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县政帮扶事迹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不断强化各项扶贫措施,切实加强领导,加大工作力度,积极落实以“扶贫整村推进、产业化扶贫、劳动力培训转移”为主要内容的“一体两翼”扶贫开发战略,围绕扶贫重点村、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异地扶贫等工作措施,狠抓项目落实,拓宽扶贫协作领域,创新帮扶工作机制,使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开发和社会各项事业均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县位于省东部黄河谷地,是全国唯一的撤拉族自治县,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省唯一被国务院确定的22个人口较少民族扶持发展地区,东与甘肃省接壤,东西长90公里,南北宽40公里,总面积210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14.28万亩(水浇地7.29万亩),森林覆盖率为21%。境内海拔在1760米到4635米之间,平均海拔2300米。年均气温10摄氏度,年均降雨量为268.6毫米,无霜期约220天。在青藏高原而言,发展深度农业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主要农作物有小麦、青稞、豌豆、油菜、马铃薯、蔬菜等;经济作物有辣椒、花椒、核桃、果品、瓜类等。全县辖5乡4镇154个行政村,21378户、12.04万人,撒拉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62.2%,农业人口10.9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0.5%。在年扶贫规划时,全县确定的贫困村有96个12576户、62506人,其中绝对贫困村18个、3820户、18303人,低收入贫困村78个8756户、44203人,贫困人口占当时全县总人口的61.5%。贫困面大、贫困程度深,是我县最大的贫困现状。
二、“一体两翼”工作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实施扶贫整村推进奠定脱贫基础。自年我县实施扶贫整村推进项目以来,县委、县政府按照“先难后易、扶贫到村、扶持到户”的原则和“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随着项目走,效益带着贫困户走”的要求,年至年三年来累计在9个乡镇22个贫困村(其中:绝对贫困村14个、低收入贫困村8个)实施了整村推进工程,安排项目80项,包括种养业、二、三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教育、文化、卫生事业等项目。共投入财政扶贫、以工代赈专项资金1632.6万元,同时整合交通、水利、农牧、教育、卫生、文化等行业发展资金650万元,社会帮扶资金120万元,资金投入总额达到2402.6万元,使3950个贫困户、19197个贫困人口受益,690户、3254人喝上了干净、卫生的自来水。在资金投放上坚持先难后易的原则,优先扶持绝对贫困村、贫困户,农区户均投入3500元,在到村到户项目的资金分配上,70%以上的资金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产,30%左右的资金用于实施到村的基础性和公益性项目。通过产业化扶贫和整村推进工程的实施,我县贫困地区以线辣椒、花椒、核桃为主的种植业优势产业,奶牛、绵羊等特色畜产品生产基地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贫困农民增收得到了有效的产业支持,贫困地区的面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贫困户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贫困农牧民生活水平逐年得到提高。贫困人口由年底的62506人,减少到年底的43309人,人均收入由年的540元增加到年的760元,年均增长8.3%。
(二)狠抓技能培训提高脱贫质量。为了实现稳定脱贫目标,县委、县政府把开展对贫困地区农民的技能培训,作为增强劳动者就业和创业能力,拓宽广大贫困农牧民向非农产业转移,促进广大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增收致富的一项重点工作,根据贫困农牧民的文化水平、技能特长、就业愿望等具体情况,结合市场需求,开展多层次、多形式,实用有效的农民工技能培训。在实用技能培训工作中,紧紧围绕市场用工需求,突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加强定单培训、定向输出,实现了以培训促输出,以输出促增收的目标。同时积极鼓励农村能人以“传帮带”的方式,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到青藏线和东南沿海地区从事运输、餐饮等服务业,实现走出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促进贫困群众增加收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在培训工种上,开办中式拉面、烹饪、砖瓦工、民族刺绣、农机等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近两年来,共培训农民1.2万人次,占全县农村劳动力的22%,使这部分群众掌握了一技之长,增强了群众的致富本领。目前,我县在青藏线共有客货运输车l200辆,从业人员达5600人,在全国55个大中城市清真餐饮业经营户达到3500家,从业人员达到1.5万人,月营业收入达到2000万元。今年,预计全县劳务人数将达到4万人(次),劳务总收入达到1.2亿元。
(三)实施产业化扶贫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我县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主题,依靠我县地处黄河沿岸独特的气候条件,深入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突出发展“两椒一核”特色产业,全县线辣椒种植面积达到近2万亩,花椒5500亩,核桃8560亩。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把扶持发展、壮大龙头企业作为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突破口,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先后培育出了“天香”两椒开发公司、“仙红”两椒开发公司等与农产品息息相关的农业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县政府在争取扶贫资金、设备和技术改造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不断壮大企业的生产和加工能力。年,两家公司实现产值近1亿元,带动线辣椒种植户达8348户,年收购线辣椒4000万公斤,户均增收2937元。同时,围绕产业化扶贫和农民增收,大力扶持以雪舟集团、伊佳民族用品开发公司为主的劳动密集型、外向出口型企业,其中以小商品、大市场、高就业为行业特征的伊佳民族用品有限公司,通过短短几年的发展,走出了一条符合民族地区实际,加快扶贫产业化发展的路子,为带动贫困地区劳动力就近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公司已发展成为全球最大的伊斯兰用品开发生产企业,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生命力民营企业。目前,公司总资产近1亿元,年实现产值1亿元,使海东地区及全省1300名贫困劳动力实现了就业,年发放工资在1000万元以上。年,我县的天香两椒开发公司被国务院扶贫办认定为国家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仙红两椒开发有限公司和伊佳民族用品开发有限公司被省扶贫办认定为省级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为推动今后我县的产业化扶贫工作,增加贫困群众收入,加快贫困群众脱贫致富步伐,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