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办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优势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摘要】文章从五个方面分析了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优势,并建议通过发现、挖掘、强化其自身优势,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对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指示精神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民办高校;高质量就业;优势
2012年中共十八大报告中强调了“要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引起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有调查显示大学生群体所理解的高质量就业包含的内容较多,如较高的薪酬、合理的社会保障、良好的个人发展前景等。而大学生群体内部对高质量就业的解读也不完全一样。“985”、“211”等重点大学的毕业生就业质量很稳定,基本上都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我国上市公司TOP100主动上门招聘90%以上都是到这些院校。但对于转入大众教育的一般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实现高质量就业则比较困难。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优势有哪些,如何通过发现、挖掘、强化其自身优势,有效提升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质量,对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指示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学术界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问题的研究文献中,归纳总结主要从三方面进行研究:关于就业质量的研究;关于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关于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优势的研究。
一、就业质量的内容
关于就业质量,国际劳工组织曾编制了一套衡量体面劳动的指标,共14个,包括足够的收入、工作稳定性、社会保障等。欧盟委员会(2001)对工作质量评价的建议指标是内在工作质量、技能、终身学习和职业发展、性别平等、健康和工作安全等10个维度。我国学者的研究普遍把工资收入作为核心要素,并强调劳资关系和社会保障。施罗德(2007)认为,高质量就业是指个人在其认为既具有挑战性又能获得满意感的工作的综合环境中获得谋生所需收入的能力。笔者认为,用薪酬水平一类的指标评价就业质量并不具有普适性,不同地域、不同行业、不同群体,期望的薪酬水平并不一样。所以,将就业岗位满意度表示就业质量,具有代表性和适用性。
二、大学生就业质量影响因素
关于影响就业质量的因素,研究成果很多,但结论各异且针对民办高校学生特点的研究很少。刘小瑜、胡军刚(2008)的研究表明大学毕业生的性别、年龄、政治面貌、生源地、户口性质、专业类型对其就业状况产生了显著影响。黄敬宝(2007)认为个人努力程度、综合素质、就业意愿、就业行为会影响就业能力。魏捷,付春新(2006)提出国家政策,就业观念,自身素质和办学特色是影响民办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主要因素。江玲(2015)以安徽某民办高校为例进行研究,提出学校教育教学、学生就业观念、学校就业指导和就业经费投入是影响就业质量的几点因素。唐琳等(2015)立足于学校和个人两个角度,对民办高校的毕业生就业质量从宏观层面和微观层面对就业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宏观层面从学校整体就业趋势来分析专业和学校对于大学生就业影响;微观层面即个人就业能力、个人自然信息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姜超凡、宋剑飞(2010)认为,我国民办高校专业的设置一般紧跟市场,课程设置具有实用性和科学性,其培养的大学生具备着公办高校大学生所不具备的优势。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能否发挥自身特有的优势,是影响其就业质量的重要因素。而且,能否发挥自身优势的主动权在很大程度上掌握在学校和大学生自己手中。
三、民办高校大学生就业优势
李文红(2015)认为,民办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与公办高校毕业生相比处于相对劣势地位。民办高校应发挥其灵活办学机制、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强烈发展的主动性和驱动力等优势。沈逸君,王芳(2015)提出,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其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应该从习惯养成入手,从学生内因出发,提升工作动机、个人特质和工作风格三类基本非智力因素。笔者认为,民办高校大学生自身就业优势可以概括为贴近市场优势、专业技能优势、多元智能优势、低期望值优势和风险承受优势等五大优势。在民办高校到底哪些就业优势已经存在,哪些就业优势已有所发挥,哪些优势还需要挖掘。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1)所学专业贴近市场需求。民办高校办学基本上都是以就业为导向,专业设置和调整,课程设置和调整,都紧随市场需求。一般情况下,民办高校一般不会设置类似哲学、历史等冷门专业,。但如果大家一窝蜂地赶热门,也可能供大于求,市区特色,适得其反。因此,通过专业设置实现高质量就业还需要研究所学专业是否市场紧缺;以及所学的课程是否有用。
(2)专业技能掌握程度。相当一部分民办高校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导向,重视实训课开设比例,加强培养动手能力。有的学校还要求学生考取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证书,从而为顺利就业加大砝码。因此,学生是否拥有专业资格证书;是否拥有专业技能比赛获奖证书;专业实训课时数量(所占总教学课时比例);专业实训教学质量是需要考虑的指标。
(3)多元智能优势。民办高校的学生相对公办院校的学生最突出的特点是文化素质差,基础知识薄弱,特别不适应死记硬背式的应试教育。但按照多元智能理论,几乎每个人都是聪明的,只是聪明的范畴和性质呈现出差异。“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生的差异性不应该成为教育上的负担,相反,正视差异性可以将其变成是一种宝贵的资源。民办高校学生死记硬背、逻辑数学智能方面可能弱势,但其他方面可能有优势,如情商,如人际关系智能,这些优势发挥出来,也有利于实现高质量就业。多元智能可以从是否拥有组织能力,是否拥有协调能力,是否拥有沟通能力,是否拥有团队合作能力,是否拥有执行力几个方面来发挥优势。
(4)低期望值优势。对就业质量的高低,本课题主要通过就业岗位满意度判断,而就业岗位满意度主要是人的主观感受,与期望值关系极大。如果其它参数不变,人的期望值越低,满意度就越高,越容易实现高质量就业。民办高校学生作为应试教育下的弱势群体,对就业的期望值一般较低,这种低期望值反而是一种优势。这种优势可以从毕业生对薪酬水平的期望值,对就业地域的期望(大城市、中小城市、县城、农村),对工作环境的期望,进政府部门和大企业的期望等四个方面来衡量。
(5)风险承受能力较强。大学生从毕业到实现高质量就业,除少数人数外,绝大部分不会是无缝链接,其间会充满风险和不确定性。如果是创业,失败的风险更大。但如果惧怕风险和失败,束手束脚,不敢应对挑战,就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就业。民办高校学生由于经历过太多的失败和挫折,所以,承受风险的能力一般较强,例如是否惧怕创业失败,是否担心应聘失败,创业或应聘成功是否经历多次失败等,这些可能转化为一种优势,对实现高质量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对民办高校高质量就业的研究有利于实现中央提出的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首先要使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脱贫,这是硬骨头。除此以外,还有一项任务不能忽视,就是要造就庞大的中产阶级。我国现在每年近700万大学毕业生,这些人能否实现高质量就业,对造就庞大的中产阶级队伍极为重要。特别是民办高校大学生,如果能充分发挥其自身优势,实现高质量就业,意义重大。其次,有利于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民办高校现在已经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由于大家都知道的原因,民办高校的总体社会评价还不高,很多学校还在为生存下去而苦苦挣扎。如果能够真正挖掘和发扬自身优势,明显提高民办高校大学生的就业质量,将从根本上提高民办高校的社会地位,促进民办高校健康可持续发展。第三,有助于增进民办高校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我国城乡多少家庭节衣缩食,把孩子送到民办高校接受大学教育,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比不上大学要高的就业质量。但这并不能保证自然而然得到满意的就业岗位。如果上了大学比不上大学好不了多少,说明这些学生及其家庭在在教育上的投入没有得到合理回报,或者说蒙受了巨大损失。发现、挖掘、发扬民办高校学生的就业优势,归根到底是为了民办高校学生及其家庭的利益,使他们的教育投入物有所值。教育主管部门,在对民办高校的管理、评估、考核中,应有意识地引导、激励其发挥就业优势。民办高校管理层可以参考这些影响因素,改革专业设置、课程设置,优化教育教学资源配置。同时,高校学生可以参考就业优势分析因素,建立身份自信、素质自信、智能自信,扬长避短,实现高质量就业。
【参考文献】
[1]刘小瑜,胡军刚.基于回归模型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影响因素实证分析[J].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8(2)
[2]李文红.发挥比较优势,提升民办高校学生就业竞争力[J].广东培正学院学报,2015(1)
[3]黄敬宝.人力资本、社会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质量的影响[J].北京社会科学,2012(3)
[4]魏捷,付春新.影响民办高校毕业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分析———基于西安5所民办本科院校的调查[J].教育与经济,2006(4)
作者:杜娟 单位:西安交通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