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大学生创业教育简析(4篇)范文

大学生创业教育简析(4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大学生创业教育简析(4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创业教育简析(4篇)

第一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策略分析

摘要:

本文对大学生创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病理分析,并提出了积极的创业教育策略。重点强调在创业教育过程中要符合市场实际,创业教育必须要与真实的市场相结合,训练学生了解企业真实的创办过程,学习创业过程中所具备的经营、管理及法律等各项知识,掌握其真实的创业本领;此外,创业教育要强调创业的风险性与创业过程的艰苦过程,随之进一步提出了创业教育师资的重要性。

关键词:

创业教育;师资培养;大众创业

创业教育在大学开展已经十几年了,并且越来越被社会和高校所重视,随着国家层面支持力度加大,学生的创业热情也在不断高涨,他们开始谋划自身创业实现个人的价值与梦想。但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实施起来不是跟风、赶潮流,如何面对现实是十分关键的。如今,大学生还没能完全走向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企业运营管理实践,唯一有的是做事业的理想和激情,这往往导致学生们在创业初期存在不少的问题和困难。由此,作为教师应该增设创业教育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需要和个人特点,深入市场进行有效的研究,从而有针对性地来培训和指导学生,不断地提升学生创业优势,以此来不断推动企业和市场地互动,理解有关的经营和管理理念,帮助他们实现创业梦想,让他们在创办企业的过程中感受事业的成功。

一、大学生自主创业的病理分析

现今我们所进行的创业教育强调创业理论和技能的教育,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技能、创业素质和创业心理等多方面都属于创业的范畴。将大学生自主创业内容引入到大学教育活动中去,要求他们能够掌握更多创业的方法和技能,不断地对于人才市场、法律法规、金融、税务等各项知识有更加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不断地培养他们勇于开拓、不断创新、奋发图强的优秀品质,也提升了他们的创业能力。世界许多国家很早就非常重视学生的创业教育,德国在1999年提出“要使高校成为创业者的熔炉”;英国政府从中学开始就开设商业课程,要求12—18岁的中学生必须参加两周的商业培训;法国在初中阶段就开始重视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早在1998年日本提出小学创业教育。印度20年前就提出“自我就业教育”的概念,强调对于学生自主创业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给予他们充足的空间来进行创业实践。实现创业梦想,成功开办自己的企业,当今成为了很多学生的目标和首选。学生们在创业实践中就显露出许多的问题。

1.冲动创业是大学生的“通病”。大学生在创业上的长处与短板都很突出,他们富有好奇心,敢想敢干,并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但是,他们往往眼高手低,不能将自身的理论知识转化成为实践能力,成为影响他们成功创业的最大障碍。同时,由于这些大学生的实践经历与管理能力还不足,在创业中常常碰钉子。这种急功近利、缺乏实践经验和不重视企业内涵建设是大学生创业的“死穴”。创业在更大程度上需要的是社会实践经历和工作技能,由此,在创业初期就必须充分做好市场调研,谨慎、清醒地分析与把握,理性地进行判断选择。

2.缺乏创业知识和社会沟通能力是大学生创业的软肋。大学生缺乏企业经营实践经验及有关法律和投资风险意识。不少学生在学习中接触过管理学方面的知识,但是由于缺乏实践经验和深入认识,导致他们人事管理、运营管理、财务管理和营销运营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弱项,他们实际的企业运营中往往表现出综合管理能力的不足。既反映出他们在信念方面,其坚毅性、韧性、自制力和果决等都不够完全、坚定,也反映出他们协调能力、进取精神以及领导、沟通、人际交往等能力都有提升空间。3.缺乏对市场判断力是创业失败的“病根”。很多大学生在初选创业项目、设计公司产品时没详尽周密地做市场调研,不了解市场未来和前景方向。在实践过程中,不少大学生往往缺乏换位思考的能力,对于具体的业务流程并不能有效地监控和管理,从而导致创业失败。加上不少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过多地关注创业成功的例子,而缺乏对于创业过程的全面思考,低估了创业的风险。而一旦在创业中遇到挫折和失败,他们就感到十分痛苦和茫然,这是目前大学生创业过程中最突出的问题,也表明了大学生创业的巨大瓶颈,不利于个人创业成功。

二、创业教育与真实的创业过程相结合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目前高校教育的重要内容,这真实反映了国家和高校对于大学生创业的重视。尽管大学生创业教育已经开展了十几年,但截至目前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不少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理念认识不够深入,对于市场人才需求和行业发展规律等问题缺乏持续深入的关注,这样就造成教学质量下降的局面。缺乏专门独立的组织机构,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经验不足。并且,无法有效地将高校人才培养与学科专业教育紧密地结合起来,造成大学生的技能较差,号召力不足,无法将所学的专业知识转化成为自身能力,没有真正形成高校创业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因此,在高校创业教育工作中,应该保证创业课程、教育理念、当前市场、城市环境、政治政策、经济发展等多要素的紧密结合,不断地引导学生真正了解市场和企业,并对创业各个细节、预知的困难、可能存在的风险等要素进行深入而辩证的讨论,从而来更好地实现创业的成效。

三、培养具有创业实践的创业教育师资

教师作为创业教育的核心指导者,决定了高校创业教育活动的顺利进行。但是从目前情况来看,很多高校的师资状况不容乐观,导致他们无法有效地来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课程教育,阻碍了大学生创新能力提升和创业素质实现。师资力量无法满足创业需要,高校很多创业课程的老师仅仅懂一些创业的理论知识,缺乏个人的实践经历和经验,不了解市场和企业的运营规律,从而无法真正带给学生真实的创业实践学习。在这种错位的教学模式的指导下,不少的创业教育过多地注重书本知识的照搬照抄,对于创业实际问题缺乏有效的关注和深入了解,无法有效地提升创业教学质量。“要培养具有创业素质的学生,教师就必须有过创业实践”[1-2]。因此,高校应该大力提倡教师创新能力和创业素质的提升,鼓励教师下企业学习,参与企业的生产锻炼,对于企业创立、生产流程、经营实践、市场开发等多个环节给予足够而充分的重视,掌握创业与经营的本领,对于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有重要意义。四、加强创业的风险与诚信教育加强创业的风险与诚信教育是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内容。大多数大学生创业的目的都是为了成功,他们往往看到成功的一面,忽视风险、缺乏心理准备。因此,在创业的时候,应该认识到并不是每个项目都赚钱,应该充分做好对自己最不利的打算,提升自己的经济抗损失能力,提升自身的创业失败抗压能力。创业是人的综合能力作用下的结果,因此必须要不断地强化自身的各项能力,扎实创业本领,为创业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应该重点对于创业教育中的诚信教育进行强调。诚信是必备美德,关系到创业者今后的生存能力和未来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对外的交流和沟通,还是在企业内部员工管理工作中,都应该以诚待人、诚实守信,才能够获得更多人的认可。作为一个创业者,诚信、正派、执着是创业成功不可或缺的。创业者时时要以此律己,事事要注意诚实做事、诚信待人,在市场中公平竞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树立企业者的社会责任感,为企业恒久发展打牢基础。

四、结语

总的来说,在高校创业教育过程中,必须要引导学生完善个人人格,既要充满自信,又要谦虚谨慎,强化创新意识;在面对挫折的时候,应该以不畏艰难的精神去面对;不断地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和精英能力,引领企业发展;讲信用,以诚待人,弘扬“诚信”美德,建立起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和对外关系,以此来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徐本亮.大学生创业教育刻不容缓[N].文汇报,2008-6-16.

[2]李大庆.教育部鼓励教师到创业一线兼职[N].科技日报,2002-10-22.

作者:商和功 单位:北京财贸职业学院

第二篇: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相应提高,大量新的小微企业在启动阶段需要综合性、全面发展的高能人才。“新常态”下,社会经济中各行业岗位就业质量、素质、技能的高标准要求,使得大学生是高质量就业的主要目标。

关键词:

新常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对策

1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

国务院在国发[2015]32号文件《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中指出,促进公共创业、万众创新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新动力的发展,走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具有重大意义,是稳定增长、扩大就业、激发创造力的主要举措。

1.1大学生创业易形成社会效应

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大学毕业生占全球比例不到2%[1],远低于发达国家。大学生是具有高素质和创新精神的社会群体,比较容易从社区及国家财政支持中获得更多的关注,为创业就业提供必要的条件。

1.2中国经济面临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经济和就业面临结构调整的局面。高科技飞速发展造成了产业转型的升级,这意味着一些企业关闭甚至破产,部分劳动者的劳工环境从传统产业转变为新型产业。从传统行业进入新领域、新知识、新技能,更高的人才需求对于未就业大学生的发展创业就业而言是一个良好的挑战、机遇。

1.3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迅速增长

新常态下,国家经济与地方经济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需求在结构方面发生着巨大变化,小微企业及二、三线城市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增加。从教育结构的角度分析,学校培养高质量人才的速度还远远不能满足新常态下各行各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量。为了确保就业形势的稳定,落实更积极的就业政策,国务院了《关于进一步改善新形势下就业和创业精神的意见》,指出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是重中之重,并制定十项政策措施,鼓励大学生创业,促进大学生多渠道就业。

2新常态下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施途径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在“新常态”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提倡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坚持稳中求进、促进改革、调整结构,为大学生就业创造良好的环境。但是,在“新常态”下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社会和学生共同努力。

2.1开展校企合作,培养优秀创业型教师

“新常态”下,我国优秀创业型教师成为创业教育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创业教育的水平与创业人才的教学和培训水平、质量直接相关。因此,高校优秀创业型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而且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与企业合作开展各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组织学生和成功企业家讨论,开展模拟创业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合作教育模式的推动作用。校企合作过程中,高校可以派出一定数量的教师到企业参加培训,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企业培训提高优秀创业型教师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提高企业家的教育精神。企业不仅可以为大学生提供风险资本,而且还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实用指导[2]。更重要的是,企业可以让学生充分了解创业所需要的核心竞争力与决定性因素,让学生感受企业精神和企业家精神,体验知识在过程中的重要性,为大学生提供一个更现实的创业型学习环境。

2.2提高创业意识,完善课程教育新体系

完善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旨在提高大学生创业意识。建立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应遵循课程结构与大学生创业核心素质目标相结合原则。为实现创业教育计划的合法化,应将创业教育的内容纳入教学大纲和创业教育计划。2014年11月,教育部在“2015年全国大学毕业生创业工作通知”中指出:“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工作是开展创业教育的发展”,应根据学生、学校、企业的发展特点制定创业教育的培训目标,建立创业教育机构,协调企业家共同进行课程规划,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质量,形成创新型企业家人才培养机制[3]。在“新常态”下,各行各业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大学生在未来的创业中,不仅需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还要有正确的就业理念和积极的就业心态。通过创业教育,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创业意识,为未来的创业生涯打下良好的基础。

2.3加强创业实践,丰富教学评估方法

课堂教学是创业教育的主要渠道。创业实践是创业教育的“前沿”,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和创业实践的作用。高校应结合自身特点和实践,建立灵活的教学评估体系,加强大学创业活动的开展。通过创业实践和创业教学评估的结合,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创业精神,在大学生的创业实践中提高创业质量。在新形势下,大学创业教育的教学评价应采取多样化的形式,如理论评价,实践评估和科学研究评价,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及实践效果。教师应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创业竞争、创业模拟等实践活动,并针对学生的创业成果深入地进行客观实践教学评估,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4发展创业教育,改善创业的内外环境

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鼓励大学生的创业和高校创业教育,为改善创业教育的外部环境提供了健全的宏观经济政策。在创业平台上,高校要大力建设大学生创业园区、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和大学科技园区实践基地,创建创业、学习、研发一体化的内部环境;大学应积极配合社会提供的创业岗位,主动在业余时间参与创业实践,积累创业经验,减少创业的盲目性。在风险资本层面,国家银行应该为大学生提供特别贷款,帮助其开办自己的企业[4];高校应该为创新和创业提供专项资金,并提供风险投资;社会应发挥集体力量开展众筹活动,积极为大学生提供一些风险资本,鼓励大学生发挥专长全力创业。学校应加强与社会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建立“校企联盟”,培养学生创业机制,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平台。政府应逐步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孵化器和大学生事业的避风港。学院和大学有大学生的孵化基地,在办公空间、创业资金、工作设备等方面给予学生更大的支持。企业应为大学生提供深入整个创业实践过程的机会,使大学生接受无缝创业教育。另外,“新常态”下的高校创业教育,应培养学生的四种能力,即机会识别能力、自学能力、领导决策能力、组织和协调能力[5]。机会识别能力指一段时间内,发现具有一定价值的商机,并且该商机可以存在一段时间,具有一定的市场价值。企业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及时发现和选择正确的商业机会。因此培养学生的机会识别能力,可以帮助大学生抓住机会获得创业成功;自学能力是指大学生在高质量自我学习的过程中刺激创新,独立培养创新思想和意识;领导决策能力是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和成员之间的内部关系。对于组织成员,要清晰地了解每个人的优势和弱点,鼓励组织成员扬长避短。大家集思广益,共同分析商业发展目标和战略风险,以作出全面的决策,形成团队凝聚力;组织和协调能力强调的是各种资源的最佳分配。通过规范配置、有序协调,使学生在内部规划成功的基础上支付较小的价格和成本。因此在创业过程中,组织配备和人员组合特别重要。“新常态”下的高校创业教育通过培养优秀创业型教师、完善课程教育新体系、丰富教学评估方法,可以有效地培养具有创业实际能力的大学生。21世纪,建设创新型国家已经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开展有效的创业教育,才能顺利推进高校创业教育,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

参考文献:

[1]周广亚.主动性人格和职业价值观对大学生创业意向的影响[J].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3):102-106.

[2]乐国安,张艺,陈浩.当代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心理学探新,2012(2):146-152.

[3]冉晓丽.大学生创业态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J].安阳工学院学报,2012(1):5-7,34.

[4]姜海燕,余如英.地方高校大学生创业倾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发展研究,2012(1):46-50.

[5]王娇玲,闻雯,汤艳婷,等.个人特质与大学生创业倾向关系研究[J].出国与就业:就业版,2011(18):13-14.

作者:尹泽西 单位:吉林建筑大学城建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心

第三篇:工科大学生创业教育研究

摘要:

本文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战”的原则入手。从突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着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训练、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结果,这四个方面论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在“寓教于研”中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

工科大学生;创新教育;创业教育

0引言

创新创业教育已成为大众化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现代教育改革的趋势和高校未来发展的方向。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遵循“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追求实战”的原则,强调自主性、协作性、探索性及实践性,其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意识、思维、能力及人格的高素质的新型人才。

1突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

学生的潜力和创造力是无限的,保持开放的学术思想和开阔的学术视野至关重要。“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核心是“创新”,项目的选择应区别于传统的以专业知识和毕业论文为范式的课题设计,必须带有创新亮点和实战训练过程,能真正体现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奇思妙想”。由于长期以来专业教育的惯性,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很难摆脱学科专业范式的影响,在组织本科生开展科研活动的过程中,自觉不自觉地按已有的思维定势和研究模式进行运作,对本科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体现不够,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因此,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申报和实施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为导向,以兴趣为出发点,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让学生敢想、敢做、能写、会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创造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使学生的知识内化为素质,外化为能力。评价的标准也应与一般的学术研究有所区别,要突出题目的新颖性、实践性和可操作性,而不仅仅是学术研究的规范性。选题方式可采用学生自选与教师指定相结合的方式,选题应与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兴趣爱好相结合,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与实际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因才设计,因地制宜。

2着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训练

“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主要目的不完全是要通过实践形成“创新性”的成果,而是要让学生体验科学研究和实验实战的过程,着重于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项目申请锻炼学生概括共性问题的能力,通过项目研发锻炼学生系统利用知识和工具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通过动手实验提升学生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及申请发明专利等形式锻炼学生总结凝练理论成果的能力。“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的实施,是对学校现有教学模式和培养体系的有益补充,同时,也促进高校以新的视角来关照本科教育的质量,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以及课程体系的完善和教学内容、方法的更新。通过实施“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至少在以下5个方面对本科教学改革可以起到推助作用:

(1)在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将更加突出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精神及创新能力,重点解决“课程如何来,课程如何排,课程如何上”的问题;

(2)在课程体系的设计上,将更加重视方法论课程的比重,在打基础阶段对学生进行系统理论与方法的教学,使学生在课程学习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科学研究方法,建立科学思维;

(3)在教学环节的安排上,将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设计,将第二课堂的各类学生学术活动及社会实践活动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使其成为本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为第一课堂教学的有目的的延伸,而非一般意义上的“团学活动”;

(4)在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上,将重视培养学生的批判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鼓励教师以问题为中心开设研讨课,带领学生进行合作研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亲自动手的实践机会;

(5)在教学评价和教学管理上,将突破原有的总结性评价的局限,注重形成性评价、诊断性评价和过程评价,发挥学生的特长,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

3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

一个创新创业项目的实施,其研究内容和实验过程必然是项目最为核心的部分,然而,对于学生来说,如何能够维持一个稳定高效的团队,使团队能够形成最大的合力,更是一个需要关注的问题。“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大部分为团队项目,要求项目组成员要相互依靠、共同合作、善于交流、敢于质疑、勇于突破与创新。在“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研究时,具有不同专业背景、不同学科视野、不同民族的学生在一起共同研究、联合攻关、协同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每一个参与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分析方法、独到的观察眼光,能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来分析问题,不但能产生各自的观点,还会产生相互激发、相互启示的共振效应,把这些观点综合起来,就能形成对问题全面深刻的认识,产生创新性的思想成果。

4注重研究过程而非结果

任何以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研究计划,都要强调过程,而非结果。过程是项目实施的目的,也是保证其成功实施的重要方法。“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是针对本科生的项目,更加需要倡导一种“注重过程、宽忍失败”的理念。在学生实施项目的过程当中,无论是自主完成创新性研究项目设计、研究条件准备、实验数据分析、研究报告撰写、成果(学术)交流等工作,还是编制商业计划书、开展可行性研究、参加企业实践、模拟企业运行、撰写创业报告等工作,他们所遇到的将不仅是由于学科专业知识的欠缺而难以逾越的障碍,还将遇到学校教育与社会环境脱节的困惑,很难正确处理好事实与事实的矛盾、事实与理论的矛盾以及理论与理论的矛盾。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应实现本质上的创新,不仅完成知识传授的任务,而且在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现代知识精英方面有所突破。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的全过程,学会做人做事、动手动脑以及生存、生活,不唯书、不唯心,只唯实,比获得一个所谓的“结果”要好得多。

5结语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高校注重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是与知识经济及经济全球化趋势相适应的一种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高校不容忽视的教育理念,高校教师、管理者应在自己的工作中始终贯穿这一理念。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就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业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抓手,要达到计划的预期目标,项目实施需突出学生的兴趣和爱好,着重科学研究方法和实践能力的训练,树立多学科视野和团队协作精神,在“寓教于研”中提高大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及实践能力。主要

参考文献:

[1]关晓辉,吴维仲,王建元,等.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2010(4):181-182.

[2]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Z].2010.

[3]教育部.关于做好“本科教学工程”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实施工作的通知(教高函[2012]5号)[Z].2012.

[4]李人杰,南方军.解析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和意义[J].学术论坛,2010(9):243-245.

作者:吴波 单位:长春工程学院

第四篇:大学生创业教育探讨

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创业教育已经成为了高等教育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也是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大学生创业精神和能力的需求,是教育和社会链接的重要组成部分。创业教育可以培养出更加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为社会发展和建设提供了具有专业知识的人才。

关键词:

创业教育;高等教育;创业精神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不断得到了提升。本世纪初的教育扩招提高了国民的整体教育水平,尤其是在高等教育方面。现如今我国每年新入学的大学生几百万,这部分高知识人才,成为了国家将来发展的中流砥柱。他们的工作能力和综合素质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也是我们高等教育的重点。高等教育的普及,带来了一些困扰。例如,每年毕业的大量学生,给社会带来了压力。我们的社会不能给大量毕业的学生提供合适的职务,这就导致了社会问题的出现。例如,网上报道的高校优秀毕业生生活潦倒,不能够适应社会发展,不但不能够给国家带来贡献,反而带来了很多不良因素。所以,如何在高等教育的过程中,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尤为重要。

一、提供创业教育的必要性

创业教育一般而言只适合于高等教育或者是职业教育院校,因为他们没有升学压力,而且毕业面对的是社会。创业教育不仅仅是教会学生如何去创业,而是教会学生们如何有前瞻性。狭隘方面讲,我们应该明白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能够让自己找到适合自己职业发展的方向或者是领域;从广义来讲,我们应该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眼光,能够清楚判断这个行业的未来前景。如果一个大学生没有这样的独特眼光,只能随大流,将来必然会被淹没在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不能够成为一个改变社会的人才。国家的高校扩招,给很多人机会去接受高等教育,但是这也带来了迷惑和彷徨。每年六月份毕业生就如洪水潮流一样,涌向了各个工作岗位。但是社会所提供的岗位是有限的,不能够满足这么多毕业。那么这些学生怎么办,如果这个时候才顿悟自己一无是处,已经晚矣,最起码是现阶段发展不如意。这就是教育出了问题,为什么学生们不能够独立去创业,或者是找到一个合适的岗位?反思,只能说是高校教育对学生“保护”太到位了。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国家对于贫困生的帮助是非常积极的。但是,很多学生反映,其实有时候这部分帮助没有帮助真正的贫困生,而是帮助了一些善于表现的学生。即便是帮助到了贫困生,有的时候也会给他们带来的灾难。一些贫困生,在得到帮助后,他们理所当然地认为自己就是需要帮助的人,国家和身边的同学都必须、有义务地去帮助他们。事实证明,这部分学生走向了工作岗位,也会成为公司发展的阻力,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欠他们的。学校为什么不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让他们在学校从事工作,通过自己的努力拿到自己应该得到的?这是值得反思的。很多学生毕业后,总是怀念学校,这就是学校给学生的印象就是安逸。而一部分学生,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学校期间,就已经得到了一些成果。这样的例子太多了,多少成功人士都是通过自己在学校期间学习独立创业,学会了合作,灵活运动了人脉,为自己将来的职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创业教育体现了科学的本质属性———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高等教育的宗旨就在于培养人才,为社会输出多方面发展的人才。[1-3]

二、如何实施创业教育高校创业教育

作为一个新的教育科目,在很多学校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例如,一些高校在学生进入大四阶段,进行一两个小时的所谓的就业指导,就相当于创业教育了。这是一种草草了事的态度,是不能够起到真是作用的。但是,似乎没有哪个老师是从事这种专业教育的。所以,一般也就将这种任务交代给了导员身上。而导员大都是搞行政出身,他们对于这种课程也未必了解多少。而且作为一个没有真正的实践经验的老师,他是如何教育学生的呢?是非常值得怀疑的。[4]

1.学校应该给予充分的重视。前面讲到,很多学校并没有专门的创业教育指导教师。这种现象也是非常严峻的,尤其是对于一些本科院校。因为大专院校是职业教育,他们的很多老师都是有着丰富的工作和创业经验的。而对于本科院校而言,他们主要是培养理论知识的。所以本科学生却成了弱势群体。在职场中,大中专学生他们有着熟练的操作能力,而且对薪资没有特别高的要求,所以他们很快进入职场,适应了工作氛围。而且很多学生也在工作的同时,开始了自己的创业生涯。而对于本科生而言,他们觉得自己学习了很多理论知识,应该得到更好的工作岗位。其实则不然,因为企业需要的是有强大的执行力的人才,而不是一个只有理论知识的书呆子。所以,学校应该在这方面给予充分的重视。在课程方面,应该找有实践经验的创业者来承担,这样的课程就更有针对性,意义也就更深远。[5]同时,学校应该开展自己的创业基地,给学生提供创业的机会。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调研结果,综合自己的想法,以书面的形式给学校投稿。初选通过者,进行答辩,答辩优秀者学校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撑。这一种模式在一些学校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进展,尤其是对于管理、工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创业积极性更加高。就像比尔•盖茨一样,如果他按部就班地完成学业,世界首富的地位估计早就名花有主了。而他的成功,也是离不开家庭的支持的。家庭作为强大的后盾,给他提供了很高的平台,而学校给他提供了技术和自由发展的空间,这就早就了一个成功的比尔•盖茨。这就足以说明学生的创业是离不开团体的,所以学校应该补充这一部分空白,支持学生实现自己的梦想。

2.教育和社会实践结合。创业并不是凭空想象的事情,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紧密的思维逻辑和不怕吃苦的精神。在学校创业教育方面,应该将理论教育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社会实践环节是学校教育的弱点,因为实践的复杂性远超过教学过程。所以,这一环节往往是被忽视的。而且教学和社会实践不能够有机结合,也是导致高校创业教育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就像古人教学一样,老师只知道教育学生去背诵各种诗经,而忽略了给学生讲解其内涵。传统的教育存在的问题就是通过将大量的知识塞进学生的脑袋,让他们自己去理解和消化。因为老师也未必是一个好的创业者。例如,之前我们身边就有一位非常优秀的老师,他在校外做了很多的兼职。在不耽误学校教学的同时,他开始了创业生涯。[6]他跟很多的工厂合作,真正实现了校企结合,把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当今大学生逃课成风的情况下,每次他的课程都是座无虚席。为什么?因为他讲课很生动,学生们听到了很多在其他课程中听不到的内容。而且,他的课程效率非常高,学生们不仅仅很快掌握了课本知识,而且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规划有了明确的方向。学生们还主动要求去参观这位老师所参与的工作,看到了原来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是这么有意义。让学生们明确了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需要什么样的工作,也更加提高了他们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实践和理论的结合,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校效率的方法。对于其他学科领域教学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创业积极性。创业教学不仅是为了让学生们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让学生明白自己适合做什么,如何去做。避免了学生在毕业后盲目,失去自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科学地引导学生对创业产生兴趣,是非常必要的。学生们也应该去尝试寻找自己的爱好,并且发自内心地去寻找这种爱好的起源,并且通过自己的努力,最终实现自己的创业梦。也许很多方面,我们是不擅长的。在学习方面,我们要认识到自己的短板,通过努力来缩小和别人的差距。但是在创业方面,我们应该明确自己的长处,学会以己之长克敌之短。不断发扬自己的长处,使这种长处变成一种商业,变成一种资本,这样你就成功了一半。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措施。加之学校给予一定的重视,提高这方面的师资力量,为学生的创业教育提供一个温床。学生在学习之余,多跟有创业经验的教师和学生交流,不断学习和丰富自己的知识,给自己未来的创业提供基础。本文从大学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创业教育的必要性和对学生未来职业发展的重要性,为学生学习和实践提供了理论基础。

参考文献:

[1]木志荣.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79-84.

[2]房国忠,刘安妍.美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模式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12).

[3]李洪磊,韩放.大学生创业教育[J].创业导报,2009,(11):245-246.

[4]李楚英,王满四.美国大学创业教育模式及与中国比较[J].高等农业教育,2010,(2):89-92.

[5]柴旭东.中国、美国和印度三国大学创业教育比较[J].高校管理教育,2009,(3):85-92.

[6]王辉.中国大学创业教育研究现状、问题与对策[J].大学教育科学,2005,(6):83-85.

作者:王宇超 单位:长春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