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交流材料范文

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交流材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交流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交流材料

提高组织工作满意度,首先要提高干部选拔拔任用工作的公信度,这既是新形势下党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前我们组织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热点。因此要完善我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在推进制度和机制建设方面下功夫,要把干部选拔任用公信度贯穿于选任工作的各个环节,我们将着重在以下六个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努力求得新的突破。

一、规范干部任用初始提名制度

初始提名是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关键环节。我县要在完善定期推、公推、海推、差额推等已采用初始提名制度基础上加强探索,健全制度,进一步规范干部选拔任用提名的主体、程序及责任等,主要在三个“度”上下功夫:一是扩大民主,提高初始提名的参与度。要明确提名主体,在扩大民主的基础上突出重点。要提高参与意识,加大对初始提名办法、程序及其意义的宣传力度,正确引导干部群众树立公正意识和责任意识,慎重提名。要科学采纳民意,有机把握提名主体之间的差异性,科学设定不同提名主体在提名结果采纳中的权重。二是规范程序,提高初始提名的可靠度。继续坚持定期推荐和全委会民主提名推荐重要干部,定期非定向推荐后备干部人选,明确具体职位后,再进行定向二轮推荐,确定考察对象。探索实施干部初始提名情况在领导班子内部公开。民主推荐结果要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反馈,增强群众对民主推荐过程的信任度和推荐结果的认可度。三是完善制度,提高初始提名的公认度。坚持定期分析干部制度,出台《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经常性考察分析制度》,建立定期研究分析制度,对干部队伍建设和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推进干部工作的阶段性目标和措施进行定期分析研究,拟定干部调整计划。将探索署名提名制度,不断加强提名主体的责任感。

二、健全干部选拔任用信息公开制度

要努力增加选任工作的透明度和公开性,形成凡是不涉及保密的内容,能公开尽量公开的氛围。一是重大干部信息工作通报制度。对于干部重点工作要向社会进行通报,如对于重要岗位缺职情况通报、公开选拔结果通报等。建立组织工作重要工作制度,在开展的公开选拔工作中,要召开新闻通报会,确定组织部门新闻发言人,邀请全县电视台、报纸等媒体和干部工作特邀监督员、联系员以及部分“两代表一委员”参加,听取我县公开选拔工作的有关情况,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在任用人选确定以后,要以召开通报会的形式,让新任领导干部在媒体正式亮相。二是适度公开民主推荐干部结果。在会议推荐和个别谈话推荐之后,要对推荐人选的得票、排名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开。三是适度扩大任前公示内容范围。落实干部任前公示制度,在会议研究决定干部任免之后,及时通过媒体进行公示,除公示拟任人选的基本情况外,还公示拟任人选的简历、照片等,以便于群众更直观地了解拟任用的干部,进行有效监督。

三、提高干部选拔工作民主化程度

坚持推进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民主化进程,在扩大民主方面积极改革实践,在完善民主测评、民主推荐、民意调查,考察预告等已有工作内容基础上,继续在两个环节扩大民主上下功夫:一是进一步扩大考察环节民主。在坚持实行考察预告的基础上,延伸干部正常考察,深化干部生活圈、社交圈考察,并探索试行差额考察。要不断丰富民主测评的内容方式,探索在服务对象中进行满意度测评,对领导干部存在的问题进行“反向测评”。推广实施民意调查工作,并逐步扩大调查范围,并不断改进完善调查方式,在组织好集中式民意调查的同时,积极听取有关干部监督部门的意见,广泛收集信访信息,全面真实地了解民意。二是进一步扩大选举环节民主。进一步完善民主选举的途径与形式,民主选举要不断扩大。如积极推进无候选人直选、努力扩大党员群众参与、全面推行竞选演说或书面公开承诺等举措,使得基层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推进。同时,可以积极探索乡镇(街道)党政正职“公推直选”,或者是探索建立县委常委会选拔任用干部差额表决办法,以此来推动干部选拔任用工作从幕后走向台前,破除干部工作的神秘感,提高干部群众对干部工作的信任度。

四、健全完善选拔任用考核评价机制

导向问题至关重要,导向是旗帜,也是标杆,因此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强对领导干部的考核评价。一是完善考评体系,以科学的标准衡量干部。突出科学发展的总体要求,着眼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重点细化推进经济转型升级、自主创新、改善民生、党建等指标体系,加强对打基础、管长远工作实绩的考核。出台《××县部门、镇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综合考核评价办法(试行)》,细化量化考核指标体系,扩大群众的参与度,通过认真抓落实,比较全面准确地反映干部的德才表现。建立镇(街道)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办事档案”制度,明确将完成县重大实事、重要工作、重点建设项目和县委、县政府中心工作,完成急、难、险、重等任务及处理突发性事件等工作的表现情况纳入档案,要强化“办事档案”的运用,将其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力求形成求真务实、注重实绩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二是改进考察方法,以有效的手段考准干部。加强经常性考察,在日常考察的基础上特别要注重在关键时刻、危难之时、重要关头和涉及个人利益的问题上考察和识别干部。探索完善量化考察,将数理统计方法引入考察中,把考察对象的综合情况评价分解为笔试面试总成绩、群众评价、考察组评价和考察组成员评价等四个方面进行评价,综合分析定量计分。三是强化成果运用,以合理的奖惩激励干部。要强化导向,对那些坚定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干部给予表彰奖励或提拔任用;对那些不按照科学发展观办事、作风不实、业绩不佳的领导干部,进行诫勉谈话,必要时进行组织处理。坚持把考评结果与干部的培养管理和监督有机结合,对考核反映出来的问题,采取行之有效的举措,抓好整改落实。同时探索在一定范围内公开考评结果,进一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

五、建立健全竞争性选拔干部机制

有差额才会有竞争,有竞争才会有择优,我们力求通过“123”三步法,不断加大竞争性选拔干部力度。一是每年推出部分镇(街道)事业编制岗位,面向村干部及大学生“村官”定向招考。此举将有助于形成在基层培养干部、从基层选拔干部的良好导向,不断健全基层干部培养链。二是每二年开展一次公开选拔(公推竞岗)领导干部和中层竞岗工作,同时开展选拔后备干部工作。将竞争性选拔干部经常化、常态化工作,加大联动公选力度。三是每三年开展一次机关干部集中交流工作。不断加大对年轻干部培养性交流力度,并探索建立一般干部定期、合理、有序交流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增强干部队伍的活力。

六、加强对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监督

一是加强制度建设。严格执行《干部任用条例》、“一报告两评议”等工作制度,加强干部选拔任用配套制度建设,努力形成涵盖干部选拔任用各个环节、较为健全的制度体系,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要从主要靠“伯乐相马”到按制度程序选人。二是畅通监督渠道。建立干部选拔任用工作观测点,通过定期监测,了解全县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整体水平和变化情况。公布干部选拔任用工作的举报电话,党建网开设部长信箱,形成经常性群众监督机制。综合运用年度考核、经济责任审计、离任交接、年度总结报告、述职述廉、重大事项报告工作等方式,形成经常性工作监督机制。三是凝聚监督合力。加强与执纪执法、行政监督、信访等部门的联系通报,建立与县纪委每季度就有关领导干部情况交流沟通制度,实行信息共享。建立干部工作特邀监督员制度,聘请特邀监督员。建立干部监督工作联系员、干部监督工作联系通报成员单位及社区等编外干部监督队伍,形成了干部监督网络。四是加强中层干部选拔监督。定期开展《××县乡镇、部门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暂行规定》落实情况检查工作,健全和完善中层干部选拔任用全程记实制度,建立组织部列席下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会议制度,了解监督并指导下级党委讨论决定干部任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