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浅论院校班级德育革新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班级是一个学校对学生实施教育和管理的基层组织。班级德育工作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细胞”,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发展与稳定。近几年,党和国家的各级领导都高度重视高校德育工作。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2005年1月,中央召开了全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总书记发表了重要讲话。2005年8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对高校的德育内容、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工作措施等方面作了明确要求。2006年秋季开学,全国高校500多万新生全部使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统编教材,大部分高职院校也都拟定了具体实施方案。然而在管理与教学中,高职生德育工作问题日渐凸现,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德育教师水平参差不齐,素质亟待提高
我国的高职院校绝大多数是由中专学校合并、升格组建而成,德育教师队伍总的来看是不尽人意的。一是部分高职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在价值取向上存在误区,认为只要教给学生专业技能就行,德育工作平时讲讲而已,教育方法僵硬。二是德育教师和班主任不纯,缺乏优秀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据调查,某院校选聘没有专业特长的行政人员做德育教师,让勤杂人员担任班主任,既不安排思政专业硕士研究生当高职班的班主任,也不安排上高职生的德育课。三是部分班级德育工作者不专,“仕途”意识较浓。当初担任班主任只是出于晋升职务、职称的需要,一旦成为“双肩挑”的领导后,班级德育工作就会“顾此失彼”,而学校在没有合适人员的情况下,只能安排半路出家的教师担任班主任。例如,某校竟然聘用未取得高校教师资格的教师担任班主任,有的班主任不能有效组织班级活动,缺乏心理教育能力,对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的方法全然无知,学校的有关精神很难贯彻到学生当中去。
2、班级德育工作薄弱,管理手段机械简单
现在的高职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相当一部分家长都怕孩子受委屈,再不想孩子受苦,百般宠爱,因而从小就自私、孤僻、怕苦怕累,对班集体荣誉漠然视之。班级德育工作仅靠班主任一人支撑,院、系、班德育功能不足、地位弱化;以成人化的内容和形式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忽视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人的发展的内在需要,班主任管理大多采取灌输式手段,把学生置于纯受教育者的地位,教育方法机械简单,学生一旦违反纪律,往往习惯于训斥或惩罚,不能结合学生面临的具体问题开展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教育,因而难于收到春风化雨的功效。有些班主任与学生家长平时缺乏沟通,到学生出了问题时,有的家长就出来袒护、阻挠、辩解,引起学生与班主任的对立。如某校一位女生经常出入娱乐场所,沾染,当校方将其开除时,家长竟以不知情为由,扬言要与学校打官司,在师生中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3、德育工作缺乏科学定位,学生对德育不感兴趣
德育是学校工作的首位,它的基本内容包括政治理论教育,思想品德教育,法制纪律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在日常性思想工作中,是“知”与“行”的统一。而在现实中,人们长期以来都简单地把德育看作是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把德育工作过于理想化,过于远大,过于空洞,理论不能贯穿于实践中,内容超越实际生活,教学与职业教育脱节。甚至有的学生问德育是什么?德育属于什么专业?等等。有些高职院校德育工作很难打动学生,特别是社会由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时期,高职生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变化,同时家庭教育的错位,也导致了学生对德育工作的片面认识,于是对德育工作产生了逆反心理,把德育变成了学习的包袱,甚至认为德育只是说教,常规教学秩序难以保证,校内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从去年开始,高职院校正在颁布和实施新的学生管理的工具,可有可无。
二、班级德育工作改革与创新的对策
针对高职院校德育工作的新形势,班主任应客观辩证、实事求是地解读学生个体,以集体主义价值观为导向,创设良好的“第一印象”,培养学生集体主义情感,培养学生的集体协作精神,以最大的灵活性和高超的艺术性,改革和创新班级德育工作。
1、观念创新是前提。作为班级德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班主任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关怀意识,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以学生的需求为德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落实到学校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增强德育工作的效果。
(1)观念创新要突出时代意识。班主任一定要全面解读、认识新时期高职生思想与意识变化的特点,把握时代脉搏,与时俱进。随着当代人们自由意识、权利意识、发展意识的增强,紧密联系改革开放的实际,使德育工作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增强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2)观念创新要变成教师的表率意识。班级德育工作者只有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在语言、行为上表里一致,时时处处维护教育者的形象,才能赢得学生的尊敬与爱戴,共同营造良好的校园育人环境。
(3)观念创新要确立师生的平等意识。高职班级德育工作者不能因高职生分数低而受到歧视,要彻底改变单一的、无个性色彩的说教模式,使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能平等和谐互动,积极构建适合高职生身心发展特点和品质发展要求的现代德育模式,促使德育工作更加生动活泼。
2、内容创新是核心。高职生正处于青春期,思维活跃,自我主动发展意识强,思想逐步趋于成熟,对社会生活技能有着强烈的求识欲。因此,班级德育工作内容仍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从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入手,引导高职生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物质需要与精神需求的关系。
(1)内容创新要强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确保德育建设的正确方向。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要教育高职生努力学习和实践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观察、分析事物的立场、观点、方法,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因素冲击的承受能力,抵御各种错误社会思潮和腐朽没落生活方式的侵蚀。
(2)内容创新要以班级建设为主线,结合本班特点,尝试一些新理念、新技巧运用到班级德育工作中。例如,在开展班级活动中,引入情景模拟方法,将学生人际交往中反映出的矛盾归纳成几个小案例:如“寝室钱物被盗”、“借钱不还”、“寻衅斗殴”等,安排同学扮演角色进行排练后在班上表演,让全班同学在具体情境中交流与互动,参与讨论,从而揭示人际交往中的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在是非面前发现问题、澄清问题。
3、机制创新是保证。班级德育工作要取得实效,就是要根据不断变化的形势建立一套相应的机制保障。
(1)加强保障机制,建立院、系、班德育工作队伍,立制建章,保证资金、场所到位,使院、系、班德育工作能立体对接,课任教师、团委、学生会德育工作能横向交流,形成全校德育工作网络,保证班级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2)设计预警机制,多渠道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社会思潮和情绪状态等,防患于未然。在班上建立有效的“信息员”制度,随时掌握可能影响学生及社会稳定的言论或事态,全面了解错误思潮可能对主流价值体系的冲击,避免突发事件的恶化和发生。
(3)完善评价机制,就是通过班级德育工作效果的反馈系统,使人们了解德育建设的功过得失等,为下一步的工作提供借鉴,适时地对德育工作原定计划和方案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做到重点突出、措施得力、效果明显,使德育评价机制科学地发挥出它的反馈与导向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