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送戏进万村组织工作材料范文

送戏进万村组织工作材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送戏进万村组织工作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送戏进万村组织工作材料

一、特色做法

区在送戏进万村文化惠民工程实施中,不断总结工作经验,创新工作举措,落实文化惠民主体责任,明确一名分管领导主抓该项工作,特色做法主要有:

一是采取“早宣传、早部署、早实施”的办法,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选定具有资质的演出团体为中标单位。在年初开展招标工作,选定送戏进万村文艺团体采取竞演的方式分配演出场次,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二是突出“送戏进万村”演出实效。为满足群众看戏需求,扩大活动实效,延伸演出覆盖面,区选择偏远山区、敬老院、山村小学等文化基础较薄弱的地点开展“送戏进村”,想方设法组织辖区内的曲艺家协会、文化大院、业余团体等业余演出团体,拓宽送戏渠道,把好戏送给需要的群众,得到群众称赞。三是规范“送戏进万村”演出。区“送戏进万村”通过政府采购方式,购买专业院团、民营院团进行有偿服务,确保演出活动取得实效。在演出时间选择上采取春节农民工返乡、传统节假日、农民赶大集的有利时机,开展送戏进村。通过让群众现场点戏的方式,不断满足群众需求。要求三镇综合文化站研究制定一名领导分管“送戏进村”工作,形成分管领导牵头、三镇文化站全面负责、行政村密切配合的工作协调机制,确保每一场演出送戏到位、质量保证、群众欢迎。三镇综合文化站积极做好与演出服务单位的工作对接以及交通、演出等安全预案。同时,协助演出服务单位做好场地安排、观众组织、消防安全以及用电保障等方面工作,确保每一场演出各环节组织有序、运行安全、服务到位。

二、创新节目树立品牌效应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高他们对文化惠民工程的满意度,区每年创新新的节目充实要出内容。2020年创作的法制现代剧《我愿意》法制故事,整个节目充满正能量,弘扬社会主旋律,讲述孙倩和妈妈政法委刘书记正在幸福地等待着未婚夫李康和他父亲李广利,商量下个月孙倩和李康的婚事。但是等来的却只有李广利一个人,他故意支走了孙倩,告知了刘书记一个惊天的噩耗,原来半年前李广利生意失败破产,祸不单行,此时李康的爷爷突患重病危在旦夕,情急之下,李康为了救自己病重的爷爷,铤而走险挪用了公款,几个小时前已经被刑事拘留。此事犹如晴天霹雳,让李广利走投无路,他今日的到来,一是打算取消这场婚事,二是请求自己的老同学刘书记解救李康。刘书记勉励李广利重新振作,表达了对李康的充分信任,并让他向组织说明真实情况,退回所有款项,争取宽大处理,身为政法委书记的她坚持自己的原则,她相信法律会有一个公正的裁决。殊不知,孙倩早已在门外听到了一切,她坚定地走出来表明了态度,愿意等着李康,和李康共同面对发生的一切。就这样,一家人又一次被真情凝聚在了一起。2021年,区曲艺家协会创作的扫黑除恶小品《正义与担当》正在紧锣密鼓排练中,将于2021年送戏进万村安排演出。

三、保证演出节目品质优良

一是利用农村集会和节会开展演出。充分利用桃花节、梨花节、马场农产品交易会、石榴旅游文化节等人员密集的地区开展送戏活动,发挥民间艺术团体的优势,把民间自编自演具有教育意义的剧目送到农村。二是送戏到敬老院和山村小学。区组织艺术团体免费送戏到、土型、秦楼敬老院和山村小学达40余场,观众场场爆满,群众反响强烈。三是采取群众“点戏”满足需求。区在送戏演出之前,首先要征求群众意见,是看古装戏?还是听现代戏?根据群众需要,有针对性的安排演出团体送戏进村。平山、山西、刁山等行政村的群众喜欢豫剧,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工作人员就想方设法把豫剧团安排到这些村演出,每场观众达到200-300人,收到很好效果。

四、保证监督跟踪到位

一是采取“送戏进万村”全程跟踪服务:为切实加强对“送戏进村”活动的管理,区要求演出单位要做到不漏场次、现场征求群众意见,认真填写统一制式的服务回执单和演出现场剧照不少于5张上报到区文旅体局。要求三镇综合文化站长做到每场演出安排到位,检查督导全面细致,严格把好质量关,确保“送戏进村”活动优质、高效全面完成,保证每场演出有图片、有记录、有监督。二是采取拍照和视频同步进行。要求中标单位每场拍摄3-5个不超过1分钟的短视频,拍摄3-5张演出剧照上报监管单位,并按照要求拍摄不少于一场的高质量全场视频资料参加全省送戏进万村评比工作。三是加强财务支付管理。要求在资金支付中,现有村镇负责人签字、分管领导签字、区文旅体局民生负责同志签字把关、局分管领导确认后报局长审批拨付,确保了资金支付安全。

区在“送戏进万村”工作中,虽然取得一点成绩,但离省、市领导的要求和群众需求还相差甚远,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找出不足,有的放矢的把“送戏进万村”工作开展的更加丰富多彩,争取为群众送去更加丰富的精神食粮和文化大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