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破解教育难题促发展交流材料范文

破解教育难题促发展交流材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破解教育难题促发展交流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破解教育难题促发展交流材料

教育机会的公平是起点的公平,提供公平的就学机会就是提供公平的个人发展机会,而公平的发展机会是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是社会活力、和谐、稳定的基础。同志曾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把促进教育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统筹城乡、区域教育,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统筹教育发展的规模、结构、质量,认真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在当代中国,教育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牵动着千家万户的心。因教育不公平导致的种种社会矛盾,不仅影响了教育的均衡发展,而且不利于构建和谐社会。为了充分发挥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统筹优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均衡发展是必由之路。

一、合理调整结构布局

“公平与正义比太阳更光辉”,总理曾在答记者问中这样形容公平的重要性,公平不等于收入的平等,健康状况的平等,也不等于其他任何具体结果的平等,而是一种机会平等的状况。社会对于机会平等的关注已经胜过对收入平等的关注,机会不平等是造成很多不和谐问题的深层次的原因。教育公平实质是公民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教育的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说代表着社会的公正,全力维护教育公平,让每一位公民的子女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创造尽可能均衡的接受教育的条件,是实现社会公平的底线,也是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更是地方教育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力量,政府有责任维护公众的教育基本权利,提供均衡化的教育服务,实行公平的教育政策,并在教育资源配置上尽力向弱势群体倾斜,增加教育的投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使最大多数的群体普遍受益。区教育资源丰富,有30多所小学、40多所幼儿园、10多所中学,不仅数量及规模较大,而且一些学校在办学理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等方面也处于同行前列。幼儿园、实验幼儿园、琅琊路小学、拉萨路小学、力学小学、教育学院附属中学、中学等学校在全区、全市乃至全国都有较高的知名度,教育质量得到广大学生、家长的认可。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区作为市流动人口较多的一个区,目前仍有许多民工子女集中在区域内的几所外来工子弟学校就学,学校办学条件相当简陋,学生多是贫困子弟,是教育中的弱势群体。两者之间的巨大差距,要求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合理地调整教育支出结构,合理地调整学校布局,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实现重点向贫困地区、薄弱学校和困难群体的倾斜,加大教育资源内部分配、校际分配的力度,通过政策倾斜推动落后学校向前发展。教育主管机关应当鼓励和引导优质教育资源扩张,充分发挥名校、名园的学校文化优势、优秀教师资源等优势,发挥名校、名园在办学思想、管理模式、优良传统等方面的示范、辐射作用和无形资产的名牌效应,开设分校,满足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在相关主管部门的鼓励和引导下,河西地区陆续建起的琅琊路小学芳草园分校、汉江路分校、力学凤凰花园城分校、拉萨路小学银城分校、幼儿园聚福园分部、教育学院附属中学高中部、中学分校。众多分校的建立,使得教育结构布局得到进一步合理,为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均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高效统筹教育资源

教育均衡发展的关键是师资队伍的均衡建设,教师资源均衡才是真均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要求政府加强统筹,公平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在配置教育资源这块“蛋糕”时,政府只求通过现有资源的再分配,以“削峰填谷”的办法推进低水平的均衡,是不可取的。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要求政府不仅要公平合理的分配“蛋糕”,还要把“蛋糕”做大、做强。教育资源总量的扩张优化,才能使教育水平得到整体提高。

(一)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根本途径是扩大资源总量,统筹教育资源。

政府只有不断加大对教育的财政投入,才能真正的提升教育总体水平。所以,政府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公共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前提。加大投入以扩大教育资源总量,调整教育投入结构才有实际意义。“”期间,市将新增教育投入近10亿,逐步推行免费义务教育,提高教师待遇,不仅让适龄孩子上好学,普通市民也将在浓厚的学习氛围中终身享受学习的乐趣。将逐步发展完善教育事业,将打造成现代化的教育名城。区,全区教育经费支出达5个亿,同比增长5.9%。强大的财政投入有效的扩充了教育资源总量,为教育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优秀教师队伍是实现教育水平提高的重要保障。

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交流,是提高教师执教水平的重要途径。每年家长们都会为了让孩子上名校、名园“挤破头”,“择校”风屡禁不止,反而愈演愈烈,归根到底是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均衡,而家长们除了看重名校的硬件设施外,更看重的是名校的名师资源。因此,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缩小教师队伍差距,让学生在任何学校都能得到高水平的教育。据了解,区从开始就坚持每学期举办“名师汇聚”活动,邀请来自北京、上海、珠海等全国各地的各学科特级教师到区给全区教师“传经送宝”。还请了区的部分市区学科带头人、优秀青年教师与特级教师们进行同台展示,博采众长,促进了教师们业务的提升。

教育主管部门要对教育均衡发展进行宏观调控,制定相应政策,建立健全干部教师定期轮岗和交流制度,鼓励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到弱势学校任教或支教、示教、挂职。以区为例,就对学校负责人的任期也有明确规定,小学负责人每一届任期4年,正校长在同一学校任职原则上不超过两届,如确因工作需要留任的,经全面考核可继续留任,但最多不超过3届。名校的校长和老师在全区范围内的流动,让名校先进的管理模式与先进的理念,得到有效推广,促进整体办学水平的提高。这样的举措无论是对促进区域学校的均衡发展还是对校长管理能力的提升都大有益处。“

三、解决突出矛盾破解教育难题

在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过程中,有一系列难题需要破解。

第一,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是当前推进均衡发展遇到的最大难题之一。

农村人口急剧向城市流动和转移总起来看仍然是大的趋势。流动人口给农村教育带来的问题是,学校布局调整后,办学条件大大改善,但由于有些农村变成了“空壳村”,结果学校也变成了“空壳校”。而城市地区目前财政预算中的教育拨款基本上是按照户籍人口数计算生均教育事业费和生均公用经费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问题缺乏明确的经费保障。而目前学校办学条件和师资配备也是按照户籍人口数进行规划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突破了原有规划,产生教育资源的供求矛盾。为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就学问题,很多省市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上海市教委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农民工同住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规定:办学者可根据有关基本条件申办“民办农民工子女小学”;“初中阶段适龄农民工同住子女进入全日制公办学校就读”。重庆市建立统一规划办学、统一条件入学、统一标准收费“三统一”机制,努力畅通农民工子女就学绿色通道,按照“相对就近,免试入学,统筹安排,一视同仁”的原则,鼓励公办中小学敞开校门,广泛接纳农民工随迁子女。市《市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暂行办法》规定符合可以在本市公办中小学申请就学。

第二,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又一重要课题。公平是人的基本权利,选择也是人的基本权利。因此我们应当创造可选择的公平,而不是剥夺选择的公平。向公民提供公平的受教育机会是政府的义务,但不意味着公民必须而且只能接受政府提供的这种机会,有条件的公民也应当有选择其他受教育途径的自由,允许和鼓励民办教育进入,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的供给,满足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形成公办教育与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是保障每个公民公平、平等的发展。统筹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均衡发展,是提升中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必然之路,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