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院校创业教导的优化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教学管理机制
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性、规范性、开放性、灵活性、自主性的创业教育教学管理机制,提升育人水平。第一,转变人才观,改革教育观。创业教育不同于传统的高职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为目标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高等教育改革方向。就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学校要从培养就业型人才向培养创业型人才转变,培养学生树立“不要让岗位选择我,我能主动创造工作岗位,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的现代创业意识。第二,建立教学管理制度保障体系。制订教师的选拔、聘用、培养、考核、晋升、进修、奖励等制度;建立课程、教材、档案、学分和考核激励等全面的教学制度以及个性化的培养模式;测评教师教学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情况,检查教学状况。第三,建立创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从教师、学生、教学和课程四个要素入手,建立三维评价体系。一维是将学校创业教育理念、经费投入、基地建设、培养方案、课程建设、管理机制、师资配备作为教学管理的评估指标;二维是将学生的创业素质、创业知识、创业技能、创办企业的成活率、参加竞赛获奖情况、职业资格和学生的社会贡献作为学生创业能力的评估指标;三维是将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改革、教师实践能力和创业教育科研成果作为教学质量的评估指标。
学生管理机制
结合“90后”学生的群体特征,将创业教育融入学生管理,在第二课堂发展学生自我完善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一是培养创业意识,实行“分层次”引导,对有创业能力的学生,通过配备创业导师,开展创业培训和技能锻炼,引导学生积极创业;对有创业目标的学生,通过教学实践、社会实践和创业竞赛,熟练掌握创业技能;对定位为技术技能型的中、高级技工的学生,通过企业实践和定岗实习,唤醒“坚持岗位创新,保持岗位活力,创造岗位价值”的意识。二是激发创业热情,通过树立创业典型、寻访创业校友,感召学生进行职业探索,激发学生的创业信心。同时,搭建创业沙龙、创业论坛等交流平台,点燃学生创业激情。三是实践创业技能,针对不同的创业目标、创业内容和创业群体,设计多层次创新创业竞赛、社会实践、创业社团,有效实践创业程序和创业方法,锻炼学生创新能力,积累创业经验。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构建
(一)目标体系
创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的高技能、高素质、创业型人才。高等职业院校肩负着培养技师、高级技师,提高技能人才技术知识和创造性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能力的重任,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必须将创新能力作为创业教育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本质要求,塑造学生具有过硬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能力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素质,培养学生适应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的创业人格、创新思维、创业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课程体系
创业课程纳入到高职正常的教学计划,将创业内容渗透到各门学科专业中,构建起一个涵盖课堂教学、课外实践、企业实习的全方位学生创业教育课程新体系,从而实现创业教育由自由零散型向整体设计型转变、由随意应付型向顶层设计型转变、由注重个别优秀学生成功型向全体学生推进型转变。目前,从浙江省高等职业院校已有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看,创业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学科课程、实践课程、培训课程、隐性课程和海外合作五个模块。学科课程以必修课、选修课、学科渗透等形式,系统全面地传授创业知识;实践课程以活动形式,在校内或者校外模拟实际创业环境,锻炼创业实战能力;培训课程主要是引入KAB、SIYB和NFTE创业项目课程,在校内开设通识课程;隐性课程主要是学生在学校创业教育环境中,自然而然产生的创业价值观、理想、态度、情感和经验等。
(三)内容体系
在创业过程中,仅有丰富的创业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学生无论是自主创业还是岗位创新,都要求具备良好的创业技能和创业者特质。创业知识主要解决“如何创业的问题”,包括行业知识、财务知识、法律知识、经营管理知识、国家及地方政策等综合性和应用性知识。创业技能是在社会实践中反复磨练得到的,包括专业技术能力、融资运作能力、经营管理能力、组织领导能力、社交公关能力、把握市场能力、合作交流能力、开拓创新能力、风险承受能力和商务谈判能力十项基本创业技能。创业者特质作为一种特殊的资产形态伴随着创业者,主要包括创业意识、创业者品质和创业心理素质。
(四)方法体系
创业教育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相对完整的生活过程,而非单纯的认识过程,在教学方法上带有很强的解决问题和实践探索的色彩。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围绕“案例、问题、项目”三要素,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自主学习方法,结合讲授法、渗透法、引导文教学法,商业游戏和项目研究等参与式、问题式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对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培养学生将知识外化的能力。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运行环境体系构建
(一)信息技术层面
随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信息技术运用于创业教育,深度激发了学生自我探索、自我选择、自我创造的学习态度。在课堂教学上,信息技术突破了传统教学模式,提升了教学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校园生活上,学生利用网络跨区域研讨创业项目,了解国内外创业新信息;在远程教育上,学生实现了自主学习,跨越了时间和空间、实物和虚拟的障碍。
(二)基础设施层面
当前,基础设施薄弱已成为我省大部分高等职业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共同软肋,具体表现为开展创业实践所必须的经营场地紧张。因此,政府、社会和院校三方要建立“以学科为主体的创新实践训练基地,以学校为主体的创新竞赛实践基地,以政府为主体的创业孵化园区”复合性的三位一体实践平台,为大学生创业提供充足的场地、设备和水电等物质支持,共享信息、技能和示范经验等学科资源,开设档案管理、企业贷款和法律援助等创业服务,为有创业梦想的学生提供一切可能的支持。
(三)师资队伍层面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工作主要由没有创业经验的管理教师或行政管理人员担任,缺乏教育的专业性。因此,提升师资队伍的职业技能势在必行。第一,建立专职教师选拔机制。实施教师资格制度,通过创业教育师资培训体系和认证制度,面向全社会选拔理论功底扎实、经验丰富的优秀人才从教。第二,拓宽兼职教师来源渠道。创业教育的难点在于实践,教师不可能都具备实战经验,这就需要借助社会的智力资源,聘请资深的创业家、企业管理高层和风险投资家作为兼职教师指导创业实践,弥补学校教育的薄弱环节。第三,加强全体教师继续教育。邀请从事创业研究和创业教育的专家学者到学校进行系统教学培训,选派精英教师到国外进修访问、去企业挂职锻炼,组织教学研讨会和观摩会推动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形成“请进来、走出去、在校内”三步走策略。
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激励支持体系构建
(一)氛围营造
校园文化蕴涵着全校师生员工共同拥有的校园价值观,对实现创业教育目标起着教学无法代替的作用。高等职业院校充分利用文化潜移默化的渗透和影响的特点,将“讲实效、勇创新、敢辛苦”的浙商文化精髓纳入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企业文化与学校文化“零距离”的对接,营造富有激励的创新创业文化支持氛围。
(二)政策支持
就政策方面看,国家对大学生创业提供了许多政策上的支持,涉及融资政策、场地扶持、税收减免、创业指导、创业培训等方面,创业大环境对毕业生越来越有利。但从普遍意义上看,创业还不是大学生的主流选择,崇尚创业的社会主体价值观念尚未形成。因此,政府要落实和出台更多的优惠政策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特别要在创业资金支持方面下功夫,对于没有经验和财产积累的大学生来讲,从银行商业贷款、小额信贷、政府或其他机构无偿获得创业启动金比较难。因此,政府要减少大学生创业的资本约束,专门为小企业设立提供资金的金融机构,形成以“政府投入资金为主,市场投入资金为辅”的双重创业资金保障体系,为创业提供更加宽松的政策支持。
(三)激励措施
为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使学生的创业由一种自发行为变为一种自觉行为,学校也要出台相应的制度,对大学生的创业活动予以激励和保障,增加学生从事创业活动的动力。在资金保障方面,学校为学生参加创业活动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并提供项目推介、小额贷款、经营咨询等服务;在教学管理模式上,实行弹性学分制,允许学生暂时离开学校先自主创业,同时参加各类创业竞赛所取得的成绩和实体创业的成果可以折算成学分,修满学分就可提前毕业。
作者:许帅单位:浙江工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