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民族山区儿童安全教育的建议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一、安全教育要重视儿童切身体验和经验的基础性作用
如何有效增强儿童安全意识,一些教师和家长主要靠反复叮嘱,严加限制孩子行为的办法,如用不准玩火、不准下河游泳等人身限制来达到安全保障目的。这虽有一定效果,但难免有些儿童对成人的“谆谆教诲”不以为然,乘成人一不留神,就“自作主张”,弄出不少“意外”来。2012年11月16日,贵州毕节市七星关区五名男孩在垃圾箱内取暖致死。2013年2月18日,贵州省黔东南州麻江县碧波乡5名儿童在一废弃的烤烟棚中玩火,导致4名儿童当场窒息死亡,1名儿童送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这虽然与家长和有关方面疏于监护、管理有关,但与儿童自身缺乏消防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无关系。一些幼儿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加上“无知无畏”,在一定刺激情境作用下,时有发生把成人的叮嘱置于脑后的情况,背着成人玩火,酿成大祸。
幼儿之所以把成人“叮嘱”置于脑后,往往是对危害情景的切身体验不深,内心认同度不高。“‘体验的匮乏’是马斯洛描述某些人不能感受他们的内心信号时所用的词语。‘体验丰富’的人有很强的自我认识。需要灌输给人们的,需要他们加以发展的,正是体验丰富这一特征”。比如玩火,虽然儿童知道成人禁止玩火,而成人们却天天在用火或“玩火”,加上儿童缺乏火势蔓延威力的切身体验和直观经验,就难于从实质上理解成人控制其身体的意义,自以为自己能控制火势,对大人们的告诫不以为然,甚至认为大人们虚张声势,危言耸听。一些地方一段时间平安无事,往往就会导致人们的思想麻痹,安全戒备意识淡漠,一旦出现一次重大安全事故,如火灾、溺水等事故,往往会在人们内心产生巨大冲击,安全防范意识就会强化一段时期。这也说明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的教育效果强烈。当然,教育不能依赖于付出惨重代价的切身体验。不过,我们可以从中汲取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产生的教育效果显著这一特点,开展案例教学,模拟演练等直观、切身参与的活动形式,来提高安全教育效果。例如,澳大利亚经常开展模拟演习活动,如果衣服着火,告诉幼儿不要惊慌,到处乱跑,要做好三部曲:“停步———倒地———翻滚”,然后让幼儿逐一练习。
成人要乘着自己在身边能控制后果的情况下让儿童充分活动,并设法制造出他们控制不住的情形,如不小心烫着手(敷点药可恢复),或者在野外演练火势较大,令他们控制不住,需成人出手方能控制的情形,这样就能让他们切身体验玩火的危害、烟熏的难受,更直观地理解火、烟的性质和自己能力的弱小,进而谨慎从事。“在欧曼的研究中,蛇和蜘蛛使人害怕,是因为之前的经验,人们在第一次面对他们的时候并不害怕。只要有一次令人不快的接触,它们就成为恐惧的诱因,但是,这次经历必不可少”。因此,调动情绪体验在安全保护中的作用,往往比讲道理更有效。
二、安全教育要发挥儿童已有的切身体验和经验去同化间接知识的支撑性作用
切身体验和经验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理解那些直接感知的危害刺激情境,它们可以作为支撑性知识去同化那些不能直接体验和感知的极端危险情形。例如,一些成人往往只强调某一事情“危险”,但危险的程度也难于给幼儿解释清楚,只能说“会死人”、“见不到爸爸妈妈了”等等抽象的词句,而幼儿无法理解“死”是怎么回事。这就没有注意发挥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在理解新知识过程中的支撑性作用。
奥苏贝尔提出,有意义学习过程的实质,就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实质性联系。因此,成人要善于利用“类比”的办法,通过自身的“痛苦”和他人的不幸等直观切身体验和经验去解释“死亡”、“危险”等抽象词句。告诉他们:“死亡”就是最厉害的痛苦,永远不会好的痛苦,一直痛下去就会“死”等等。幼儿已经具有象征能力和想象力,他们会用经历过的痛苦体验和直观感知的危害,想象不断加重后的可怕情形,以达到对一些极端危险情形的警惕和规避。平时,成人应注意搜集因水、火、电等安全意识欠缺导致人身重大伤害和财产重大损失的案例,结合孩子生活实际进行随机情境教育,这样儿童就很自然地把他人的经验教训与自己正在或平时进行的活动联系在一起,就容易把成人的教导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不能把教育简单等同于告诫、规定、要求或限制,如果成人的“教导”不能与儿童头脑中的相关经验发生联系,儿童就难于进行有意义学习,就难于把成人的“说教”同化到自己的认知结构中去。
一般泛泛而谈的“说教”,难于形成儿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意识和能力,因此,应通过丰富多样的不同的案例和情境教学,扩大儿童视野,培养孩子应变多种复杂情况的能力。成人应通过与儿童交流、讨论媒体时常披露的一些意外事件,当儿童见多识广以后,就能从中发现值得借鉴的防范方法。当一个个案例贮存在儿童头脑中,“触景生情”,遇到相关类似情形,就会有所联想、借鉴,有所准备、预防和警惕。
三、养成儿童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性格
生活中,一些自以为安全的事情也未必不出意外。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保障生命和财产安全呢?安全操作规程是人类安全经验的总结和智慧,能最大限度地规避安全隐患。因此要通过大量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案例和生活中的潜移默化养成儿童按规办事的性格,不要心存侥幸心理,视安全规程为累赘。比如不在公路边嬉戏、投掷石块;用火前一定做好防火准备,清理火源周围易燃物、准备足够水或灭火器具、不要在山林用火祭扫等;用电注意绝缘保护;下水一定探明水势,准备好长竹竿、绳索和救生圈等设备,做好安全应急准备;在草地嬉戏要事先在活动范围清场,避免被隐藏坚硬物、利器碰伤和毒蛇咬伤等等。在幼儿群体活动、游戏时,也应要求幼儿按秩序、按安全规程操作避免伤及自身和其他小朋友。成人在与幼儿交往过程中也要耐住性子,按安全规程以身作则。凡事“预则立”,幼儿长期耳闻目染,就会养成按规办事、不疾不徐的性格,把不安全隐患降到最低限度。
作者:王双宏单位: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教育科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