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建筑类职院校创业教育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
以建筑类职院校大学生创业瓶颈问题为导向,通过适应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建设学校创业平台,充分依托校企合作平台,形成与创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为高职学生创业迈好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
创业教育;定制式培养模式;课程体系
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的迫切需要,是推进高等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创业就业的重要举措。本文以国家指导文件为纲领,以建筑类高职学生创业瓶颈问题为导向,以创业岗位需求为基础,通过适应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潮流,建设学校创业平台,以套餐式、定制式培养为抓手,促进形成以与社会资源有机结合的双创教育体系。最终,形成与创业需求相适应的新型教育、教学体系,为学生创业迈好第一步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建筑类职院校学生创业的特点和瓶颈
建筑类职院校学生在学校获得了一些创业所需的基本的知识和一些专业技能,由于缺乏社会历练的过程,往往解决具体问题缺乏实践经验、眼高手低。一般具有以下特点:思想活跃,具有创造性;缺乏社会历练,实际操作能力不强,缺少管理经验;经济基础薄弱,往往需要家庭和社会资金的扶助;对创业项目的选择具有很强的盲目性和偶然性,创业过程中缺乏耐力和持久性。学生创业过程中,往往遇到以下瓶颈问题:扶持大学生创业的支撑链条不完整,特别是传统学校教育与创业所需的知识体系、实践经验相割裂;缺少创业所需的资金和场所,缺少让社会了解当代大学生的有效途径,需要高等院校搭建平台,形成高校与社会的良性互动;创业是个风险过程,目前还缺少给大学生试错的机会,往往初次创业失败就失去了再次创业的勇气。因此,急需对学校教育进行改革,通过模拟创业课堂等活动,使大学生在校内就认识到创业的长期性和复杂性,并在其中找出自己的差距和不足,并通过终生学习来不间断地建立与创新、创业相适应的完整知识链条,掌握创业的一般过程和所需的基本条件,从而缩短大学生创业的试错过程。
二、创业岗位需求分析方法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日益多元化,创业岗位也纷繁复杂,如何在其中寻找适合的创业岗位和项目是个十分复杂的问题,需要合理的分析框架化繁为简,从而有力地指引大学生合理选择创业项目和岗位。本文以建筑工程类创业岗位群为例,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逐层分解和细化岗位划分,并通过企业调查和实践专家打分,建立创业岗位群,并理清不同岗位在岗位群体系中所处的位置和重要性,从而确定出哪些岗位适合创业。学校、教师和学生都可以依据该框架建立起来的基本分析框架,结合社会新动态、市场信息、个人基本条件和爱好、家庭和亲友参考意见等方面,采用逐层深入的方法,筛选出适合发展的创业岗位。其初步框架如表1。
三、校企合作打造大学生双创平台
(一)区域联动建立互动平台
与省级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建立互动平台,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针对区域需求,行业发展等最新情况适合创业项目指南,引导在校师生识别创业岗位需求,捕捉创业机会。由行业协会提供本行业涉及的相关企业业务领域、业务工作流程、相关岗位以及相应的工作任务等,结合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初步确定适宜的毕业生创业岗位群,典型的创业岗位是基于市场需求的直接和具体体现,以此作为信息平台的基础数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同时提供项目论证、管理咨询、商业等各项服务。
(二)校企合作协同开展双创教育
目前,高职院校都致力于打造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行业和企业是创业教育的对接主体和受益主体,一方面校企协同模式下学校创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社会企业的资源帮扶与培育下,提高了企业的社会认知度和认可度,为企业源源不断地提供了后备人力资源。另一方面,学校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融入了企业元素,其教育实践活动为学生创业提供了真实的背景。学校可以充分利用企业资金和设备等优势资源。鼓励和提倡以企业为主设立大学生创业基金和创业奖学金,有实力的合作企业也可直接对学生创业的优良项目注资,由企业提供初期的经营指导和社会关系的协调,从而间接地扩大了企业的经营范围与发展空间。实现“企业建在学校,师傅走上讲台,师生走进企业”的协同创业教育教学模式。同时,充分利用校企合作平台,让学生在毕业前一年里到企业的真实环境中,融入企业真实的市场竞争,经历失败、成功的实践尝试,培养学生敢于创业的勇气和胆识。
四、面向创业岗位需求的套餐式、定制式培养课程体系
(一)增加与创业新要求相适应的课程和教学内容
课程体系建设是实施创业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校开展创业教育的载体与依据。将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方案,纳入专业建设、课程建设,列入教学计划,使创业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实现融合,提高创业活动与所学专业及获得的技能关联度,进行专业性创业活动,从而提高创业教育水平。在学校现有校内外实训基地教学、顶岗实习等参与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围绕创业岗位,调整参与式教学的内容和主要环节,使之与大学生就业和创业的时代要求相适应。建立创业需求导向的学科专业结构和创业就业导向的人才培养类型结构调整方式,促进人才培养与创业就业需求紧密对接。保证教学内容紧扣创业岗位,形成较为完整知识体系,掌握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同时,一定要补齐现代企业管理、税务、商务谈判、市场营销、创业与理财等方面的创业必需知识。
(二)分组化进行创业套餐式教学
创业课程分为创业必修课程和创业选修课程。创业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必须要学习的。创业选修课程分为三种套餐式课程内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计划和意愿,选择三种套餐内容创业课程,分别对应生产型创业岗位、服务型创业岗位和销售型创业岗位。生产型套餐注重创新与创业相结合,创新是驱动力,是创业的基石。教学方式以理论与实训相结合为主。服务型套餐注重培养知识理论的“准、达”性,以客户为上帝,提高熟练程度,以高效、快捷为目标。教学方式以实训为主。销售型套餐课程注重掌握市场营销的基本模式、基本规律,强化沟通技巧和对客户内心的掌握,所以需要强化应变能力。教学方式以情景与实战相结合为主。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个人特质选择一种套餐来学习,如果修满一种学习套餐的学分,可以再选择一种来学习。学习中途如果有觉得不适合的,给予改选一次的机会。这样就能切合实际地提高创业教育的针对性。
(三)建立健全学生的创业学分考核制度
实施弹性创新创业学分,创新学分是指学生在校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相关创业套餐课程学习,并参加与之相关的科研、技能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取得具有创新意义的成果或实践经历,经学校认定后确认的学分。参加各级技能大赛的比赛的成绩可作为相应课程的加分项,在国家级知识竞赛或院级以上的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相关成果的,经学校认定可以抵冲部分选修课学分。创业学分高者可提前尝试创业实践,创业学分低者就要增加其他课程的学习来提高综合学分,否则延时毕业。创业学分的弹性设定最大限度地鞭策学生努力去提高自己的创业技能与创业实践能力,形成一种倒逼机制,激发创业力量。
参考文献:
[1]张林芝.浅谈高等院校创业教育的途径和方式[J].教育研究,2006,(8):64-65.
[2]季跃东.基于产教融合的高职创业教育机制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5,(1):114-118.
作者:高会艳 单位:辽宁城市建设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