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总结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自2013年启动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县创建工作以来,县始终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和先导性工程,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紧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指标要求,按照“办学条件基本均衡、师资力量基本均衡、办学水平基本均衡、教育机会基本均衡”的总体思路,紧紧围绕“机制建立、条件改善、队伍建设、权利保障、质量提升、安全管理”六大重点工作,深化改革、精准施策,合力攻坚、狠抓落实,全力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一、历史进程
2013年9月县政府印发了《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五年攻坚规划(2013—2017年)》,成立了县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了《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召开了全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大会,正式启动了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创建工作。2013年以来相继制定印发了《县中小学布局调整规划(2013—2020年)》《县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项目规划(2014—2018年)》《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方案》和《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2013—2017年)》等文件,开始对全县中小学布局进行调整,对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进行全面改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2018年9月底,全县义务教育阶段完小以上学校标准化建设全部通过市级复评认定。2018年12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完成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自查自评,2019年1月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市级核查验收。2019年5月,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顺利通过省级评估验收。2019年12月上旬,省调研组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推进情况进行了调研。2020年5月,县政府教育督导室牵头,组织人员对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情况进行了回头看,对存在问题及时进行了整改,2020年7月中旬,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回头看情况进行了市级核查,城乡之间和校际之间的教育差距持续缩小,全县小学、初中校际间均衡差异系数均分别小于0.65和0.55的国家规定标准。
二、主要成就和进展
自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创建工作启动以来,我县按照国家和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对照义务教育学校办学基本标准要求,不遗余力进行对标创建,取得了丰硕成果。
一是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保障能力越来越强。始终把教育事业作为重大民生工程,严格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和投入机制,财政投入优先保障教育事业发展。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财政教育经费40.416亿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逐年提高,2020年,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和财政总支出的比例分别达到19.31%和27.64%,生均预算内义务教育事业费、公用经费和教职工年人均工资逐年增长,全面实现了教育经费“两提高三增长”。
二是坚持城乡统筹,办学条件越来越好。按照“城乡一体、精准改薄、城镇扩容”的工作思路,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4.79亿元实施“全面改薄”、“两类学校建设”等教育项目314个,划拨教育用地146亩,新建义务教育学校2所,改扩建学校242所,新增城镇优质学位4320个,改造新建校舍面积15.2037万平方米,改建体育运动场馆4.89万平方米,新增实验室、功能室1097间,新增教学仪器设备价值6572.53万元,新增图书9.84万册,新增计算机3808台,装备“班班通”多媒体教室、录播教室和小学科学、初中理化生地学生实验室1536个,购置课桌椅、寄宿生用床、班班通设备、音体美器材等设施设备4.9176万张件套,义务教育学校全部达到了国家“20条底线”标准要求、全部接通出口带宽100M以上的互联网,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全面提速,办学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三是坚持创新机制,师资配置越来越优。按照“招录引进与内部优化相结合”的工作思路,通过实施国家特岗教师计划、事业单位公开招聘计划等渠道充实教师队伍,2013年以来,全县累计补充教师1223人,其中音、体、美、科学、信息技术等学科教师199人,占新补充教师的16.3%,调整交流校长和教师达1209人次。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由“学校人”转变为“系统人”,统筹盘活了全县师资力量,持续优化了师资配置。
四是坚持一个不能少,教育扶贫越来越细。聚焦义务教育有保障工作目标,实行“政府主导、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联控联保机制,层层传导压力,逐级压实责任,全面排查工作盲点,逐个堵住工作“漏洞”,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持续提升,控辍保学实现动态清零,失学辍学这一痛点难点问题得到了根本性解决,确保了适龄少年儿童完整接受义务教育。2020年,全县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分别达到99.83%、95.6%。同时,通过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加大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力度、提高困难家庭学生资助水平、提升特殊教育水平等措施,有力保障了特殊群体公平受教育权益。
五是坚持均衡协调,教育质量越来越高。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创新实施小班教学、建立学校联盟等多样化办学体制,推动名校输出优质教育资源和先进办学理念,带动其他相对薄弱学校共同发展,有力促进了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同时,注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推进学校特色办学,提升学校办学品质,在2020年省中小学校大课间竞赛活动中,我县选送的大课间竞赛作品,获得特等奖3个,一等奖1个;先后创建成全国文明校园1所,全国优秀少先队中队1个,全国青少年校园篮球特色学校3所,全国青少年校园排球特色学校2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7所,省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2所,市级体育传统项目学校3所,省级文明校园8所,引领带动了义务教育学校优质特色发展。
三、主要做法及经验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摆在优先发展的突出位置,按照“强基础、补短板、促均衡、创特色”的思路,制定了“三年大发展、五年新跨越、十年创先进”的教育质量大突破三步走战略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切实加大经费投入保障,统筹资源配置,全县义务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一)全面落实政府职责,保障义务教育优先发展。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坚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政治任务和民生工程来抓,全面落实政府职责,深入研究谋划,高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加强领导,强化政府职责。成立了以县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各乡镇和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纳入政府工作重要议事日程,落实党政联席会议制度,建立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度和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中小学校开展调研,县四大班子领导定期到中小学校现场办公,为学校排忧解难,乡镇和相关部门依法履行教育职责,上下联动、齐抓共管。2013年以来,县政府先后召开常务会、办公会20多次,研究解决制约教育发展的困难和问题,真正把抓教育、办教育、管教育的职责落到实处。二是科学规划,强化统筹协调。2013年以来,县先后制定了《推进全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实施方案》《县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规划(2013—2017年)》《县全面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工作方案》《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关于加快县教育事业发展的实施意见》以及《县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关于统筹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中共县委关于推进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明确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施力重点和工作靶向,为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三是狠抓考核,强化责任落实。制定了《县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责任监督和问责机制实施办法》,建立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责任制和督导问责机制,坚持把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纳入对各乡镇和县直部门年度目标管理责任考核范围,层层靠实责任,强化督查考核,形成“政府统一领导、教育部门具体负责、乡镇部门协调联动、全社会合力推进”的工作机制,保证了工作任务的高效落实。
(二)加大教育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发展基础。我县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将义务教育经费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体系,充分发挥财政主渠道作用,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下教育投入的稳定增长机制,确保义务教育经费“三个增长、两个比例提高”得到落实。一是依法落实教育经费“一个比例”和“三个增长”要求。2018—2020年全县财政支出分别为241706万元、255004万元、255310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59953万元、64808万元、70577万元,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的比例分别为24.8%、25.41%、27.64%。2018—2020年全县经常性财政收入分别为66063万元、71385万元、77726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9.44%、8.06%、8.88%,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增长比例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分别为2.68、0.04、0.02个百分点。2018—2020年小学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0330.69元、10345.49元、10438.28元,较上年分别增长5.78%、0.14%、0.90%;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分别为11051.94元、11138.58元、11148.62元,较上年分别增长7.31%、0.78%、0.09%。小学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2293.27元、2297.3元、2313.09元,较上年分别增长1.96%、0.18%、0.69%;初中教育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分别为2353.82元、2482.14元、2685.04元,较上年分别增长3.2%、5.45%、8.17%。教职工年人均工资分别为7.26万元、7.57万元、7.70万元,较上年分别增长2.49%、4.35%、1.68%。二是按规定标准足额拨付教育费附加和教育专项资金。2018—2020年,全县教育费附加分别征收313万元、330万元、401万元;地方教育费附加分别征收209万元、219万元、266万元,全部用于教育事业。土地出让金收益按10%计提,2018—2020年分别计提土地出让金1533万元、1832万元、1481万元,并全部用于教育。三是加强教育经费管理。不断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经费管理体制,健全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制度,通过强化教育内审等措施有效加强教育经费监管,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合理。
(三)狠抓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一是大力实施城镇学校扩容增量工程,努力化解城区教育资源供给紧张的矛盾。为有效解决城区教育资源短缺的问题,按照城镇建设规划,科学设置校点,扩大办学规模,自2016年以来,县政府筹资1.59亿元,在城区新建充国小学和县第八中学,改扩建轩辕小学,新增学位4320个,有效化解城区学校大班额问题。2020年,县政府顺应全县城镇化快速发展、农村人口大量进城的趋势,总投资10617.65万元,划拨教育用地40亩,高起点谋划实施新建西关小学分校项目和原泉小学综合教学楼建设项目,规划建筑面积22289.01平方米。项目建成后,能新增城区优质学位1920个,城区入学难问题将得到根本解决。二是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补齐农村教育发展短板。先后实施了“全面改薄”项目、危房改造项目、“两类学校”及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等,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2014至2018年,累计投资39369.76万元实施“全面改薄”项目,涉及249所学校,完成建筑面积12.08万平方米,全县中小学D级危房全部消除,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生均建筑面积、占地面积基本达到省定标准。从2019年至今,共投资8494.99万元,实施“两类学校”建设项目65个,新建校舍3.1237万平方米,硬化校园137610平方米,修建围墙6384米,砌筑护坡5160立方米,新建校门10座,使农村薄弱学校办学条件得到全面改善。三是加大教育设施配备力度,着力优化资源配置。2013年以来,累计投入资金6572.53万元,新建理化生地实验室33个、小学科学实验室46间、音乐教室63个、美术教室82个,配备小学科学实验器材15套、音体美器材375套、食堂设备和饮水设施479台(套)、取暖设备13台、课桌椅44582套、图书98355册、心理咨询室设备120套,有效解决了全县中小学教育装备不足的问题,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基础设施设备基本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四是加强电教设备配备,全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2013年以来,累计投资3400.615万元,为中小学配置“班班通”设备1448套,建成计算机教室76个,建成多媒体教室1448个,建成互动录播教室9个,配备电脑3808台。举办中小学学习空间管理员培训4期,全县所有中小学校实现了“三通两平台”全覆盖,教育信息化水平大幅提高。深入实施学校联网攻坚行动,根据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通信管理局联合发起的中小学联网攻坚行动部署要求,我县联合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两大通信运营商开展了中小学联网攻坚行动,对全县教育系统信息网络进行改造升级,努力推动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档升级,城乡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学校网络出口带宽均达到100M以上,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过硬教育团队。针对教师队伍结构性短缺等问题,我县通过拓宽教师入口渠道、加大教师调整交流力度、强化教师培训培养等措施,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提升。一是加强师资补充。立足教师结构性短缺实际,持续加大教师补充力度,健全教职工编制统筹和跨学区调整机制,优化师资结构。通过特岗计划、事业单位招聘、教育紧缺人才引进等途径,坚持每年补充新教师100多名,有效解决了城区学校人才缺口和农村教师队伍结构不优的问题。二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加大教师调整交流力度,促进教师合理流动。制定了《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城乡校长教师轮岗流动机制,积极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实行城区与农村学校对口帮扶,每年选派城区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为期1年的支教服务。有针对性地实施乡镇学区内体育、音乐、美术学科教师“走教”计划,最大限度发挥体音美学科教师作用。通过教育优质资源学校与农村薄弱学校开展结对帮扶、学区内资源共享等措施,盘活了教师资源,改善了教师结构。三是狠抓教师培训。依托“国培”“省培”及各类培训项目,借助与天津市河北区的帮扶协作关系,建立完善县、乡、校三级教师培训体系,强化教师培训。坚持每年选派校长、教师到天津、重庆等地外出培训,邀请省内外知名学校校长及骨干教师来我县以专题讲座、交流研讨等形式,开展暑期全员培训,每年培训教师达3800多人次。针对新入职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不足等问题,采取“2+1”师徒结对模式,每年安排新教师到城区学校进行为期一月的跟岗学习,为每名新教师指派1名优秀学科教师和1名优秀班主任进行全程指导,促进新入职教师专业成长,整体提升教师队伍业务水平。四是完善教师激励机制。全面落实教师工资待遇,县财政设立专项经费,发放班主任津贴和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我县2012年率先在全省范围内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并于2016年、2019年两次提高补助标准。县财政每年筹资80多万元对教职工进行体检,每年安排60多万元作为教育教学质量专项奖励资金。2013年以来,新建乡村教师周转房6550.08平方米,实施政府温暖工程,为69所农村中小学校配建供暖设施,解决了乡村教师住房紧张和取暖不安全的问题。认真落实教师职称评聘政策,积极争取职称限额,提高中高级职称岗位比例,2018年以来评聘正高级教师7人、高级教师458人、一级教师575人,极大地调动了教师工作积极性。
(五)强化学校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牢牢把握教育改革发展的“九个坚持”,聚焦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一根本任务,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全面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一是严格落实各项管理制度,切实提高学校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对学校教学常规管理的督导检查,采取明查和暗访、白天和晚上相结合的方式,对学校作息时间、音体美等课程开设及学校常规管理情况进行常态化抽查检查,及时研究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助推城乡学校健康快速发展、创新特色发展。二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大力弘扬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扎实推进“大阅读”“大艺术”“大体育”三大行动,积极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经典诗文诵读比赛、师生书画展等活动,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三是纵深推进教研交流,着力打造高效课堂。聚焦高效课堂建设,深入推进连片教研、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助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创新联片教研活动形式,建立15个片区内统一质量检测,统一评价、分学科研讨的联片教研活动机制,推行“城镇+农村”“强校+弱校”等城乡一体化办学模式,着力推进区域内、校际间在课程改革、教学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互动和优势互补,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效应。针对农村小规模学校逐年增加的现状,深入推进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整体提升农村薄弱学校教学质量,促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六)深化教育惠民工程,大力推进教育公平。我县高度关注进城务工随迁子女、留守儿童、残疾儿童少年、贫困生等特殊群体入学困难,优化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方案,健全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保障其平等受教育权利,促进教育公平。一是完善招生机制。认真落实国务院“两为主、两纳入”规定,把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作为重大民生工程,纳入全县教育发展规划和财政保障体系,出台了《县保障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实施方案》《县义务教育阶段划片招生方案》,坚持依法就近入学和免试入学原则,不断健全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就学机制,确保所有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就近入学接受义务教育。二是关爱特殊群体学生。建立健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关爱保护工作机制,制定出台《县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县进一步加强“三残”儿童入学的实施方案》《县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充分利用“乡村学校少年宫”和“留守儿童之家”,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行动,对防疫一线人员子女、孤儿、残疾儿童少年、单亲家庭子女、留守儿童、家庭突发变故学生进行针对性关爱帮扶。构建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及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体系,全县义务教育阶段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6%。三是全面落实教育资助政策。积极实施教育精准扶贫支持计划,全面落实教育扶贫各项优惠政策,对义务教育学校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进行重点资助,做到了所有贫困家庭学生应免尽免、应补尽补、应助尽助。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机制,规范学校食堂管理,2013年以来拨付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专项资金1.61亿元,惠及学生249452人次。为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发放生活补助6907.5万元,惠及学生130267人次。
(七)推进校园安全联管,营造良好育人环境。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落实全员安全责任,确保校园和谐稳定。一是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机制。出台《关于进一步建立健全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的意见》《县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县中小学幼儿园“护校安园”专项工作方案》和《学校安全管理包抓机制工作方案》,建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部门协作、定期检查、分析研判、责任落实等一系列工作制度,构建全覆盖的校园安全防范体系。二是加强校园安全基础能力建设。紧盯学校安保“三个百分百”基础性工作,配齐配足安保人员和安保设施。全县中小学校共配备专职保安89人,兼职保安627人,安装监控探头2007个,建立校园警务室27个,2013年以来配备各类安保器材设施8048套(件),为258所中小学校安装一键式报警装置,重点部位24小时网络监控全覆盖。三是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将安全与健康教育全面纳入教育教学内容,围绕学校安全工作“二十防”要求,积极开展学生防溺水、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安全等各类安全教育活动,提高广大师生的安全意识和安全应急能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堂教育内容,建成心理健康咨询室120个,配备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187人,开展一对一心理分析、咨询和心理问题疏导,引导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四是健全学校安全管控体系。成立“护校安园”专项行动工作领导小组,健全完善学校网格化管理和包抓机制,全面落实校园安全管理常态化。县公安局和交警大队安排警力在城区学校门口疏导交通,进行定点执勤巡逻,每天抽调8名特巡警人员在城区寄宿制校园周边不间断巡逻。积极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建立校园安全风险辨识分级管控台账,对校园周边影响师生生命财产安全的乱点乱象进行重点治理,确保全县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
四、存在的不足
尽管我县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国家、省市要求相比,和广大人民群众“学有优教”的期盼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一是城区教育服务保障能力与快速发展的城镇化进程还不相适应,还不能完全满足群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二是农村学校特别是小规模学校教学质量较低,办学吸引力不强,生源流失问题比较严重。三是教师存在结构性短缺,师资队伍建设还不能适应教育发展需要。四是教育评价及育人方式还需进一步转变,教育精细化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五、下一步发展方向
下阶段工作中,我县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要求,牢牢把握“促进公平、提高质量”两大战略主题,对标对表教育部印发的《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办法》,加快补齐资源配置、教育质量和教育改革短板,健全完善“五育”并举育人体系,全面激发中小学办学活力,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和教育质量,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向优质均衡迈进。一是深入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健全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履行政府教育工作职责,努力营造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氛围,凝聚全社会推动教育改革发展的强大合力。二是持续加大教育经费保障。进一步加大县财政投入力度,严格落实教育经费达到“两个只增不减”要求,同步聚焦乡村振兴战略,认真实施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项目,加快改善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整体提升办学水平。三是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落实“五育并举”,加速构建全面发展育人机制,坚决克服“五唯”的功利化评价倾向,更加注重人才成长规律和教育教学规律,在全社会树立全面发展的人才质量观,树立教育评价良好导向。四是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立多层次、多渠道教师引进培养机制,综合考虑学科专业需要和教育发展需求,进一步加大人才引进和教师招聘力度。深入推进“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加大编制统筹调配力度,完善城乡教师双向交流制度,着力解决教师学科结构性短缺问题。健全完善乡村教师待遇保障机制,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政治觉悟高、职业道德好、专业能力强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五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切实缩小城乡校际差距,全面提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大力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个孩子都能平等享受到优质的基础教育。六是持续深入推进学校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加强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在学生成长、教师发展中的浸润和促进作用,引导支持更多学校办出水平办出特色,不断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进一步完善质量目标责任体系,扎实推进小班教学模式创新行动计划,全面提升城乡教育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