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创新教育探析6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
(一)创新教育能够满足人的需要
人都是有需要的,人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社会的生存方式和生活状态,人的需要是一个螺旋式的前进发展过程,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要。在丛林法则时代,人类社会与自然界一样,到处充满着竞争,存在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的现象,这是客观规律,永远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生活如同战场,永远是智者、强者胜;愚者、弱者败。困境中求生存、弱势中求发展,这是人类的本能。无论是国家,还是个人,都希望自己能够在竞争中生存、成长、发展、强盛,那么,唯一的出路就是要不断进行创新,进行创新教育。
(二)创新教育能够提高人的能力
人的潜能是与生俱来的,每个人生来都具有一定的潜能。脑科学研究表明,人脑分为左右两个大脑半球,左右两半球的形状相同,但功能各异,左脑执行大脑活动的语言功能,又被称为“文字脑”、“理性脑”,主要对文字和数据进行处理,具有逻辑性、推理性等特点;右脑执行大脑活动的感情功能,又被称为“图像脑”、“感性脑”,主要对声音和图像进行处理,具有感性、直观性等特点。有人形象地说,左脑是普通脑,右脑是天才脑,右脑具有独特的想像力、丰富的创造力等。因此,右脑的开发显得尤为必要、尤为突出,对每个人的成功是不可或缺的。创新教育通过创新意识的激发、创新思维的培养、创新精神的锻炼,来激发人们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断提高人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
(三)创新教育能够发展人的个性
个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创新与个性的发展息息相关,只有个性得到发展,人的创新能力才能得到最佳发展,创新的本质是与众不同、具有独到之处,而人的个性是个别性、个体性,也是独特性的体现。个性是创新的前提条件,没有鲜明的个性,也就无所谓创新。这些研究结果都表明个性在创新的过程中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创新能力与个性相得益彰,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也就是发展个性的过程。因此,实施创新教育是实现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创新教育以人的个性教育为基本立足点,以促进人的个性为根本目的,来培养人的独特性、创造性。
(四)创新教育能够促进人的社会关系
马克思从人的社会关系发展的角度,把人的发展分为三个历史形态,分别为: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商品经济阶段;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产品经济阶段。对人的依赖关系的自然经济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工具简陋,个人没有独立性,而是附属于一定的社会共同体,人们之间的社会联系也仅限于狭窄的范围之内。“无论个人还是社会,都不能想象会有自由而充分的发展,因为这样的发展是同个人和社会之间的原始关系相矛盾的。”对物的依赖关系的商品经济阶段,由于科技发展推动了工业革命,生产工具得到了重大创新,社会财富不断增加,人们的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不再依赖于社会群体。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产业经济阶段,由于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社会分工消失,劳动已经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成为生活的第一需要,个人越来越多地参与到各个领域、各个层次,社会交往空前提高,人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爱好,从事自己的事业,获得了自由和全面的发展。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对创新教育的多维度规定
创新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大力实施创新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内涵规定着创新教育的必然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规定着创新教育的现实性;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规定着创新教育的紧迫性。
(一)人的全面发展的完整内涵规定着创新教育的必然性
马克思认为,劳动是人的类特性,作为类存在物,劳动或生产实践是人的类本质,使人与动物区别开来,是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劳动的过程中,人身上的力量对象化于外部对象,把人的天赋和自然能力很好地显现出来,这是一种不断改进的创造性的活动。人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自身也获得了发展。人的发展具有社会性,不能脱离开社会的发展来谈论人的发展,人的劳动从来都是社会的劳动,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关系决定着一个人的发展程度,社会关系是怎么样的,人也就是什么样的。人的个性的发展表现为个人主体性水平的提高和个人独特性的增加和丰富。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是统一的,个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类社会整体全面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也就没有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就需要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条件,其中,教育就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目标的重要方法、根本途径。马克思指出:教育“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这种教育应该是一种什么样的教育呢?这种教育必须包括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重视受教育者思维、能力、个性的教育,是以每个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的,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创新教育的这种特性,决定了创新教育能够承担起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任。
(二)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规定着创新教育的现实性
马克思认为,历史的发展根本上就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展现与解放,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历史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是永远不会结束的。我国现在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的历史过程性告诉我们,一方面,共产主义理想的最终实现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不具备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条件;另一方面,历史具有继承性,人的全面发展的实现又需要我们承前启后,在原有的基础上创造出更多的条件,以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并有力地推进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具有现实性的历史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要实现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要能上去。发展科学技术,不抓教育不行,科学技术人才的培养,基础在教育”。实施创新教育就可以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培养出高素质的劳动者和高水平的创新型人才,人才是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越来越成为决定经济增长的显著因素。因此,人才的培养靠教育,而创新教育正是开发人才的最有效的形式。
(三)人的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规定着创新教育的紧迫性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的全面发展问题的实现主要受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的约束。社会生产力的局限性在于不可能保证每个人都有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机会,只能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社会生产关系的局限性在于为了发展社会生产力而带来的一些负面效应。例如,为了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给社会发展带来积极因素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消极因素,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己主义不断猖獗泛滥。这就要求我们以人为本,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推进理论创新,并以理论创新为先导,以发展的理论来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个方面的创新,积极发展政治、经济、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施创新,就必须进行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方法,是建设社会主义社会的迫切任务。
作者:宋淑瑾单位:广东职业技术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
(二)
一、农村小学教学创新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观念落后
近几年来,国家逐渐加大了对教育的投资,素质教育改革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我国农村教育本质上还属于应试教育。教育工作者的第一要务就是通过学校教学这一加工过程,输出“成绩合格”的毕业生,至于这些学生毕业后何去何从它们已不关心。教师关心的是期末统考的教学成绩,学生关心的是期末考试成绩。这种陈旧的教育观念必然会限制人性的发展,约束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的“优秀生”也是一些高分低能儿;不但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反而会扼杀学生最原始的创造本能。农村小学教育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对学生的个性特长重视不够,“一刀切”、“齐步走”,只重应试能力,这种教育方式制约了学生独立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发展。
(二)教学资源不足
在我国,广大农村的特点基本表现为交通不方便、经济不发达、教育程度低。这样生存条件导致的直接结果是农村教师群体普遍教育程度较低,从而致使农村小学的学生普遍视野较窄、知识掌握程度不深,同时对于新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等的了解程度比较低。农村小学的图书馆和教材也是非常匮乏,目前农村小学教材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信息的更新速度。一本书教一年,甚至几年的现象还非常普遍。几年下来,除了教科书外,农村小学生几乎读不了几本课外知识书籍,严重限制了他们的全面发展。农村小学教育发展的严重滞后主要体现在学校的教育条件和教育质量严重滞后于城市小学教育。不同于城市教育,农村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点是提高适龄儿童的入学率,以及校舍改造等基础设施建设,这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相距甚远。此外,小学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不但没有得到有效改善,而且部分地方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仍然存在,地方政府对农村教育的设施设备投资就更少了。
(三)教师素质不高
在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相比设备、资金来说,教师的素质和教学方法与内容更为重要。根据人的受教育特点,农村孩子由于没有机会上幼儿园,小学老师一般都充当着学生启蒙老师的角色。但是农村小学的教师群体往往不能满足这一教学要求;很多老师的整体素质并不高。另外,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除了基本的语文、数学和思想道德教育之外,像体育、音乐等领域的教育往往没有能力很好进行。一般情况下农村小学的老师都是身兼数职。农村小学教学中能够进行多媒体教学的教师偏少,由此形成了农村小学的教育水平和学生总体素质与城市小学的学生产生了较大的差距。
二、农村小学教学创新教育的途径
(一)对农村小学学习环境进行创新
在农村,由于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相对偏低、农村小学的老师对于农村孩子的兴趣培养不够重视、农村孩子对于接受教育的概念不清晰等原因,农村孩子往往表现出对学习不感兴趣的心理;在这样的情况下首先就要对教学的环境进行改造,以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教学的有效性都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对学习感兴趣也是进行一系列创新教学的前提。在进行兴趣培养时由于农村小学的资源非常短缺,很难提供学生多方面选择的条件,所以不可能用城市的方法来进行。在进行兴趣培养的时候,一方面教师群体要转变观念,从意识上来提高兴趣培养的重视程度;其次教师群体要努力培养起与学生的亲密关系,让学生相信老师,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很有帮助;最后学校也要组织老师对学生进行家访,以增加学生家庭对教育的重视程度。
(二)对农村小学课堂教学形式进行创新
在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大胆打破常规的教学方式,融入先进的教学方式,这些尝试往往是不需要花费很大成本的,只需要对教师群体进行相应的培训就可以了。在进行课堂教学的形式选择时可以从增加学生的参与比例来进行,同时在布置作业的时候要注意量和度的把握,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参与教学,比如说让学生自由讨论,自荐回答以及降低提问的难度、对回答的学生进行鼓励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需要注意的是,在学生参与的过程中切记不要因为学生犯了错而中断或者进行纠正,这样对于犯错的学生而言负面影响比较大。在进行教育形式的创新的尝试中最重要的是对教师群体进行培训,培训可以通过视频培训、参观外校、书籍培训、教师讨论、专家指导等方式来进行,其中的书籍培训和教师讨论是农村小学最容易实行的方式。在进行教师讨论的时候,也可以进行跨校教师的培训;而在进行外校参观的时候,最好能够到创新教育比较好的小学进行参观,但是条件不允许的话,也可以到附近的初中进行参观,参观回来后再讨论修整。
(三)对农村小学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的培养
在对农村孩子进行创新教育的过程中,由于教学设施比较少,所以可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农村中富有创新元素的成分来对学生进行培训。比如,在课堂上可以向学生讲述他们很少有机会见到的事物和景象,然后让学生通过笔将想象中的景象或物品画出来;另外农村的小动物、天空、田野都是非常富有创新想象的事物,在进行教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拓展户外活动等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培养。这样,学生的想象能力才不会被呆板的教学所破坏。教师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观念、教育模式,特别是由教师单向灌输知识,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教育成果的唯一标准,以及过于划一呆板的教育教学制度。
作者:吴涛单位:湖北省通山县通羊四小
(三)
一、中国广告创新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广告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在广告创新教育的过程中强调的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亦即广告理论创新教育与广告实践创新教育相互并存、相互促进。
(一)广告理论创新教育
广告理论创新教育是培养广告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中,针对新的问题和变化作规律性的总结和预见,是将广告实践经验进行理论升华的广告创新教育形式。广告理论创新教育的突出特点,就是要对教育理论问题和教育实践问题作创造性的深入思考。理论知识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广告及其发展历程中出现的重大事件和变化,帮助学生更深刻也更概括地学习广告各方面的知识,更好地形成广告认知结构,实现指导实践的目的。学生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越多,传递给外界的信息就会越多,形成的信息网就越大,接收的信息内容就越丰富。那么,该如何正确把握这些广告策略思想和理论创新的方向?首先,利用课堂教育的时间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广告学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策略思想,将理论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践教学中。其次,利用课后时间让学生拓宽知识面,提升知识结构的建构能力。再次,提升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的水平。最后,加强学校与学校之间的交流。
(二)广告实践创新教育
广告实践创新教育是培养学生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创造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继而将理论知识用于指导实践的广告创新教育形式。广告实践创新教育应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内涵。首先,形成系统、完善的广告实践教学模式。第一,要求学生在理论学习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参与广告实践,让学生从进校门开始就追踪一个广告公司或者一个广告品牌。第二,为学生联系广告公司等相关实习单位进行实践练习。第三,将学生责任到人,给每个学生都指派相应的指导老师。第四,有意识地让学生去学习广告实践相当出色的兄弟院校,让学生有一股竞争的势头。其次,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动手能力。第一,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多考查学生的操作水平,使其逐步形成强有力的实践能力。第二,多在学生中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交换作品互相评论,形成相互学习的良好习惯。再次,加强学生对国内外广告比赛的了解,鼓励其参与广告大赛。第一,了解国外五大赛事,即莫比、伦敦、纽约、克里奥、戛纳,仔细欣赏和比较广告获奖作品。第二,牢记国内针对学生群体最重要的三大广告比赛,即时报广告金犊奖、学院奖、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积极参与广告比赛。最后,加强和当地广告公司、媒体的联系,为学生提供实习机会,并改善广告公司对于广告人才的认知偏颇。让学生了解广告公司的运作流程,熟悉广告公司的部门分类。同时,让学生自主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部门和岗位,这才是对学生的真正锻炼。
二、中国广告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广告创新教育由于受到学校水平、师资力量、学生层次和广告各部门重视程度的影响,在理论和实践教育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广告理论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首先,师资力量和理论研究上有所欠缺。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社会对广告教育的关注程度有所提升,但是广告教育的根基尚未稳固。其次,学校之间交流较少。我国开设广告教育的学校在不断增加,但是彼此间交流很少,与广告公司的联系也不多,尤其是二三线城市的学校,培养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再次,学生较缺少团队精神,容易急功近利。
(二)广告实践创新教育存在的问题
首先,较为系统、完善的实践教学模式难以形成。这是最为主要的原因。学生作为广告实践活动的行为者,需要在学校与老师的指导下开展实践活动,参与到广告实战中去,在这种情况下,实践教育模式应运而生。其次,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是很强,动手能力较差。学生作为实践者,能否从主观意识上加以调整是广告教育实践工作能否展开的关键。再次,国内外针对学生的大型广告比赛不是很多。参与广告比赛是学生实践能力得到锻炼的最好方式,也是自身价值得到认可的最佳途径。最后,国内广告业发展的大环境使得广告公司和广告媒体对广告人才的认知有一点偏颇。由于国内广告公司的发展规模较小,需要的是动手能力强,实践素养强的人才,而学生存在的问题恰恰就是实践能力相对而言较弱。因此,很多广告公司对应届毕业生存在很大偏见。
三、中国广告创新教育的路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几条发展的路径。
(一)引入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法,寻找新方向
广告创新教育强调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传统广告学学科体系的结构框架由三大部分组成,即理论广告学、历史广告学、应用广告学。如今的广告创新教育在传统的三大组成部分中,进一步明确了广告学研究的侧重点,如以策划、文案为主的广告理论专业教学、以广告设计为主的广告制作专业教学、以广告经营与管理为主的经济管理专业教学等。同时,将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法细分到广告教学的不同方向,提出各方向不同的教学互动方案,力争探寻更具前瞻性的领域,寻找广告教育发展的新方向。
(二)将参与式教学方法结合新媒体实施,培养创新思维
创新是人类和民族的希望,也是广告教育的希望,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广告教育的核心,而参与式教学方法对这种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作用。参与式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启发式教学、研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案例式教学、平台式教学、技术式教学、精英式教学、综合式教学等等。①其中包含通过参加广告比赛激发学生产生新思想和新过程,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另外,互联网等新媒体的发展也为这一能力的培养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使广告人才的自主性和自由性得到了充分发展,形成了广阔的公共空间。因此,创新思维的培养需要联系新媒体,通过对新媒体的前沿探索,结合广告产业发展的实际状况,促进广告教育的创新发展。
(三)研究跨文化广告传播,增强本土广告人才的国际竞争力
跨文化传播是一种新型的文化传播现象。这一现象的研究会涉及到本群体与其他群体、民族中心主义、文化相对主义、偏见、歧视和定势等概念,这些概念将会对广告教育的创新发展有帮助。②一方面,在学生中设立专门的跨文化广告传播研究中心,提高广告人才的综合素质,拓宽知识面,不断地与世界各地的人接触交往。另一方面,研究国外大学广告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知彼知己。广告创新教育在全球化背景下,立足本土实际,同时借鉴国外经验,增强本土广告人才的实力,培养国际性广告人才,在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地理区域的交流过程中产生文化的融合,最终促进广告人才的培养和交流。
(四)强化“产学研”一体化进程,培养优秀的综合型人才
“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将是综合型广告人才,这种人才也将是今后广告创新教育的最大目标。产、学、研三者的结合,可以通过调研,设立教学实验室,摆脱理论与实践互动教学的泛泛而谈,提出具体的形式、方法和措施;将传统的广告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重新进行整合归纳,将网络等新事物融入教学体系中,提出更具体、更全面的广告教学创新观点;将互动的理论扩大到各学校之间、学校与公司之间,以及学校与整个社会之间,提出交流互动的具体形式和措施。
(五)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互补,合力培养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人才
面对今后5到10年的就业压力,广告教育工作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与创新。学校应该对广告专业的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职业资格培训等提出不同的要求,不同的理论与实践方案。在进行学历教育的同时进行职业教育,实现两者互补,以便培养出优秀的广告毕业生,为广告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广告创新教育必须从广告理论与实践创新教育两方面展开。而广告创新教育在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在内容与形式层面需要做一定的调整。顺利开展广告创新教育工作的关键是广告创新教育路径的建立,而这需要学校、老师、学生以及广告公司、媒体、广告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群体的全力配合。
作者:王琰单位:淮阴师范学院传媒学院
(四)
一、改进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
当前,我国大部分大学基本上仍然沿袭着传统教育模式,教师与学生仍然是给予知识者与接受知识者的角色,重视系统知识的传授与积累,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与新世纪对人才的要求很不适应。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建立开放式的教学系统是创新教育的重要任务。
2.1确立学生中心的新思想,把学习主动权给予学生。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给学生以选课的自由,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科、专业课程和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等。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实行学分制,既重视了学生个性,又优化了他们的知识结构。学生有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相对充分的可支配时间,就有了学生发展个性的余地,就可能培养出一个个富有个性和激情、生动活泼、充满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创新型人才。但由于师资、教学设施等条件的限制,许多高校的学分制并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努力创设条件就成为当今大学要务之一。
2.2积极推动产、学、研一体化,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目前,高等学校的教学与科研脱节现象普遍存在,失去了以科研作为基础的教学方法很难培养出创新型人才。高校的教学模式应该是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科研教学的三元并重模式。学校应尽快转变目前这种“传”而不“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注意学生基础理论学习的同时,大力加强对学生的研究能力培养。通过组织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进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3以社会需求为调节器,增强专业适用性教育。在我国,教育行政部门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高等学校设置专业的权力范围,让高校根据社会当前需要的人才发展趋势自行制定开设专业的类别、名称、数量或者对原有专业进行改造。学校教学部门则应加强教学研究,深入社会,把握社会对人才质量、能力、知识水平的要求变化,有针对性地调整各学科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把真正有价值、能让学生学以致用的知识引入教学课堂,进一步丰富教学内容体系;组织教师深入社会,大力倡导开展教师的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发展,用教师敏锐的眼光捕捉知识更新的信息,调整并充实教学内容。此外还要引入社会力量,倡导研究型、实战型学风。高等学校应主动走出校园,进入社会,与社会各界建立密切的联系,邀请、聘用社会知名人物或在各条战线有所成就的企业家、领导人、科研人员等作为学校的兼职教师,在校园当中营造研究型、实战型学风,组织学生参与和社会实践、科研、生产相关联的知识学习、实践调研、兼职实习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检验知识与能力,以缩短学生所学与社会所用之间的距离。
2.4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途径。在以往,课堂教学作为大学教育的主阵地,以此为辅助的各种措施,包括考试政策、考勤政策、处分政策等,都是围绕着如何把学生“捆绑”在课堂上听课这一目的而进行的,这种做法在现代已经显得比较落后了,对于学生学习和思考已经显得非常不利,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知识的积极性。学校应允许扩大学生免听某些或全部课程的范围,让自学能力比较强及学有余力的学生拥有一定的自由度。提倡并鼓励学生攻读双学位等。
2.5实施开放式、交互式、立体式教学。要建立强大的、多渠道的教学与研究网络,除安排正常的课堂讲授以外应大力开辟开放式、交互式及立体式的教学体系,让教师能有效地组织讲授、辅导、研讨、答疑,实现教学相长,实现动态的知识传递过程,让学生在获取足够的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取舍和概括、提升,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能动性,设置问题让学生参与交互解答,初步运用导师制和导生制相结合的做法,让学生在“教”的同时深刻地掌握“学”;同时,运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手段和网络手段,提供学科群内的大量相关知识内容,教会学生凭已有的知识去整理、消化、提炼新知识,真正做到主动学习。
二、建设一支高水平,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
创新教育离不开创新型的教师,教师对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主要是通过教学过程和科研素质而发挥作用,激发学生创造性的中介是科学文化的最前沿的知识。教师的创新性是引导和影响学生创新性的关键所在,所以,在师资队伍建设上,一方面应通过人才引进,建设新的学术群体,创造新的学术氛围,提高教学质量,改变教学上死水一潭的局面;一方面实施继续教育规划,有计划地选送优秀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博士学位,鼓励教师通过进修、访问学者、参加学术会议等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更新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同时聘请校外有成就的学者到学校讲学,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形式,开阔学生视野,拓宽知识面,激发创造灵感,使课堂教学与社会生产实践、科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教师创新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前提,教师是教学的主导,创新是21世纪教师业务的要求。
三、建立激励机制是培养创新性人才的有效手段
创新是对知识的获取永不满足,愿意不断地获取新知识,对新知识总是充满好奇心,并有信心与决心去探索、去寻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较长的过程,需要教师和学生付出艰辛的努力,所以,在高校应该制定创新激励措施,定期奖励和表彰在创新方面有突出成绩的教师和学生,如设立创新奖励基金,召开科技表彰大会,鼓励并资助学生出版论著、科技作品,设立学生科研经费,在学术报刊发表学生作品等。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投身科技创新实践。
四、加强实践环节,建立学校创新基地,营造创新氛围
创造型人才在发现新情况、研究新问题、解决新矛盾、产生新成果或新思想的实践过程中,必然表现出高素质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人才的创造性是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才能的有机统一。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摇篮,大学生是高素质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来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德育为灵魂,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重点,拓展社会实践领域,加强实践环节,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校园文化建设,注重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实现创造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宽松的环境,广阔的实践空间和良好的办学条件。目前,随着大众化教育的全面铺开,高等教育在教育目标设置上顾及的是多数人的水平,对于少数学有余力的学生而言则较难得到进一步发展。大学里,学生知识的学习往往只经过被动的课堂教学、有组织的实践和课程设计等几个环节,专业发展受到很大局限。学校建立创新基地的办法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促进作用。创新基地注重创新氛围的营造,基地通过聘请专家定期举办学术讲座和学生间的学术交流等活动,为学生创造性实践和研究性学习以及不同专业学生相互沟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作者:肖美良单位:湖北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五)
一、高职院校特色与创新教育
高职教育作为一种类型教育,是教育与经济的最直接结合。高职院校作为高职教育的实施载体,首先,其人才培养特色是培养工作于生产、管理和服务一线的全面发展的高等职业技能应用型人才,这种人才必须适应时展的要求,时刻学习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善于思考和发现问题,并创新性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这必须依靠创新教育才能完成。其次,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是教产学研相结合,既保证了教育成果,也为企业的生产效益提供保障,而这也需要创新教育的支撑,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师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开展技术创新和人才创新,促进高职院校的发展;同时也为企业培养了创新型技能人才,提升了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再次,高职院校的学生特色是思想具有活跃多变性,善于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可塑空间大,开展创新教育可以激发高职学生的潜能,重树他们的自信心,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呼唤和需要创新教育,也更适合开展创新教育,创新教育是高职院校的重要课题和重大使命。
二、创新教育的实施途径
创新教育是一项系统性工程,不仅要体现在理念上,更要落实到实践中,其实施途经应该贯穿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1、营造良好的创新教育氛围和环境
高职院校作为高职学生创新教育的主要基地,应该积极更新教育理念,把创新教育作为学校工作的重点,在思想、组织、物质和制度方面给予充分的保障,为创新教育营造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构建创新教育的长效机制。学校应该加强对创新教育的舆论宣传,形成积极向上的创新舆论导向,让师生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意义,同时为创新教育打造必要的软件和硬件环境。对学生应实行人性化的科学管理,从单纯的教育管理转为对学生的服务与引导,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外,学校应建设具有自身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打造创新平台,积极支持和开展形式多样的学生创新活动,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展示自身的创新能力。
2、加强创新教育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者和创新教育的实践者,在教育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教师应该树立现代教育观,增强创新教育的紧迫感,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教师除了需要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储备,还要具有人才培养的素质能力和积极进取的创新精神,能够创新性地开展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科研任务,掌握好教学策略和教学艺术的运用。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运用创新思维进行创新教学,教给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鼓励学生的创新行为,对于学生的创新活动给予合理的评价,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教师也应该加强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综合能力,力争成为“双师型”的创新骨干教师。学校应该鼓励和支持教师进行科研创新,并将此作为教师考核的重要依据,从而调动教师的创新积极性,保证创新教育的质量。
3、优化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
创新教育的根本任务之一就是教育创新,开展创新教育就必须要对课程体系设置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改革。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要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与市场经济的实际需求密切相联,合理调整课程体系结构,促进学科间的相互渗透,设计递进式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要紧密结合,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层次,同时要将专门的创新课程纳入日常的教学计划,并作为必修课程之一。在教学内容方面,应该向学生传授学科的前沿知识内容,反映最新的科技成果运用,既要讲解专业理论知识,更要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的锻炼,特别是依托用人单位的需求,强调工学结合,加强实践技能课程学习;同时要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创新理论和创新思维,培养自身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系统思维、博弈思维等能力,掌握头脑风暴法、自由联想法等创新方法,并积极将创新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实际创新活动。
4、创新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形成一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气氛,调动教师和学生双方的积极性。教师应该结合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传统教育方式,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认知和学习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和创新兴趣。在教学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参与性,不仅教给学生专业理论知识,更要传授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主活动能力和创新能力。课堂教学是创新教育的主要阵地和有效途径,在课堂上应该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创新动机,保护他们的想象力和观察力;灵活运用情景式、案例式、启发式、互动式等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问题,以问题为中心,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讨论并发表意见,大胆质疑和提问,探究问题的实质。同时,在教学中还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采取个性化教育,注重对学生思维的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提升认识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高职院校的特点决定了其创新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在工作生产第一线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技能,技能是高职学生赖以生存的根本,因此学校的实践教学环节显得十分重要。高职院校应该积极探索产教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工学结合,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打造一流的校内校外实训平台,将实践教学从校园延伸至企业,抓好学生的专业实训和顶岗实习环节,让学生在仿真或者现实的工作环境中实践学习。通过实践教学,使学生更加巩固和理解所学的专业知识,并将知识运用于实践操作过程,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水平,同时也能增强职业意识,发展了自身的创新能力。除了实践教学以外,学校还应该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社会调研、科技创新等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素质。
6、积极推行校企合作
高职院校培养的技能型人才最终是要为企业生产提供服务的,学校和企业是互利合作的关系。因此推行校企合作,加大教产学研的结合力度,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提高创新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保证。通过校企合作,一是可以深入了解企业的实际生产经营状况,明确企业的人才需求标准,学校可以相应地优化专业设置,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二是为学生提供了专业实践基地,可以在实践操作中加深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三是通过企业去检验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否符合要求,从而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学校的创新教育效果。
作者:罗玉俊单位: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七)
一、当前体育教学方法改革面临新的问题
1.1传统教育思想的制约
传统的体育教学思想是改变受教育者的心理和生理现状,使受教育者能够达到预期教育目的。而在这种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下往往只注重了教育者的作用,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从而阻碍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推行创新和素质教育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在的教学,不进行改革就阻碍了现在教育的发展。在传统的体育教育思想模式下禁锢了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在体育课上缺少主动性,制约了他们的发展。他们的个性与活力受到现在教育的压制,许多学生是为了完成学分而去上课,从而缺少主动性,这严重影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和降低学生上课的兴趣,使学生不能得到全面的平衡发展。
1.2体育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由于现在教师教学处于中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和灌输者,在教育思想和行为主义的作用下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发展,而学生是接受外部教育者,知识和思想的灌输对象。体育教学主要是以教师教学为中心,传授知识的方法和手段是教师的本领与技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解和说明是主要的教学方法。这样就使老师凌驾于学生之上,忽视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对学生的自主性视而不见。在授课中同时也会出现指责、呵斥学生等错误的做法,这对学生的人格来说是无情的摧残,对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无情的扼杀。这样就造成了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忽略,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创新能力,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身心健康的提高发展。
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探讨
2.1构建有效的教学模式
要进行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需要有先进的理论思想作为指导,并且要有教学实践,这样才能少走弯路。要想改变现在高校教学方法创新理论,就必须重视现代科学方法和心理教学研究,了解现在大学生的具体情况,只有明白了原因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有所创新。由于现在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等思想的出现,引发了现在体育教学领域从思想到实践的广泛变革。现在体育教学的研究日益受到重视,特别是在现在提倡素质文化教育,体育教学得到广泛的关注。高校创新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一种全新的模式。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研究和实验方案将“创新教育”界定为“以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与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是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教育。高校的创新教育就是在中学阶段已进行的“创新方法和技术”训练的基础上,为培养创新人才搭建的一个平台,着重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要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先进理论,就必须要对创新教育、创新方法有所了解,在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创新教育已经在教育管理制度教育方法等方面形成了一系列有效的理论和措施。我们可以通过借鉴古今中外优秀的教学经验,并结合体育教学方法的实际情况,努力构建高校体育教学方法创新的先进理念。
2.2引进创新型体育教师
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是高校体育教学创新的关键,这就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素质创造型体育教师。培养创新型体育教师途径也是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在校的教育培养,也可以通过专业的渠道对体育教师进行专业的培养训练。同时要加强体育教师师范教育专业的学习,充分发挥教育培养创新型教师渠道作用,要求高职高专院校要立足现实着眼于长远,进一步优化体育教学机制,改善体育专业和学科教学的设置。创新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现实中的实践,一切创新型人才的出现也离不开实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找到根源,才能真正地创新,从不足中找到原因对症下药。我们常说理论创新、体质创新、科技创新等都是适应实践的需要。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也不例外,通过实践体育教师才能够理论联系实际,结合实际的情况在教学中探索创新,提高自身的创新意识。同时带动身边的老师和学生,把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在实践中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进步,把创新立足于实践之上。现在世界开放国际交流频繁,在交流中学习先进的体育教育理念、体育教学模式是加强创新型教学理念的关键,也是培养创新型教师十分重要的作用。体育教学在教学上有两个观念“教”和“学”,树立学生是体育教学的主体,“教”要求体育教师要有较高的专业文化知识水平对专业课程能够详细地为学生解答讲清楚知识框架。同时重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在高等院校中树立高等体育教育与终身体育教育的教学观念,充分认识现代体育教育的思想观念,把体育教学不断创新不断深入。
2.3引进国外先进体育教学方法
国外体育教学与研究起步较早发展较快,在长期的实践与改革中积累了很多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例如:有一种方法是教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像前西德根舍因等人的“范例教学法”、美国奥苏伯尔的“先行组织者教学法”、中国的“自学辅导法”等,就是把学科知识的基本结构教给学生,使学生能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并能够通过自己学习,提高自己的学习能力。还有一种是培养学生的主体性和实践性能力,像美国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法”、美国的“合作学习法”、中国的“成功教学法”等,都是在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自主探究学习,锻炼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应该在体育教学论的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下,积极吸取国外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发掘和继承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精华,结合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实际,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整合优化。在引进国外先进体育教学方法的同时,不能盲目随从,不能照本宣科,应按照我国体育教学的实际情况以及我国学生的体质、文化水平、心理状态等等,以国外先进体育教学理念来指导我国体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在引进与整合的过程中,结合本国的实际,逐步摸索出适合高校体育教学的先进体育教学方法。
作者:钟伟志单位:桂林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