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沿海科技开发调研材料范文

沿海科技开发调研材料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沿海科技开发调研材料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沿海科技开发调研材料

一、科技经费支出和行业科技创新活动介绍

(一)科技经费支出情况

科技投入不断加大。2008年全社会科技投入达57.84亿元,是2004年的2.6倍。科技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94%.其中R&D支出为27.67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4年的0.66%提高到2008年的1.42%,增幅一直位居全省第二;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为43.55亿元,企业技术开发费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由2004年的1.33%提高到2008年的1.66%,连续五年保持全省第一。2009年全市财政科技投入为5.33亿元,占当前财政经常性预算支出的5.09%。

(二)重点行业科技创新活动情况

我市的高新技术企业在六大重点行业中科技创新活动最为活跃。全市211家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在09年共筹集科技活动经费24.5亿元(占销售收入441.3亿元的5.56%),其中科技项目内部支出18.4亿元;全部科技项目数为1868个,专利申请数2566件,新产品产值202.8亿元;科技活动人员11005人,其中博士187人,硕士845人,中级以上职称5100人。从我市的六大主导产业看:

一是汽摩及配件。是被国家商务部首批命名的“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是中国八大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之一。现有汽车整车生产企业4家(吉利、吉奥、永源、彪马)、摩托车整车生产企业20家,汽摩零部件生产企业3240多家。吉利集团是国家创新型企业,吉利汽车研究院是省级企业研究院。

二是医药化工。是中国唯一的国家级化学原料药出口基地,现有2309家医化企业,有近20个原料药和中间体通过美国FDA认证,其中仅海正药业就有10多个,海正建有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和省级企业研究院。2007年华海的奈韦拉平片制剂获得FDA认证,成为国内首个通过FDA认证仿制药企业。海正和华海都设有博士后工作站。近年来,我市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中有3项是医化行业。医化行业中共有国家重点扶持的高新技术企业52家,占了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1/4。

三是模具塑料。黄岩模具被命名为全国唯一的“国家火炬计划塑料模具产业基地”、“中国模具产业升级示范基地”。前不久,被列为省首批21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示范区之一,拥有3家省级研发中心;嘉仁模具有限公司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国家模具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

四是家电行业。是中国重要的家电及制冷配件生产基地,已形成了小到电热壶、电风扇,大到智能化变频中央空调的多样化、系列化产品种类。“星星”、“苏泊尔”和“爱仕达”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星星”冷柜、“苏泊尔”压力锅和不粘锅、“爱仕达”不粘锅系中国名牌产品,“星星”牌冷藏冷冻箱、“双鹿”牌空调、“苏泊尔”不粘锅、“爱仕达”不粘锅被评为国家免检产品。

五是缝制设备行业。是“中国缝制设备制造之都”,是我国最大的缝制设备生产和出口基地。全市共有缝制设备及零配件生产企业1000多家,生产各类工业缝纫机、家用多功能缝纫机、电动裁剪机等,品种多达300多种,涌现了飞跃、中捷、宝石、杰克等一批知名企业和品牌,目前,缝制设备的产量已占到全国总量的1/3,全球总量的1/5,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2/5;在全国缝制备行业6个中国名牌中占一半;在商务部“重点培育和发展的出口名牌”中占2/3;在全国缝制设备行业前8强中占6席。

六是船舶制造业。大陆海岸线长745公里,占省的三分之一,船舶修造资源优势突出。的造船业经过数十年的发展,积累了相当雄厚的实力,并开始享誉业内。国外海运大鳄近几年来纷纷在下单,中国船级社及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韩国等专业验船机构均在设有办事处。江苏科技大学船舶研究院落户临海,武汉理工大学华东船舶设计研究院落户椒江。

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主要政策措施和障碍

(一)主要政策措施

自2006年提出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以来,我市研究制定了一系列促进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

1、为壮大民营企业而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

2006年3月,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企业“513”工程的意见》,意见中的主要目标是,到2010年,全市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45家以上。其中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的企业5家,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企业10家,销售收入超过10亿元的企业30家以上。预计2010年底列入培育企业的累计销售收入达到2000亿元,市内入库税量达到90亿元。

2008年11月,印发了《关于市自主创新能力提升行动计划的通知》,规定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组织实施市技术创新引进工程,开展创新型企业示范试点工作,组织申报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着力培育创新型企业。

为配合创新型企业培育工作,市科技局制定了《市技术创新引进工程实施纲要》、《市自主创新试点企业管理办法》、《市专利示范企业管理办法》等辅助性政策措施。

2、为壮大主导产业而制定促进创新的政策措施

2008年12月,印发了《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主要目标到2012年,全市工业增加值超过1500亿元,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2%以上(以2007年为基数),工业发展动力加快从资源消耗为主向创新驱动为主转型升级,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

2009年,印发了《关于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意见》,主要目标,力争到2012年,全市培育20个产值超100亿元的产业集群,并确定了36个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型提升的企业。

为配合上述政策的落实,市科技局制定了《市市级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建设与管理办法》、《市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认定实施意见》等措施。

3、为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制定的政策措施

2009年10月,市委印发了《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培育引进高层次创新型人才的若干意见》,主要目标,经过5年左右的努力,力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总量达到500人以上,全市每万人口中高层次创新型人才达到0.9人以上,力争培育市级创新团队50个以上,新增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技术中心、研发中心等高层次创新型人才集群平台60个以上。

4、为增加财政科技投入和规范使用管理制定的政策措施

2007年9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要求各级政府要确保财政科技投入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速度,到2010年底,各级财政科技投入占同级财政支出的比例一般应达到5%,市里将这一指标列入两个社会考核。2009年统计显示,全市财政科技投入为5.33亿元,占当年财政经常性支出的比例为5.09%。

2007年6月,市里转发了市财政局《关于市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市财政局、科技局对科技项目实施情况要进行绩效考评。

2008年10月,印发了《市市级科技资金使用与管理暂行办法》,该办法更加明确了市级科技资金使用范围及标准。

5、为创新环境营造方面制定的政策措施

2006年5月,制定了《市县、市、区党政领导科技进步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推进科技进步,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等重点工作列入主要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考核。

同时,我们还以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建设为契机,制定了《市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纲要》,加强知识产权创造、使用的保护,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知识产权违法行为,积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二)主要问题障碍

1、科技基础资源先天不足。由于历史原因,国家对的科技基础投入几乎为零。近年来虽然加强了投入,但基础薄弱的现状一时还难以解决。目前,全市仅有普通高等学校4所,全市县及县以上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机构仅7家,其中省级2家(省农科院、省柑桔研究所),市级和县级5家,大部分是涉农方面的,科技基础条件薄弱、科技资源有限,已成为制约我市创新发展的突出问题。

2、产业层次偏低。创新能力强、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不多,缺乏带动和辐射能力;各块状经济以低端产业集群形态为主,产业链较短,以高新技术企业为主导,基于创新的产业集群尚未形成;生物医药、新能源等一些新兴产业仍在起步阶段,产业链和协作体系尚未完善;沿海产业带12个重点区块(园区),新引进的项目大都是本地企业的扩大再生产,阶段引进的外地项目,技术含量、创新能力也不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任务十分艰巨。

3、企业投资意愿不强。由于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国际需求大幅萎缩,我市以外向型为主的企业产能过剩,增加了企业资金运转困难,相当部分企业主投资意愿低迷,有的企业还缩减了投资,降低了产能。在转型升级倒逼作用下,有些企业想转型升级,但目标不明确、决心不下了,引导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的工作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4、创新政策的落实兑现不够到位。近年来,国家、省、市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走创新发展之路,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企业创新的政策措施,但这些政策措施有些地方没有很好的兑现,有的兑现了还要附加一定的条件,影响了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5、要素资源配置制约还比较明显。目前,内生发展空间有限,沿海产业带基础配套还跟不上,一部分企业转迁外省,科技型企业融资难的问题依然普遍,有效融资渠道缺乏,由于财政管理体制的原因,市本级财政科技投入还不强,重大专项还没有充足的资金投入,关键共性技术的开发有一定困难。

三、科技创新平台建设的主要做法

(一)科技创新平台建设运行情况

2005年以来,我市确定了“政府扶持平台,平台服务企业,企业自主创新,创新升级产业”的思路,把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加快建设以科技创新公共平台、企业研发机构、区域创新服务平台等为核心的多层次的技术创新支撑平台,鼓励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通过联合申报、共同建设的方式实现科技资源的集成与互动。在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通过科学规划,政策引导,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全市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形成了“市场化、多形式、小规模、富实效”的建设特点。总的来说,我市科技创新平台主要可归纳为四种类型:

一是公共创新平台。主要是政府出资,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共同建设,为新技术、新成果研究开发直接提供人才、技术、设备等配套装备的设施或基地。我市对于平台每新引进或开发一个科技成果并在企业实现转化的,经济社会效益明显的每项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补助。目前,我市已建成的重大公共创新平台有:

——大学研究院。该院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组建了汽摩配研究所、机电研究所、光电与信息研究所等6个研究所。机电研究所还与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共建了国家自行车质量监督检验中心电动车测试优化中心。在浙大支持下,引进了省级平台——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以浙大研究院汽摩配研究所为技术依托建设“省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市区域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负责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的共性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工作,承担国家汽车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技术研发与成果推广建设工作。截至目前,研究院已完成研发项目15项,在研项目40项,谈成意向10项,承担企业合作项目经费2986万元。2008年,浙大研究院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并开始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目前正在培养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25名。2009年,该院被列为省级重点科技中介机构。

——中科院应用技术研发与产业化中心。该中心于2007年11月成立以来,建成并运行了3个专业技术中心(中科志联计算技术有限公司、中科同创手性技术工程中心、中科科源数字化设备研发有限公司)一个办事处(设在玉环县联合研究院);新建或完善了7个企业联合实验室或研发公司(中科飞跃数控系统有限公司、中科智能技术有限公司、成都有机公司华海药业联合实验室、成都有机公司海翔药业联合实验室、微生物所银象公司联合实验室、微生物所海正集团联合实验室、上海硅酸盐所定向反光材料公司联合实验室)和1个股份公司(海正生物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已有10个所与19家企业延续和新增项目合作60个,项目合作经费达9440万元。据不完全统计,其中乳酸链球菌素、高折率玻璃微珠、聚乳酸产业化、阿佛菌素生物代谢工程等11个院地主要合作项目,2008年销售收入达到2.68亿元、实现利税3068万元。

——高校产学研联盟中心。该中心于2008年4月成立,该中心的主要职能是为省属高校与企业开展科技合作牵线搭桥。到目前为止,省属高校与地区企业延续和新签的项目共有121个,合作经费达1523.75万元,在谈转让和合作的专利已达20项,其中已落实的有10项,经费达160多万元。

——(上海)科技园。为充分利用上海的科技、人才、信息资源,与上海星月投资公司合作在上海市松江区建成了占地100亩的(上海)科技园。30家企业认购了5万平方的研发楼宇,现已交付企业使用。异地设立科技研发园引起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被称之为“借脑革命”。科学时报还在头版头条位置刊登专门文章,详细介绍了我上海建立科技园的经验。

­——上海高校技术转移中心于2008年8月成立以来,主要在促进沪台两地校企科技对接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已帮助我市企业和上海高校院所达成了15项合作意向。中心还积极向上海高校推介企业的技术需求,帮助企业建立与上海高校合作的新途径。

——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去年12月该院已在市创业园内设立办事处。根据协议,每年将高层次人才需求情况报送给清华长三角研究院,届时该院将组织高层次人才来实践,这些高层次人才在实践时创造的科技成果,优先保证接收单位使用。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分院。该院建设已基本竣工,该院计划投资3850万元,占地15亩,综合楼和倒班楼已建成,检验室已进入安装阶段。

二是科技孵化器。我市对新增的国家级、省级、市级科技型企业孵化器,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5万元、20万元补助。市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孵化器)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共有40家企业入驻孵化,目前在孵企业25家。2007年,该中心被评为省级综合性科技企业孵化器,2009年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目前,已运行的孵化器还有路桥科技创新孵化基地,军民两用临海市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爱华科技创业中心和椒江区科技孵化器。

三是企业科技创新研发平台。我市对新增的国家级、省级、市级高新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经考核确认并保持正常运作的,分别一次性给予100万元、35万元、10万元补助。主要包括企业技术中心、企业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对新增的国家目前,市共建有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海正,省内唯一一家设在企业的省级重点实验室),国家认定企业技术中心5家(吉利、海正、飞跃、钱江、华海)、省级企业研究院2家,省级研发中心111家。在这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中科院长春应化所与海正集团合作建成的我国规模最大、年产5000吨绿色可降解环保型聚乳酸树脂工业示范线实现批量生产,争取在2009年产值超亿元。这标志着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聚乳酸树脂产业化规模达5000吨以上的国家。

四是科技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生产力促进中心、区域创新服务中心等。该平台突出以行业发展的关键、共性技术的科研、攻关为重点,帮助整个行业和企业缩短开发周期,节约开发成本。我市对新增的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省级、市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经考核确认并保持正常运作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5万元补助。对新增的省级、市级行业专业和区域创新平台,经考核确认并保持正常运作的,分别一次性给予50万元、30万元的补助。全市已创建国家级生产力促进中心1家,省级区域创新平台3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15家。这些服务平台每年为近5000家中小企业提供科技服务,已逐步成为我市自主创新的主要力量。如温岭市先导电机技术研究所每年能为600多家企业提供各种技术服务,已为企业设计了3500多个泵用电机新产品、培养了600多名设计、测试和工艺方面的技术人员。

四、进产学研结合的主要措施

加快建设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措施。由企业的自身积累和创新到产学研互动创新,已经成为技术创新的普遍措施。我市在这方面主要采取的措施有:

(一)引进来

近年来,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大集团,共建研发机构等各种形式的创新载体,目前已成功引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65家。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929人,大批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移。

一是举办科技成果洽谈会。从1999年开始,我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科技成果交易会,每届都邀请中科院、上海交大等国内知名高校院所的几百名专家教授与企业对接。截止2009中国校(院、所)企科技和人才合作活动,我市企业和各高校院所共签订技术合作协议近3523项,合同金额达27.37亿元。

二是共建创新载体。近年来,我市以企业为主体,积极引进大院名校和大企业、大集团,共建研发机构等各种形式的创新载体,目前已成功引进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165家。集聚高素质科技人才929人,大批科技成果向民营企业转移。

三推进军工合作。多年来,国防科技工业形成了强大的研究开发能力,积累了大量可以转为民用的科技成果。如何加强“军民结合“,实现资源共享,实现国防和民用工业技术创新模式的转换,更好地推动地方科技创新,有效地提升全市的整体创新能力,一直是市在探索思考的问题。近年来,市顺应了军民结合的潮流,早谋划、早部署,成功地抓住了军转民这一历史机遇,充分利用军工系统的”溢出效应“把人才、技术、产业引向该区域。在2009年4月的浙川军民科技合作大会上,企业与四川军工系统单位签订了5项科技合作协议,数量占全省四分之一;总后勤部军需装备研究所在临海建立了复合及防弹材料试验基地。解放军防空兵指挥学院等军工单位与市共签订合作项目18项,投资额达9.4亿元。

(二)走出去

一是引导企业与国外企业、科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合作,已有海正药业、华海药业、星星便洁宝、东邦制药、银轮机械等8家企业与美日韩等国家开展科技合作。

二是鼓励企业到科技资源丰富的区域设立研发机构,引进科技人才。典型的如吉利集团成功收购了收购“沃尔沃”和澳大利亚DSI公司;新杰克缝纫机股份有限公司在德国收购了世界知名自动裁床企业Bullmer(奔马)和Topcut(拓卡)。

(三)落下去

一是认真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政策。充分发挥政府在促进科技创新的主导作用,切实加大财政科技投入的力度;实施加强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再创新政策,不断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二是建立健全激励机制。综合运用分配、产权、社会价值激励等方式,积极推进知识、技术等生产要素参与收益分配,重奖在科技创新和产业化过程中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进而带动全民创业的良好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