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社区建设调研会总结汇报范文

社区建设调研会总结汇报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社区建设调研会总结汇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社区建设调研会总结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我区坚持“着眼基层,注重基础,服务为主,群众参与”的社区建设工作思路,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创新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优化社区工作者队伍,以“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为龙头,全面推进社区各项工作,形成了“高起点,高标准,力度大,进展快”的社区建设良好态势,有力地促进了区域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一、基本情况

1、建制情况

区现有城市社区居委会建制36个,实际34个(有4个社区因拆迁合并为2个办公,暂未撤销)。其中,南湖、滨湖、南苑各9个,8个(实有6个)、双闸1个。另有村代居2个。

2、经费情况

全区按社区居委会主任850元、副主任800元、社工(包括一名专职党务工作者)750元的月工资标准核定社区工作人员经费,人均年收入约12600元;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核定社区办公、活动经费。社区人员经费全年共2031600元,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全年共2042400元,共计4074000元,区、街各承担一半。市、区财政每年另外核拨社区党务工作经费278000元,街道匹配103000元。

3、设施情况

截止今年上半年,全区34个社区居委会共有各类办公、活动用房51处,共14680平方米,居均431平方米,实际使用12110平方米,居均336平方米。200平方米以上的占75%,1000平方米以上的有虹苑、国泰民安、沿河、兴达4个社区。按现有城市社区居民8.5万户平均计算,每百户拥有17.2平方米(省级标准每百户20平方米)。

4、人员情况

现有社区居委会主任34人、副主任68人、社工100人。202名社区工作者平均年龄为41.6岁。其中,本科以上12人、大专88人,大专以上学历占到49.5%;党员86人,占42.6%;男性44人,占22%。目前,我区已为没有保险的社工以自由职业者身份办理了养老保险。

二、主要特点

1、组织体系完善

年,我区实施了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建立了社区居委会;年底,建立了“政务、服务”两条线的社区管理体制;2003年起,以“居民之家”为龙头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受到国家、省、市民政部门的关注,初步形成了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社区自治组织和社区民间组织全面发展的组织体系。

一是区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形成了合力。建立了以区委书记为主任、区长为常务副主任、分管书记和分管区长为副主任的社区建设领导机构,全区有29个部门、7个街道办事处的一把手为委员,下设社区党建、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环境、社区治安6个专业组和1个办公室。

二是理顺了政府、街道、社区三者之间的关系。先后下发了《关于明确社区居委会职责分工的意见》、《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对涉及社区居委会的所有事务进行了梳理和分类,下决心纠正政府部门向社区居委会建机构、挂牌子、压指标、派任务的倾向。

三是规范了社区内部人、财、物的运行机制。先后制定了《关于加强社区自治功能的意见》、《区居务公开办法》、《关于核定2006年社区基层组织人员职数与经费的通知》,实行社区党支部领导下的社区评议会、听证会、协调会制度,明确了公共财政的社区投入机制,以落实国务院关于社区工作“费随事转”的要求。

四是持续推进了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在过去的几年里,我们注重选人机制、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留人机制建设,建立了由专职社区党务工作者、社区居委会成员、专职社工和社区义工组成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今年,出台了《区社工管理办法》,就社工的选聘、培训、管理、待遇等问题提出了具体标准和明确要求。

2、社区规划超前

2000年我区制定了《区社区建设三年规划》,确定了我区社区建设初期的工作方向。2003年以后,逐渐形成了点面结合、特色鲜明的社区规划体系,基本确立了我区“十一五”期间社区的空间发展方向。

一是确立了基层社区级空间与基础设施规划。2004年,由我局拟定的《区社区规划(中北部地区)》,经区政府与河西指挥部、河西规划分局多次磋商,终于定稿。《规划》以整合区2400户、新区4000户的标准,在江山广场以北建立41个社区、3个独立管理区。2005年,我区根据《规划》调整了35个社区,将城市社区划分为标准方格,为实行城市模块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是确立了居住社区级基础设施规划。我局与南大行政管理学院、省社科院合作,研究形成了《区社区中心研究报告》、《区社区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设计纲要》,目的是逐步实现“街道体制”向“社区体制”的转型。社区中心内设街道政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文化中心及商业设施,将成为所在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规划中的8-10个社区中心,已建成2个、立项2个。

三是确立了“十一五”期间社区发展的主要内容。2005年,我们制定了《区“十一五”现代化社区培育发展规划》,将全部工作内容划分为“社区发展、社区参与、社区评估”三部分,包含社区区划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财政支出项目、社区建设运行机制创新项目、社区信息化项目、评估项目等5个项目设计。

3、基础工作规范

近几年,通过市、区级示范社区居委会建设和“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工作,社区基础工作的规范化水平不断提高,逐步形成了体系化的工作标准。

一是建立了强制性社区规范标准。2005年,我区制定了《区社区居委会形象与功能设计方案》,执行新的“一校两站三栏四室六有六统一”功能设定标准,启动了第二轮社区居委会规范化建设。社区居委会全面推行“一站式”服务。目前已试点12家,年底前累计完成28家。

二是建立了指导性社区规范标准。自年启动了为期3年的特色社区、明星社区创建工作,从社区服务、卫生、文化、体育、环境、治安、科普7个方面开展特色创建工作,并以温馨社区、健康社区等分别命名,以引导各社区在“一居一特”的基础上逐步向和谐社区发展。到2005年底,已创成明星社区4个、特色社区18个。

三是制定了标准化社区工作规程。我区编印了《社区工作手册》,以基层社区组织为单元,如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劳动保障站、社区卫生服务站等,按职责制度、工作内容、工作对象、服务项目等分类,建立了社区工作的操作标准。《手册》受到了省市民政部门以及各地参观者的肯定,对我区社区工作规范化起到了良性推动作用。

4、网络应用突出

我区自2001年建立社区网、年研发“区社区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来,社区信息化工作始终走在全市前列,具有“起步早、投入小、技术超前、影响广泛”的特点,并形成了较强的自主研发能力。

一是硬件添置上注重节支增效。到2005年底,为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的进程,区、街在硬件购买、网络建设上累计投入40万元。我们架设了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服务器,为每个社区居委会配置了1台电脑并接入宽带。目前正对各社区居委会进行局域网改造,每个社区居委会将实现4-8台电脑同时上网工作。

二是软件应用上注重自主研发。我区的人口信息管理系统以居住地为编码建立,社区居委会可根据需要任意选取条目查询信息。2005年,市民政局模仿我区技术后在全市推广。社区网定位为区社区建设的工作与交流平台,用户群划分为核心用户群、管理用户群和拓展用户群。目前,社区网以每天10条以上信息的频度刷新,引起了南京各新闻媒体的关注,已成为反映我区基层社区动态的重要窗口。

三是队伍建设上注重自我培养。以来,我区就社区信息化软件应用、网络应用举办了20多场次的培训班,培训操作人员200多人次,每个社区居委会都有2-3人达到了信息化应用要求。在培训中,我们采用激励机制,对达到较高标准网络操作技能的社工奖励512M的U盘1个。目前,已有10名社工通过了此项考试。

三、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工作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有:

1、社区办公活动用房的落实难度较大。由于缺乏规范性、有强制约束力的政策文件,一些新建小区的公共配套用房虽然规划图纸上有,但要么没有建设,要么小区验收后开发商将其挪作它用,仅靠民政和街道的力量,很难协调解决。同时,由于老小区的规划建设遗留问题,约25%的社区基础设施相对薄弱,通过扩建或置换购买方式解决,资金需求量很大。

2、社区基础设施的使用率不高。社区基础设施是社区最重要的公共资源之一,但从实际情况看,各街道之间、同一街道各社区之间使用情况不平衡,部分居民参与率较低,社区基础设施的功能未得到充分发挥,不少阵地闲置,此现象街、居均多少存在。这和社工的能力、社区工作经费的保障及对居民群众的发动程度均有关联。

3、社区工作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还须规范。由于缺乏有效的规范和监管,个别街道受财力限制对社区人员、办公和活动经费的配比不到位。同时,街道将社区办公、活动经费与社区的硬件投入资金混为一谈,用于统筹调控的经费多,用于指定社区的经费少。

4、社区建设各参与单位的协作方式有待改进。虽然连续两次对社区居委会的职责进行过界定和明晰,对机关部门“进社区”的工作也进行了相应地规范,但由于各条口的创建条件参差不齐,加上政府部门职能转变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致使各社区无论在视觉形象、工作运作、台帐建立等方面都较难统一。各社区建设参与单位对基层的制约力,已使社区居委会习惯于用更多的精力围着上级部门转。

5、社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亟需提高。近年来,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程度、政治面貌等都有了较大的优化,但仍存在贴近群众、针对需求的意识不强,群众工作的办法不多,社区工作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

下一步工作打算

区委九届五次全体(扩大)会议报告指出,要“加快社会事业发展,不断完善公共配套,致力提高社会建设水平。”为贯彻好这一精神,结合民政工作实际,借鉴上海等先进地区的经验,我们将着重从以下几方面抓好落实。

一、继续推进各项基础建设,丰富社会建设手段

1、进一步改善社区建设硬件条件。目前,我区社区居委会办公和活动用房的平均面积在全市各城区中最多。但是,街道之间、社区之间发展还不够平衡。下一步,我们一是要按照陆书记的指示精神,尽快组建工作班子,集中精力,各个击破,力争解决一批老小区遗留的社区配套用房问题。同时,敦促有关方面适时建设基本社区中心,大力推进《区现代社区培育与发展“十一五”专项规划(2006-2010年)》的落实。二是要指导各相关街道,按照《区社区中心建设与管理办法》的规定,做好社区中心内部功能设置。三是要积极配合新区办等有关部门,搞好区社区建设信息指导中心建设,努力将其打造成全市一流的区级社区建设信息指导平台。

2、进一步提高社区规范化程度。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规范社区形象设计。加快推进社区规范化改造,在已完成12个的基础上,年内再改造16个。二是规范社区工作经费使用。尽快出台《区社区工作经费管理办法》,从社区工作经费的构成与支出、安排与拨付、管理与使用等方面建立相应的规范,并联合组织、财政、监察等部门,认真抓好落实。三是规范社区基础工作。建立社区评议机关部门工作的制度,通过督查、评议等形式,推进《关于规范机关部门工作“进社区”的意见》的落实,使机关各部门都能在社区规范地开展工作。

3、进一步提升社区信息化水平。今年我们将从三方面入手,继续推进社区信息化工作。一是升级改版社区网。在已有的信息主站、论坛、博客、网络U盘、下载、慈善捐助六大功能的基础上,增加社区闲置物资交换、社区中心设施使用登记、社工协会人员管理、义工招募、社区民间组织管理、社区商城六大功能。二是扩大网络应用覆盖面。在城市社区,加快推进社区居委会局域网改造,在街道范围内形成共享局域网;在农村社区,为每个村委会新配备1台电脑,并实现宽带上网。三是拓展社区网用户群。通过多种形式,将社区网向机关部门、街道、社区民间组织和居民群众推介。

二、继续推进社区管理服务,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1、不断丰富社区居委会主办的社区服务内涵。继续实施以服务群众为重点的“惠民工程”,通过党员服务中心、党员议事会、“居民之家”等平台,整合驻区单位资源,建立健全社区自我服务体系。支持社区居委会协助政府提供社会公共服务,为居家养老的独居、空巢和体弱多病的老人提供照料服务,为优抚对象、残疾人及特困群体缓解生活困难提供服务;组织社区居民和驻区单位开展社会捐赠、互帮互助,对社区困难群体实行辅助性生活救助;组织居民参与科、教、文、卫、体、法律、安全等进社区活动;管理、利用好社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方便社区成员生活。

2、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鼓励各社区居委会支持社区居民成立形式多样的慈善、文体、科普等生活服务类组织,并抓好管理,引导它们重点在老年人、残疾人、困难群众中开展互助服务,在协调处理矛盾与问题、服务新城建设与发展中发挥作用,并从社区活动经费中对民间组织进行相应补贴。进一步重视社区各类社会组织和专业社工机构的培育、管理工作,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重点培育发展社区家政服务、就业培训、老年保健等社会服务组织。鼓励各社区居委会通过对业主委员会进行监督与指导,间接参与小区物业管理工作,支持物业管理企业依法经营、开展社区服务。

3、继续深化各类社区志愿服务活动。联合各相关部门,进一步动员党团员、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教师、青少年学生以及身体健康的离退休人员等加入志愿服务队伍,适时、适宜、适度地服务社区。继续落实机关干部与困难群众结队帮扶活动。完善志愿者注册制度,举办志愿者组织工作培训班,建立志愿者服务支援与激励机制,为志愿者提供持续的技术指导,定期给予表彰和认定。

三、继续推进体制机制建设,保障社会建设实施

1、健全社区建设工作责任制。建议把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工作的成效作为考核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建立制度、加强联席,进一步引导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各成员单位各司其职,六个专业组组长单位发挥好牵头作用。进一步明确依托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教育、科技、公安、司法、民政、劳动保障、建设、文化、卫生、人口计生、环保、体育、商务等部门的工作职责,按照社区建设发展要求,加强业务指导,制定改进政策,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调动和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及残联、慈善等群团组织参与社区服务的热情,形成推动社区建设工作的整体合力。

2、制定社工队伍的人才发展机制。充分发挥区社工协会作用,逐步落实《区社工管理办法》,通过健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选聘、培训、考核和激励等配套机制,逐步在全区建立起规范的社区工作者职业系列,不断提高社区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和做好新时期群众工作、发展社区事业的能力,努力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扎根基层的社区工作者队伍。按照社区工作者人员经费自然增长机制的要求,大力实现社区工作者工资收入的新一轮提标,建议社区居委会主任每月1000元,副主任和其他专职社区工作者每月850元;完成社区工作者养老、工伤、失业、生育、医疗“五险”的办理,解决社工队伍的后顾之忧;指导各街道建立科学的用人、考评制度,探索与高校联合办学、深化社区工作者的职业教育。

3、建立公共财政的社区保障机制。健全社区建设资金的预算和管理制度,经费安排向新建社区、中低收入人口密集社区倾斜,以促进各社区的平衡发展。继续按每百户每月200元的标准,建立起社区办公、活动经费区、街两级保障制度。加大政府公共财政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健全对社区民间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支持社区民间组织开展公益活动。并加大监管力度,保证社区人员、办公和活动经费动态核定、匹配到位、使用规范。

4、完善社区的民主参与机制。继续加强居民会议制度和其它居民自治制度的建设,继续完善社区听证会、评议会、协调会的“三会”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公共事务,实现共驻共建。大力推进居务公开,健全社区居委会的民主理财制度,将政府对基层组织的经费投入纳入社区民主管理的范围,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

5、建立社区资源的社会共享机制。为使我区较为丰富的社区基础设施真正成为社区服务的有效载体,下半年,我们将实施社区资源共享计划。一是对现有社区公共资源进行普查登记,通过新闻媒体、网络等媒介,向社会进行信息,将现有社区公共资源变为社会公共资源。二是制定《区社区公共资源使用办法》,允许和鼓励居民个人、驻区单位通过借用、租用等方式,使用在社区居委会、基本社区中心和社区中心的公共资源,开展非营利性社区服务工作,以建立社区公共资源的建设、管理、运行、收益循环体系,实现社区资源利用率的最大化。三是制定《关于培育发展社区民间组织的意见》,为人员、组织、资金、活动等都比较规范的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提供场所,以贯彻落实国发14号文件关于“大力培育社区生活服务类民间组织”的要求。

四、精心筹划,认真组织,成功开好第三次社区建设大会

这次大会是区委、区政府召开的第三次社区建设专题会议,也是总结过去三年、部署今后几年社区建设工作的会议,因此十分重要。会议主题建议为“区加强社区党建和社区服务全面推进社会建设工作大会”。会议拟对过去三年社区建设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表彰,重点对如何结合区委全委会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工作的意见》精神,对今后一个阶段的社区建设工作作出科学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