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范文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研究

摘要:对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的评价中,人们关注的往往是对毕业生培养过程的评价,而忽视了对毕业生培养结果的评价。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评估中,缺乏作为用人主体的用人单位满意度进行评价的体系,忽视用人单位满意度对提高学生就业质量的重要指导作用。本文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

0引言

党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在对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中提出,职业教育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与工匠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人才,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中国制造2025”的实现,促进新动能发展和产业升级,带动扩大就业和脱贫攻坚,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迈向中高端水平的迫切要求,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因此,研究黑龙江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对黑龙江经济的振兴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研究现状

1.1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王炳忠(2013)认为雇主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当前毕业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以及综合素质的高低;申永忠(2013)认为用人单位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从企业的效益出发,对企业员工的实际工作能力等方面的情况更加熟悉和了解,因此他们对大学毕业生员工的评价往往更加客观。国内学者主要从大学生就业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大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大学生就业的主观满意程度等进行研究。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刘素华,韩春民合著《对就业质量评价和定期制度问题探析》一文(载于《学术交流》2007年第1期);杨河清,李隹合著《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实证分析》一文(载于《中国劳动》2007年第1期);周杳棋著《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一文(载于《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第2期);肖瑞兵著《构建高职院校学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一文(载于《中国高等教育评比》2009年第2期)。

1.2国外研究现状

在发达国家,职业教育有着几百年的历史,在人才培养、专业设置、教育管理、招生就业等很多方面都积累了许多经验。对毕业生就业质量的评价,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一些独到的经验做法。例如世界劳工组织(ILO)在上个世纪90年代就以“核心劳工标准”的形式提出了“就业质量”这一概念。英国的《泰晤士报高等教育副刊》在2005年和2006年,连续两年保留了用人单位评价这一指标,并且这一指标占排名总分10%的权重,“用人单位评价”成为了该排行榜的一大亮点。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有:国福丽著《国外就业质量评价指标研究概述》一文(载于《中国劳动》2009年第10期;王丽燕著《日本高等职业教育机构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其启示》一文(载于《职业技术教育》)。综上所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正在成为评价高职教育办学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2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理论基础

2.1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的意义

用人单位作为高职毕业生的主要接收者和使用者,能清楚了解和感受高职毕业生的综合表现,直接客观的评价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情况,而毕业生在用人单位企业的综合表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职毕业生的就业质量,反映出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反映出用人单位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期望与毕业生实际培养质量的差距。这些对专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是提高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效率和质量的重要依据,对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提高高职院校办学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高等职业教育就业质量的研究备受学界关注,但是基于满意度的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分析研究在国内比较少,正处在探索期。基于用人单位和学生对就业的满意度,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将丰富就业质量研究理论。用人单位作为就业市场中的主体,通过调查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就业质量将更加客观,对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2.2理论基础

用人单位满意度,主要根据美国顾客满意度指数模型(ACSI)(1994年由美国密歇根大学商学院、美国质量协会等编制)和张金成、胡永红研制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模型。根据上述模型,结合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自身特点,制定用人单位问卷,采用多角度、多维度、全方位的方式进行调査研究,从而形成了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认识,作为建立一些核心概念和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实践的基础。

2.3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的核心概念

2.3.1就业质量

大学生就业质量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概念。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经验,根据国情特点,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是一个综合性概念,它指的是高职院校的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与生产资料相结合并取得劳动报酬和利益相关方对工作的满意程度的期待与实际感受的综合评价。这个界定表明了判定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好坏优劣程度在一定意义上是由用人单位对高职毕业生在工作中的综合素质及其现实表现满意度和毕业生对就业状况的满意度程度来衡量的。

2.3.2高职毕业生

高职毕业生是指已经在普通高等学校接受了3年全日制高等教育,并且顺利完成了学业,获得毕业证书的学生群体。从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的结构来看,是指高等专科教育。

2.3.3用人单位

用人单位是指具有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运用劳动力组织生产劳动,且向劳动者支付工资等劳动报酬的单位。用人单位的用人权利能力和用人行为能力,自其依法成立之时产生,自其依法撤销之时消灭。目前,适用《劳动法》的用人单位包括:企业、个体经济组织、国家机关、事业组织、社会团体。

2.3.4用人单位满意度

用人单位满意度解释为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期望和需求与在实际工作中对大学毕业生综合素质和各方面能力的感知效果相比较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感觉状态。

2.3.5高职毕业生满意度

本课题将高职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解释为高职毕业生的期望和需求与在实际工作中的感受相比较后所产生的一种感觉状态。

3基于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3.1新技术革命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

2016年《经济学人》的一篇重磅文章从技术、就业、教育、政策、道德五大维度剖析了人工智能革命,提出以前看起来不可能自动化的工作也许将被人工智能替代;2013年,牛津大学的CarlBenediktFrey和MichaelOsborne调查研究发现美国有47%的工作很有可能会在不久后被“计算机资本取代”。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在各个行业的应用,新行业不断产生,提升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水平成为高职高专提高就业率和办学质量的关键,是高等职业教育进行供给侧结构改革,优化专业建设和进行新专业建设的重要依据。用人单位作为高职高专毕业生的主要接收者和使用者,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顾客,能清楚了解和感受高职高专毕业生的综合表现,直接客观地评价学生毕业后工作情况;而毕业生在用人企业的综合表现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所在的高职高专院校在专业建设、办学水平、办学条件等诸多方面的实际情况,反映出供给侧的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促使高职院校把用人单位作为重要的利益相关主体,更加密切关注用人单位需求的变化,更加切实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实现高效率高质量培养人才的目标。

3.2构建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

3.2.1坚持人文素质与基本技能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通过对毕业生就业用人单位的访谈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人文基本素质和基本能力更加关注。人文素质包括:文化素养、逻辑推理能力、交际沟通能力、工作态度、积极的价值观等基本内容;基本技能应该包括:数学逻辑推理能力、专业基本技能、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在制定满意度评价指标时,应充分建立在教育心理学、社会学、管理学、专业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科学论证,坚持基本素质与基本能力评价相结合。

3.2.2用人单位评价多层次、全过程评价的原则

要充分考虑到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体系多层次性,要综合基层、中层和高层用人管理者对毕业生就业的期望和实际工作岗位表现评价的视角差异,进行综合对比分析,选出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满意度指标,用以反映毕业生在实际工作中的表现。

3.2.3利益相关方多维度原则

高职高专毕业生雇主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应确保评价指标的客观公正,既要从用人单位的视角进行设计,又要防止片面简单化,还要从利益相关方:社会主体国家、就业主体学生、家庭主体家长、人才培养主体高职院校等多维度进行设计,使指标的制定更加客观公正。

3.2.4专业性与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科技进步日新月异,随着移动互联网和云技术、大数据、新能源、机器人及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在产业和服务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今后5年,现存的商业模式和劳动力市场将发生极大的变化,一些行业和工作岗位正在消失,一些新行业和岗位正在产生,变化正在以几何级数的速度发生。据预测,现在40%的工作岗位将要消失。所以,对毕业生既要进行短期专业考核,也要考核毕业生适应工作变化的能力。因此,毕业生雇主满意度的考核应坚持专业性和适应性相结合的原则。

3.2.5分阶段的全过程评价原则

用人单位满意度的评价,是完善第三方评价体系的质量诊断与监控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建立用人单位全程评价机制,包括跟岗实习评价、顶岗实习评价、毕业生就业单位评价,使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成为高职供给侧结构改革的重要依据。

4结语

对用人单位满意度指标进行研究,对高职教育供给侧结构改革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为职业教育专业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教育研究者、用人单位、毕业生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实践中不断的进行探索完善,推动职业教育供给侧结构的改革,实现高职毕业生更高质量、更充分的就业,完成职业院校高质量高效率培养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6]刘凯,张传庆.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中国高等教育评估,2014(1):39-44.

[7]张金成,胡永红.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测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2(238):129-130.

[8]任培江,周海华.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培养质量满意度调查[J].学园,2010(5):40-41.

[9]韩威,谢梦.用人单位对中外高校毕业生的满意度调查研究———基于清华大学年雇主调查结果[J].中国青年研究,2011,10:81-85.

[10]陈吉胜.水利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研究[D].西南大学,2015-04-08.

[11]看《经济学人》如何看待人工智能革命[OL].

作者:刘晓岩;刘晓杰;刘春霞;吴龙慎;王永丰 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