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会计实验创新教育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大趋势
(一)创造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创新教育是伴随着人类的创造实践活动而产生,并逐步形成的。创造教育自20世纪初提出,进入21世纪,迄今已逾百年。早在1970年,法国哲学家亨利·帕格森(HenriBergson1859—
1941)发表《创造进化论》,从理论上论证了创造对人类生活的重大意义。1936年,美国通用电气公司为了提高职工的创造能力,首次开设了《创造工程》课,该课程不研究发明创造出来有哪些成果,而是专门研究成果是怎样创造发明出来的。此后人们把这门科学叫做创造学,把创造学运用到社会或学校教育上,则称之为创造教育。中国近代教育史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1943年11月25日在重庆《新华日报》发表《创造宣言》一文,提出“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并热情讴歌创造精神,鼓励人们要有“大无畏之斧”,“智慧之剑”,“金刚之信念与意志”,“向着创造之路迈进”。①1950年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J.P.Guilford1897—1987)在美国心理学年会上发表题为“创造性”的著名演讲,号召开展对创造力的研究。此后将创造力纳入科学研究领域,在西方发达国家产生强烈的反响。美国的创造教育始于20世纪初,到80年代已达到一个很高的水平。日本也在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创造教育研究,日本政府在70年代至80年代就提出:“创新能力的培养是迈向21世纪的高速公路”,“要培养全球性的、建设型的创新型人才”。近年来,韩国人认为“在新时代,国民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是国家持续发展的决定因素”。新加坡三大教育改革课题之一便是“创新思维教育”。
我国在发达国家创新教育的影响下,根据我国教育改革的实践,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也在逐步明确和在学校逐步开展创新教育。1985年5月27日《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培养人才“都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具有为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都应该不断追求新知,具有实事求是、独立思考、勇于创造的科学精神。”这就将具有“创造精神”列为我国教育所要培养人才的一项基本要求。1998年12月24日教育部制定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提出为了实现党的十五大所确定的目标与任务,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要全面推进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实施“跨世纪素质教育工程”,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和民族创新能力。1993年2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在新的形势下,教育工作的任务是:遵循党的十四大精神,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教育方针,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加快教育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政治、科技体制改革需要的教育体制,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再一次提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大批人才”是教育工作的任务。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明确指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了对创新教育的认识。2004年6月2日,出席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完善创新机制,充分营造鼓励科技人员积极创新、支持科技人员实现创新的社会氛围。2007年5月18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制定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要“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更新教育内容,改进培养模式和教育方法,倡导启发式教学,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独立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在学校,创新教育已成为全面素质教育的一项重点内容。
以上说明,创新教育是21世纪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种趋势,以便通过创新教育培养大批具有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能力的人才,适应参与国际激烈竞争的需要。
(二)创造教育的界定
对什么是创新教育还有多种认识。一般有三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指中小学的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依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对人的要求,有目的地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就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其核心是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培养中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育。创新教育是指在基础教育阶段的培养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实践。第二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指学校的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价值取向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是一种全方位的改造教育过程和学生成长过程的教育,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素质教育,是一种既重结果更重过程的创新特征的教育,是一种要从个体的心智世界中诱导出一些提供最佳创意的人格特征的教育。第三种观点认为创新教育是面向全社会的国民创新教育。他们认为,创新教育是把每一个人尊重为主体,充分发挥每一个人的主体性的教育;创新教育是尊重人的个性差异、使每一个人个性健全发展的教育;创新教育是与社会经济生活内在整合的教育,是与社会生活确立起新型关系的教育。或者说,创新教育首先是人生教育,是人的使命教育,也是人的动力教育。以上三种观点是从不同角度说明什么是创新教育。应该说,创新教育既是包括中小学校和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也是面向全社会国民的创新教育。
对于什么是创新教育,不论哪种观点,基本上都认为,创新教育是在继承的基础上,以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教育。
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是什么关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已明确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实践表明,创新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创新教育能保证素质教育的实施和深化。
(三)创造教育的特征
在学校的创新教育有以下特征:
1.全体性。创新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是面对全体学生的创新教育,相信每个正常的学生都有创新潜能,都能通过适当的创新教育,激发创新潜能,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取得创新成果,能成为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可见,创新教育不是只面对少数精英的教育,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
2.综合性。创新教育要坚持全面素质教育,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全面素质发展是学生创新的基础与源泉。在知识方面,要求学生掌握全面的基础知识,在学习与掌握广博知识的基础上探求知识的专与深,探讨知识的交叉发展;学生对学科有所偏爱和擅长,但不能偏废,以博求专长。
3.差异性。创新教育因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在创新教育的内容、性质、要求、形式等方面而有差异。相同类型和层次的学校,如在高等学校的创新教育,对本科生、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对同一层次的不同学生,因各种因素的影响也存在差异。因此,对每个学生的创造教育,不能采用一个模式培养,而要因材施教,有个性化创新性发展。
4.研究性。创新教育的核心是要开展具有创新性的研究。创新教育体现在对教学过程各个方面的研究,特别是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式学习,善于提出问题,对每一个知识单元要提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展开讨论,提倡独立思考、积极探索,提出创新见解,在不同的认识中有所发现、有所前进。从研究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超越性。创新教育本质上是超越现实的教育。它要求在一定思想和理论的指导下,按照客观事物发展的要求,超越现实不适应的内容而提出新的观点;超越现有的一般方法和手段而采用先进的方法和手段;超越固步自封、畏于困难的心态而树立敢于攀登的精神。不断超越和突破落后、不适应的现实,才能创造出新的更美好的现实。
6.民主性。创新教育要求有民主的环境与氛围。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关系民主化,老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感到和谐、自由,有宽松的环境,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与强制。对问题的讨论,贯彻“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自由与自主地思考、研究,老师与学生的观点双向交流,探讨真理。
7.开放性。创新教育是面向实践、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教育。为了创新教学活动,要重视面向实践,联系工作的实际,联系经济社会生活的实际,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面向世界,联系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经验、理论与方法;面向未来,展望客观事物未来发展的趋势和规律。只有教育开放才能在教学中开阔视野、扩充知识和增长才干。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学校要肩负创新教育的历史使命,培养更多的创新性人才。
(一)会计实验实施创新教育是客观的需要
会计实验教学是否需要贯彻实施创新教育是需要讨论的问题。有人提出,会计实验教学的目标很明确,就是通过会计实验培养学生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授予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学士学位条件之一是“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而要达到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这一要求,重要途径之一是学校加强实践环节。《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31)规定:“高等教育要进一步改变专业设置偏窄的状况,拓宽专业业务范围,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实践环节”理所当然包括了会计实验教学。会计实验是使学生达到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基本技能”的重要途径。这样,会计实验是否还需要贯彻实施创新教育呢?
事实上,会计实验要实施创新教育是客观的需要。第一,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创新时代的需要。21世纪是发展知识经济的世纪,是由工业经济转入知识经济的世纪。知识经济以不断创新的知识为主要基础,依靠新的发现、发明、研究和创新,是一种知识密集型的经济,其核心在于创新。发展知识经济对我国现在的经济、社会、科技、文化、教育、管理等各方面都将产生重大的影响。这就要求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迎接新时代的挑战,适应知识经济产生的影响。第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创新会计工作的需要。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实的会计工作也相应在发展产业化,有些会计工作分化为其他职能部门所承担,同时会计工作又因会计信息化而扩充新的工作,从而发生会计工作的重组,使会计工作发生新的变化。然而,会计实验的内容是相对稳定的,与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会计工作产生差异;会计实验的基本技能是相对的,与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在不断发展的技能也产生差异。因而需要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贯彻实施创新教育,在实验过程中,认识、分析与解决这种差异,提高会计实验的水平。第三,会计实验创新教育是培养创新会计人才的需要。发展知识经济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才,高素质的人才是要有知识有创新能力的人才。通过会计实验的创新教育,可以开发人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
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什么?人们一般把会计实验当作基本功的训练,当作走向工作前的操作培训,因而是按照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模拟实验,学会编制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进行成本和利润核算,编制会计报表等。这样,把会计实验的目标确定为:通过会计实验培养学生掌握本门学科的基本技能。正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第四条所规定:“高等学校本科毕业生,成绩优良,达到下述学术水平者,授予学士学位:(一)较好地掌握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二)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高等学校要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可以通过课程教学来进行,它突破一门课程的具体目标而从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角度提出通过课程的教学能达到的目标。据此,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型人才。
1.培养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精神,是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②创新精神指体现创新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显然,创新精神包括内容广泛的概念,它包括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活动和创新的一般心理状态等。创新精神表现在各个方面,主要包括:(1)求知精神,渴望获得知识,对知识有好奇心,对新事物反应敏感,对真知执著追求;(2)求异精神,追求新异事物,善于无中生有,有中生无,无疑生疑,无路找路;(3)探索精神,精于弄清是非,凡事要明辩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正确?(4)攀登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为追求发现、发明、革新、开拓,不畏困难和曲折,以顽强的意志、毅力,不断攀登创新的高峰;(5)冒险精神,甘当风险、不畏挫折和失败去追求创新,肩负创新责任感、民族使命感、事业心,能经受风险、挫折和失败,以坚韧顽强的性格坚持创新;(6)献身精神,心怀远大理想和坚强信念,不计较个人名利,甘于付出心血、智慧和汗水,有时是生命的代价,去追求创新和乐于创新,不断取得创新成果,为和谐社会建设作出贡献。
培养创新精神:第一,要解放思想。破除头脑中束缚思想的条条框框,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迷信权威、不迷信书本、不唯上,不墨守成规、不固步自封,不跟风、不随大流,敢于标新立异、敢于打破陈规旧习,不怕失败、不怕冷嘲热讽,不断开拓进取。第二,要树立问题意识。凡事要问“是什么?为什么?是否正确?”学习孔子的“每事问”。解放思想是提出问题的思想前提。提出问题是思维的动力,是创新的基础。创新始于提出问题。解放思想要敢于提出问题,提出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历史的、现实的和未来的问题;学习知识和勤于思考要善于提出问题,提出有利于建设和发展的、具有现实性和可能性的问题。提出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针对提出的问题,需要通过各种措施去解决问题。
2.培养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任务的主观条件”。③创新能力是指能胜任某项创新任务的主观条件。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技术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
(1)创新思维能力。创新思维是创新的基本前提。我们必须摆脱直线思维、惯性思维的束缚,以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为指导,培养创新思维。创新思维方式主要有:辩证思维,逻辑思维,发散思维,逆向思维(反向思维),转向思维,求异思维,换位思维,否定思维,质疑思维(问题思维),横向思维,纵向思维,跨越思维,收敛思维(求同思维、聚合思维),系统思维,创优思维,联想思维,移植思维,想象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
(2)创新技术能力。创新技术是创新的条件。创新技术能力包括:获取信息的能力,信息加工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善于捕捉新技法的能力等。为了培养创新技术能力需要每个学生学习、熟悉与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掌握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要求是:熟悉经济业务的处理过程;掌握会计核算程序;学习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学习与会计核算相关的法规;学习与会计核算相关的其他知识;学习会计人员应具有的工作作风。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技术能力。
(3)创新实践能力。实践能力是实际工作的能力。它包括业务能力、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能力、竞争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会计专业的业务能力包括:核算能力,正确地编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计算成本和利润,编制会计报表,处理其他会计事项;管理能力,正确地进行会计的预测、决策、预算(计划)、控制、检查、考核和分析。这些从事实际工作应具有的能力,学生在校期间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知道相关的知识,并有一定的实验性活动,把学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通过会计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会计实验室,主要培养学生的会计业务能力,具体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的核算与管理的基本技能。
3.培养创新型人才。进入21世纪,创新型人才是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人才。创新型人才的特点是:思想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有坚定的信念和拼搏精神;创新性,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基础性,学习和掌握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学会学习,学会方法;专业性,熟悉和掌握本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复合性,具有本专业知识的同时,熟悉和掌握相关或其他专业的理论与方法;全面性,在精通本专业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知识和才能;适应性,能从事多方面工作和在不同条件下进行工作;优异性,能力较强,工作出色,成果显著。竞争型会计人才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除了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外,还必须具有较强的业务素质。业务素质是会计人员要具有履行岗位职责而进行工作的理论知识和能力。
在会计实验教学中,按照财会部门的实际要求进行分组与岗位的实验操作,实验并做好每个岗位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在每个岗位处理好与其它工作岗位的关系,与上下相关岗位相沟通并协作,促进相互协调工作,从而培养学生合作与沟通能力;进而实验做好财会部门的整体工作,协调各个组和各个岗位的工作,完成全面的实验任务。模拟完成一个企业的全部财务会计工作,可以培养学生的全面组织工作能力。通过会计实验,可以培养学生在不同方面和不同要求的独立工作能力。同时,在会计实验教学中,按照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进行会计实验,有利于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三、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
通过会计实验创新内容达到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目标,要解放思想,从固定模式的框框中解放出来,从安于现状不求进取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实际出发,创新会计实验教学的内容。其内容包括:
(一)实验设计创新
高等学校的会计实践教学是一个系统,从整个教学过程分析,会计实践教学环节包括课堂习题、课堂案例、实验课、校内实习、校外实习、社会实践、社会调查、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等。其中会计实验课教学是核心。在会计实验创新教育中需要实验设计创新。
会计实验设计要树立新的观念:从以书为本转向以人为本;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生为主体;从知识传授者转向知识指导者;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从一言堂转向群言堂;从封闭式转向开放式;从注重知识的数量转向注重知识的质量;从重视专业知识转向也关注相关知识;从注重记忆转向注重思维;从强调学会转向强调会学;从注重结果转向注重过程。
会计实验设计的内容,包括实验指导思想、实验目标、实验体系、实验模式、实验教材、实验过程、实验报告、实验考核、实验管理、实验室建设、实验指导教师等。
会计实验设计要正确处理会计实验与其它实践环节的关系:会计实验与会计习题的关系;会计实验与会计案例的关系;会计实验与校内实习的关系;会计实验与社会实践的关系;会计实验与社会调查的关系;会计实验与毕业论文的关系等。
(二)实验过程创新
会计实验过程是一个系统,要用系统方法分析并优化实验过程。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体系是会计实验教学过程按其运行的阶段性划分的要素相互联系而形成的有机整体。由于会计实验教学过程是一个组织实施过程,按其运行的阶段性划分为:在会计实验教学准备阶段,要结合典型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情况;在会计实验教学实施阶段,要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熟悉经济业务的处理程序;在会计实验教学总结阶段,要以开拓和改革的要求进行总结,探索会计实验的规律性。
实施会计实验创新教育,必须优化教学过程,构建有利于学生主体精神、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以学生为中心、以其自主活动为基础的新型教学过程。优化会计实验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实验要求清楚;实验内容明确;实验条件齐备;实验指导启发;实验操作合理;实验结果正确;实验组织科学。在会计实验过程中,要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思维处于活跃状态;要引导学生善于独立思考,从多方面观察、认识、思考和探索新问题。会计实验课堂教学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基本技能的手工操作与现代技能的关系。
(三)实验讲授创新
创新教育要强化课堂教学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是教师一人的课堂,造成教师一人讲、讲死书,学生读死书、死读书。创新教育的课堂要变传统注入式的满堂灌教学为启发式的创造性教学,使课堂教学成为学生充分发挥主动精神的场所。会计实验课需要有老师指导,而指导老师需要讲授创新,营造思维活跃、畅所欲言的实验环境氛围,引导性地讲授会计实验的内容。
会计实验指导老师引导性地讲授:第一,要讲清“为什么”。会计实验的内容,是会计核算的内容。会计实验不能只满足于学生“会干”,而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干。要讲清“为什么”一般应包括:讲会计实验的环境;讲会计实验的目的;讲会计实验的依据。第二,要说明“怎样干”。在会计实验中,老师要说明实验“怎样干”,以便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怎样干”一般应包括:说明实验的要求;说明制度上的规定;说明法律上的规定;说明实际操作的规范。第三,探讨“如何发展”。在会计实验中,不仅使学生“会干”,而且知道怎样干得更好,以便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探讨“如何发展”一般应包括:探讨实验发展的意义;探讨实验内容在理论与方法上的发展;探讨实验内容发展的形式。
(四)实验学习创新
学校课堂是教师与学生共有的教与学的课堂,创新教育还需要学生的学习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创新性的学习。会计实验教学在老师引导下学生要自主地学习和操作。教师要创造性地教学,学生要主动性地学习。
自主学习是使学生学会能主动地创造性地学习,确立在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能够主动、自愿地学习。自主学习的特征:一是主动学习,以积极的学习态度,认真自学,在学习教材的基础上,较多地阅读相关文献;善于提出问题,参加讨论;不骄傲、不自满,虚心向老师学习,向同学学习。二是个人学习,静心读书,刻苦钻研,形成适于自己的学习习惯、学习偏好、学习方式和学习规律的学习风格。三是快乐学习,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习不是负担,是生活中必须的内容,自愿学习,乐于学习。四是学习效率高,在学习中逐渐形成良好的创新性学习方式和自我学习意识,培养敏锐的观察力、很强的思维力和丰富的想象力,长知识,增才干,提高学习效率。
学生的自主学习还要重视参加团队学习。在团队中,学习其他人好的思想、品格、行为习惯和技能,发挥团队成员的集体智慧和作用。
(五)实验知识创新
会计实验的一般认识,是通过会计实验学习与掌握会计的基本技能。创新教育会计实验知识要创新,要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在实验操作学习与掌握基本技能的同时创新学习更多的知识。它包括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与外部重组。
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一般有三个层次:一是会计核算实验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和《税务会计》等核算学科知识组合为会计核算知识;二是财务管理实验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财务管理》、《成本管理》、《财务预算》和《财务分析》等管理学科知识组合为财务管理知识;三是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内含学科重组,其内含的各学科组合为财务会计管理知识。实验知识的内部重组扩大了学习知识的范围。
实验知识的外部重组是指财务会计实验知识与相关的其他知识重组。在会计实验过程中,对实验内容的财务会计处理,要学习与掌握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知识,如银行、保险、财政、税收、统计、审计、外贸等,以及其他方面的知识。
(六)实验组织创新
会计实验一般不适于采用固定的形式。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应根据以下原则相应进行选择:客观性,反映财务会计实际工作的需要;主体性,有利于发挥学生主动性;创新性,能为开拓创新创造条件。
会计实验教学组织形式按照不同的标志而划分为不同的形式,可从不同的组织形式比较中选择适用于不同学校或不同实验要求的形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有各种分类:按照操作手段,分为手工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计算机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内容的形式,分为单项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组织方式,分为岗位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内容的性质与要求,分为职能型会计实验组织形式、综合型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职能型与综合型相结合的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组织的时间,分为分散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集中式会计实验组织形式;按照实验的要求,分为初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中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综合会计实验组织形式和高级会计实验组织形式。
(七)实验方法创新
会计实验在选择一定实验组织形式的条件下,要相应选择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实验方法。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仿真法、操作法、讨论法、研究法、比较法以及其他。仿真法是指以真实事件或事项为参照物,进而进行会计实验教学的方法。操作法是指根据假定的会计主体、会计环境、会计事项进行实际操作的会计实验教学的方法。讨论法是指在会计实验教学中以设定的会计主体的某一问题或事项让学生分组或全班进行讨论,讨论结束后由学生每人写出自己对相关问题的看法及解决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研究法是指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中,针对所设定的某一会计主体存在的具体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并根据在调查研究中收集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加工处理,进而对应解决的问题提出解决办法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比较法是指在会计实验教学中,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的相关资料进行相互比较、相互对照,并让学生得出结论,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使用会计资料的分析、判断能力的会计实验教学方法。
在进行会计实验教学中,可以选用某种实验方法或几种相结合的实验方法。
(八)实验操作创新
会计实验实际上是财务会计核算与管理的操作过程。它由会计实验人员、操作方法、操作手段和操作对象等要素所构成。会计实验人员是实验的主体,操作方法和操作手段是实验的条件,操作对象(内容)是实验的客体。全面、正确地把握会计实验的各要素,才能充分发挥各要素在会计实验过程中的作用。实验操作创新包括操作规范创新和操作手段创新。
1.操作规范创新。实验操作规范一般有:模拟实际经济业务;采用会计部门实际使用的会计用品;会计事项处理要按规定;操作要严格认真;数码要按标准书写;其他规范要求。
2.操作手段(技术)创新。会计实验在现实条件下,按照实验的要求,选用相应的操作手段(技术)。一般选用操作手段有三种形式:一是会计手工操作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企业基本情况、会计核算基本技能的基本知识和方法;二是会计计算机操作实验,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学习和熟练地掌握计算机会计操作的基本方法及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三是会计手工操作与计算机操作相结合实验,按财务会计内容的不同情况和会计处理过程的不同阶段相结合采用。
四、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对策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关键。各级领导包括教育行政领导、学校领导和会计实验教学领导,都要重视会计实验创新教育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的会计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加强各级领导对会计实验室工作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克服重书本、轻实验,重灌输、轻启迪,重业务、轻品德等旧的教育观念,甚至把实验教学看成是可多可少、可有可无的工作环节,这是不正确的认识。
领导要端正认识,树立新的教育观念:一是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二是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教学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要由被动的接受者转变为学习的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实现师生民主教学和创新教学。三是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
(二)提高教师创新素质
教师是实施会计实验创新教育的关键,教师要提高创新素质。它要求:
1.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包括: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树立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念。
2.增强基础理论。分为一般基础理论和专业基础理论。一般基础理论是指哲学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它是会计专业学科的理论基础;会计专业基础理论是指会计原理,它是其他会计应用学科的理论基础。
3.熟悉基本规范。分为:会计法规,包括会计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企业会计制度,企业根据国家会计法规制定的各种会计制度;会计职业道德,国家或行业制定的会计职业道德;会计实验制度,有关会计实验的组织、教学、考核、实验室建设和管理的制度。
4.熟练掌握基本技能,主要有会计核算基本技能、会计管理基本技能、会计信息系统基本技能和会计实验教学管理技能等。
5.创新教学方法。会计实验教学方法主要有仿真法、操作法、讨论法、研究法、比较法以及其他实验方法。在会计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尊重学生,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鼓励敢于提出问题和意见的学生,提倡共同讨论。
(三)改革实验考核制度
对会计实验的测量与评价采用会计实验考核方式。会计实验考核的程序:
1.实验总结。实验课结束后,学生要对实验课根据实验目标和要求进行总结,编写实验报告,说明实验过程、实验收获、在理论上和操作上的提高及新的认识、存在问题和建议,并将实验总结送交实验老师。
2.实验考试。实验课结束后,根据需要可以组织实验考试,对实验的内容和基本技能,采用笔试或口试进行考试。
3.实验考核。根据实验总结(实验报告)和实验考试进行实验考核。考核形式有:实验学生自我评定;实验老师评定;考核小组评定;相互结合评定。考核的方法:采用百分制或五级制(优、良、中、及格、不及格)。按照创新教育的要求相应改革实验考核制度,以有利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