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和谐社区建设交流材料范文

和谐社区建设交流材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和谐社区建设交流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和谐社区建设交流材料

党的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会做出了《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抓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从和谐社区建设入手。作为地区性社会生活共同体的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只有细胞健康了,我们的社会肌体才能保持生机和活力。

近几年来,中央、市、区高度重视和谐社区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和政策指导基层实践,开展和谐示范城区、街道、社区的创建活动,并投入人力物力保障和谐社区建设。通过自上而下的指导和自下而上的探索,群众对社区的满意度和归属感逐步提高,社区的和谐程度越来越显现。

区作为较早开展社区建设实践活动的城区,在全国率先提出“税源经济是全区各项事业的生命线、社区建设是城区工作永恒主题”的工作思路。在几年社区建设的实践中,逐步把和谐的理念渗透到社区建设之中。在社区体制改革、社区服务体系的完善、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等诸多领域都做了有益的探索和创新,很多工作走在了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先进行列,先后获得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全国社区建设示范区等多项国家级荣誉。随着和谐社会构建的不断深化,对和谐社区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在原有的工作基础之上有新的突破,以达到社区的真和谐促进社会全面和谐的目标。作为区在街道工作的区人大代表,结合实际和自身的工作,下面就和谐社区建设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和谐社区建设,必须确实落实社区的民主管理和自治

随着城市各项工作重心的下移和居民群众从“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的痕迹日益明显,社区在搭建政府与居民群众之间的平台,有效地宣传有关政策转化政府的意志,动员居民群众参与本社区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作用将越来越明显。从另一方面来看,随着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不断完善,社区的民主管理和自治也将进一步得到强化和提升。在实践的过程中,我们感到把社区的自治落在实处的关键在于不断推进社区体制改革。区在社区体制改革中始终保持了勇于开拓的工作精神,也积累了非常宝贵的工作经验。在年进行的第一次社区体制改革中,当时形成的最大亮点是将居委会名称变为社区居民委员会,引入了“社区”的理念;将社区的“棚亭经济”废除,给居委会松绑,社区干部吃“皇粮”;拓展社区包括街道的工作领域和范围,将驻区单位通过建立党建联席会和社区建设发展协调委员会的形式纳入社区的组织体系之中,在省市乃至全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成为别人效仿的榜样。时隔8年,区在年又启动的第二次社区体制改革,在这次改革的过程中,建立社区公共服务站解决社区居委会行政化的问题;对社区进行有效地撤并整合社区的公共资源;推进社区规范化建设,增强社区的服务功能。不断推行的社区体制改革,为社区最终达到民主管理和自治,渐进的开辟了道路,逐步的打造了基础。

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社区自治落实的另一个关键还在于推行社区的民主选举,或者说民主选举是基层群众自治的前提。民主选举根本的目的是要选出社区的当家人,5-7人组成的社区居委会的委员和被誉为“小巷总理”的社区主任、副主任就是领导居民群众开展自治的领头人。经过社区群众选出的领头人能够得到居民的认可,也能对社区事务倾注全部的工作热情。在民主选举的方式上,区从户代表选举,近两年逐步过渡到直选,在今年的社区换届选举中又推行了无候选人选举,即推行“海选”。我们湖南路街道率先承担了全区无候选人选举的试点工作,成为全市首个成功进行“海选”的社区,选民登记率达81%,参选率达89.8%,选出的社区主任被称为市“社区海选第一人”。在民主选举方式上逐步突破,可以将组织意图逐步过渡到真正的群众意图,而群众意图的实现,将达到调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管理,自我服务的根本目的。因而,和谐社区的建设也就水到渠成。

二、和谐社区建设,必须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功能和体系

居民群众生活在社区中,对社区有没有归属感,有没有认同感,人在环境中是否感觉和谐祥和,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和服务体系的健全是根本点。近几年来,区投入了一定的人力物力,不断完善社区服务的功能和体系,建立生活求助工作平台,区、街、社区联网,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居民日常生活的需求。同时,在加强服务的外部形式体现上,建立数字化城市管理模式,提高市容环境管理水平。但是,随着社区居民对社区服务功能的要求不断提升,随着社会商业服务中介组织的大量涌现,社区在为居民群众提供高品质、针对性、随时性服务的方面,显得力不从心,手段较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居民对社区事务的关心度和参与度。因此加强对社区服务功能的完善,进一步健全社区服务体系,必须放在社区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区街政府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和物力,帮助社区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现在,区所有的社区都达到了300平方米的办公服务用房标准,有的社区还达到了1000平方米以上。但是,按照国家民政部规定的每百户居民配备20平方米活动用房的标准,我们还有很大部分社区远没有达到国标,因此还需要进一步投入。年,我们湖南路街道在全区率先进行了社区规范化建设的试点,实行了社区标识、门头、标牌等“五统一”。在社区设置了一站式服务窗口,设置了电子触摸屏将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办事指南、资讯等放置其中,强化社区的服务功能和意识,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对社区弱势困难群体、老年人的帮扶工作中,区也建立了非常好的工作机制,如实行居家养老、街道社区成立慈善超市等,在实际工作中都是行之有效的工作抓手。社区服务功能的增强和体系的完善,在和谐社区的建设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加大一定的投入。政府在加强自身的投入的同时,要引导社会力量关注支持社区的工作。社区也要善于借力,借助政府和社会力量为社区居民打造更为便捷、良好的生活环境,以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三、和谐社区建设,必须着力大量培育社区民间组织

和谐社区建设必须是政府主导,但关键在于社区群众的广泛介入。在发挥党的领导和政府主导作用的同时,应该释放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培育社区民间组织,就是要广泛发动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管理和社区活动。同时,社区通过大量民间组织的培育,能够手中掌握一部分居民群众,通过这一部分骨干来凝聚更多的居民,最终达到融合和影响全体居民的目的。因此,有目的的培育社区民间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一环。经过多年的实践,区的各个社区都培育了相当数量的民间组织,平均每个社区都拥有10多个。在我们湖南路街道就存在着很多有代表性的民间组织,比如云南路社区的风筝协会,傅厚岗社区的书画协会,大方巷社区的剪纸协会,马台街社区的戏曲协会等,这些民间组织在凝聚群众,丰富群众生活,提高居民群众参与社区事务,关注社区建设上都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但是,因为民间组织在建立之初,多为街道、社区有意引导建立,居民自发主动组织的不多。因此,有相当民间组织虽然成立了,但是组织机构不紧密,开展活动不经常,比较松散。社区拥有的民间组织,数量不少,质量不高。在今后的实践过程中,社区应该多培育群众自发建立的民间组织,给予财力、人力的支持。对一些具有代表性、富有吸引力、生命力的民间组织,社区要帮助他们打造出品牌。在发动民间组织凝聚群众参与社区事务管理,参与社区活动的同时,针对社区弱势群体的帮扶,仍可以发动民间组织参与社区的救助、互助。实际上,国外在社区建立非盈利组织从事慈善事业方面,有很多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们不少社区也开始了探索和实践。

和谐社区建设是个大课题,目前我们的探索和实践仅仅处于初级阶段,刚刚破了个题,还有很多的工作任务需要我们完成,许多的环节需要我们进一步重视。比如如何提高社区工作者素质,以便其更加适应岗位的要求;如何改变“社区是个筐,什么都往里面装”的现状,确实贯彻部门工作进社区准入制的问题;如何提高对弱势群体救助的准确性、应对性,改变政府各条口多头实施帮扶的问题等。只要我们把各项工作的思路都理顺了,各项工作举措都落实了,特别是对和谐社区建设的认识真正提高了,和谐社区的建设就真正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对于这点我们充满着信心。

我们相信,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下,有好的政策指引,加上基层孜孜不倦的实践,和谐社区建设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而最终达到促进整个社会和谐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