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青少年人格缺失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编者按:本文主要从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青少年人格缺失的原因;对青少年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的对策,对青少年人格缺失进行讲述。其中,主要包括:庭教育的原因、学校的原因、社会环境的影响、人格教育应从娃娃抓起、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构建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构建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发展青少年的人格是为了社会的发展、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据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必须回归传统、重视中西方文化比较并权衡取舍、“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家庭、学校和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帮助青少年构建道德人格,使其拥有社会责任感,无忧无惧、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和仁爱之心。同时青少年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具体材料请详见:
摘要:道德人格对青少年的成长与发展至关重要,面对急剧变革的时代,青少年在某些方面出现了人格的缺失,针对青少年的困惑与迷茫,家庭、学校、社会应协手共建道德人格体系,塑造兼有现代道德风尚和民族传统美德的人才。培育具有现代素质的中华新人,重铸国魂。
关健词:青少年人格缺失人格构建
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人格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影响,多种调查研究都证明,成功者和失败者之间最大的差异不是智力上的差异,而是非智力方面的差异,其中人格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
改革开放将我国的社会生活推向了崭新的时代,但急剧变革的时代步伐带来了中西文化的碰撞和新旧观念的交锋,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人们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不知如何做人才是理想的。时代的发展要求青少年学生不仅要有现代的知识技能,而且要有健全的人格,成为自由全面发展的人,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们适应急剧变化的社会,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现实并有效的为社会服务。
一、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富强和民族的复兴都离不开他们的努力与拼搏。但是,或许是应了那句老话“不堪承受之重”,如今青少年人格缺失的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并成为人们评价青少年诟病中最严重的一种。主要的问题包括:“信仰虚无,游戏人生。“赚大钱”、“有跑车”、“嫁给有钱的男人”……很难相信这些回答就是一群十七八岁的学生向往的人生目标,一位在高校的教师讲述了近日她与学生之间的一次关于理想的对话,让她倍感忧心的是多数学生缺乏人生规划,只有物质追求而没有精神目标;缺乏诚信,言行不一。人无信而不立”。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据《中国青年报》的一次调查统计表明,在校学生中未说过假话的平均只有6.2%,其中,幼儿园小朋友占84%,小学生占51.3%,中学生占20.1%,大学生占0.48%。孩子的心灵本是纯真无邪的。但随着接触社会,童心却受到玷污,诚信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匮乏,到大学阶段达到了不诚实的最低点;礼仪失范,公德意识差。尽管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取得新的进展,但青少年礼仪修养的现状却不容乐观,与礼仪相悖的现象日益严重,如无视课堂秩序,旷课、迟到、早退,课堂上随便说话、接发短信等;沉迷网络,迷失自我。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逐渐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来。在给他们带来方便和娱乐的同时,网络使用不当而产生的不良后果也日益突出,上网时间过长,或访问不健康网站等,严重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健康成长,导致他们学业荒废,精神萎靡,人际关系紧张;心理脆弱,适应力差。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果说以上关于青少年人格的缺失完全是由其自身造成的也是不负责任的,毕竟,青少年是由小学、初中、高中一步步成长起来的,家庭、学校和社会在引导他们从小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方面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造成以上人格缺失现象的原因极其复杂,需要我们深思。
二、青少年人格缺失的原因
(一)家庭教育的原因。过度保护型。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很普遍,家长生怕孩子养不好,对其过度保护,甚至达到溺爱的程度。这样长大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以至于长大后来到复杂的社会上,各方面的能力差,工作起来往往困难重重,常常会产生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望子成龙型。培养孩子心理发展的综合统一性是现代教育的特点。但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家长过分追求这种“综合性”,不顾儿童身心自然发展的规律,“培养”孩子小小年纪就要会这、会那。使孩子们都成了毫无童真的“小大人”。
(二)学校的原因。智育第一。现在学校拼命抓分数,抓升学,缺乏真正的素质教育。这是孩子人格不健全的重要原因之一;知行脱节。道德品质是人格的一部分,与其它人格品质联系在一起,共同构成个人统一的人格结构。学校在政治思想、道德认识的教育当中,在目标和方法上偏重于认知的灌输,未将道德品质当作一种内在的人格特征来培养,导致学生知行相脱节;缺乏民主的态度与科学的精神。简单的批评说教,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可能还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
(三)社会环境的影响。人的社会性决定了人总是和一定的社会关系联系在一起的,决定了人是环境的产物。当今社会,科技飞速发展,市场经济高度发达。一方面它们促进了人类理想人格的总体进步,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损害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唯利是图、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等社会现象的负面影响,使青少年道德意识在困惑迷茫之中步入了误区,失去了自我。
三、对青少年进行健全的人格教育的对策
优良人格的建塑和养成,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需要学校、家长、社会和个体的多方配合、共同努力。此外,我们还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作更多的探索。
(一)人格教育应从娃娃抓起。我国素有“三岁看老”的说法,即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儿童时期对一个人的人格形成事关重要。
青少年人格构建的过程中,父母的人格状态对儿童人格的形成至关重要。孩子小,可塑性强,父母人格示范都会直接反应到孩子身上。家长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孩子的表率,做孩子的领路人。其次家长应该经常与孩子进行耐心的平等的交流,融洽亲子关系,以民主的态度给他们以一定的决定权和发言权,充分肯定孩子的自我价值。适当增加孩子在生活方面的挫折教育,培养他们自理自立的生活能力,从中学会生存。另外要努力创造健康向上的家庭氛围。建设学习型的家庭,让孩子感受家的温暖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学校在青少年人格的构建中的作用无疑是不可替代的。那么学校又应该如何促进青少年学生身心和谐、健康又全面的发展呢?
1、首先要转变智育第一的教育方式。据有关资料表明:在小学阶段,有心理和行为问题的学生约占13%,初中时约占15%,高中约占19%,大学阶段约占20%,这种增长趋势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片面追求知识技能而忽略健全人格的培养所造成的结果。为了扭转这种心理障碍增长的趋势,有必要把传统的教育方式转变为促进学生人格健全发展的教育方式。通过各种人格教育的手段和途径促进学生发展潜能,探索自我与环境,对自我与周围环境有客观、全面的认识,把握自我的价值,人生的意义,从自立、自助到人格全面自由的发展。
2、其次是将素质教育与德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结合起来,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培养学生社会社会道德和法律品质,把奉献社会、利他和责任心作为不懈追求的优良品德。树立新时期的世界观,人生观、爱党、爱国等。解决德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知与不知,信与不信,知与行三者的矛盾。
(三)社会的发展与青少年人格的构建是一个互动共进的过程。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二者既不是包含关系,也不是主次关系,而是相对独立、相互并列的两个方面,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关系。人格的健全发展以社会的全面发展为条件,但社会的全面发展最终还是要服务于人的全面发展这个目标。
1、发展青少年的人格是为了社会的发展。将人格构建同青少年的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结合起来。立足于中国目前的政治、经济、文化现状。在青少年的人格构建中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与法制相协调,与传统文化相承接的德育系统和实践体系并化为青少年的信念和行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2、人是社会发展的根据和基础,也是社会发展的归宿。随着社会政治文明的发展、“生活世界”的回归。以人为本的人格构建将会与人的幸福、人的尊严、终极价值联系起来。根据社会和自身发展需要进行道德人格的选择权,道德教育不是禁锢人、约束人;而是创造条件发展人。
(四)人格的建构必须在文化的交融中进行。人格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产物。
1、健全青少年的人格必须回归传统。在传统文化中“仁”、“义”、“礼”、“智”、“信”等对道德人格的多重规定,彰显出中国人独特的人格特质。更是经过2000多年文明濡染与传承,已经内化为中国人人格特质的一部分。传统犹如血脉,绝不可以隔断。
2、重视中西方文化比较并权衡取舍。西方精神具有个体性、激进性和科学民主传统。人们标新立异,感情奔放,不拘一格,不怕片面、幼稚、极端,只怕无主见、无性格、僵化和呆板。借鉴西方的人格哲学,人格心理学。则是对我们在儒家传统的文化背景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格理论的有益补充。但是,在选择时,除了要强调跨文化的一致性同时也要注重文化的差异性。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家庭、学校和社会创造良好的条件和氛围帮助青少年构建道德人格,使其拥有社会责任感,无忧无惧、不卑不亢、自强不息的个人修养和仁爱之心。同时青少年自身也要与时俱进,增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明确学无止境,终身修养的认识。循序渐进,积水成渊,积善成德,不断完善自我,这样我们的国家才有希望与未来。
新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