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务报告范文

财务报告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财务报告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财务报告

财务报告缺陷

现代财务报告在很长时间内满足了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的需要,在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改善企业外部决策环境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知识经济条件下行业竞争、风险的加剧、高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会计信息的期望与要求的不断演变,现行财务会计报告已越来越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要求,迫切需要改革和完善。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经营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的书面报告文件。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它财务报告三部分组成。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这三大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做的解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基本会计假设;企业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信息;其它重要信息和重大事项。其它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它手段,是指企业对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它是财务报表的说明性文件,在我国主要指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包括本年度实现的利润、资金使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重大事件和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有关政府部门、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赖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和融资决策的直接依据,也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分配财富、签订与执行诸多经济合同的重要依据。它能解除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目标,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一)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存在局限性。首先,现行财务报告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反映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其社会责任方面披露较少,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次,现行财务报告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则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例如,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企业只允许对在购买与合并时形成的商誉予以计量报告,而对那些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超过正常报酬率而形成的自创商誉,不能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予以计量反映,从而使得不少公司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再次,现行财务报告只披露货币信息,忽略非货币信息。信息时代,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重要的非货币计量的事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软资产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揭示。这势必造成企业市场价值和其账面价值的巨大背离。

(二)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范围上的局限性。首先,现行财务报告只重视本部信息,而很少将分部信息纳入详细披露的范围。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分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变得日渐普及。合并报表虽能反映企业集团的总体情况,但由于分公司地处世界各方、行业各不相同,其投资环境、投资风险、发展前景有很大差别,合并数据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提供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将成为人们在扩大年报的信息披露范围方面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从时间范围上看,现行财务报告只强调披露过去,不注重预测未来。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降低。再次,现行财务报告只重视披露表内信息,不重视披露表外信息。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企业不太重视表外信息,披露也不够充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透彻全面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状况。

(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单一。其报告模式受标准化的禁锢,确保了可比性却丧失了灵活性。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和金融创新化,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的惟一属性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虚拟公司、未来信息、物价变动等项目纳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来。而且在报送时间上不够及时,主要是定期报告,无法适应经济状况变动越来越剧烈的趋势,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继续阅读

财务报告

当我们在研究财务报告目标时,一般都不区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告的目标。这是因为如果我们承认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那么,严格地区分财务会计作为一个信息系统的目标与财务会计系统所提供的报告的目标,意义不是很大。因为,财务会计作为一个整合的系统,财务报告主要就是对外的“接口”。这样,财务报告的目标与财务会计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是相互影响以至重叠的:财务报告的目标会影响财务会计对其要素的确认、计量和记录,财务会计的目标也会在财务报告中得到体现。因此,本文在讨论到财务报告目标时,并不区分财务会计的目标与财务报告的目标,而是将它们作为同一含义使用。

人们对财务报告目标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模糊到清晰的过程。财务报告目标应体现使用者主观要求,但是一定时期的财务报告目标的形成和发展又不是主观随意的,必须受制于当时的政治经济环境,并随生产力的发展而发展。财务报告目标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相对稳定性,就长期而言则是不断变化、发展的。在20世纪60年代以前,财务报告目标并没有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直到1966年美国AAA为纪念自身成立50周年而专门发表了《论基本会计理论》的报告,人们才重视对财务报告目标的研究与探讨。从国外来看,在20世纪70、80年代,会计理论界对财务报告目标已经形成两种不同的观点:“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



一、财务报告目标的两种观点

(一)受托责任观

受托责任观的思想早在会计产生之初就己经存在,形成于公司制盛行之时。它的发展与公司制和现代产权制度的发展休戚相关。在公司制下,由于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资源所有者将其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资源的保管权和运用权,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独立自主地进行经营,这样就形成了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委托——受托责任关系。所有者和经营者都十分明确,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委托者还可以就委托的资源向受托者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果受托者不能按既定目标有效地管理受托资源,委托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受托者。公司制下受托经管责任的存在,客观上要求会计反映和报告受托经管责任,从而形成了以受托经管责任为目标的受托责任观。作为委托人的所有者,十分关注资本的保值与增值,只需通过财务报告上所反映的资源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即可达到此目的。受托责任观立足于过去。多数会计学家和学者认为,在资本不是很发达的情况下,受托责任观较为符合实际,它可以使企业的会计行为与经济行为相一致。

(二)决策有用观

决策有用观则认为,财务报告目标就是为了向现在的和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以及其他使用者提供对其决策有用的信息,包括历史的、未来的和不确定的信息,而对决策有用的信息主要是关于企业现金流动的信息和关于经营成果及资源变动的信息。财务报告应反映现时的信息,并面向未来,即更强调信息的相关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两权分离是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委托、受托双方不是直接进行沟通、交流。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资源的所有者对委托资源的控制淡化。更为重要的是,资本市场的介入,使得体现为委托方的市场投资者,关注的不是具体某一企业资本的保值与增值,而是资本市场的平均风险与报酬水平及其所投资企业的可能风险与报酬。因此,管理当局的经营绩效如果不能令人满意,资源的所有者一般不是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并购入投资者认为有效的“产权”,从而将受托方的管理重心从有效地管理委托资源转向最大限度地向资本市场树立“良好”形象,均衡报酬与风险。

继续阅读

财务报告

根据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对财务报告的要求,对我国财务报告的目标、内容、模式等不断地加以拓展与创新,以适应报表使用者多方面的需求。

一、拓展财务报告目标,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及时性

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现代信息技术与网络的广泛用优化了会计的客观环境,从会计假设来看,会计主体多样化、小型化、虚拟化、多变化;会计分期短距化。从会计对象看,价值运动仍然在周而复始他循环周转,知识和人才的竞争使价值运动的构成项目及其比重有了明显变化。同时,由于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可以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提高处理和提供信息的能力,从而可以突破手工的限制,以多维的数据全方位地及时地提供各种信息,包括预期的、未来的、可供决策参考的相关信息等,因而,会计目标的着重点也发生了重大变化,由原来的重真实性、可靠性,轻相关性,拓展为可靠性、相关性并重。可靠性、相关性应是信息有用性的同等重要的两大质量特征。只有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为报表使用者及时地提供相关的会计信息,才能赢得使用者的青睐,才能使使用者适时作出决策,从而成为竞争中的强者。

二、拓展财务报告内容,满足用户多方面的需求

1.完善报告体系,编制全面业绩报告。综观各国会计准则,英国早在1991年提出的一整套改进的财务报表中,就建议企业增加一个“利得表”,通过期末与期初净资产的增加来反映财富的全部变动,并在次年10月的财务报告准则第3号《报告财务业绩》中规定,一个企业的财务业绩应由“收益表”和“全部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共同表述。上述规定给人们提供了增加业绩报告内容的有益启示,打破了业绩报告似乎只能通过一张收益表来反映的局限性。同样,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十多年研究的基础上,于1997年6月正式第130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报告全面收益》,该公告将一个企业的全面收益定义为某一主体在报告期内,除与业主间的交易(股东投资、股利分派)外,由于一切原因所导致的权益(净资产)的增减变动。认为全面收益应包括两部分:已确认及已实现的净收益和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其他利得及损失。并就此提出三种不同的处理方法:(1)扩充收益表,以包括财务业绩的所有项目;(2)单独编制全面收益表,作为收益表的补充;(3)同权益变动表合并,共同报告全面收益的各项组成部分。与此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也在其1997年修订的IASNO.L中要求企业补充编制“已确认利得和损失表”或在股东权益变动表中详细披露已确认但未实现的利得及损失。全面业绩报告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来说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我们应该努力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结合国情,进一步改进当前的报告体系。

2.拓展知识资本信息。加入WTO后,企业的竞争将不再单纯是企业物质财富、企业规模大小的竞争,而是拥有的知识资本质与量的全面竞争。由于知识资本在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财务报告中必须反映知识资本信息。知识资本信息主要包括企业无形资产信息和人力资本信息等智力资本信息。传统财务报告不反映人力资本的价值,从而低估了企业资产总额,忽视了劳动者对企业的经济贡献。因而,在以后的财务报告中应充分揭示和披露人力资源这项企业十分重要的资产及其有关的权益和费用。

3.提供社会责任信息。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即企业的生产经营必须以不危害社会利益并促进社会利益的实现为前提。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自身的社会责任。在新的经济时代,企业只有通过社会效益的实现才能更好地实现其经济效益目标。在以后的财务报告中增加社会责任信息,即增加有关企业的污染环境的状况、治理污染的资料和对整个社会的贡献等信息,有利于整个社会维护生态平衡,并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向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可以促使企业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4.披露非财务信息。非财务信息的披露可以帮助信息使用者更全面地理解企业的经营思想,弥补财务数据信息的不足。非财务信息主要包括企业背景、企业关联方信息、企业主要股东、投资者以及企业管理人员对财务数据的分析报告等。

继续阅读

财务报告

一、财务报告概述

财务报告,是以日常会计核算资料为主要依据,总括反映会计主体在一定时期或时点的经营活动情况及财务状况的书面报告文件。财务报告体系由财务报表、财务报表附注和其它财务报告三部分组成。财务报表是财务报告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通过这三大报表可以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现金流量以及其它相关信息。财务报表附注是为了帮助理解财务报表的内容,而对报表的有关项目等所做的解释。主要包括财务报表项目注释;基本会计假设;企业采用的主要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其变更;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或有事项和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信息;其它重要信息和重大事项。其它财务报告包括辅助资料和财务报告的其它手段,是指企业对报告期间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分析总结的书面文字报告,它是财务报表的说明性文件,在我国主要指财务情况说明书。内容包括本年度实现的利润、资金使用情况、税金缴纳情况、重大事件和其它需要说明的事项。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有利于加强其内部管理和改善外部经济决策环境,以便更好地发挥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是有关政府部门、潜在投资者、债权人等信息使用者赖以评价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现金流量,以及投资和融资决策的直接依据,也是企业各利益相关者分配财富、签订与执行诸多经济合同的重要依据。它能解除企业经营者的受托责任,帮助国家有关部门实现其经济与社会目标,促进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

二、现行财务报告的缺陷

(一)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内容上存在局限性。首先,现行财务报告只反映经济业务的结果,不反映经济活动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利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其社会责任方面披露较少,这不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需要。其次,现行财务报告仅将重心放在硬性资产上,而对一些前瞻性、不确定性的信息,则通过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则,如历史成本原则、可靠性原则等将其排斥在财务报告之外,而在知识经济时代,这类信息却是最重要的信息。例如,按照现行会计准则,企业只允许对在购买与合并时形成的商誉予以计量报告,而对那些在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的综合作用下所获得的,超过正常报酬率而形成的自创商誉,不能在现行财务报告中予以计量反映,从而使得不少公司的潜在价值被严重低估。再次,现行财务报告只披露货币信息,忽略非货币信息。信息时代,劳动者付出的主要是智力劳动,产品或劳务的价值中知识含量占相当大的比重,知识资本成为取得成功的关键。而现行财务报告反映的经营事项必须以货币计量为基础,而对于一些重要的非货币计量的事项,如企业的人力资源和知识产权、职工智力等软资产无法在财务报告体系中得到充分揭示。这势必造成企业市场价值和其账面价值的巨大背离。

(二)现行财务报告在披露范围上的局限性。首先,现行财务报告只重视本部信息,而很少将分部信息纳入详细披露的范围。当今世界,跨国公司在经济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总分公司、母子公司之间的关系变得日渐普及。合并报表虽能反映企业集团的总体情况,但由于分公司地处世界各方、行业各不相同,其投资环境、投资风险、发展前景有很大差别,合并数据并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因此,提供按行业、地区等的分部信息将成为人们在扩大年报的信息披露范围方面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其次,从时间范围上看,现行财务报告只强调披露过去,不注重预测未来。在经济环境急剧变化的情况下,人们已不可能直接用过去的财务报告去推论企业未来,这就导致财务报告的相关性降低。再次,现行财务报告只重视披露表内信息,不重视披露表外信息。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表外信息在整个财务报告系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对使用者正确理解报表数据和判断报表质量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我国企业不太重视表外信息,披露也不够充分,不利于信息使用者透彻全面理解企业经营活动状况。

(三)现行财务报告模式单一。其报告模式受标准化的禁锢,确保了可比性却丧失了灵活性。随着企业组织形式的网络化和金融创新化,以历史成本作为会计计量的惟一属性不能将衍生金融工具、虚拟公司、未来信息、物价变动等项目纳入现行财务报告体系中来。而且在报送时间上不够及时,主要是定期报告,无法适应经济状况变动越来越剧烈的趋势,不能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求。

三、现行财务报告改革的方法

继续阅读

优化财务报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投资主体呈现多元化的特点,社会各界对财务会计信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人类社会即将进入知识经济时代,在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和生产力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现行会计模式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财务报告的变革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就我国财务报告模式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探讨。

一、构造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

在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中,基本和通用的财务报表有三张:即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对这些传统报表在国外会计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美国证券委员会委员斯蒂文等对传统财务报表的相关性提出质疑,认为传统财务报告的处理是一种“黑白模式”即要么确认,要么不确认,他们认为可以灵活一点,提出了所谓的“彩色模式”。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1994年发表的《论改进企业财务报告》中认为:到目前为止现行的财务报告模式还不需要彻底改变,可以用另一种新的传递模式代替它。

针对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借鉴财务报告体系发展的国际趋势,我们应该在肯定三大基本财务报表的基础上继续完善它们,另一方面为了适应经济的发展和财务会计信息各方使用者对财务报告提出的更高要求,可以补充新的报表来构造一个多元化的财务报告体系。

1、增值表。现行财务报告的服务主体是投资者和债权人,所披露的内容主要是关于投资与信贷决策相关的企业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在这些报表中不能体现企业对社会的真实贡献额,更不能反映贡献额的分配。因此,在1975年英国会计准则委员会提出了增值表,并将它作为第四会计报表。增值表不仅能为国家宏观调控提供更多的信息,有利于国家考核、评价企业,还会取得公众的好感。在我国这样一个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中,增值表无疑具有更大的意义,应当积极研究增值表的理论和编制方法,尽早将其纳入我国财务报告体系中。

2.未来前景报表。传统财务报告为保证信息的可靠性,其财务信息都来源于历史资料,这些信息是“向后看”的,而信息使用者在决策时要“向前看”,所以在实质上,上述信息的可靠性很低。在经济环境变化不显著的情况下,报表使用者可以简单地用反映企业过去经营成果以及行为因果联系的财务报告去推测企业的未来,但在经济环境剧烈变化的条件下却不行,因而就要求财务报告具有预测内容。至于如何披露预测信息,理论上讲可以编制未来前景报表,但从实践上讲,编制该报表的技术难度较大。尽管如此,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日益发展和完善,企业财会人员素质的不断提高,企业未来前景报表的编制将成为可能。

二、构造实时呈报的财务报告模式

传统的财务报告是建立在会计分期假设的基础上的,财务报告通常是定期提供,特别是年度财务报告成为会计的传统,以适应人们对年度财富分配的需要并降低信息披露成本。但随着财务信息决策用途的增强,年度信息的披露远远不能满足投资决策对信息及时性的要求。由于受到会计信息约束条件——效益性原则的支配,会计信息的数量和质量除应适合客户的需要外,还应当充分考虑会计信息费用与会计信息效用价值的比例关系。基于此,传统的财务报告更多地选择了定期报告,尤其是年度报告。而现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导致信息产生成本大幅度下降,同时计算机的随时寄存功能,也使得财务信息的日常揭示成为可能,甚至可以实现以事项法为基础的实时呈报。

继续阅读

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一、引言

观察者可能都会认为,转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纯粹是技术性的会计事务,但其实此举令财务报告的方法彻底改变。这个推动多个国际会计准则的原理,与很多公司和其投资者惯用的大相径庭。不太技术性地看,在新准则之下,“公允价值”取代了“实际成本”会计,相关性和可靠性间的平衡亦已改变。与此同时,财务报告的焦点从交易转到资产和负债的计算;利润与产生现金之间较以前更趋分离。事实上亦有人忧虑新的财务报告会逐渐迫使公司改变其运作方式。

新准则对商业的冲击不能低估,IFRS对英国上市公司的真正冲击,目前仍不太清楚。要看清IFRS如何影响财务报告和找出公司可能面对的困难,最好是参考以下几间经已用IFRS财务报告的上市公司,包括药厂AstraZeneca和GlaxoSmithKline及医疗科技集团Smith&Nephew。比较各个公告,提供的资料、已认定的调节项目和审计确实性的水平皆有分别。不过在几个我们关切的范畴中,这仍是一个有用的纲要。显示引进IFRS明显不只影响到公司的记账员,管理人员和投资者关系部门也需要决定如何应用IFRS,制定相关信息传播策略和解释提供的调节项目。

二、使用国际财务报告(IFRS)的选择权

IFRS一直很希望会获得国际接纳,并大大改善对公司资料披露的质素和可比较性。但在短期而言,可比较性方面会比较令人失望,而且在某些方面可能比以前更为减少。其原因有:

(一)国际财务报告(IFRS)仍是未定的目标

我们必须理解现时IFRS仍然是未定的目标。当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取代其前身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时,许多人希望IASC一轮大动作、完成一套完整的标准后,会有一阵子的相对平静;相反,IASB开展了一项野心勃勃的标准制定程序。虽然IASB架构了一个“稳定的平台”——一套在2005年采用IFRS的公司可用的标准——就在其自定的限期2004年3月31日之前,这个平台并非如理想中的稳定。IASB自此发出了十多个意见稿,建议修改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此外,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IFRIC)亦再发出了十一份解释稿。这些意见稿和解释稿现在已有不同的完成程度,其中某些仍须IASB批准,其它已被批准的则有待欧盟背书。此举其实并不妥当,因为欧洲公司只有在新准则获背书之后,方会被许可采用。结果,公布IFRS信息的公司须要小心谨慎地描述它们采用的IFRS版本。例如,GlaxoSmithKline声明该公司的IFRS财务资料“根据IASB发出、供2005年报告应用的所有IFRS,与常设解释委员会和国际财务报告解释委员会之解释而编制成”。AstraZeneca亦披露了近似的资料,但补充说该公司假设就欧盟版本IAS39,IAS39之修订本及修订之意见稿的修改建议,将会被纳入IFRS并获欧盟背书。这些假设既合理亦理性,但须知并非所有IFRS都是相同的。此外,一些公司就未来修订和准则背书的假设,日后很可能会证明为错误,因为准则和解释有可能未能及时背书,或者在获批准前已在字眼上作了重大改变。

(二)国际财务报告(IFRS)1之豁免

继续阅读

财务报告未来改进

1我国财务报告及其种类的发展过程

财务报表和其他财务报告表内确认和表外披露两种表述形式共同构成今天的财务报告,乃是财务报告经历了60多年的一个重要的发展历程。再从报告和报告的种类看也产生了很多重要变化:

1.1报表的种类不断增加早期的基本财务报表只有资产负债表和损益表两种。20世纪60年代中期增加了财务状况变动表,到1987年被现金流量表所取代(SFAS财务会计准则公告》95),成为第三财务报表。1997年,美国又发表“报告财务业绩”的第133号财务会计准则公告,提出:企业可增加“全面收益表”作为第四财务报表,(在此以前,英国已在ASB(《会计准则公报》的第3号财务报告准则中提出“全部已实现利得和损失表”作为第四报表)。

1.2财务报告的内容和形式不断改进①从覆盖面看,原先的财务报告只反映一个主体的整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或现金流量的变化。后来,由于出现控股企业,控股企业除编制本身的财务报表外,还要编制覆盖整个控股企业集团的合并财务报表。同时,一个企业由于规模很大,分部很多,又要求对具有不同机遇和风险的地区和业务分部编制分部财务报告。合并报表和分部报告都能向投资人补充提供对决策更有用的信息。②从时间间隔看,传统的财务报告是一年报告一次,属于年度报告。为了提高报告的及时性,后来,在年报之外,又陆续增加了半年报、季报、月报等统称为“中期报告”的财务报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将来信息的报告将越来越快,时间间隔越来越短,现在实际上已开始在网上实时信息。③从内容上看,第四报表较好弥补了传统报表违反漏计损益原则的缺陷。长期以来,西方会计界对编制收益表都声称坚持“满计损益观”而不是建立在当期经营业绩基础上,但实际上对可赚得却未实现的收入,往往绕过收益表,而把它们列示于资产负债表中的所有者权益部分。这种做法,实际上压低了企业当期所确认的全部损益,违反了满计损益的原则。第四财务报表即全面收益表,所报告的企业财务业绩包括了所有已确认的损益(不论是否实现)。这种业绩报告,才真正体现以满计损益为基础的收益表。

2财务报告的改进措施

现行财务报告只关注过去不注意未来、只重视货币性信息而忽视非货币性信息、只反映企业经济活动结果不反映企业经济活动对社会的影响等弊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财务报告的相关性。而财务报告存在的基础之一就是决策有用性,即为与企业有利害关系的利益集团提供有用的信息。如果财务报告无法为这些信息使用者提供有用的信息,那么,财务报表存在的合理性就必然受到质疑。

2.1应重视对衍生金融工具所产生的收益和风险信息的披露随着金融创新,诸如期货、期权之类没有实际交易而仅是未来经济利益的权利或义务的衍生金融工具种类日益繁杂,这类衍生金融工具可能会引起企业未来财务状况、盈利能力的剧烈变化。如不对这类衍生金融工具的风险加以披露,极有可能导致财务报告使用者在投资和信贷方面的决策失误。虽然我国现阶段资本市场尚不成熟,衍生金融工具尚不多见,对企业的影响还不大,但我们应该着手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以配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和完善。

2.2应注重对人力资源信息的披露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把信息披露重点放在存货、机器设备等实物资产上的现行财务报告的局限性已日益显现出来,这主要表现在实物性资产价值量的大小与企业创造未来现金流量能力之间的相关性减弱,甚至与企业现行市场价值之间的相关性也减少。在现行会计制度下,投资于人力方面的支出,不管金额多大,一律作为当期费用,这就使人力资产被大大低估,而费用则大幅度提高。这也是现行财务报告受到越来越多批评的主要原因之一。

继续阅读

财务报告撰写

一、要清楚明白地知道报告阅读的对象(内部管理报告的阅读对象主要是公司管理者尤其是领导)及报告分析的范围。报告阅读对象不同,报告的写作应因人而异。比如,提供给财务部领导可以专业化一些,而提供给其它部门领导尤其对本专业相当陌生的领导的报告则要力求通俗一些;同时提供给不同层次阅读对象的分析报告,则要求分析人员在写作时准确把握好报告的框架结构和分析层次,以满足不同阅读者的需要。论文百事通再如,报告分析的范围若是某一部门或二级公司,分析的内容可以稍细、具体一些;而分析的对象若是整个集团公司,则文字的分析要力求精练,不能对所有问题面面俱到,集中性地抓住几个重点问题进行分析即可。

二、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充分领会领导所需要的信息是什么。记得有一次与业务部门领导沟通,他深有感触地谈到:你们给我的财务分析报告,内容很多,写得也很长,应该说是花了不少心思的。遗憾的是我不需要的信息太多,而我想真正获得的信息却太少。我们每月辛辛苦苦做出来的分析报告原本是要为业务服务的,可事实上呢?问题出在哪?我认为,写好财务分析报告的前提是财务分析人员要尽可能地多与领导沟通,捕获他们“真正了解的信息”。

三、报告写作前,一定要有一个清晰的框架和分析思路。财务分析报告的框架具体如下:报告目录—重要提示—报告摘要—具体分析—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报告目录”告诉阅读者本报告所分析的内容及所在页码;“重要提示”主要是针对本期报告在新增的内容或须加以重大关注的问题事先做出说明,旨在引起领导高度重视;“报告摘要”是对本期报告内容的高度浓缩,一定要言简意赅,点到为止。无论是“重要提示”,还是“报告摘要”,都应在其后标明具体分析所在页码,以便领导及时查阅相应分析内容。以上三部分非常必要,其目的是,让领导们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得对报告的整体性认识以及本期报告中将告知的重大事项。“问题重点综述及相应的改进措施”一方面是对上期报告中问题执行情况的跟踪汇报,同时对本期报告“具体分析”部分中揭示出的重点问题进行集中阐述,旨在将零散的分析集中化,再一次给领导留下深刻印象。“具体分析”部分,是报告分析的核心内容。“具体分析”部分的写作如何,关键性地决定了本报告的分析质量和档次。要想使这一部分写得很精彩,首要的是要有一个好的分析思路。例如:某集团公司下设四个二级公司,且都为制造公司。财务报告的分析思路是:总体指标分析—集团总部情况分析—各二级公司情况分析;在每一部分里,按本月分析—本年累计分析展开;再往下按盈利能力分析—销售情况分析—成本控制情况分析展开。如此层层分解,环环相扣,各部分间及每部分内部都存在着紧密的勾稽关系。

四、财务分析报告一定要与公司经营业务紧密结合,深刻领会财务数据背后的业务背景,切实揭示业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财务人员在做分析报告时,由于不了解业务,往往闭门造车,并由此陷入就数据论数据的被动局面,得出来的分析结论也就常常令人啼笑皆非。因此,有必要强调的一点是:各种财务数据并不仅仅地通常意义上数字的简单拼凑和加总。每一个财务数据背后都寓示着非常生动的增减、费用的发生、负债的偿还等。财务分析人员通过对业务的了解和明察,并具备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职业判断,即可判断经济业务发生的合理性、合规性,由此写出来的分析报告也就能真正为业务部门提供有用的决策信息。财务数据毕竟只是一个中介(是对各样业务的如实反映,或称之为对业务的映射),因而财务数据为对象的分析报告就数据论数据,报告的重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受挫,对决策的“有用性”自然就难以谈起。

五、财务分析报告的分析手法。如何才能将报告写活并有自己的特色?这里仅介绍本人在报告写作过程中几点所悟:

(一)分析要遵循差异—原因分析—建议措施原则。因为撰写财务分析报告的根本目的不仅仅是停留在反映问题、揭示问题上,而是要通过对问题的深入分析,提出合理可行的解决办法,真正担负起“财务参谋”的重要角色。唯此,报告的有用性或分量才可能得到提高和升华。

(二)对具体问题的分析采用交集原则和重要性原则并存手法揭示异常情况。例如,某公司有36个驻外机构,为分析各驻外机构某月费用控制情况和工作效率,我们以“人均差旅费”作为评价指标之一。在分析时,我们采用比较分析法(本月与上月比较)从增长额(绝对数)、增长率(相对数)两方面比较以揭示费用异常及效率低下的驻外机构,我们分别对费用增长前十位(定义为集合A)及增长率前十位(定义为集合B)的驻外机构进行了排名,并定义集合C=A∩B,则集合C中驻外机构将是我们重点分析的对象之一,这就是“交集原则”。然而,交集原则并有一定能够揭示出全部费用异常的驻外机构,为此“重要性原则”显得必不可少。在运用交集原则时,头脑中要有重要性原则的意识;在运用重要性原则时,同样少有了闪集思想。总而言之,财务分析人员要始终“抓重点问题、主要问题”,在辩证法上体现为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

(三)问题集中点法亦可称之为焦点映射法。这种分析手法主要基于以下想法:在各部分分析中,我们已从不同角度对经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零散分析。这些问题点犹如一张映射表,左边是不同的分析角度,右边是存在问题的部门可费用项目。每一个分析角度可能映射一个部门或费用项目,也可能是多个部门或费用项目。由于具体到各部分中所分析出来的问题点还不系统,因而给领导留下的印象比较散乱,重点问题不突出;而领导通过月度分析报告,意在抓几个重点突出的问题就达到目地了。故而财务分析人员一方面在具体分析时,要有意识地知道本月可能存在的重点问题(在数据整理时具有对财务数据敏感性的财务分析人员能感觉到本月可能存在的重大异常情况),另一方面要善于从前面零散的分析中筛选出一至两个焦点性问题新晨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