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谈高校毕业生基层可持续发展机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实现可持续发展,对社会主义现代建设与个人自身发展具有双赢的意义。由于人才选拔缺乏针对性、政策缺乏长效性、政策保障难以落实等原因,导致基层高校毕业生人才流失。建议施行“人岗对接”的选拔方式,从搭建长效职业成长平台,拓展职业发展空间,完善激励机制入手,进一步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高校毕业生;可持续发展;基层
从2003年开始,团中央、教育部根据国务院常务会议、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通知》[1]以及200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的要求,以高校毕业生为对象,组织各地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截至2018年底,相关职能部门已经启动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计划”和“农业技术推广服务特设岗位计划”等多项大学生基层就业项目。系列项目实施十五年来,为我国基层教育和管理事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也使众多高校毕业生参与并深入了解了地方基层工作,这种互赢方式开创了基层工作的新局面。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成长成才,201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联合印发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的通知》[2],要求地方结合实际,加强组织,制定具体实施方案,确保相关任务的顺利完成。近年来,河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进展比较顺利,也取得了一定经验。但是,人才流失严重,选拔人才、留住优秀人才的难度比较大。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背景下,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可持续发展,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基层队伍,对于河北省基层工作的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一、基层人才流失原因
经济发展相对较慢的地区基层人才大多存在“留不住”的现象,这是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工作的专门项目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河北省是资源大省,区位优势独特,市场容量较大,但经济发展规模和速度却远远落后于京津地区。权衡比对相关因素之后,相当一部分的河北省高校毕业生选择到经济发达、发展空间更大的京津地区。究其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一)人才选拔缺乏针对性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通过层层考试选拔的人才,经过省级政府组织安排与个人意愿相结合的方式,以自上而下的形式将高校毕业生分派到基层。这些项目招募对象主要为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除专业性特别强的岗位(如“三支一扶”项目中的“支医”)外,大多岗位对招募对象的专业没有特别要求。这种人才选拔分配的方式,忽略了地方用人部门对所用人才的具体需求,人才选拔缺乏针对性,使基层需要的对口人才招不到,而分配到地方的毕业生由于专业不符,且缺乏工作经验,难以适应具体工作。这样,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不能发挥作用,没有适当的职业定位,也就不能安心工作。
(二)政策缺乏长效性大多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的服务期限都较短,一般为1~3年。从政策导向上看,服务期满后对于人才的去留,目前主要以人才流出导向为主,除了参加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招聘有优惠,考研有加分外,目前还缺少留住这些人才的长效政策。这可能会导致已经入职基层的高校毕业生对未来缺乏足够的信心,不能全身心投入基层工作;即将入职的高校毕业生,相当一部分将基层就业当作权宜之计。河北省的一些地方部门也面临这样的困境,亟需建立健全地方选拔人才、使用人才的长效政策,让那些已经在地方工作了一段时间、积累了一定基层工作经验且年富力强的高校毕业生安心留在基层工作。相对而言,北京、天津在这方面的相关政策较为灵活,有些工作项目不仅可计入工龄,甚至任职期满后可直接转正,并解决本地户口[3]。这些政策不仅稳定了基层人才队伍,更能吸引全国各地优秀人才云集于此,尤其对河北省人才的虹吸效应更为明显。
(三)保障政策难以落实影响高校毕业生服务期满后去留问题的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还是薪资收入。多数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项目都明确规定了高校毕业生在服务期内应享受的待遇。这些待遇需要中央、地方各级政府部门层层审批拨款。限于审批时间限制,有些地区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待遇落实不及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这些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另外,由于目前河北省各地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城乡之间、城市之间、地区之间的政府财政收入差距较大,部分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的政策待遇常常落实不到位。保障政策落实不及时、不完善将直接影响经济落后地区高校毕业生的工作热情和工作信心。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基层可持续发展措施
在鼓励大学生村官时提出:“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增长见识、增长才干,促农村发展,让农民受益,让青春无悔。”[4]这不仅是对大学生村官,更是对所有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工作成长成才的殷切期望。建议搭建职业成长平台,完善激励机制,创新人才选拔方式,以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的可持续发展。
(一)实行“人岗对接”的选拔方式建立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可持续发展的机制,要从人才选拔机制入手,实行“人岗对接”的人才选拔方式,包括用人单位和招聘对象两方面。一方面,以基层需求为导向。以用人单位的需求作为人才选拔的导向,以自下而上的方式确定招聘对象。国家相关部门可适当“放权”,只提供政策和财政方面的支持与保障,相关主管部门结合各地的实际情况,通过向基层用人单位征集意见,有针对性地向社会公布各单位和各地区的选拔对象和选拔标准,防止“一刀切”的选拔方式。另一方面,提高人才招聘质量。严格遵循“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标准,人才选拔阶段要严把“德”的质量关,建立“德”的评价体系,“优中选优”,确保政治过硬。“才”的选拔标准则以“专业对口”作为优先选择条件,结合学生专业学习的相关指标制定选拔条件。对于其他地区拥有较强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志愿长期服务基层,有基层生活经验的高校毕业生,在结合个人意见的基础上,可进行跨区域调剂。
(二)搭建长效职业成长平台1.构建职业教育机制(1)开展岗前培训高校毕业生参加工作初期,对地方的情况缺乏全面深刻的了解,地方职能部门要根据本地发展的实际情况,开展岗前培训,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好扎根基层的准备,坚定在基层建功立业的决心。让工作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职工作表率,帮助毕业生掌握基层政策,熟悉地方情况,了解工作流程。(2)制定职业发展规划由于多数选拔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基层需要的专业不对接,为减少入职后工作的盲目性,避免人才浪费,聘请专家结合毕业生所学专业与基层急需人才结合,帮助他们做好职业定位和发展规划,让高校毕业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开展工作。(3)实行“导师制”为缩短高校毕业生入职后的适应期,促进他们快速成长,尽快成才,可以实行“导师制”。发动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业务骨干,作为导师制的师资力量。有计划地组织相关的理论教育并进行现场指导,以“传帮带”的形式,帮助高校毕业生尽快厘清工作要点,熟悉工作方法,掌握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4)增加继续教育机会通过政府补贴,为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提供继续教育机会。掌握基层事务处理的方式方法,是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工作的安身立命之本。为进一步适应经济形势的发展和工作内容的创新,有必要通过继续教育的方式,对这些毕业生实行定期和不定期的集中培训,不断提升他们的工作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提升他们处理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这是引导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工作的重要环节。2.拓展职业发展空间拓展职业发展空间,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全面发展成为基层工作的骨干力量。首先要净化政治生态,为在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5],让他们看到一个公平的职业上升通道。其次,制定高校毕业生发展政策体系[6]。从顶层设计入手,建立良性竞争机制,对表现突出、工作业绩优秀、群众满意的高校毕业生在干部培养和任用上,纳入“岗位职务晋升”“干部人才选拔”的重点培养对象的范围内[7]。在职称晋升上,可对长期坚守在基层一线,或在基层作出突出贡献的高校毕业生,实行职称和职务的破格晋升。对专业性要求不强的岗位之间、部门之间、地区之间的基层高校毕业生可定期轮岗,拓宽视野,增长见识,提高工作热情,使这些学生成为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三)完善激励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在基层可持续发展,要完善激励机制,使他们前进有方向,工作有榜样,干活有动力。首先,树立先进典型。注意在基层就业的高校毕业生中发掘先进事迹,树立典型形象,并在基层高校毕业生中广泛宣传[8]。通过舆论引导和榜样的示范作用,使基层高校毕业生明确基层工作的目标和方向,了解榜样的工作方式方法。其次,明确身份。鼓励高校毕业生扎根基层,在基层可持续发展,要确认他们任期满后的出路问题,要在政策上明确他们的身份。这样才能促进高校毕业生尽快施展工作抱负。再次,实行政策补贴。高校毕业生基层就业的专门项目,工资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一般为固定工资。为解决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的后顾之忧,激发工作热情,显示基层工作的公平性与激励性,地方政府应当根据各地实际情况与物价水平,实施浮动工资制,即“基本工资+绩效工资”相结合的方式。经济落后地区落实政策补贴,让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不仅“下得去”“留得住”“扎得稳”,且能够在事业上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2003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Z].国办发〔2003〕49号.
[2]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中共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的通知[Z].人社部发〔2017〕85号.
[3]帅月.高校毕业生农村就业的推动政策研究[D].长春:吉林财经大学,2013.
[4].“给大学生村官张广秀复信”[N].2014-01-28(01).
[5]中国共产党新闻网.“牢记总书记的殷切希望”系列报道之三江西:净化政治生态营造廉洁从政良好环境[EB/OL].
[6]蒋承,张思思.大学生基层就业的趋势分析:2003—2017[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8,36(5):60-70.
[7]王瑞红.大学生唱响基层就业“主旋律”为新农村建设贡献才华[J].劳动保障世界,2018(28):50-52.
[8]黄波.鼓励大学生扎根基层,从哪入手[J].人民论坛,2018(28):86-87.
作者:田谧 王立军 单位:河北地质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