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行动导向的创业教导探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种新的行动逻辑
1.手段导向
通过模拟实验设置一个创业情境,要求27位创业专家(创业专家创办企业的平均数量为7)和37位MBA学员(创业新手创办企业的平均数量为0.2),以边回答边叙述即有声思维的方式,解决创业过程中10个典型问题,并以录音带记录被试者解决问题的过程。通过实验之后对两组被试者思考过程的分析,Saras发现创业专家和创业新手的回答有显著差异,大体差异表现在看待问题的问题框架(problemframe)和解决问题的决策方式(decision-making)。根据两组被试认知结构的不同,Saras将创业新手的认知结构命为causation(目标导向),将创业专家的认知结构称为effectuation(手段导向)。正是不同的认知结构,导致了创业专家和创业新手不同的行动逻辑。行动逻辑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目标导向的行动逻辑,这种行动逻辑普遍存在于创业新手中;二是手段导向的行动逻辑,这是大部分专家创业者所具有的。目标导向由来已久,是管理学中目标管理的依据,并且广泛地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手段导向是基于创业专家在创业过程中,聚焦现有资源和已有手段而定义的,是一种与目标导向完全相反的思维。手段导向的发现给创业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范式。在创业过程中,面临市场、目标客户群、产品等未来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和现有资源的有限性,如何克服种种的不确定,手段导向无疑给出了一个非常有效的解决方案。那就是,通过可控制的投入,通过战略联盟和随机地应变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来推动企业的创建。手段导向和目标导向之间的具体差异,以及这种差异后面隐藏的创业效果,有待进一步探讨。
2.手段导向和目标导向的区别
正如Dew等学者所言,对于创业团体中大部分的研究者和实践者来说,这两种行动逻辑不同可能并不奇怪,奇怪和重要的是,这两种行动逻辑是完全相反的。创业环境和企业经营管理环境的不同,预示着创业者和企业管理者采取不同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行动逻辑,这两种行动逻辑的总体区别如图1所示。目标导向从已设定好的目标去收集实现目标的手段,强调应该做什么;手段导向则从已有手段和资源出发,利用这些手段去创造可能的结果,强调能够做什么。手段导向的结果不是既定的,会随着新资源的获取而不断变化。
最初的行动逻辑不同,导致了行动逻辑背后为过程的很大差异,手段导向行动逻辑和目标导向行动逻辑的具体差异如表1所示。
3.手段导向和创业绩效的关系
创业专家所采用的行动逻辑是什么,这似乎并没有太大的意义。究竟创业专家的手段导向行动逻辑能否较为深刻地解释创业绩效,才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关于手段导向与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目前研究还比较少。其中StuartRead等进行了一项元分析,对手段导向基本原则和创业绩效之间的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结果显示,除了可承受的损失和创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不显著之外,三个手段变量即手段(means)、合作伙伴关系(partnership)、利用意外之事(leveragecontingency)都显著地与创业绩效正相关,说明了手段导向能预测创业绩效。创业专家内在的行动逻辑是手段导向,而这种行动逻辑又能较为深刻地解释创业绩效,对创业活动产生较大的影响。这迫使我们进一步挖掘创业专家行动逻辑内在的、可教授的元素,寻找目前创业教育中被忽视的内容:手段导向的世界观、认知结构、分析框架。
行动逻辑视角下的创业教育实质
创业教育该教什么,怎么教,一直没有统一的标准,还在不断地探索新的理论指导。了解创业的本质,才能找准创业教育的本质。手段导向认知结构从一个全新的角度阐述了创业的本质,即创业是一种人们看待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这种思维方式强调创业者在目标模糊、环境不确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调动能做什么的因素,以实现可能的目标。
目前创业教育面临的问题主要有:课程内容上,模糊商业问题和创业问题的不同,忽视创业问题多功能的复杂性;过于重视基本经济理论、创业知识的掌握,忽视创业的实践性和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学方法上,沿袭传统的经济管理教育方法,缺少为创业教育量身定做的培养方式,创业教育很多课程只是教关于创业的知识,而不是为创业而教。传统的创业教育不管是对创造性思维培养的忽视,或是沿袭传统的经济管理教育方法,都体现了传统的基于目标导向的教育形式,即重视对知识的掌握,在遇到问题时,诉求于书本上的知识,而不是创造性的解决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无疑说明,传统的旨在培养学生目标导向认知结构的方式在创业教育中不适,目标导向的认知结构能够帮助已存在企业解决管理中的问题,但是,如果忽视创业问题的复杂性、创业环境的高度不确定性,而盲目地沿袭以往的教学内容和培养模式,创业教育将起不到应有的效果。
因此,创业教育需要的是一种更具前瞻性,有助于问题解决的灵活的方式,而不是一种死板被动的理念,以及强调理论的功能方式。适合创业学习风格最好的方法是应用灵活,实践灵活的。Kolb学习风格模型也证实了这一点,传统教育模式只能培养出吸收者,而适合创业的可能是适应者和收敛者——他们往往具有很好的创造思维和独立思考能力,善于主动实验获取经验。手段导向的行动逻辑从以下几方面体现了创业本质。首先,这种行动逻辑是从具有多年创业经验的创业专家的思维和行为中提炼出来的,代表性和解释力强;其次,手段导向行动逻辑强调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资源的有限性,抓住了创业最重要的特征;最重要的是,手段导向认知结构的创业思维能导致更高的创业绩效,能较好地解释创业活动成功率。总之,手段导向的分析框架能更好地解释创业的本质,对手段导向创业教育内容的探索也更能抓住创业教育的实质。
行动逻辑范式下的创业教育内容
基于手段导向的创业教育,并没有完全否定其他创业教育的内容和方法。自开创创业教育以来,各种创业教育都极大地影响了创业活动的发展,促进了许多中小企业的创办。因此,手段导向的创业教育不是对现有创业教育的取代,而是对目前创业教育的补充和发展。手段导向理论使得创业教育应该教授的内容,不至于零散,为创业教育提供了较为系统的指导,也给创业教育效果评价指标提供新的启示。Saras认为,创业强调的是一种有助于问题解决的认知结构模式,而创业专家所采用的手段导向的行动逻辑能提高创业者的创业绩效。手段导向不是某种创业知识,而是一种全新的,不同于目标导向的认知结构。因此,根据Saras的研究,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强调对经济管理、创业基本知识的学习固然重要,但正如Rae所言,管理院校所教的技术对于塑造成功的创业者来说是必要的,但并不是充分的,应该更注重的是在创业教育的内容上,对创业者手段导向认知结构的培养。
1.手段先行:认识和把握资源
事先不设立目标,而是重视对现有资源和手段的认识和把握,我是谁,我有什么,我认识谁。认识已有的资源和手段,目的在于如何调动这些资源以实现可能的结果。由于创业环境和创业过程的高度不确定性,创业效果也就可能因环境、过程的变化而不断变化,事先设立的目标就丧失其指导作用。与其如此,不如聚焦现有资源,根据手段和资源的情况而不断修正目标,最终促成目标的实现。对于高校创业教育,一方面要培养学生创业过程中以手段为导向的意识;另一方面,促使学生参加各种活动,积极拓展人际关系,为创业的实施储备资源。创业是对已储备的知识、能力、资源的调动,没有创业前期积极的储备,创业过程是不可能顺利的。Saras认为创业是做你能做的,这一观点是为了与做你应该做的对比,背后隐藏的观点并不是盲目地去做。虽然创业的第一步就是去做,但是如果之前不为能做什么而储备,怎能推动创业,能做什么是建立在已有的手段和资源上的。创业教育开设的课程应该是有利于学生创业知识、能力的储备,激发学生积极获取创业所需资源和手段。
2.非预测性控制:撰写商务计划书和可行性分析的有效性
目标导向的创业者习惯于通过对现有市场、企业的分析来获取未来信息,从而减少未来的不确定性;手段导向对未来的看法不是建立在对已有知识的预测层面,而是倾向于通过利用意外事故和获取利益相关者承诺,来控制未来的不确定性。非预测控制,即避开预测性信息,而偏爱于在任何给定的时间里,手中能够实实在在控制的事物。由于预测性信息是建立在现有环境和市场上,所以,其无法反映创业者今后采取行动的影响。创业效果依赖于利益相关者的特定投入和对意外之事的把握,而不是对未来信息的预测。因而,在创业过程中对可预测信息的依赖就大大降低了。
预测信息在手段导向中的淡化,使得有必要质疑现有创业教育中基于预测、调查分析的内容和方法,如撰写商务计划书和项目可行性分析。根据Solomon的2004-2005美国创业教育现状调查发现,传统的建立在调查分析基础上的撰写商务计划书和可行性分析,在创业教育中的比重分别是57%和37%,基于预测性的教学方法在传统的创业教育中所占比例比较大。虽然没有实证说明调查预测对创业绩效的影响,但手段导向行动逻辑中的非预测原则,明显给出了一种更有效的方式。因而,在创业教育设置上,有必要减少基于预测层面上的创业教育内容和方法。
3.获取共同的承诺:创建创业交流与合作平台
获取共同的承诺,即通过吸引和获取利益相关者的投入,降低进入壁垒,强调合作而不是竞争。创业具有高度的不确定性,通过获取利益相关者承诺,在相互的合作与交流中减少创业初期的种种不确定性。现有的创业教育能否创建更多的平台,供潜在的创业合作者走到一起,让学生在相互的交流中找到和发现创业机会是值得创业教育重视的。Solomon对2004—2005年美国创业教育的现状调查发现,网络技术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创业知识信息共享,切合了手段导向逻辑对创业教育要求的发展趋势。但正如Solomon提出的担忧:我们相信问题已不再是学校是否提供了网上学习和相关信息,而是被上传到网络上信息的质量。随着网络技术的普及,网络上信息五花八门,信息泛滥就如没有信息一样。提供有价值的创业信息,把有价值的创业信息传播给创业者,网络上创业方面的信息质量是否有助于创业者,都是值得进一步关注的。
除了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广外,更多的创业交流平台应建立起来,以形成一个系统的创业交流体系。目前许多高校都设有创业园、创业指导中心、创业项目中心等交流平台。创业教育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互动,以及聘请成功创业者授课,让学生与创业者交流,分享创业心得,这些交流平台的设立也早已被重视。但如何利用这些交流平台,促进潜在的创业合作者走到一起,则是手段导向强调的重点。
4.善用权变事件:识别创业机会
目标导向总是试图规避意外之事以保持企业的稳定,企业的稳定是目标实现的前提,企业内一旦出现各种意外之事,就可能影响预先所设立的目标的实现。手段导向预先不设立目标,认为意外之事虽然增加了创业过程的不确定性,但更重要的是给创业带来了新的机会,善用权变事件的行动者很可能因此发现新的创业机遇,扭转创业局势。权变事件的发生,能给创业带来新的资源,指明新的路径,推进创业所需资源和手段的成熟。因此,在创业教育内容设置中,一方面应该加强学生利用而不是回避意外之事的意识,另一方面应该尽可能多地设置各种充满意外之事的创业情景案例,采用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的教育方法,训练学生在创业过程意外之事中发现和把握创业新机遇的能力。
5.可承受的损失:非盲目投入
目标导向的创业者以收益为行动的准则,创业时,为了达到预期收益,或使收益最大化,可能不惜超越自己的偿还能力,一旦失败,则可能造成一辈子无法偿清的债务,成为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负担。而手段导向的创业者将创业活动范围限制在可承受的损失之内,即使失败,也不会导致无法偿还、无法再次尝试,以及无法正常生活的地步。Saras明确指出创业的成功需要不断地试错。Greeno和Simon指出,专家是通过不断地做、做、做来学习(expertslearnbydoinganddoinganddoing)。
将失败控制在可负担得起的范围,一旦失败,才可能有再次“试错”的机会,失败的价值,才可能在后续的探索中得到体现。而目标导向的创业者为追求目标,不惜大量投入,一旦失败,则没有再次尝试的机会,失败的价值无法实现。毫无疑问,创业教育中对“失败”的教育非常重要。一方面,要认识到“创业失败”是经常发生的,失败是有价值的;另一方面,失败只有控制在可承受的范围之内,才可能再次尝试,其价值才可能得到体现,失败才有可能成为“成功”之母。好的教育者才能教出好的被教育者。培养学生手段导向认知结构,还应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聘请更多具有实战创业经验的教师。一方面,对现有创业教育者要进行手段导向认知结构的培养;另一方面,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多聘请一些创业经历比较丰富的企业家来授课,他们更务实,更可能是手段导向的行动者。
结语
Saras通过对比分析创业专家和创业新手的认知结构,发现了创业专家的手段导向认知模式。手段导向从多方面颠覆了传统的目标导向认知模式,从而给创业教育的变革提供了重要启示。创业教育不应游离在经济管理教育的边缘,虽说所教的内容和经济管理教育会有重叠,但更重要的是要突出创业的本质特征。创业专家所具备的认知结构、分析框架正是创业特质的体现,是创业教育应该教授的内容。即,创业教育应该更多地注重对创业者手段导向认知结构的培养,强调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源和已有手段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激发学生积极获取创业资源的意识;减少创业教育中基于预测层面的教学方法和内容;强调在可承受的范围内的创业试错,提高从失败中学习的能力;创建多种交流合作平台,供潜在的创业合作者走到一起;在教学中设置多种情景案例,开展创业意外事件实训,提升学生在权变事件中把握意外之事的能力。
作者:沈超红周敏单位:中南大学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