工作的及其背后的技术。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把书本上的抽象问题具体化,枯燥问题趣味化,结合现实的应用实例,使学生了解理论是如何同实际相结合的,利于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创新。更重要的是,深化创新教学应从本质上改变以成绩作为考核目标的单一评价形式,否则所作努力皆为徒劳。当被告知自行设计的方案和自主学习的成果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课程的考核时,学生自然会摒弃单一追求试卷成绩的学习模式,将更多精力投入到创新的实践中来,潜移默化地养成研究兴趣和自学能力。评价学生学到什么及在某一方面有多大进步,应该与该领域的实际发展情况结合起来,而不应该仅考虑教学内容。

2.2丰富课外创新活动,培养协作能力

促进高校创新教育环境的建设,设置从兴趣小组、学术讲座、科技作品展示、各类竞赛到学术研究等不同梯度、不同形式、不同覆盖面的创新活动,使创新意愿强烈、学有余力的学生很容易就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施展的舞台。在这一过程中,着力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协作能力,鼓励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由组队加入到团队中。不仅如此,在创新活动的选择上,教师或辅导员的引导尤为关键,应充分尊重学生的意愿和兴趣爱好,尽量鼓励学生选择应用性强的活动。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积极开展了ACM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数学建模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嵌入式设计大赛以及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等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表现积极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学校可以开放实验室,并介绍实验室在研项目和最新研究成果,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发掘有研究潜质的学生并进一步指导提升其参与兴趣和自觉性。2006年以来,西南交通大学在面向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中开展了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SRTP),以培养大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创新意识、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研究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实践能力,实现创新人才培养,学校和实验室对该计划给予了一定的经费和条件上的支持。该计划鼓励学生以小组合作,自主规划完成方案和任务分配,尽量选择应用背景强、和实验室项目相关的创新实践题目,避免抽象的题目,有时也将大型科研项目的一部分独立出来作为选题。实验题目设置了分阶段、分层次的子目标,使参与的学生有明确的计划和阶段成功的成就感。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和协作能力。项目大都结合实际应用,比如通过Android和IOS平台在手机上实现图像处理和编辑功能;构建购物搜索引擎并实现部分基于内容的搜索功能。通过团队成员的合作与讨论,最终完成项目。项目完成后,学生能力增强,收获颇多。

2.3加强创新实践中的心理指导

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技术和技能创新方面引导的同时,不能忽视对其心理方面的辅导。从大的方面讲,帮助学生树立理想和正确地规划人生,鼓励学生参与交流,培养其乐观开朗的性格,以及不畏艰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帮助学生克服初始的过度自信和遇到困难时的极度悲观,因为这种波动不利于创新实践活动的开展。教师要及时协调创新小组成员间思想和技术方案上的不同见解,以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学校可另开设有关思维科学、推理能力、心理学或方法论等课程,促进创新活动的开展,这都会对学生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培养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结语

通过从教育背景、学生自身的能力与素质、心理状态以及行为习惯等几个方面深入分析,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探寻了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积极性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模式。通过课堂教学、课外创新活动、心理指导等三个方面的实践培养措施,在提高计算机专业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协作能力上,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皆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效果。诚然,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教学改革是高等教育的长期课题,需要更深入有效的探索才能真正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其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作者:吴晓鲁一杰彭强杨燕单位:西南交通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微软亚洲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