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

保险会计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保险会计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保险会计论文

课堂教学保险会计论文

一、保险会计的特点

1、学科交叉性强。

保险会计是基础会计在保险行业的具体运用,因而学生必须具备良好的会计基础,而且又懂得保险行业的基础理论,了解保险业务的具体运行管理,同时还要有税法和金融投资方面的具体知识,这些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是有一定困难的,而保险专业还好点,因为他们一般在大一就已经学过基础会计,大二下学期开始学习保险学原理、人身保险、财产保险等专业课,所以笔者在教学中发现保险专业学生学习保险会计比会计专业学生学习要轻松。会计专业的学生,因为他们一般不开保险学原理这门课,因此他们要学习保险会计得先给他们补充保险学的基本原理和相关知识。

2、操作性强。

保险会计的具体核算是紧密联系保险业务具体流程的,到什么环节,会计要做何会计核算,因此相关会计人员必须非常清楚保险公司的具体业务流程,同时将业务流程和会计核算相联系,就这点来说就不是单纯的依靠老师课堂讲解就能让学生学会的,学生首先要先学习了解保险公司的相关业务流程,根据不同的业务流程进行不同的会计操作。

二、课堂教学的保险会计教学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

会计本就是个相对枯燥的课程,保险会计一般安排在大学三年级的下学期开设,大学生经过两年半的学习,到这时一般会有点学习松懈和疲态,而笔者所教授的保险专业学生,是经过多次优秀生转专业出去之后的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氛围都不是很好,所以枯燥的保险会计教学很难吸引他们的学习兴趣。

继续阅读

国际趋同下的保险会计论文

一、保险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

IFRS4对保险合同的会计处理只做了有限的改进,一些国家都允许本国的保险公司沿用既有的会计政策进行计量,各个国家保险公司的财务报告所披露的会计信息无法比较,关于保险合同的会计被业界称为“保险黑箱”。随着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国际影响力的增强,2004年IASB启动了该项目的第二阶段研究,其重点旨在保费收入的确认和保险准备金计量等方面达成共识,在FASB的积极参与下,IASB分别于2010年7月30日和2013年6月20日了征求意见稿,主要围绕履约现金流(包括获取成本)、折现率、边际、保费分配模型、列报、适用范围、分拆、再保险、过渡条款等作出结论,有望彻底攻克保险合同会计这一难题。中国保险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是保险经济国际发展的必然趋势。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5号———原保险合同》、《企业会计准则第26号———再保险合同》,继而在2008年8月7日《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2号》,要求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保险公司在保费收入确认、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和保单获取成本是否递延等方面,应采用相同的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2009年12月22日财政部又了《保险合同相关会计处理规定》(简称《新规》),《新规》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和分拆处理,吸收IASB准备金计量三因素模型,使我国成为国际上第一个全面吸纳并积极实施IFRS《保险合同》第二阶段最新成果的国家,提升了我国对国际保险会计准则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二、我国保险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所面临的困境

(一)结构调整未得到实质性突破,分红保险一险独大

《新规》引入重大保险风险测试,用保险风险比例来度量重大附加利益,对混合保险合同提出分拆要求,这意味着非保险责任或保障程度低的保费不能确认为保费收入,其目的是引导保险公司调整业务结构,多做保障型业务,增强保险行业核心竞争力。《新规》实施后,作为保险公司的主打产品投资连结保险、万能寿险不再确认为保费收入,因而其比例不断下降,但《新规》对分红保险的分拆要求相对宽松,依然作为保险合同计入保费收入。据中国保险年鉴资料统计,2000年分红保险仅占寿险业务保费收入的0.88%,但2009年该比例增长到66.94%,2010年和2011年占比分别为77.25%、76.46%,之后各年比率不低于80%,2013年占比86.29%,分红保险成为目前主导寿险市场的龙头。分红保险的主要特点在于投保人除了可以取得传统保险责任保障外,还可以参与保险公司承保和投资所得盈余的分配。虽然它在某种程度带有保障功能,但更多的是一种理财产品,这种功能错位和金融过度,一方面淡化了保险的社会保障功能,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而且由于在理财上没有优势,在分红比例达不到银行、证券、信托基金的情况下,退保压力增大。目前,各保险公司退保率急剧上升,很多公司当年现金流为负,赔付危机已经显现,这实际上是为这些年来金融过度在买单。另外,《新规》用保险风险比例大于或等于5%作为保险合同的确认条件,促使某些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中故意设置条文,增加出险率低,但出险时赔付金额较大的附加险,从而增加保险事故发生情景下保险人的支付额,使本来应该作为投资合同或其他合同的险种得以纳入保险合同的范围。

(二)公允价值有失公允,保险合同准备金计量可靠性受到质疑

保险合同准备金是为了承担未来保险责任而提取的准备金,它具有未来性、估计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从理论上来讲,它是一种或有负债。《新规》引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准备金计量三因素模型(即对未来现金流的当前估计、风险调整和合同服务边际),以公允价值计量保险合同准备金,能够客观、适时地对公司的保险负债予以反映,但是这个理想化的目标由于缺少一个公平有效的交易市场而受到阻碍,假设条件的复杂性,加之专业水平的限制也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准确性。比如,关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率,目前我国保险公司实务中统一是以中央国债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确定的750个工作日国债收益率曲线的移动平均为基准,加合理的溢价确定。对于分红保险合同,对其现金流按照与非分红保险合同折现率相同的原则确定其折现率,并不区分不同的现金流。对于具有“长尾巴”赔款的非寿险保险合同也没有考虑对其折现。关于风险调整,目前我国大部分保险公司采用情景对比法来计算,即风险调整为不利情景下的负债与合理估计负债的差额。但不利情景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受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要考虑死亡率的变动(对于定期寿险考虑死亡率增加,对于年金险通常考虑死亡率减少)、退保率的变动(退保率的变动方向需根据产品特征确定)、费用增加等因素。对于非分红保险需要采用和合理估计负债相同的折现率,而分红保险需要考虑预期投资收益的变动,而这些因素目前没有一个科学的量化标准。在许多情况下,要求保险公司精心挑选为数不多的情景进行分析,而不是权衡无穷无尽的各种方案。关于合同服务边际,虽然我国保险公司在保险合同初始确认日确认首日费用,没有确认首日利得,而将其作为准备金的组成部分,即用合同服务边际消除首日利得,但在保险合同准备金后续计量时锁定合同服务边际,选择摊销因子在后续期间内进行摊销,但不改变计算摊销因子的假设。如何寻找合适摊销因子是目前面临的一个难题。

(三)会计信息可比性降低,滥用会计估计变更操纵利润

继续阅读

保险行业经营的保险会计论文

一、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正面影响

(一)健全保险行业监管体系保险会计发展能够加快保险行业监管体系的完善步伐。保险行业的监管方针是“转方式、调结构、防风险、促发展”,核心是偿付能力及分类监管,在以上基础逐步建立并健全保险行业的监管体系。首先,偿付能力监管是保险监管的关键,因此要加强建立系统化的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监管体系的内因是偿付能力管理,外力辅以保险监管,构建了一个基于风险性的动态监管机制,加大了监管的约束力和执行力,有效保障了保险市场的平衡发展。其次,要加强建立高效的分类监管体系。分类监管体系分为覆盖法人机构和分支机构两个层面,能够提高监管的效率,以及实现监管的合理性、有效性、针对性,并且将公司划分成四种,分别是:A类、B类、C类、D类,各自实施对应的监管措施。

(二)完善保险公司内部经营管理保单处理采用成本费化的方式,可以帮助企业更新经营目标与规划。保费收入确认标准的改变会引起公司的会计核算体系、预算管理、业绩考核都会做出适当的改变或调整。重大保险风险测试以及保险准备金计量标准的应用,一方面使保险企业获得较大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要求公司必须要进行分级授权、分工协作、制约配合。

(三)实现保险监管与会计分离为了完成不同的任务,需要将会计规定和监管规定分离开来。在过去,保险公司通常是根据相关部门的规定来计提保险合同准备金,但是往往公司计提的准备金远大于实际的保险负债,这样严重阻碍了公司财务的透明度与公正度。这次的修订改革,使得保险监管与会计规定有效分离开,保障了保险市场稳定、持续、全面发展。

二、保险会计发展对保险行业经营和监管的负面影响

(一)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成本保险公司的会计信息处理系统需要具备某些特定功能,比如分拆保险合同储蓄成分、识别内含衍生金融工具等等。而且要按照准则规定,实时评价估测保险负债是否充足,再保资产是否减值,是否有完善可用的测算模型。而从建立模型到系统都会提高会计信息成本。

(二)引起财务数据的波动在新实施的保险会计制度中,保险企业不能依靠准备金来调整经或平滑历年的经营成果。但是如果关于公司盈利的会计信息被泄露,就会提升融资成本。财务数据的波动在对内融资方面,可能会加大经营风险,股东因此提出高回报率,从而提高了融资成本;在对外融资方面,银行等一些金融机构会根据新的会计制度确认信贷风险,并及时修改和调整指标,这极有可能增长了融资时间,加大了代价。总之,财务数据的大幅波动会降低投保率,提高退保率,保险公司需要采取措施来防止和杜绝。

(三)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1)评估准备金主要依靠的是保险公司的专业经验,这样的会计信息不仅缺乏可比性,且易成为调节利润的手段。公司盈利多,计提的准备金可以适当增加,税负降低;盈利少,准备金可以降低。最佳估计原则的应用使得准备金的评估变得宽松,保险公司依据自身的条件和状况确定利率,方便整理好财务报表。(2)很多评估标准都没有完善,包括:重大保险风险测试标准、保险费分拆标准、准备金评估标准等等。一是因为没有建立风险划分标准,保险费分拆的落实有待商量;二是因为没有确定统一的细则,不同的公司对其所做的分析理解及措施各不相同,降低了会计信息的可比性,增添了会计报表编制的难度。

继续阅读

企业会计基础工作研究论文5篇

第一篇:煤炭企业会计基础的问题及对策

1、现阶段会计基础工作中的主要问题

1.1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程度相对较低

首先,得到的原始凭证不规范。例如,有的来自于其他单位的原始凭证与规定不符,其中涉及到的基本要素有遗漏或者填写不规范;采购一些大宗商品的时候缺少相应的清单;报账过程中利用过期发票、白条等进行;还有的单位使用不统一的自制原始凭证等等。其次,记账凭证填制欠合理。例,摘要无法妥帖的表示业务内容;一些明细科目较为粗略;一定比例的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的数目存在偏差;没有填写附件张数或者有错误;会计主管、经办人、审核等所需签字盖章的内容有缺失;有的资金支付、财务变更没有附件,有效凭证。再次,会计科目使用有误。非常明显的是把办公费、招待费等纳进“管理费用-其他”范畴之中;“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科目分界较为模糊;核算工资与保险费等方面没有利用“应付职工薪酬”科目进行,而将其归为成本费用;没有正确的划分资本性和收益性支出,导致费用列支范围盲目增大。第四,会计电算化管理程度相对较低。例,没有设定用户及密码;没有删除调离者,有的岗位具有太大的操作权限范围;没有及时备份财务数据,或者没有对数据状态进行记录;系统子模块和总账数据出现一定的偏差等。第五,会计档案管理不规范。不注重档案管理工作,使其存在诸多问题,例如,凭证封面填写有遗漏,装订较为混乱无序、不牢固;档案外借归还没有建立相应的台账,根本没有形成具体的操作流程;此外,保存条件不满足规定要求。

1.2会计监督不规范

首先,有的单位未按照《现金管理条例》行事,私自将资金使用范围扩大,收取和支付额度较大的现金,同时存在严重的坐支现金问题,库存现金逾越规定上限,埋下一定的风险隐患。其次,没有严格贯彻落实内控制度。例,入库手续存在遗漏;出纳同时负责收款与开票问题严重存在,出纳自行制定存款余额调节表,同时没有相应的会计主管对其进行复核;会计工作者办理没有相关人员签章的业务;付款过程中有时没有严格根据合同规定进行;没有根据相关程序购置、处置资产,资产清查工作滞后,存在很大遗漏等。再次,未认真落实相关资金管理制度。例,一些企业的盖章和签字没有根据规定分开管理;一些企业经费支付欠妥当,把款项支付至个人账户,导致公款私存的现象时有发生;没有有效控制银行账号,具有一些使用率较低的账户。最后,管理往来款项欠合理。未定期核实、清收往来款项,导致一些款项很长时间挂账,有时候还超出诉讼时效故无法获得有效保护,造成无谓的损失;甚至存在一些部门通过往来款项谋取私利,导致公司经营成果有误,财务数据失真。

2、会计基础工作问题产生的根由

首先,政府有关单位不注重管理基层会计基础工作,缺乏足够的监督检查。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推进与基层单位自主权的日益增大,有关职能机构对基层单位的会计工作基本上通过监管会计工作结果与财务数据,而并不注重细致深入的监管基层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这样就在很大程度还是限制了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其次,单位负责人不重视会计基础工作,对其要求相对较低。有的单位负责人看来,会计基础工作仅仅是处理一些简单的账务事项,并不会对公司管理产生很大的作用;而忽视了构建科学合理的制度加以规制,同时对会计人事问题较为轻视,最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会计基础工作,对公司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产生不利作用。再次,会计工作者对该项工作的认识有待提高。存在一定比例的会计工作者认为毕业后就可以完全胜任该项工作,便可以满足《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各项规定,而不会主动学习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同时不会积极的学习各种新准则、新法规,这样就使得他们的职业判断能力始终停滞在一定的水平,从而导致会计基础工作质量难以保障。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