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实现科学发展创建和谐社会交流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区人大常委会举办的这次人大代表论坛,拟定了7个题目,集中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样一个重大的主题上,非常有意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区作为省会城市的核心区,在全省率先建设和谐社会,对市以至全省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都有重要的影响。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区在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创造了不少好的经验,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我们希望区认真总结经验,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改革创新,使和谐社会建设再上新台阶。
一、进一步明确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
当前各地都在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党的十七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同时,把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并列,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三大要求之一。我们必须深刻理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不断促进社会和谐。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就提出的政治主张,经过六年的实践,已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其总体要求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其基本原则是共同建设、共同享有,其现实途径是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公平正义,其目标任务是着力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社会环境。这些都是深刻总结大量实践经验的高度概括,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适用性,是我们在具体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我们正处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我国经济下行的压力仍然很大,企业经营困难,社会矛盾纠纷增加,维护社会稳定和谐面临一系列的新情况、新问题。例如由于宏观经济形势的变化,借款合同纠纷事件成倍增加,劳动争议纠纷呈爆发式增长,无业民工滞留城市增多,都给社会稳定带来很大压力。一些地方的情况表明,这些矛盾和问题如不能妥善处理,及时化解,就可能由社会问题变成政治问题,一般问题变为公众事件,民事问题变为刑事问题。因此,各地党政部门都应该深入分析由于经济形势变化给本地区造成的社会影响,审时度势,见微知著,抓住重点,把与人民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问题处理好、解决好,把“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各项措施制定好、落实好。
二、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基本经验
区具有行政资源丰富,科教人才荟萃,商贸产业繁荣的优势。这里是省市党政军机关所在地,90%以上的省级机关、38个团以上部队单位都集中于此;区内有中央和省属高校20所,58家科研院所,有博士后流动站5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部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3个;区内有电器、环球、电力等十多个大型企业集团,有40多家企业地区总部;全区69万居民中1/3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在全国仅次于北京海淀区;有43名“两院”院士,占全市的54%,全省的46%。机关公务人员,高等院校师生,科研院所的研究人员和广大职工,以及数量众多的大中企业中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构成了一个政治素质和文化素质较高,职业相对稳定,经济收入较为丰厚的群体。这个群体是保持社会安定的稳定器,也是构建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区充分认识这一优势,并采取积极措施,进行资源整合,开展结对共建,充分发挥他们在和谐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大力发展经济,极大地增加社会财富,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的物质支持。改革开放以来,在区委、区政府正确领导下,在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区实现了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不仅总量、增量、增幅均居市六城区之首,而且在结构上体现出城市经济、后工业经济的特点。实践证明,坚实的经济基础,科学合理的经济结构,不仅为区的社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物质支持,吸纳了大量人员就业,也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抵御金融危机起到了有效的缓冲作用。
努力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区在做大做强区域经济的同时,统筹兼顾,合理分配,在初次分配中,年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占GDP的55%,比全省高15个百分点。在二次分配中,区财政可用财力有近75%用于社会事业的支出。年享受最低生活保障的人数占全区总人口的0.8%,而且低保水平高于其他城区。这些数字说明,区的民众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得到了实惠,通过增加教育、文化、卫生、环境、交通等公共投入和对贫困群体的救助,努力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社会公平。改革开放30年的经验证明,仅有GDP快速增长并不能保证社会和谐,只有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让民众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感受到公平公正的待遇,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大力加强民主法治建设。民主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其途径是按法定程序行事,其基础是公众广泛参与,其目标是在公共事务管理上实现政府与公众的良性互动和协调配合。据我所知,区至少在两个层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一是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议事和代表工作,不断扩大公民的有序参与,广泛听取选民的意见和要求,真实表达人民群众的意志,为全区各方面重大事项的决策奠定了扎实的民意基础,同时通过人大代表的工作和区人大常委会的工作,督促各项大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执行,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权益。二是实行社区自治,通过民主选举、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使民众不断提高自主意识、发挥自己力量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积极性,努力把矛盾化解在社区,把稳定落实在社区,把和谐构建在社区。
充分发挥党政机关的主导性作用。区党政机关始终把构建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和长期的工作目标,投入了大量的精力,定期分析形势,加强组织指导,建立专门队伍,提供必须的物质保障,注意协调各部门的职能作用,从而不断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得到了全区人民群众的好评,也得到了省、市领导和中央领导的肯定。
区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实践中,创造了不少好的方法,反映了工作的内在规律性,以上五个方面是我根据个人感受和能接触到的一些材料所做的粗浅归纳,不一定全面、准确,只是由衷希望区把实践证明比较成功的做法坚持下去,取得更大成绩。
三、对今后工作的几点建议
第一,把建设和谐社会作为长期任务。和谐社会不是没有矛盾冲突,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和利益结构调整期,矛盾冲突相对集中、多发,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要充分认识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和复杂性,根据不同的发展时期、主要矛盾,科学地提出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持之以恒,毫不松懈地抓好这项工作。
第二,走公平发展道路。收入分配差距对影响社会稳定具有很强关联度。现展史表明,经济发展与收入分配差别大致有三种不同情况:一种是以大多数人的绝对贫困和极少数人的暴富为代价获得发展,这种状态下,社会既不稳定,更不和谐,而且极易出现动乱;另一种为倒“∩”型模式,在发展过程中贫富差距逐步扩大,社会出现分裂对抗,但由于进行社会改革和制度创新,收入差距逐步缩小,社会也随之稳定和谐;还有一种即公平发展,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始终注意分配收入的均衡性,对高收入人群课以重税,对低收入人群进行救助,政府税收大部分用于发展公共福利,通过这些措施把贫富差距控制在合理的区间。这种发展模式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把增加社会物质财富、改善人民生活、保障公平正义有机统一起来,坚持走科学发展、公平发展、共同富裕的道路,切实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三,加强文化区域性建设。这里的文化建设,既指各种各样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生活,更是指一种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和生活习俗,这是文化建设的内核,也是社会和谐生生不息的内在力量。区是各大机关云集之地,这一群体所应该表现的文化内涵是严谨大度;区是高校名校云集之地,这一群体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应该是文明理性;区又是商贾云集之地,这一群体所表现的文化内涵应该是诚信进取;区还是科研院所云集之地,这一群体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应该是科学创新。围绕这些文化主旨,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使它们交映生辉,发扬光大,成为全区人民自觉的价值取向和精神追求,形成区独特而又高尚的文化风貌。
第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区既有山、水、城、林一体的自然景观,又有丰厚历史文化积淀形成的人文景观。把二者叠加起来,就形成了独特的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既是居民赖以生存的资源,也是影响居民性格、人品、心灵的重要因素。但由于城区土地资源日益匮乏,经济社会发展受载体制约越来越明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为此,必须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发展“绿都经济”、“文化经济”、“科技经济”、“旅游经济”,即智慧含量高、资源占用小、环境污染少、人才优势得到充分发挥,优势资源效益放大的高端经济模式,继续重视环境保护工作和生态环境的建设与管理,缓解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改善区域环境质量,让全体居民都能享受到安静的环境,呼吸到清洁的空气,把区建成最佳人居环境的城市区。
第五,创新管理体制。党政机关在社会管理方面居于核心地位。实践证明,党政机关是否清正廉洁,是否勇于任事,是否服务民众,对社会稳定和谐至关重要。一些地方之所以民怨较大,群体性事件屡有发生,都与党政机关的行为不够清正廉明,作风拖拉疲沓,忽视乃至侵犯群众利益有关。在和谐社会建设中,要始终把建设清正廉明的党政机关、负责任的党政机关和服务型党政机关作为重要任务,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适应经济市场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趋势,更新治理理念,创新治理体制,将分散的公民通过各种民间团体组织起来,把政府管理与民间组织自治更好地结合起来,以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在社会建设过程中共同发挥作用,引导和规范公民活动,维护社会秩序,满足公众需求,增进公共利益,使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成为由单一的政府管理逐步走上政府和公民社会共同治理并达到善治的过程。
第六,重视外来人口的控制疏导。改革开放以来,区外来人口呈现爆发性增长势头。据统计,目前区外来人口已达约20万人,占原居民总数近1/3,已经成为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给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但从总体上看,外来务工人员仍然是城市中就业不稳定、生活尚处温饱阶段的社会边缘群体。外来人口的大量涌入,使全区人口密度增加,加重了资源环境的承载压力;大量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来务工人员降低了全区的整体文化素质;农村和欠发达地区外来人口不同的价值取向、道德水准、风俗习惯,可能引起“亚文化冲突”而造成社会分裂;少数无业流动人口对社会的安全、稳定、和谐造成的负面影响不能低估,等等。这些问题从根本上讲,要靠调整经济结构加以解决,但当务之急是要认真调查研究,严格控制、疏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