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构建长效机制总结汇报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教育活动,是党中央深入研究新时期党所面临的形势、党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以及党员队伍的状况,审时度势,深思熟虑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阶段党的建设的基础工程。对于这项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第一批参加教育活动的广大党员,通过第一阶段的学习已经基本达成共识,并且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可以预见和相信,经过为期6个月三阶段的教育活动,参加教育活动的广大党员的素质会有一个显著的提高,我们党的执政能力将大大加强。
保持党的,不仅是一项眼前的工作,更是一项长远的工作。保持党的需要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
与此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保持党的,不仅是一项眼前的工作,更是一项长远的工作,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总书记在1月14日的讲话中,回顾了我们党历代领导人在加强党的建设方面的探索与实践。年来,我们党之所以从几十人发展到今天有6800万党员的大党,最重要的一条是我们党能够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坚持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通过制定科学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切实履行人民交给的职责,担当起时代赋予的历史任务,从而永远保持。
时代总是不断地发展,共产党要不断与时俱进,永远走在时代潮流的前列,不能寄望只通过短期的集中教育活动就一劳永逸地解决问题。因此,党的建设是党建工作的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既然是长期任务和永恒课题,就有一个如何建立和保持党的的长效机制问题,使保持党的这项工作能够进入一种持久的良性循环的状态。因此,保持党的需要把做好经常性工作与适当的集中教育结合起来。适当的集中教育,是针对某一时期党的建设的主题或党员队伍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而展开的教育,解决的是党在一定的时期里,在面临的形势、所承担的历史任务中保持的问题;长效机制要解决的是党的建设日常化、制度化、机制化的问题,使保持党的能够成为制度化的工作,运用到党员的日常教育和管理中,长期坚持下去,使党的建设能够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短期集中教育和制度化建设互相配合,双管齐下,党的建设就有了强有力的根本保证。
如何使每个党员不论在任何场合,不管有没有外部的监督或压力,都能够履行党章所规定的义务,都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建立和完善保持共产党员的长效机制是党建工作面临的新的任务和课题。这既是一个党建工作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党建理论问题。既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和总结经验,也需要我们在理论上进行研究和探索,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炼成制度,形成科学的制度规范。关于这方面,专家学者都提出了很多很好的观点。比如,如何健全完善党员的自律机制问题。党员是党的细胞,党的肌体充满活力,有赖于个体的健康和充满活力。党员的是党的的一个具体和直接的体现。如何使每个党员不论在任何场合,不管有没有外部的监督或压力,都能够保持党员意识,能够履行党章所规定的党员的权利和义务,能在自己的岗位上自觉地发挥先锋模范和带头作用,这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有一些经验总结材料提出,要通过建立党员的激励引导机制来增强党员的自律性。因为激励引导机制是一种激发内在活力的诱导性、驱动性机制,建立这种机制,可以唤起党员的内在动力。那么,这种激励引导机制的框架体系应包括什么内容,激励的方式和手段如何具体化?这些都需要专家学者和党建实际工作者一起进行研究。
党员的又不是与生俱来的,而在很大程度上是教育和培养出来的。因此,建立一种行之有效的、持之以恒的党员教育机制,是保持党的的客观要求。而党员的教育也是我们多年来一直都在抓、在做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要怎样根据新的现实要求,去改进和创新我们的教育工作,建立起一个科学性更强、实效性更加明显的教育培训机制,使党员教育培训工作在推动党的建设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党员教育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要确保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就必须统筹规划,实行目标化管理。目前的党员教育培训还没有统一的大纲、教材,也没有大致统一的标准。这些都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去研究,拿出成果来。
长效机制的建立和完善问题,还涉及到如何建立保持党员的组织保障机制问题。党员发挥作用,不仅需要自身的素质和内在的动力,更需要组织的力量,即党组织如何具体地为党员发挥作用提出要求,创造条件,搭建平台。这个平台如何搭建?有的地区在党的教育的试点工作中,根据不同行业、单位的不同性质,分别提出党员标准要求,并根据不同的职业特点,组织党员开展各种富有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为党员发挥作用搭建了适宜的平台,收到良好的效果。广州在这方面应该如何根据本市的实际,建立保持党员的组织保障机制?还有,像如何建立党员队伍的管理监督机制,建立强有力的监督约束、吐故纳新、纯洁队伍的管理机制的问题;如何加强群众的监督机制,通过党员在一定范围内定期向群众报告思想和工作的制度,通过完善党员联系群众制度,来强化群众对党员的监督的问题;如何通过加强党内的监督约束,构筑保持党员的强大防线的问题;如何建立健全信息管理网络,使每个流动党员都能在党组织的严密管理之下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的专家学者,尤其是党建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者进行系统的研究和探索,提出很好的建议和可供操作的对策。
不仅要从书本的理论出发,更要面向广州的实际,更多地从实践出发,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保持党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去年初,中央发出了《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明确指出地方哲学社会科学应主要围绕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开展应用研究。研究和探索保持党员问题,就是社科界服务我市改革与发展大局的一项重要工作。既然党员建设是党的建设长期的工作、永恒的课题,广州社科理论界就应该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课题加以研究,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库”、“智囊团”作用。希望我们的专家学者在探索研究这个问题时,不仅要从书本的理论出发,更要面向广州的实际,更多地从实践出发,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总结先进基层党组织在保持党的方面的做法和经验。只有立足现实,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理论到实践,再把实践上升到更高层次、带有普遍性的理论,这样才能够出高层次的成果,这样的研究成果才能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才能够指导实践,服务党建工作。作为广州社科界今年的一项重要任务,今年的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可以把党的建设,尤其是如何建立完善保持党员的长效机制列为年度的课题,集中有关的专家学者,组成团队进行研究。社科研究部门、包括高校,也应该把保持党的列入今明两年研究的重点内容,并作为长期的研究课题,从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角度,拿出既有理论高度,又结合广州实际,具有可操作性的对策成果,为党建工作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