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论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在巩固中发展
(一)广播电视播音主持基本功能得以巩固对于播音主持艺术领域而言,多维传播语境既带来了压力,也提供了很多机遇。多维的传播语境给当下的播音员主持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使他们在适应力、创作力等方面都要不断创新。传播语境的变化,定会对传者提出新的要求,使传播内容和方式发生改变,但也应看到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在变化的传播语境中不但没有消逝,反而在巩固的基础上得到了升华。广播电视播音主持的基本功能是传播新闻、引导舆论、组织节目。首先,传播新闻是播音主持工作的核心内容。也就是说,播音员主持人在广播电视媒体中通过有声语言传达信息。当前,各种新闻节目仍然是传统媒体节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立台”是传统媒体赖以生存的根本法则。其次,组织节目也是其基本功能。播音员主持人的组织串联既保证了节目的完整性,又满足了多种内容节目安排的需要,也丰富了节目的内容。这种由主持人组织节目的形式是最为常见的,以至于很多节目都深深地打上了主持人的烙印,像《老梁故事会》《鲁豫有约》《非常静距离》等等。再者,引导舆论是主流广播电视媒体目前生存的价值所在。之前,一些观点认为,随着网络传播的发展,以广播电视为代表的大众传播将因不再独占信息资源而丧失竞争优势。但结果并非如此,事实证明正是由于海量信息的出现,才让受众更加认可广播电视等大众媒体的权威性和正确的价值判断等特点。
(二)深度加工、共享等功能得到拓展此前,由于广播电视节目发展不够成熟,节目背上了“扁平化”传播的标签。人们普遍认为深度报道是报纸、杂志等纸媒的优势,而广播电视缺少深度分析。但如今看来,这种想法已然不成立了。在广播电视媒体节目中,长达半个小时乃至数十分钟的深度访谈、报道数不胜数,像央广的《新闻盘点》、央视的《新闻调查》,这种借助于新闻素材或者清谈的深度分析已并不只是报纸、杂志等纸媒的竞争法宝了。对于新媒体而言,也有长篇的深度分析,但广播电视和网络的呈现方式是不同的。因此,深度加工已成为播音主持的功能拓展方式之一。另一方面,公众分享也是播音主持功能拓展的方式之一。公众分享来源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公众性。它会兼顾到最大多数受众的收视心理和收视体验,尽量保留正面的传播内容,而过滤掉负面的传播内容。播音员主持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承担分享信息的职责,也承担过滤信息也就是把关人的职责。
二、多维传播语境下,播音主持教学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闻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很多教育工作者都在思考同一个问题:“为什么我们培养的学生不能和市场接轨?”而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也普遍存在与市场脱节的问题,多维传播语境在给播音主持教学带来了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
(一)媒介素养的教育后劲不足当前,很多高校的播音主持专业对媒介素养的教育不够重视,使得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不能胜任直播工作或在采访中频频出错。所谓媒介素养就是理解媒介信息在制造、生产和传递过程中受到来自文化、经济、政治和技术诸力量的强制作用,侧重的是对于信息的判断和理解能力。②播音员主持人的媒介素养从广义上讲包括对媒体的价值取向、报道风格等方面的把握,狭义上包括对自己主持节目的内容、相关的人和事的背景的把握和理解,以便更好地驾驭节目。③人们所熟知的著名主持人水均益、白岩松、柴静、孟非等能够实现从记者到主持人转型,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他们具备了良好的媒介素养。但是,在现实中,教育工作者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很多年轻的播音主持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并没有出色的表现,在直播或在采访中出现了很多失误,比如不能正确把控话题,在与专家对话时不能很好地与专家交流等,结果使节目质量打了折扣。
(二)思维开发和训练不到位当今社会,新媒体的发展势头迅猛,播音主持传播处在多维传播语境下,更需要学生具有临场发挥、即兴表达的能力,更甚者需要学生具有“把关人”的意识和“意见领袖”的思辨能力。④但是笔者了解到,目前很多学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只满足于“有稿播音”,不注重学生思维的开发和训练,而忽视了“无稿播音”,以至于学生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由于不能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不能担当“把关人”的角色而不能胜任直播、现场采访等工作。
(三)缺乏个性化教育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培养人才必须与市场需求相适应。教学的最终目标应该是使学生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适应市场的需要。“个性化”在媒介日益融合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个性化的主持人也备受观众的推崇。然而,很多学校的播音主持教育仍旧没有走出普及教育的圈子,对学生的教育仅限于传统的基础教学,像《播音发声学》《播音创作基础》《诗词朗诵》《新闻播音》《节目主持》等课程所占比重过多,而像《广告配音》《电视专题片配音》《影视剧人物配音》《体育解说》《出镜记者》等适应市场需求的课程所占比重过小,或者根本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如此,教出的学生辨识度过低,不但不能与市场接轨,也不能把教学和学生的兴趣相结合,造成了学生想上的课不能上,不想上的课总得上的怪象。这样的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不仅适应不了市场的变化,也没有任何特长,毫无“个性化”可言。
三、高校播音主持教学中巩固、拓展播音主持功能的路径
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怎样适应多维传播语境的发展需要,在教学中巩固并拓展播音主持功能值得深思。笔者针对当前高校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建议如下:
(一)结合时代需求,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媒介融合趋势下,各种各样的信息向人们扑面而来,怎样从这些不同媒介终端发出的信息中有效地提取出自己需要的信息,成了一个难题。近年来,一些高校开始设立了“媒介素养”及其相关课程。譬如上海大学的课程讲授着重从媒介的特征、媒介信息的选择、理解能力、质疑评估能力等方面来进行,不仅是新闻传播专业学生的专业必修课程,还作为选修课向全校学生开放。这种方法对提升学生的媒介素养有一定的帮助。另一方面,学生自身也应加强自律,不断提升自己的媒介素养。在自媒体的时代,任何学生都与媒介一样拥有即时信息的能力。但是,作为一个未来的传媒人,务必要强化自己的传播观念,努力为营造出和谐的媒介生态环境出一份力。
(二)结合前沿需要,强化学生思维的开发训练播音主持艺术专业的学习是“口耳之学”。“口”指的是有声语言的表达,而“耳”不仅仅指的是要学会辨听,更重要的是在辨听之后,对信息进行筛选、归纳、总结,最后形之于声。在此过程中最难的莫过于思维的转换。因此,在专业教学体系中,不仅要教授学生如何进行“有稿播音”,还要强化学生思维的开发,让学生在“无稿播音”中也能有出色的表现。首先要在课程设置上增加即兴口语创作的内容。一方面训练学生的思维方式,在帮助学生理清口语生成过程的基础上,训练其发散思维、聚敛思维、正向和逆向思维等;另一方面在培养学生观察力、理解分析能力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较多的即兴口语实践练习,引导学生实地观摩优秀的播音主持作品,并进行评析。这些方法都可以补充到当前的课程训练中,拓宽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对信息进行深度加工的能力。
(三)结合学生兴趣特长,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多维传播语境下,受众的需求是个性化的,同时它也成就了播音员主持人个性化的表达。在专业教学中,应该把学生的兴趣与市场需求相结合,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培养。首先,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增加一些实践性强的课程,如上文提到的《广告配音》《体育解说》等课程,这些课程可以设置为选修课,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选择。其次,可以在某些课程中补充一些实用性较强的章节,如在《文艺作品演播》或《广告配音》课程中增加《影视剧人物配音》的成分。这样,一些条件有限的高校既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可以适当地节省教学资源。再者,可以对学生分方向进行培养。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把学生分为新闻播音班、综艺主持班、影视配音班、出镜记者班等等,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前提下让学生有所侧重。正所谓“术业有专攻”,每个学生都应该不断地培养并发挥自己的特长。综上所述,在多维传播语境下,高校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学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只有注重与市场的接轨,在课程设置及课程教学方面不断创新,才能培养适应多维传播语境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增强学生对于播音主持课程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教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最优化,从而培养出更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作者:李雪单位:周口师范学院新闻与传媒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