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校创业教育反思(7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从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分析当前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创新创业信息资源配置短缺,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教育缺失,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未形成。探索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依托图书馆品牌活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多种方式配置创新创业信息,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科馆员,以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为抓手,完善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
关键词:创新教育;创业教育;图书馆服务;高校图书馆;创客空间
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速度明显加快,迫切需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经济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创新能力成为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创新关键在于人才,大学生作为国家创新创业的生力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顺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时代变革的必然要求和重要内容,也是当前就业环境日益严峻下,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促进充分就业的重要举措。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首届清华大学创业大赛,成为中国首个将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引入亚洲的高校。2012年教育部办公厅印发关于叶普通本科学校创业教育教学基本要求渊试行冤曳的通知,首次提出在普通本科学校开设创业教育课程。2015年,国务:办公厅印发了叶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曳,从完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等9个方面对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出了指导意见,成为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行动指南。2016年教育部印发叶关于做好2016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曳。通知指出,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发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2017年教育部新修订的叶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曳中明确规定,参加创新创业等活动可以折算为学分,计入学业成绩。在国家系列政策推动下,各地各高校再次吹响创新创业教育号角。高校图书馆作为文献信息资源中心,是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它对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意识、批判能力思维,提升创新创业型人才的综合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众多学者早在2012年开始研究高校图书馆与创新创业教育相互关系,徐志彬分析了高校图书馆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作用[1],肖亚军等提出高校图书馆具备物质基础、知识储备、开放平台、信息获取技术等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优势条件[2]。游湄[3]、徐翠艳[4]、程翔[5]等提出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图书馆服务方面的改进与创新。
1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与问题
1.1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
早期高校图书馆支持创新创业教育主要为物理空间服务,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物理空间优势,提供创新创业成果展示空间。随着国家政策的号召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图书馆积极转变思路,开展商业计划竞赛,培育图书馆创新创业项目。早在2014年,安徽农业大学图书馆利用图书馆空间优势和学科专业优势,引入商业计划竞赛运行模式,搭建学生创业平台,开启野一盏年华冶茶吧运营,形成野馆产学创冶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在此基础上,图书馆孵化一批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如Miao森林咖啡屋、野亨味坊冶野青禾书店冶等学生实体运行项目。2016年安徽大学图书馆联合企业举办野超星杯冶校园咖啡吧运营创意大赛,2017年,通过野磬苑杯冶文创服务运营创意大赛引入优秀创新项目,改造图书馆空间。近年来,随着众创空间的引入,部分有条件的高校图书馆纷纷开展图书馆空间再造,成立创客空间,在空间服务的基础上引入知识内容提供。2014年,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通过馆内空间改造,成立焦土创客实验室,开展视频编辑、创意制作等服务,2015年,成立野交大要京东创客空间冶,推广创客文化,分享创客资源。2015年5月,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创客空间对外开放,设立野讨论区冶野交流区冶野创新成果展示区冶以及野休闲区冶等四大功能区域,围绕野创新创业冶开展各类讲座、研讨会、项目初创推广、创意工坊、创新竞赛等活动。2016年3月,武汉大学图书馆首个创客空间试运行,设立野创客分享活动区冶野新技术、新产品的体验馆冶野创新作品展示馆冶野创客俱乐部冶以及野休闲区冶等功能区域,定期开展创客沙龙、创新技术体验,产品展示等活动。2016年11月,北京大学图书馆野北大树下冶协作学习空间面向师生开放,定期举办演讲、对话、座谈、沙龙等形式多样的思想交流。除此之外,众多高校如沈阳师范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也都纷纷开设图书馆创客空间服务,通过创客空间平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1.2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问题
1.2.1创新创业信息资源配置短缺
创新创业信息资源是指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及创新创业活动过程的各种资源,如技术设施、资金和人等。其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创业就业紧密联系的信息本身;二是与创新创业相关的信息服务设施、人才等。面对前者,高校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馆藏内容多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类、文化素养类信息,在有限的图书馆购置经费面前,面对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价格不断攀升,对创新创业有参考价值的行业信息、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等资源配置就会相应减少。面对后者,图书馆内部创新创业信息服务一般由专业学科馆员承担,学科馆员在服务过程中,受学科背景、知识水平、服务规模影响,创新创业信息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
1.2.2创新创业文化培育教育缺失
近年来,高校图书馆试图从内部管理和外部服务出发,寻找创新创业的最佳切入点与服务途径,如通过举办类似全国高校图书馆服务创新案例大赛活动,从图书馆内部驱动创新,培养馆员创新能力。尝试通过不同的机会参与创新创业实践,但仍就存在服务群体范围较小,覆盖面不够等问题,主要对有创新创业想法或向图书馆寻求创新创业帮助的用户提供支持与指导,而对于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创新创业文化的熏陶等大规模大范围的教育服务均未开展。
1.2.3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未形成
多年来,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主要途径为学科馆员充分利用馆内资源优势依托知识服务平台提供和传递,由于创新创业知识与学科知识在服务内容和服务层次上的区别,近年来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般新建,创新创业知识服务大都通过创客空间来构建和揭示。但未建创客空间的的图书馆虽然不在少数,关键是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尚未形成,如何充分发挥馆员作用,实现创客文化的推广,促进创新思维的锻炼、创新知识的传授,创新项目的跟踪与知识服务,仍是图书馆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亟待解决的难题。
2高校图书馆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索
2.1依托图书馆品牌活动培育创新创业文化
英国人类学家E.B.泰勒指出:野文化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它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伦理道德、风俗和作为社会成员的人通过学习而获得的任何其它能力和习惯冶[6]。可见文化可以学习和传播,可以教育和传承。创新创业文化作为文化的一部分,是个人价值观、管理技能、经验和行为的组合体,包括观念文化、制度文化和环境文化3个方面,具有激励、导向、凝聚和协调4个功能[7]。2015年修订的叶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曳要求:图书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的调节器,培育浓郁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责无旁贷。高校图书馆应充分利用图书馆品牌活动,如新生入馆教育、阅读推广、信息素养教育、专题讲座等,点燃大学生创新创业激情,播撒创新创业种子,培育创新创业精神,引领创新创业氛围。新生入馆教育是通过介绍图书馆馆藏、功能、规章制度等,帮助新入学大学生了解图书馆,熟悉图书馆服务,尽快顺利适应大学学习与生活。新生入馆教育经过多年的实践,已经成为新生入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高校图书馆可以利用新生入馆教育途径渗透创新创业理论,让新生了解创新创业能力是当今大学生必备技能,培养自身创新创业意识,萌发创新创业计划,做好人生规划。阅读推广是图书馆最基本的职能与服务,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开展主题推荐,成立创新创业主题书架,重点推荐企业家传记、企业运作与管理、创新思维类等图书,让学生接触和掌握创新创业理论知识。通过信息素养教育教会学生如何通过信息检索、科技查新等技能获取市场信息情报,准确定位,优化创新创业思路。邀请创业成功人士来馆作专题讲座,通过鲜活的实例,分享创新创业过程中的困难与收获,激发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热情,对自身专业知识展开深入的认识和了解。
2.2多种方式配置创新创业信息
信息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信息资源已经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生产要素。创新创业信息是创新创业意识萌芽的摇篮,创业信息资源的积累效率和开发程度,将直接影响其对创业活动和绩效目标的支撑作用[8]。图书馆作为高校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应合理建设配置与学科专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创业信息资源。由于创新创业信息比较分散,缺乏系统性且时效性较强,配置方式应该采取购买、整合与二次开发相结合。对于学科专业需求量比较大、具有行业指导意义的行业参考数据,在合理的配置经费面前,应该积极建设购买,并探索相应的建设标准,进行连续采购并保存。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通过数据预测和深度挖掘进行二次开发,开拓行业研究报告,挖掘市场潜力。对于时效性较强的市场信息,图书馆可以组织创新创业学科馆员按照主题方式进行二次开发与揭示。对于对创业就业具有指导性的政策信息,可以从政府官方网站进行收集整理。高校在组织机构上通常配置有创业就业指导中心统筹全校创新创业的开展,创业就业指导中心在提供市场信息和政策形势时更有学科优势和专业背景,图书馆可以与其建立共享机制,促进创新创业资源转化与利用。
2.3建立健全创新创业学科馆员制度
学科馆员是指那些具有较强的学科知识或在某个专业领域具有丰富工作经验的图书馆员,比普通馆员具有更强的专业素养和技能,能为用户提供更有价值的服务。由于相似的学科背景和专业知识带来沟通交流的便利性,学科馆员成为图书馆与教研机构的联络人,担负着馆藏建设和特别参考咨询的职责。学科馆员充分利用专业知识的优势,了解学科发展动态,掌握用户对图书馆资源、服务、空间方面的需求,从而能够自主匹配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实施精准推送。为此,国内大部分高校建立了学科馆员制度,深化服务内容。在高校中,创新创业教育一般由学校创业就业指导中心进行统筹和协调,但具体教育一般通过各:系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不同层面的创业技能竞赛、校内创业实训实践基地来完成,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图书馆内创新创业信息资源建设的建议和需求,需要创新创业学科馆员团队来对接和服务。
2.4以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为抓手,完善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
创客是指不以营利为目的,充分利用各种共享资源把创意转变为现实的人。创客空间是一个实验、创新、学习的空间,为人们提供场地、材料、工具、设备和技术,使其能够进行动手性探索与参与性学习[9]。创客空间经常嵌入到大学、社区中心乃至工厂厂房里。图书馆创客空间是图书馆与创客空间融合发展的产物,利用图书馆与创客空间社会价值的趋同性,发挥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宽敞的物理空间及强大的文化内涵优势,激发创客空间线上线下实践操作和交流分享潜能,共同促进知识共享与传播,支持学习能力的提升。在图书馆创客空间建设过程中,由于服务对象和服务内容的差异,其建设形态千差万别,但其成功创建必须具备基础工具、入门项目、成功经验、充足资金、创客目录等5方面的基础资源,图书馆可以从5方面基础资源出发,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完善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以基础工具为出发点,完善创新创业知识服务体系,在开展创新创业知识培训和专题讲座之余,让学生身临其近体验前沿技术与工具,感知和领悟基础工具的原理和运用。通过开展创客沙龙、创客分享会等活动,分享和交流创客成功经验,培育创新创业精神,激发创新创意思想。从入门项目和创客目录出发,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和兴趣主动参与实践,图书馆为项目提供文献信息跟踪和知识咨询服务。
作者:李景成1,翁畅平2 单位:1.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2.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
第二篇: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效果研究
摘要:文章通过对课程满意度、课程收获和创业收获等方面的分析,对基于PRIME模型的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效果进行探讨,研究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认为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同时,大学生团队角色设置职责需要完善,要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创业思维,提高教师教学能力,还要注重创业实践,推进实践基地建设。
关键词:PRIME模型;创新创业教育;创新人才;课程效果;数据分析
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各类创新型人才,是高校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举措。海南医学院将大学生创业教育纳入选修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中注重使用PRIME模型,即项目(Program)、资源(Resources)、行业(Industry)、市场(Market)和利润(Earnings),不断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院采用30人小班制进行教学,将每6人分为一个模拟创业团队,每个模拟团队设立6个职位,让每个学生负责创业过程中的某一板块,各司其职。本文选取2015年-2017年6个班级180名学生进行调查,对基于PRIME模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效果进行研究。
一、研究目的
要通过调查研究,对PRIME模型创业教育课程效果进行评估,对创业教育的新方法、新理念进行探索。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采用实证研究范式,通过在海南医学院现有“大学生KAB创业教育课程”中进行PRIME模型教学,研究课程教学效果、大学生接受创业教育后的创新创业思维以及创业项目实施情况。以提高创业教育新颖性、效率性、实践性作为课程设计目标,对大学生创业教育课程开始前的创业认知、课程期望、创业意愿,接受课程学习后的学习效果、创业意向、项目实施等进行调查,从而揭示PRIME模型教学在创业教育课程中的效果。向2015年—2017年接受创业教育的180名学生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169份,资料完整有效。
三、创业教育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1.总体情况参与调查的大学生中,女生105人(占62.1%),男生64人(占37.9%);大一学生56人(占33.1%),大二学生74人(占43.8%),大三学生24人(占14.2%),大四学生15人(占8.9%);医学类专业学生94人(占55.6%),非医学类学生75人(占44.4%)。调查显示,表示完全没有创业打算的学生25人(占14.8%),考虑过创业的学生134人(占79.3%),正在创业中的学生8人(占4.8%),已经创业的学生2人(占1.1%)。52.8%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具有创业前景,22.5%的学生认为所学专业创业前景不大;关于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扶持政策,57.5%的学生表示了解一些,35.8%的学生表示知道但没有了解过。可以看到,选取本课程的学生大部分具有创业意识,对创业教育有浓厚兴趣。创业教育课程能够帮助有创业意识的大学生解决部分困难,能够引导大学生将专业知识与创业过程相结合,有着较好的教学效果。
2.课程满意度总体较高在创业教育课程满意度反馈中,95.3%的学生对课程总体表示满意,4.7%的学生表示不太满意;74.5%的学生对创业课程内容表示满意,22.6%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79.2%的学生对课程教学形式整体感觉较好,17%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77.4%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表示满意,18.9%的学生表示感觉一般;38.7%的学生表示课程结束之后其现有知识和技能能够满足创业要求,31.1%的学生表示不清楚,28.3%的学生表示现有知识和技能储备不能满足创业要求。从大学生对课程满意度反馈来看,PRIME模型创业教育课程效果较好。
3.大学生通过创业课程学习有明显的收获在创业教育课程收获方面,58.4%的学生认为通过创业课程学习,创业热情得到激发或增强,66.2%的学生表示创业能力得到了培养,76.4%的学生表示创业知识得到了丰富,19.8%的学生表示创客交流有了平台,38.7%的学生表示创业过程有了更好的指导。在喜欢的课程教学形式中,85%的学生选择项目引领、任务驱动,65%学生选择“学中做、做中学”,74%的学生选择白板、活页挂纸、卡纸等视觉教具的使用,86%的学生表示愿意参与画布模式教学。在喜欢的课程互动形式中,案例教学、分组练习、分享互动、角色扮演及商业游戏受欢迎程度均超过70%。
4.创业选择趋于理性在创业教育课程结束之后,33%的学生表示参加创业大赛的动机有所加强,49.1%的学生表示希望参加创业类讲座交流,55.7%的学生表示将有意识地积累创业所需资源,46.2%的学生表示愿意尝试创业,50%的学生表示今后将更多地关注与创业相关的知识。在创业领域的选择中,27.4%的学生表示将选择与自身专业相关的领域,51.9%的学生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18.9%的学生表示将向当今热门的方向发展,42.5%的学生表示将会选择在毕业后3年~5年开始创业。从创业选择情况来看,学习创业教育课程之后,学生创业行为较为理性,其创业素质、创业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
四、创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
1.PRIME模型创业教育课程内容需要进一步充实在现阶段,创业教育教学课时有限,教师讲授的相关案例较少。在下阶段课程教学中,高校要进一步充实创业教育课程内容,注重丰富课程理论与相关案例,将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紧密结合,通过虚拟项目引领,运用画布思维,在项目实施过程中讲授创业知识,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
2.大学生团队角色设置职责需要完善,注重培养大学生科学的创业思维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模拟创业团队中部分职位工作内容较多、部分职位工作内容较少,部分主动性较弱的学生逐渐脱离团队,出现无所事事的状态。因此,学院要注重完善创业团队角色职责,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全身心投入。在创业教育中,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的创业思维,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3.注重提高高校教师教学能力创业教育对高校教师有很高要求,不仅要求教师有深厚的专业知识,还要求教师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教师要广泛参与创新创业科研和赛事活动,参与创业项目实施、高校创业孵化基地管理,要与相关企业保持密切联系,多参与企业论坛等活动,提高课堂教学能力和指导创业项目的能力。
4.注重创业实践,推进实践基地建设高校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传播创业知识,要注重创业实践,推进实践基地建设。要将创业实践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创新能力。目前,海南医学院正在加快推进创业孵化基地建设,推动优秀创业项目发展。实践平台要注重联系课程内容,为创业课程学习者和创业者提供政策咨询、项目演练、专家指导等服务,注重激发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
五、结束语
总之,深化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在创业教育中,高校要合理使用PRIME模型进行教学,进一步充实课程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思维,从而为国家培养大批富有创新精神、勇于投身实践的优秀人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
参考文献:
[1]亚历山大•奥斯特瓦德,伊夫•皮尼厄.商业模式新生代[M].王帅,毛心宇,严威.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埃里克•莱斯.精益创业———新创企业的成长思维[M].吴彤.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2.
[3]八八众筹.风口:把握产业互联网带来的创业转型新机遇[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4]刘帆.大学生KAB创业精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
作者:甘佳荫;揭秋云;吕倜然;郭宇 单位:海南医学院
第三篇: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翻转课堂探讨
摘要:高校创业教育内化模型的构建与翻转是把与创业相关的外部信息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教师起到引导的作用,让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根据自身经验进行知识建构。通过这种建构和翻转,实现了学生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内化。
关键词:建构主义;高校创业教育;输入;内化过程;输出
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翻转课堂的主要操作模式为:课前,学生跟着教师学习基本知识;课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探索、研讨,完成知识的内化,实现知识向技能、技术的转变。建构与翻转的核心是实现了课堂教学模式的变革。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灌输为主的教学模式转换为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教学模式,真正体现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效果,同时也实现了学习评价的翻转。建构主义是哲学的范畴,是一种关于知识与学习的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通过自身内化,将知识结构与自身信息进行重新建构,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起到促进的作用。因此,建构主义是高校创业教育的理论基础。
一、建构主义的涵义
建构主义始于一种假设:知识,无论怎样定义,都是客观存在的,思维主体不得不基于个人的经验来建构与感知。经验构筑了认知基础,而经验因人而异且主观存在,因此,个人的认知发展与自身的学习过程有着密切的联系。利用建构主义能够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学习过程的意义建构,以及学习环境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构主义视域下,学生是主体,是整个知识结构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到桥梁的作用,是帮助者和促进者;而教材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媒介。建构主义教学模式下,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意识,使其主动成为知识意义的建构者;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起到穿针引线的作用,是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教材中的知识和内容,不再是学习的重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和素材;媒体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辅助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的认知工具[1]。
二、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特征
(一)建构主义思想的核心:以学生为中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关注的是教学内容而非学生的学习过程。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关注的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通常学生一开始在确定目标时会有一定的困难,这时,教师可以发挥教练的作用,引导学生客观地制定并评估自身目标[2]。
(二)学生的角色: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在传统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和教学大纲主导创业学习过程。而在建构主义教学过程中,学生不是消极地接受信息,而是自己主导学习过程,并积极地参与新意义的建构。在高校创业教育中,学生要想在课堂上掌握知识与能力,就必须全力参与其中,因为最有效的教学方式是建立符合学生认知情感规律的教学系统,从而使学生具备实践能力。
(三)教师的角色:教练员在建构主义思想下,教师面临的问题不是要教什么,而是让学生做什么。教学过程中,教师成为协助者或教练,而学生变成知识的积极生产者。教师的角色不是消极地展示所要传达的信息、改正学生的错误,而是引导学生对现象和事件进行新的思考。因此,教师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系统、学习经历、思想与价值观。教师不给出答案,让学生通过思考与实践来获取答案,支持学生思想的独立和自我概念的发展,这远胜于接受教师给出的答案。所以,将学生放在“驾驶员”的位置上通常可以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学习过程。
(四)教育目标: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传统教育的主要目标是知识的转化,学生应掌握广博而深入的知识以便应对未来的工作。高校创业教育的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工作、学会自立,减少对教师和他人的依赖,并最终学会自我管理。创业者大都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并在不确定的环境下设定自己的目标。因此,建构主义思想下,必须让学生置于不确定和非结构化的学习过程中,并在此过程中学会自己设定目标和自我管理。
(五)信息的来源:大部分基于过往经验在建构主义视角下,参与实践活动是创造新经验和进一步思考的基础。实践活动有利于学生提出较高水平的问题,如果这些问题能够在开放的环境下进行讨论,学生就会思考他们的经历并形成新的知识与能力[3]。信息可以通过听、读来获取,但经验往往要通过做、思考、沟通等来获取。学生必须在实践过程中积极主动地进行思考,而教师在此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帮助学生找到方法。学生可以利用一切可以获得的信息,这是教育的互动性特征。
(六)学习的情景: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学习情境是建构主义的基本要素之一。传统课堂教学孤立了知识和实践,因此,课堂环境中的学习与真实的创业环境相差甚远。而建构主义教学思想认为学习不能和实践脱节,并把学习看作是社会建构的过程。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实质是所有学生的多样化学习特征都被考虑进去,且特别关注表现不佳者。它重点关注学生个体的经历、感知、背景、天资、兴趣、能力和需要,而这些是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从而增加更多成功体验的基础[4]。创造积极的学习环境应满足3个条件:一是学习环境有利于意义的建构。教育者应该创设一种让学生感觉教学易于接受的学习环境。二是在学生寻求意义的过程中,必须给予他们更多的机会去面对新的信息和经历。三是新的建构必须通过学生自己主导的学习过程来发现与获得,且应与个体的基调一致并适应学生的自有风格与学习节奏。
三、建构主义与高校创业教育的契合
传统教育注重知识及知识的转化,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广博的知识。教师是传输者,是学习过程的主导者,学生是接受者,通过教师和教科书获取信息,教师和学生之间具有互动关系。而高校创业教育注重学习过程,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生活、学会自我管理。在高校创业教育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有一定的互动,但主要还是学生之间的互动[5]。需要强调的是,传统课堂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灌输给学生知识,而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强调的是理解。这里的理解是指新的思想或概念匹配已有的思想或概念,或者已有的思想或概念不得不改变时的状态。理解是建立或产生一个对先前经验或概念来说可行的、新的概念结构。理解改变概念,它产生新的、可变的概念结构。建构主义意味着一种答案通过不同的知识建构,从不同的角度可能得出不同的观点。知识存在于个体之中,不能直接从教师的头脑中转移到学生的头脑中,学生只能通过消化、吸收,试图理解和他们经历相符合的东西。建构主义与高校创业教育在内涵上具有一致性。在教学方面,都主张学生自主学习而不仅仅是知识的转化;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学生是积极的生产者而非消极的消费者,教师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帮助者;都主张学生从自身需要出发,利用一切可获得的资源,进行实践、思考与沟通[6]。因此,建构主义思想指导高校创业教育,能让学生真正具备创业的基本素质。建构主义视域下,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化模型分为输入、内化过程和输出3个模块。输入即学生的外部特征和人格特质,它反映了学生的期望与需要,是确立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依据;内化过程包括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容与方式,是内化过程的核心模块;输出是高校创业教育要达到的目的,并与中国情境相结合,最终构建高校创业教育的内化模型。
(一)输入高校创业教育的输入包括先前知识基础、动机、态度、人格特质、需要、兴趣、独立性水平、态度、父母影响、自我尊重、价值观、工作经历、性别等。中国情境下的输入应包括创业态度、创业倾向、创业动机、人格特质、自我效能感、在校经历、家庭影响、性别差异等。这些输入变量最终通过学生的情感个性系统来影响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
(二)内化过程1.内容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可从4个角度考虑:从教育者角度,提供专业知识;从学生需求角度,照顾每个人的学习需求;从课程设计者角度,考虑主要的教育目标;从评估者角度,考虑项目的质量和效益。高校创业教育内容可分为5个方面:专业知识、商业知识、创业知识、法律知识和创业软技能。
2.方式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创业教育中效果不明显,因为传统教育主要关注知识的增加和智力的发展,而高校创业教育关注的是学生整体的发展,不仅包括情感、价值观和兴趣,而且包括如何做出理性的决策、如何做人等。创业者不仅需要知识,还需要新的思考方式及行为模式。传统教学方法是创业教学方法的补充。高校创业教育方式分为3类:课堂理论教学、技能构建教学、实践教学。
(三)输出创业者的行为、技能与品质都应达到一定的要求。在行为方面的要求是独立行动、想方设法达到目标、灵活面对挑战、处理和享受不确定的状况、在不确定的环境中冒险、说服他人、承诺做到某事、机会寻找、解决问题与冲突;在技能方面的要求是问题解决、创造力、说服力、规划、谈判、决策;在品质方面的要求是自信、自我管理、成绩导向、多才多艺、有活力、机智。高校创业教育的输出分为3个维度:创业知识、创业能力和创业品质。综上所述,高校创业教育内化模型的构建是把与创业相关的外部信息转化为学生自身的知识与能力。建构主义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建构者,教师由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帮助学生实现创业知识和能力的内化。创业的本质即创新精神的体现。创新精神培养应该贯穿于整个高校创业教育中,重点是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因为不同的思维和意识来源于不同的价值观和角度。同时,应该采取普及型创业教育与系统性创业教育相结合的方式。普及型创业教育倾向于大众,可以通过开设选修课、必修课和讲座,参观知名企业,分享创业经验等方式,让绝大多数人都能接受创业意识和创业思维的培养。系统性创业教育则是对有潜力、有兴趣的学生进行更加系统的教学,整合各方面的有利资源,避免片面化知识的堆砌。通过笔试、面试等方式选拔学生,开设与创业相关的课程,如创业基础理论、案例分析、市场分析、创业调查等课程,还应包括一些课外选修课程。
高校创业教育应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加入实际操作环节,如心理评估、团队游戏、案例分析、头脑风暴等,使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7]。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中,根据本专业的教育背景,挖掘创业资源。实践是创业的载体,应将创业教育运用到实践教学中,把创新思维与项目平台相结合,重视第二课堂教学,与各种社会调查、社会实践相结合,积极融入到社会大背景中。在创新思维、创新精神的培养下,需要各方面的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相结合,融会贯通,最终将创业思维融入到各行各业中。
参考文献:
[1]陈旭.论大学创业教育的本质及有效开展的路径[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
[2]李绍伟.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哲学思考[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赵志军.关于推进创业教育的若干思考[J].教育研究,2006(4).
[4]史永安.大学生创业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2006(3).
[5]王大将.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校创业教育探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6(4).
[6]石懿,杨德祥.新时期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实证研究[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7]余胜男.试论做好职业信息采集对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性[J].云南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3(3).
作者:谢娜;周玉
第四篇:契约意识在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在创业的过程中要时刻保持契约意识、诚信待人,从而赢得其他人的信任,这是创业教育当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因此,将契约意识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是教育者的主要任务之一。只有在诚信的基础上开展相关活动,才能够保证活动的运行。而将契约意识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是基本的方式,能够提升创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的质量。
一、契约意识对于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科技水平不断地提高,人们娱乐的方式也在逐渐的丰富,在此背景下,创业者将面临着复杂的社会环境,自身的行为举止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其中一个影响就是创业者的诚信意识不断地减弱,严重情况下进行造假,甚至犯罪。因此,对创业者进行诚信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内容,尤其是大学生创业者。在创业的过程中,创业者必须要秉持诚信可靠的精神,从而赢得合伙人以及投资人的信任,为开展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创业教育当中融入契约精神的教育内容非常重要。
1.在创业教育当中融入契约精神教育是创业教育自身的性质决定的。在当前社会当中,诚信是决定行为后果的重要原因之一,影响着人们的综合素质,关系着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大学生在进行创业的过程中会遇到多个问题,其中诚信是重要的问题。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内容是帮助学生认识到创业活动的性质,并且指出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帮助大学生建立正确的创业观念,并且让大学生理性地开展创业的活动。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契约精神,本着诚信负责的精神来开展创业活动,也对创业教育的内容提出了一定的要求。
2.在创业教育当中必须要加入道德素质教育的内容。创业教育是一种与传统教育不相同的教学模式,也是当前高校教育形式的发展,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在创业教育当中必须要融入道德精神教育的内容,从而使得大学生能够健全自身的人格,更好地融入社会。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品质是开展创业的基础,决定了其以后的道路以及方向。高校在开展道德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帮助其进行全面发展,并且发挥了导向的作用。
二、契约意识在创业当中的要求
1.让创业者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这是高校大学生创业者日常行为的基础,即在从事任何活动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自觉地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没有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开展相关活动时会做出错误的举动,甚至可能会发生违法犯罪的问题。党和政府为了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活动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大学生可以在这些政策法规的支持下开展创业工作,并且得到最大的保护。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让学生明白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约束自身的行为。
2.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应该保持诚信。在创业之前,大学生应该准备相关的材料,需要注意的是材料当中包括的内容应该都是真实有效的,并且获得相关部门的认同。如果大学生在准备材料时企图通过隐瞒信息的行为来获得支持的话,其后期的行为也会将自己暴露,并且成为创业当中的致命伤害。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让学生明白时刻保持诚信的重要性,并且遵守这种行为。另外,在创业时,创业者需要申报创业项目,获取资金支持,在这种情况下,创业者都应该要保持诚信,尤其是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不能够通过弄虚作假的行为来获取其他人的信任。
3.大学生在进行创业宣传时需要真实地宣传自身的信息,尤其是在借助新闻媒体时不能够夸大其词。如果在进行宣传时弄虚作假,宣传不符合实际的信息,那么创业者的行为将会被揭发,影响着其后期的发展以及变化。因此,在进行高校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信息传递给大学生,让其时刻保持诚信,真诚面对创业当中涉及到的各个事物。除此之外,大学生创业者在进行资金筹措、建立团队伙伴、落实创业活动、生产产品以及创业经营等各个环节都应该保持诚信,从而为其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保证创业活动能够顺利完成,并且最终获取成功。
三、创业教育当中融入契约意识的策略
1.需要在创业教育当中融入诚信的内容。课堂上需要将诚信教育正式融入到创业教育当中,并且通过制度的约束来保证高校对这一内容的重视。高校应该将契约意识的内容正式纳入到教学的大纲当中,并且落实这一情况,充分发挥创业教育课堂的作用。由于高校大学生与社会接触的范围仍然相对较少,大学生无法切实体会到创业当中诚信的重要性。因此,需要将契约意识融入到教学当中,让学生意识到契约意识不仅是一种道德要求,同时也是一种法治意识,让其认识到违法失信所要承担的严重后果。在进行这一内容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说明契约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包括的多种内容,让学生意识到这一问题。同时,可以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来进行说明,在教学的过程中纳入反面教育的案例,让学生认识到违背契约意识所带来的严重后果,从而保证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可以时刻保持契约意识。
2.可以加强对创业教育的监管。有关部门需要意识到契约意识在学生创业活动的重要性,并且督促教师加强这一精神教育,时刻对创业教育内容进行监督管理。尤其是在制度的要求下,可以按时开展相关契约精神的要求。宏观调控的作用可以有效地在监督管理的过程中体现。除此之外,要出台一系列措施,对学生的诚信行为进行约束和管理,加强对教师和学生的行为监督,从而让学生在制度要求下正确地开展相关的工作,避免在创业过程中出现失信甚至是违法犯罪的行为。另外,需要拓宽教学的渠道,改变教学的方式。在教学当中一大重要问题就是教师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式,这直接影响着最终的教学效果,大学生的契约精神教育是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不仅仅需要在创业教育当中体现,还需要将这一内容融入到多方面教育当中,从而发挥强化的作用。可以在校风建设、学生实践活动以及校园文化建设当中都体现诚信教育的内容,通过环境来不断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以及表现。与此同时,还可以不断地丰富教学的方式,在教学当中开展诚信的道德教育专题,让学生参与到其中,并且分享自身的经验,为学生树立榜样。另外,通过文艺活动来体现契约意识,如演讲、小品等多种形式,并且组织不同形式的讨论会,将学生参与到其中,从而认识到契约意识的重要性,并且让学生不断地约束自身的行为,自觉地遵守契约意识。
3.需要注意为学生创建诚信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文化的影响下,学生会不断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在社会不断提倡契约精神的背景下,需要注意为学生创建良好的氛围,并且吸收先进的理念以及思想,对大学生创业者的思想以及行为方式产生较大的影响。高校在创建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需要注意诚信校园的塑造,在校园文化当中融入契约精神的教学,并且渗透到创业教育当中,并且充分利用各种活动来进行渗透,最终提升大学生创业者的整体素质。
4.在进行契约精神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建立信用档案,通过制度来约束创业者的行为。根据我国教育实践情况来看,学生创业者的行为可以通过制度来进行约束,在培养学生契约精神的过程中需要利用相关体系,使得学生在这一体系当中开展相关的活动。因此,为学生创新信用体系,让其明白契约精神的重要性,并且为学生的信用来进行评价,尤其是在相关奖惩制度下让学生不断地规范自身的行为。学校需要定期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将这些评估的结果应用在学生评奖评优当中,例如奖学金评定、学生贷款等多种活动,从而使得学生重视这一问题。如果学生行为违反了信用体系的规定,那么学校需要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处罚。因此,在进行创业教育时需要注意,重视对学生的契约精神教育,让其在面临投资者、合作伙伴时可以保持诚信负责的态度,并且按时完成相关的工作任务,最终能够取得一定的成就。当创业者走向市场时,无论是进行创业工作还是从事其他的工作,他们都会遇到诚信与契约精神的问题。因此,创业教育必须要重视这一问题,为自身的未来负责,最终取得一定的成就。随着社会的背景不断地多元化,现在大学生创业者的思维方式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了较大的影响,尤其是时下的诚信意识不断地下降,创业者自身缺乏契约意识,这对于大学生创业者的成长和发展都有着不利的影响。
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需要面对多个事物,与政府人员、投资人员、老师以及合作伙伴等进行沟通和交流,创业必须要认识到在交流的过程中保持诚信精神的重要性。因此,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时需要加入契约意识的教育,让学生明白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诚信面对各项事务的重要性。在开展教育的过程中可以应用多种方式,将契约精神的教育纳入到教学大纲当中,并且不断地丰富教学的方式,强化诚信教育的效果。另外,在此过程中政府需要出台相关的政策,约束学生的行为,并且对高校开展诚信教育进行监督,保证教学的效果以及教学的质量,从而让学生能够自觉地保持诚信负责的态度,认真对待日常生活当中的问题,在自己的领域当中取得成就。
作者:陈彩祥 单位:浙江万里学院
第五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工作定位
摘要: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日渐成为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文认为分析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提出加强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措施,对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及社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定位
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打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增加公共产品、公共服务“双引擎”,推动发展调速不减势、量增质更优,实现中国经济提质增效升级。党的明确提出,要“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也应当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力量,分析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加强辅导员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措施,对于有效发挥好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中的重要作用,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促进高等教育科学发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义。
一、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
加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自身能力与素质的全面提升、完善高等教育体制、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一)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更好实现自我价值
随着科技的发展及经济的进步,当今社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社会对于人才需求的标准越来越高,不仅要求大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求大学生有较高的综合素质。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有利于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尤其是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强化创业意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不仅要求高校在专业教育、课堂教育过程中注重对大学生的引导,同样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的教育与管理中,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广泛开展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竞争实力与综合国力,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加强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与把握当今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与创业观,引导学生在当今社会条件下,正确认识自我、分析自我,不断提升自我意识,确定合理的就业目标,以合理的心态面对就业与创业,由单纯被动就业转为积极主动创业,以创业拉动就业,为社会发展做贡献。
(二)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加强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将创新创业理念落实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学生知识结构,凸显创新创业教育特色,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将校企产学研相结合,有利于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社会经济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应用型人才,缓解就业压力,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21世纪是创造的世纪”,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求高校在培养人才时,要坚持、发挥好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个性,使学生的知识、素质、能力三方面有机统一,不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的创业能力。
二、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
辅导员工作定位特殊,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同样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与作用。
(一)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者
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形势下,大学生受传统就业观念影响较重,积极主动就业观念淡薄,创新创业意识缺失,这不仅影响到大学生自身的就业,对整个毕业生群体就业质量也产生一定影响。意识对行为具有指导作用,要开展好对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需要引导大学生树立创新创业意识,自觉摒弃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等、靠、要”等不良思想,发挥好创新创业意识的驱动力作用,用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指导创新创业实践。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者,应当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融入到学生日常教育与管理工作中,激发学生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业兴趣,通过班会、课堂教学、课外活动等多途径、全方位、高效率的帮助大学生培养起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推动大学生高素质全面发展,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及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培养适应时展需要及社会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二)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仅仅依靠多渠道、多途径培养大学生树立起创新创业意识远远不够,大学生要想真正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创造出更大的价值,丰富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不可或缺。创新创业知识不仅包括创业活动的专业知识,也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政策与市场营销、法律规定等知识,还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生产管理、产品策略分析等方面的知识。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知识的传播者,应当通过创新创业教材、生动真实的创新创业案例,向学生传播创新创业知识,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掌握创新创业知识,变被动接受为积极学习,同时也应当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的学习中、在创业学习中,不断丰富自己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掌握全面的创新创业知识,用正确的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完善的创新创业知识储备,为创新创业活动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者
在社会对人才需求多样化的形势下,高校应以培养多样化的应用型人才为己任,坚持“学用结合、学创结合”,注重培养提升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创业能力,社会实践能力,辅导员应当发挥好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升者的作用,创新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教育形式,将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夯实创新创业基础,浓厚创新创业氛围,避免传统教育模式的不足,因材施教。创新与创业是紧密联系,密切相关的,没有创新,创业就失去了目标与方向。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具有重要作用。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与提升过程中,应当注重根据不同的专业特点、不同的学生个性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将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贯穿到每一项工作职责中去,将创业教育的思想融入到对学生的各方面教育中去,并贯穿于整个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四)辅导员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服务者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中,辅导员应发挥好创新创业活动组织者、服务者的重要作用,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保驾护航。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与素质,掌握创新创业的相关政策与规定,并将其及时传达给学生,充分调动广大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竞赛当中的热情与积极性。广泛宣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给予支持与帮助,对学生进行专业性的指导,对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困难,给予指导,为学生创造有利的创业环境,鼓励学生进行创业实验,让学生在实践当中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为创业活动做好准备。邀请成功企业家、创业成功的校友为大学生做有关创业过程与创业经验的分享交流会,发挥好创业典型的榜样教育力量,有效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与信心。
三、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分析
目前辅导员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现状,找出存在的困难与问题,能够为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营造更加良好的环境,不断提升辅导员的能力与素质,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
(一)辅导员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
辅导员要对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思想,传播创新创业知识,提升创新创业能力,服务创新创业活动,首先要求辅导员从思想上深刻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的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工作中,部分辅导员由于自身原因及外在条件限制,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为上,并未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性产生认识。辅导员工作职责广泛,既要做好班团建设、奖贷补助勤、就业指导和服务等日常管理工作,也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领、道德与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同时由于自身学习经历及工作阅历不足,受主客观条件限制,系统完善学习创新创业知识、参与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的时间与机会较少。辅导员对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够深刻,就难以掌握完备的创新创业知识及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方法,难以肩负起创新创业工作中的责任和使命,无法引导学生真正担负起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伟大的历史重任,进而影响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与质量。
(二)创新创业教育并未正式纳入辅导员工作职责当中
在传统视角下,辅导员的工作职责主要围绕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优良品格,在学生中间开展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等方面展开,虽然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和意义重大,但并没有明确的文件、政策等相关措施与规定,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辅导员工作职责中,辅导员对这项工作的开展存在异议。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地位没有得到认可与肯定,在高校创新创业师资队伍中,辅导员并没有被纳入其中,定位模糊,开展工作的积极性没有得到充分调动,优势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在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形式主义、一带而过的现象。
(三)辅导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环境有待改善
良好的创新创业教育环境与创新创业教育氛围是创新创业教育得以有效开展的重要因素,辅导员参与创新创业教育,缺乏有利的整体环境。很多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规模小,起步晚,层次浅,程度低。同时,由于专业培养方案制定、课程设置、学校政策、教育资源、实践环节设定等各方因素限制,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整体氛围不浓厚,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的培养,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难以顺利开展。创业课程内容大多具有普适性,没有真正做到因专业施教,将专业课程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创业课程设置缺乏系统性,创业教育环节缺乏连续性、系统性。在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培训方面,培训力度有待加强,培训资金有待提高,缺少对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与激励机制,难以充分调动起辅导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科学研究的积极性。
四、提高辅导员创新创业教育实效性的措施
辅导员在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困难,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带来一定冲击。顺应时展潮流,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需要辅导员积极作为,做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传道者”、“授业者”、“解惑者”,发挥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一)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传道者”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要扮演好“传道者”的角色。首先应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引导学生从“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增强学生参与到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积极学习创新创业知识,掌握创新创业技能,提升创新创业素养。辅导员应充分利用、发挥好现有创新创业教育的资源与条件,丰富教学方法,尽可能多的利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方式获取创新创业知识,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重视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好学生主体作用,为学生创造积极、有利的学习环境、学习氛围、教学氛围,打造和谐课堂。着力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善于观察、敢于创新的能力,做好学生终身学习与技能发展的引导者。
(二)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授业者”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要扮演好“授业者”的角色。辅导员应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创新创业知识,为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活动打好基础,努力提升自身素质,用完整的人格形象感染学生,在教中学,在教中做。不仅要教会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学习的技巧,将知识合理运用到实践当中,深入实践,在实践当中探索,在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求真创新精神,训练学生掌握过硬的本领,扮演好学生成长成才的阶梯,做好学生成人的示范者。
(三)做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解惑者”
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辅导员要扮演好“解惑者”的角色。在学生进行创新创业学习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疑惑与困难,辅导员应引导学生发现问题,与学生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写作能力与动手能力,以创造性的原则优化教学结构和教学方法,注意科学性、参与性、差异性,发挥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日渐受到高校的重视,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处于比较薄弱的环节,在层次性、系统性、实践性等方面有待提升,辅导员是大学生日常教育的管理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与大学生联系密切,应该锐意进取,努力提升,勇担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充分发挥好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符合时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永涛.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科技资讯.2011(9).
[2]陈方辉.高职辅导员参与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教育与职业.2015(4).
[3]陈木坤.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业教育中的角色定位及其实现路径.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5(12).
[4]刘艳彩.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新校园(上旬).2016(12).
[5]卜天宇.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中的作用研究.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7(10).
[6]胡杨、陈飒.辅导员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过程中的作用探析.课程教育研究.2017(8).
作者:王伟欣
第六篇:高校创业教育情况调查及对策研究
[摘要]本文从泉州地区民营经济活跃,创业氛围浓厚的实际情况出发,深入分析所在高校大学生的创业原因、分布领域、面临的主要困难以及各高校在开展创业教育、创业实践以及创业政策制定方面的现状,并提出完善和推动高校创业教育的举措。
[关键词]泉州高校;创业教育;调查;对策
一、前言
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始于20世纪末,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创业计划大赛,成为第一所实施创业教育的亚洲高校.此后,创新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了高等教育界的重视,特别是2015年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后,我国高校兴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和改革的热潮,通过近十年的发展,我国创业教育的研究及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果,我国关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迅猛增长,关于高校创业教育方面的论文正在不断增加,研究也在不断深入和系统化。但是总体上看,我国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还处于初级阶段,主要表现为:(1)从理论上,对于创业教育的价值意义、基本概念、具体内容、特质及功能、创业者的界定与分类、创业者的素质结构、创业教育模式等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研究;(2)在实践上,我国的高校的创业教育仍处于较低水平和初级阶段,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以及政府的政策推动远远没有能够满足现实发展的需要。
二、泉州高校创业教育现状研究
(一)研究方法与内容。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进行调研,分析方法采取定量分析,数据通过SPSS软件进行分析,共计发放调查问卷500份,回收有效问卷468份,涵盖了包括泉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仰恩大学,泉州师院等18所泉州高校。调查内容包括大学生创业情况、高校的创业课程设置、师资、创业基金支持等。
(二)调查结果
1.学生的创业情况
(1)学生创业意愿。从整体上看,泉州市高校学生对于是否创业的态度比较明朗,自主创业意愿较为强烈,有创业意愿的学生约全体学生的百分之六十左右;在有创业意愿的调查对象中,有64.58%的学生选择先就业,13.37%的学生选择优先自主创业,9.88%的同学选择了升学,还有12.16%的同学对该问题持观望态度。总的来看择岗就业仍是大多数高校毕业生的优先选择,选择毕业后自主创业的同学只占较少的一部分。
(2)学生选择创业的主要原因。在选择创业原因的调查对象中,询问了其选择创业的原因:有49.64%的学生认为主要原因是个人理想;43.13%的学生是因为已经有了较好的创业项目;49.76%的同学认为自主创业的预期收入较高;56.99%的同学则是因为受到了其他人的邀请;58.88%的同学则因为难找到其他合适的工作,38.69%的同学是因为其他原因。就业难在一定程度上倒逼高校毕业生进行创业,而预期收益、个人理想以及受他人的邀请都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3)创业的形式。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就创业形式而言,合伙企业的创业形式最受欢迎,大约有53.49%的同学选择这种形式,有16.5%的同学选择了个体商户这种形式,20.12%的同学选择自己创办公司,还有0.4%选择了其他形式,这与上述的受朋友邀请而参加创业的调查结论是可以相互印证的。
(4)创业启动资金的来源。由于创业资金的来源是多方面的,所以创业启动资金采用多选测量。在有创业意愿的学生中,创业资金的来源56.4%的同学会选择父母支持,61.3%的同学会选择亲友借贷,50.6%的同学会选择小额贷款,60.8%的同学会选择同学集资,53.5%的同学会选择用个人存款,71.8%的同学选择其他方式来筹集创业启动资金。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资金来源的各个渠道是比较平衡的。
2.创业教育的组织机构在通过问卷调查中发现,在高校中承担创业教育的部门和机构主要有:就业创业指导中心、就业创业教研室、教务处、招生与就业工作处等。从整体上看,泉州高校当前基本均是学生处(含就业创业中心)在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占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单位的59.8%;排名第二的单位为其他院系部门,包括团委、创业(教育)学院或中心、工商学院(或经济学院、管理学院)。
3.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受访教师所在的泉州地方高校中,目前只有小部分高校没有开设课程,但是绝大部高校没有师资队伍,68.1%的创业课程教师由辅导员等负责学生工作的教师担任;专业授课教师占38.7%,外聘创业导师占29.7%。
4.创业实践教育的平台建设通过调查发现内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最突出的问题是缺乏有效的创新创业实践教育,近四成的学生认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问题是没有创新创业方面的系统训练,近一半的大学生认为缺乏有效的实践平台,45%的大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没有将专业教育有效的融合。
5.创业教育的效果评价在调查“创新创业教育”的总体评价时,35%的受访高校创业教师比较满意,8%的人表示非常满意,15.6%的人则坦言比较不满意,调查显示泉州地区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非常大的改进空间;对于学校进行的创业教育培训的效果,学生的调查结果显示:15%的同学认为有帮助,且帮助很大,70%的同学认为有一定帮助,15%的同学认为没有帮助。
三、泉州高校创业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泉州高校大学生自主创业意愿强烈。通过数据分析可见看出,泉州市高校大学生有创业意愿的达到百分之六十之多,可见大学生自主创业的意愿是非常强烈的,其中创业成功的大学生是占比达到百分之七点五,说明创业结果较为乐观。但在百分之六十之多的有创业意愿的同学中,还有大部分创业未成功的同学,这部分同学将是政府今后重点帮扶对象。
(二)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不高。由于泉州高校所属的高校水平不高,理工科学科较为薄弱,大部分的创业项目都是以电子商务、营销类、服务型的为主,总体规模和层次不高,尤其是作为高校大学生的创业项目来说,较为缺乏科技含量,科技成果转化缺少资金支持,有效投入不足,从而导致科技的转化率非常低,未能充分发挥和显现高校的科技优势。
(三)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与效用度有限。从大学生对于创业政策的了解程度上来看,政府在创业政策的宣传上还远远没有达到普及的效果,多数学生认为政府的创业支持政策效用有限,并没有达到效用的最大化,对于政府的大学生创业的优惠政策的改进方式,39.5%的同学认为需要加强资金支持的力度,49.1%的同学认为需要加强场地支持力度,49.6%的同学认为需要完善税费支持政策,53.1%的同学认为需要简化相关审批手续,65%的同学认为需要加强宣传。
(四)创业教育的师资力量匮乏。通过调查数据表明,传统的理论授课已经无法满足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需求,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须强化实践,强化体验,增强教学的开放性和互动性和实践性,对师资的创新意识、拓展能力要求较高,既要求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更要拥有一定的创业经验,而往往高校教师大多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对学生进行创业实践指导常常显得力不从心,部分外聘教师由于缺乏组织协调、制度保障和资金支持,授课形式多以讲座形式进行,没有形成体系。
(五)创业实践教育的有效性不足。在调查中得知泉州地区的地方高校经常组织开展创新创业学术报告、讲座、研讨等各类创业实践活动,营造浓厚的校园创新创业氛围,但是往往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实践教育的有效性不足,没有得到大学生的认可,各类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创新创业实训等活动的水平都有待于进一步提升。
四、提高泉州高校创业教育水平策略
(一)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将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作为高校应该理清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和人才培养的具体定位,将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与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有机结合,把创业教育融入到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培养的过程中来,将创业教育渗透到专业教育的各个环节中来,加强在专业授课过程中创业创新精神的培养;充分发挥泉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的优势,加强与政府部门和当地企业合作,实施“政府———学校———企业”三方面的创业教育实践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实施创业教育平台。
(二)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必须具备创新创业的体验、知识和技能,作为高校实施“创新创业人才柔性聘用计划”和“创新创业兼职教师聘任计划”,选派有潜力的青年教师开展创新创业实践积累经验,同时聘请一些经验丰富的成功企业家、创新创业者、技术专家,作为创新创业活动课程的兼职教师。
(三)培育和整合一批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泉州地方高校要充分发挥民营经济发达,企业资源较多的优势,要努力推动大学科技园、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的建设,开辟专门场地用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依托泉州地区的特色工业园区、大学科技园、电子商务创业基地等适合大学生创业项目的孵化场所,建立大学生自主创业孵化基地,积极吸引大学生创业企业入驻,鼓励高校发挥各自的优势,通过多种形式建设大学生创业园或创业孵化基地,为创业者提供法律、会计、审计、评估、专利、市场营销等服务。
(四)发挥泉州区域经济的优势,编写地方创业教育的特色教程。泉州地区民营经济发达,涌现出了很多创业成功的典型案例和创业项目,泉州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从服务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应该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组织创业导师、创业成功的企业家、政府制定创业政策的官员研究编写一批有特色、高水平、适应时代要求以及泉州民营经济发展的优秀教材,通过推出创新创业类的精品课程以及示范教材为抓手,为泉州高校提供丰富、实用的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保障创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琛,张冬梅.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培养实践探析————以厦门理工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72-74.
[2]杨晓慧.我国高校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5(1):39-44.
[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4-7.
[4]孟新等.高校创业教育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61-66.
作者:陈式座 单位:泉州师范学院学生处
第七篇: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方法的探究
摘要:创新创业已经成为高校乃至社会的一个热门关注点,作为应用型的本科学院应该形成一套应用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明确教育目的,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寻找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效地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应用型;创新意识;能力培养
近年来,在国家的推动下,各高校高举“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旗帜,不甘落后,掀起了一股创新创业的教育热潮。为了避免盲目跟从,我们应该立足本校定位,理性分析,构建适合应用型本科学院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科学有序的展开育人工作。应用型本科学院有别于研究型院校,这类大学所培养的学生科研能力弱,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所以创新教育可以着眼于“应用”,即着重培养学生们的应用创新能力[1]。自行车已经不是新鲜物品了,所应用的互联网技术也已经成熟,但是“互联网+自行车”的ofo小黄车缔造了“无桩单车共享”模式,成为创新创业界的标杆,这种能将成熟的技术、理念应用到新的领域,所具备的能力就叫做应用创新能力。
1“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
高校的作用不外乎两点:为社会培育所需求的人才;将学生打造成才。学校就是用来育人的,培育社会需求的,培育学生想要成为的人,这样看来“就业”就是衡量育人是否成功的一个重要硬性指标了。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这个“大众创业”的时代,创业教育是不是意味着要将每一位学生培育成创业能手?那是不是意味着不想当企业家的学生就不是好学生了呢?当然不是,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成为企业家,但是能够像企业家那样思考的人将更受欢迎。创新创业教育的重点是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思维和能力,帮助他们适应未来的不确定性。现在我们不应该单纯的用学生的就业率来衡量一个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而应该看这个学校所培养的学生的就业力,一个拥有较强就业力的人,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都不会担忧“找不到工作”这个问题;有了一定的就业力,如果再富有创新精神,就能够具备岗位创新的能力,甚至进行公司内部创业;在此基础上,能力更优胜者就可以自主创业了(见图1)[2]。
2“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
任何一种能力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同样也是一个长期、系统的过程,要想科学的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必须先有一套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的教育植入到课程体系中,与公共课、专业课以及实训环节有机融合。可采用阶段化分层教育的方式进行[3]。
2.1面向全体学生开设通识教育课创新创业的意识、和思维
必须由老师来引导和激发,是新形势下每个大学生都必须具备的。所以,在第一学期的通识教育基础课中设置相关的创业基础课程,面向全体新生,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激发学生创新创业动力。同时,可在之后的学期开设相关的通识教育选修课,进一步培养对创新创业感兴趣的和能力强的学生,以确保创新创业的普及教育和拔高教育。
2.2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创新创业的能力的培养
不是单独某一门或者某几门课程就可以完成的,思维的训练、能力的培养必须遍布每一个学习的角落,从对一个元件的认识、识别到运用,再反思能不能打破常规看这个元件起,从对每一个知识点的应用创新起,都是创新创业教育的一部分。创新思维的训练是个不间断的过程,针对这个过程,专业课程中可以加大设计类实践课程的比重,也可以增加学生的课堂自主性。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创新创业的思想教育能够“随风潜入夜”,在不觉察中加强和深化[4]。
2.3预留个性发展的空间设置
课外科技文化创新课程模块,由学生多方向、多途径的自主取得学分。学生可以借助学校提供的创业园等平台,开展自主创业项目;也可以参加各种诸如:互联网+、全国电子设计大赛等大学生竞赛来完成这部分课程。这部分学生多为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较强的学生,可以针对他们有目的有意识的加强创业专项指导[5]。
3“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方法
“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应用,先要会应用了才能创新应用。某门课程的某个知识点不是教育的落脚点,让学生拥有学习和更新知识的能力才是教育目标。信息通信技术发达,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已经成熟的课程意味着它必然已经落伍,要把学生培育成能够自己更新知识,自己获得知识的人才。我们都学过语文,但不代表我们认识所有的汉字,当遇到生字的时候会运用百度搜索,这就是一种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传统教育相比,创新创业教育更注重学习者、学习者的能力发展及学习成果,教学也应该围绕以上三点展开。为了达到良好的创新学习效果,应该尽可能的采用体验式教学法,让学生感触整个过程,并在不断的练习中培养创新思维。教师在设计课程的时候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学习者应该能够做什么?学习者是如何学习的?应该如何评价学习者的学习情况。当能够随时调换自己的角色来灵活设计课堂时,各种教学方法都将适合的创新创业教育[6]。
4“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考核
在传统教育中,考核是用来检查学生的知识水平。一般来说,每门课程结束后,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考核,通常采用考试和测验的方式。但是,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一种思维、开发学生的某种能力,除了专门开设的理论课程可以采取这种考试和测验的方式之外,其余的学生实践项目一般是在一段时间内进行,甚至跨越几个学期进行。这种情况下,考试和测验的方式就不再适合,考试就无法准确的判断一个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采用现实的操作项目来考核和评估,例如沙盘演练的方式等。
5“应用型”创新创业教育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师应该有两支队伍组成:①专门的创新创业基础教师,他们承担学生们的通识教育部分的指导,负责引导学生的创新意识,明确创业基础,这是一支专业的创新创业教师队伍;②各个专业课教师,他们负责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灵感,并指导和帮助学生实现“新点子”。创新创业的教育工作绝不是一两个老师可以完成的,身为教育者,需要人人都有创新意识,需要人人都有培育学生创新能力的意识。要做到这一点,教师自己要先懂应用、能应用,再懂创新、能创新。为此,我们应该先打造一支双师型的优秀教师队伍,才能将创新创业教育真正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石国亮.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M].北京:研究出版社,2019.
[2]吴远征,李琳琳,董玉婷.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述——研究、政策与发展[J].中国林业教育,2015(11):1-7.
[3]哈艳,高向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6):148-150.
[4]李慧清.创业环境约束视角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基于GEM和百森商学院创业教育的协同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83-87.
[5]李世佼.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1(9):119-121.
[6]胡剑锋,百里清风,商量.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体系建设研究[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2):31-34.
作者:谢娅娅 单位:荆楚理工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