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范文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人才培养的播音主持论文2篇

第一篇

一、培养目标与教学方法的匹配

播音主持专业教育与其他学科教育不同,它不是通过课堂讲授就可以培养出优秀人才。按照该学科一般的教学规律而言,必须通过大课讲授、小课辅导,实施艺术个性化教育。所以,办好这个专业,首先要保证富有实践经验的老师或在新闻媒体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播音员主持人指教及辅导。播音主持专业教育领域的领军院校中国传媒大学,近几年也在不断地吸纳在新闻媒体有一定工作经历的优秀播音员和主持人充实教师队伍,这一举措取得显著效果。然而从现在全国开办播音主持专业院校的状况调查分析,大部分院校由于师资匮乏,有的直接从本校的毕业生中选拔部分人留校任教,这些人往往还没有走出校门就直接走上讲台,没有从事广播电视工作的经验,因而在授课过程中的示范、引导能力偏弱。这样的课程资源、师资力量与专业培养目标的矛盾极为突出。综观各大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上,基本都是如此:“以播音主持为主、具有多种语言艺术表达技巧,有一定的采、编、播、控能力,德才兼备、一专多能,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人才。”而现实情况是“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比较普遍,大课讲得很细,却不能安排足够的小课训练。这对于技能性很强的语言训练来说,要想让学生达到一定的语言功力,恐怕是难以做到的。还有的学校由于专业教师少,小课组人数增多,有的高达30多名学生一个组,按照每组连上四节,每节课40分钟计算,每个学生只有不到5分钟上口播读时间,这样的小课“规模”,使得因材施教、示范引导的“一对一”教学模式根本无从谈起,更无法做到培养和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针对播音主持艺术的专业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专业教师应把传授知识和培养学生能力结合起来,改变那种忽视学生语言基础、语感、兴趣以及爱好等的差别而采取的“全而统”的培养方法,旧有的做法不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提升。要让学生学会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并在转化过程中,进一步丰富知识,形成知识与能力间的不断转化、不断创新的良性提高与进步。同时还要让学生清醒地认识到,忽视知识,将不能自我提高;没有能力,将不能从事实践工作。教师在教学中要能从注入式转向启发式、交互式、讨论式、自主式的教学法;培养学生想学、要学、自学的能力和创造力,并能从标准化的统一模式培养,向多样化模式培养转变。同时,还需要教师具备既能够传授给学生专业知识,又能够及时发现学生问题并加以解决的能力。如在实训课中,就有些文章中的句、段,教师与学生应该共同分析、讨论,老师还应亲自示范,让学生能直观地感受到声音的运用、语句的表达以及对作品的理解程度等,这样学生才不会学得盲目。在课程设置上应以能用、实用为原则,从岗位需要定课程、课时,定理论和实训课的比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指导,重在语言功力的培养,并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个人爱好、发展潜力等有选择地开设些拓展能力、开发思维方面的课程,充分体现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方法和手段。例如,有的学生对体育非常感兴趣,在教学中,授课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安排其体育解说、赛事主持等训练;有的学生爱好音乐,有表演天赋且有娱乐气场,授课老师可以引导其发挥特点训练不同类型的娱乐节目主持。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为学生日后的就业找到了方向。

二、专业实践与实战标准相结合

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是一个培养特殊人才的专业,实践性很强,教学上应该具备视、听、录、摄、演、控的全套播音、录像实验设备。然而,实际上目前开设了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许多院校都没有应有的录音、录像设备;有的学校虽有部分简陋的设备,远不能达到高职教育所要求的“贴近行业、贴近岗位”的要求。教学中也很难给学生进行话筒前和镜头前的演练和示范,学校硬件设施差、实践时间少,听、看节目和接触实践机会少,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弱。从部分毕业生及用人单位的反映来看,他们感到所学的理论知识远远不能适应业界的实际,讲授的内容与实践岗位能力要求脱节,学生基本技能的训练在学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和锻炼,这样势必影响广播影视事业人才的综合素质培养。随着中国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学培养必须要紧跟时代步伐,在课程建设上,要有行业专家参与制定,专业教师适时到行业一线学习锻炼,时刻把握行业一线动态,保证教学的实用性和超前性。教学实践中,学生的每一次专业训练都应该按照实战标准进行,因为普通的训练和实战中的播音主持工作是有区别的,这不仅需要学生有过硬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积极而松弛的播出状态。直播的播音主持工作的成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从业者的心理素质和他(她)在镜头、话筒前的状态,因此,教学训练在达到了语言表达的标准基础上,很关键的一环就是“状态”的训练。而表达浮于表面、照本宣科,就会出现四平八稳的“唱调”“保险调”,这种不积极的播音主持状态毫无语言色彩,与现在的播音主持专业岗位要求极不相称,更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此外,更为重要的是,播音主持专业所培养的学生在今后将利用有声语言艺术在广播电视媒体工作,而广播电视媒体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政宣传窗口,收到全社会的普遍接触和关注,因此,对播音员主持人在思想品行、行为操守上有更高的要求。而现在的学生恰恰在这些方面普遍缺乏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师就更应该引导学生伏下身来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引导学生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提升学生崇尚美善觉悟,增强学生对媒体所应遵循的“责任意识、喉舌意识和服务意识”的理解,进而激发他们对“新闻敏锐性和把握新闻事实”的能力,及时跟上行业发展步伐,与社会潮流保持一致的思想与用于创新型的精神,这才是中国广播电视事业发展的真正生力军。

三、个性特色与一专多能相结合

广播电视语言艺术特色教育强调的是个性风格和独特声音。为此,在学生入学时,从声音和语言表达上就已经有着自己不同于他人的独特之处。专业教学的最终目的不是要抹煞这些特点,而是强化其可用之处,对不利部分加以纠正。过去,我们的教学强调统一规定,而针对学生不同的个性所做的因材施教不够。这主要是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和具体传媒环境有关,特别在“”期间,播音员都要求宽音大嗓。而如今是追求个性化、多样化的时代,广播电视语言艺术也要求个性化、多样化。我们现在的教学计划都是按照教学大纲来实施的,没有从学生的个性发展去考虑教学方法和内容。按照常规的教学安排,一般都是以文稿体裁和节目、栏目顺序依次进行教学和训练。但要认识到,有些学生并非所有的形式和语体都能掌握好,或者说有些学生只是在某一两个方面有特长:有的擅长播新闻,有的善于驾驭谈话节目,有的在综艺方面有特长。所以没必要要求学生面面俱到,不能强求每个学生都对所有的文体、语体都很好地掌握,而是要重视树立和培养学生的专业个性,保护学生在专业表现上的与众不同之处。同时,要注重适应媒体对广播电视传播者的要求,在教学中,不仅要培养学生在播音主持中的个性发展,更应强调“一专多能”,要针对广播电视工作性质和语言艺术特点,引导和教育学生从学校学习开始,就要有“整体节目”意识,即在专业教学中,一方面要强化语言表达训练,另一方面更应引导学生确立“节目整体”意识,主动去把握节目整体,增强驾驭节目整体的能力,以完整的节目形式进行训练,因为广播电视工作的性质决定着播出节目是一项集体项目,一期完整的播出节目,需要前后期的通力合作、相互配合方能展现给观众可视、可看、可听的节目,单靠一个人的力量,无法完成一期完整的播出节目。为此,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专业知识、个性发挥,还要加强统筹能力的训练,更重要的要有团队合作的意识和协作精神,在三年的教学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被动地表达篇章、稿件文字的状态,要创造条件,引导学生了解、参与节目生产过程,有计划、有目的地让学生自己找选题、出创意策划,使其在采访、写作、编辑、主持播音到制作合成等各个环节都能独立完成,这样,学生的语言功力、综合素质、动手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能得到提高,确保“一专多能”的教育培养。

四、校企合作与工学相结合

播音语言艺术特色教育,离不开行业企业的支持,应该和第一线的广播电视实践结合起来,加强与各级电台、电视台、传媒公司等多种媒体行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与其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聘请有行业一线实践经验的播音员、主持人来校讲学;鼓励专业教师到行业一线实践锻炼,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实践教学水平,时刻掌握行业发展动态与专业需求;组织学生到实际工作岗位边工作、边学习,让学生尽早熟悉岗位、使教学贴近岗位,并充分利用校内外实训基地设备、场地的优势条件,由老师和行业专家带学生到电台、电视台等多种传媒公司进行项目教学,为学生创造实习、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工作中实践,在实践中提高,这样更能激发学生无穷无尽的创造力,也会促进老师改进教学方法,推动教学改革,多出教学和科研的新成果,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职业型、实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播音主持专业人才。

作者:张权雷珺然单位: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玉林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第二篇

一、播音主持专业教育的基本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有待提高近几年,通过多种层次级别的教育质量评估,播音主持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水平不断提升。大多数高校在横向比较、纵向施压的环境下,对师资力量有了更全面、清醒的认识,纷纷招聘受过专业教育的硕士、博士研究生等专业人士担任教师,我国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力量有了明显提升。但是,播音主持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仍然存在问题。首先,授课教师大多只从事专业教育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在传授专业知识时大多是纸上谈兵,将书上的理论机械地灌输给学生,缺乏灵活性、生动性,教学质量并不理想。其次,教师知识结构过于单一。教师合理的知识结构应该是以播音主持专业领域知识为主,同时涉及与该专业相关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了解不同的专业知识、文化,以打破学科壁垒,实现优势互补。

(二)课程结构设置不到位对于播音主持专业的分类,业界存在一定的分歧。一些人认为播音主持不属于艺术类专业,而属于新闻传播专业,这对播音主持专业设置的合理布局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播音主持专业包括播音与主持两个方面,多年来,业界从职能、对象、情境、时态、工作机制、口语运用等方面对播音和主持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界定。由于播音和主持在实践中的界限并不明显,所以,各高校对该专业的划分并没有完全遵照国家的教育大纲,这就导致了学科设置不统一。有些应该开设的课程由于师资缺位、学分限制而无法及时跟进;有些需要淘汰、更替的课程不能及时改革。

(三)就业机遇与挑战并存随着新兴媒体的飞速发展,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有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平台,他们在就业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除了进入传统的广播电台、电视台,还可以选择网络等新媒体,担任网络视频、移动视频的主持人。此外,部分学生还选择进入影视传媒公司,担任配音、广告等工作,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即使这样,播音主持专业毕业生仍然存在就业难的问题。一方面电台、公司等对优秀人才求贤若渴,优秀主持人任职多家电台、公司的现象屡见不鲜;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频频遭拒,没有施展能力的舞台,这是由高校的人才培养难以适应广播电视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育与实践脱节导致的。

二、播音主持应具备的素质条件

(一)即兴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即兴表达能力涵盖了即兴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两个方面。即兴语言组织能力体现在主持人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根据现场的环境、氛围、节目主题、进程等情况,快速组织语言,并且做到表述准确得当、清晰明确,同时富有感染力。语言表达能力是指节目主持人在主持的过程中语言精炼准确、文理相通、清晰连贯。随着播音主持领域竞争加剧,主持人更加重视塑造自身的主持风格,并时常结合节目风格进行调整,以实现人与节目的和谐统一。调整主持风格属于表演的范畴,主持人形象风格的创造就是表演能力的体现。

(二)组织协调能力一名优秀的主持人要具备处理事件信息的能力。在新闻报道、节目主持、处理突发事件等工作中,需要主持人精准地获取信息,并迅速加工组织信息,提炼信息价值,发现信息意义所在,并及时宣传引导。

(三)全面的知识储备主持人要对各个方面的知识都有所涉猎,尤其对主持节目所涉及的知识体系要有一个全面综合的了解,这样在主持的过程中才能侃侃而谈、自信从容,让观众信服。当然,主持人对各方面知识的了解并不需要达到专业的水准,只需要做到熟悉即可。

三、对我国播音主持专业教育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第一,专业规模应适度。结合考生数量和播音主持专业人才饱和的现状,国家教育部门应审慎批准新建专业,同时严控专业招生数量。第二,生源质量是关键。应适时、适度地提高专业领域的准入门槛,严格把控生源质量关,避免“短板效应”,为提升教学水平提供保证。第三,保障师资力量。要不断优化师资专业知识结构,鼓励教师队伍继续深造学习,同时,创造条件让授课教师进行播音主持演练,提升教师的实践水平和教学水平,提高教学的灵活性与生动性。第四,优化学科设置。按照教学大纲,根据不同专业的不同特点和属性,确定教学目标;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设置学科课程。第五,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高校应该实施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空间和创作平台,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培养模式、教学计划、教学内容要注重与播音主持业的发展相结合,做到与时俱进。

作者:杨松桥单位:辽源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