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范文

本站小编为你精心准备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参考范文,愿这些范文能点燃您思维的火花,激发您的写作灵感。欢迎深入阅读并收藏。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报告

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统筹城乡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几年来,按照县委、县政府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采取一系列措施,大力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和水平,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不断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现将全县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汇报如下:

一、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

针对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制约文体事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我们以改变基础设施,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为工作的突破口,通过跑上争取资金和争得县委、县政府的支持,先后完成了总投资1300余万元的县全民健身中心的建设;总投资1200余万元的县文化中心建设;总投资300余万元的8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总投资80余万元的33个村级农民健身场地建设;总投资200余万元的县文化馆维修改造工程建设;总投资130余万元的全县优秀文化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网络建设,完善了我县文化体育基础设施建设,为群众提供了较高水平的文娱活动场所。

为了给农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积极促进文化体育“五项惠民工程”建设。在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工程上,新建8个达标乡镇综合文化站,为改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条件,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在农村文化大院建设工程上,目前全县共创办农村文化大院78个,覆盖9个乡镇近60%的农村人口;在农家书屋建设工程上,从省州争取资金建设农家书屋176家,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群众“看书难”、“求知难”的问题;在文化共享工程建设上,建立起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支中心1个、乡镇共享工程服务室9个和村基层服务点129个,基本形成了贯通全县各乡镇村屯的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上,修建农民健身场地33个,改变了农民“以劳带健”的传统健身模式;基本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体系全面覆盖。

二、丰富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公共文化服务的幸福感。

一是以广场为阵地,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活跃城乡群众的业余生活。充分利用长白山文化博览城等广场,每年组织30—40场广场文化活动,为群众生活增添了浓郁的文化色彩。

二是调动社区群众积极性,活跃社区文化活动。文化馆积极协调帮助社区和老年组织,成立业余活动队伍。明月镇两个街道办事处所属的8个社区,均已组建文化活动队伍,县老年协会还成立了老年合唱团、老年交谊舞表演队和朝鲜族舞蹈队等。这些群众性文艺队伍扎根于基层,活跃在社区,有效推动了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

三是组织文化下乡活动,为农民群众送去精神食粮。县文化馆每年都组织演出小分队,利用农闲季节深入村屯,送文艺下乡,为农民演出,平均每年演出达50场以上,较好地满足了农村广大群众的文化需求。

四是活跃了朝鲜族民俗文化活动,找到文化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点。为了配合长白山旅游,在旅游沿线,我们加大了对万宝红旗村等重点村屯的扶持力度,抽出专人到万宝镇红旗村辅导,编排朝鲜族舞蹈节目、培训人员,组建民俗表演队,年均接待游客1万余人次,既丰富了我县旅游文化内涵,又为红旗村民增加了收入。

五是乡镇文化活动蓬勃开展。组建9个乡镇文化体育工作站,落实安排专业工作人员13名,在他们的带领下,乡镇文化工作得到加强。各乡镇都能根据自身的特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

六是积极扩大了图书馆的服务功能。我县图书馆原有图书5万余册,通过三年的努力藏书量已增加到8万余册,年借阅1万余人次,每年订阅100多种报刊。为扩大功能,图书馆设置了电子阅览室,在县内设立了十余个图书流通站,全面启动了“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农村、社区、学校、部队建立了基层服务点,并将“全国文化信息共享工程”与“农村电影放映工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全省第一个进行了两个工程的结合尝试,得到了省文化厅及省图书馆的肯定,被评为全省共享工程先进单位,首批被列为国家共享工程示范县,得到价值68万元的共享工程设备。以县图书馆为主阵地开展了系列读书活动,吸引广大城乡群众参与,通过阅读活动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感受了快乐。县图书馆也喜获第五届读书节先进集体的荣誉称号。

三、深挖民族文化、强化保护意识,加大市场监管,确保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健康发展。

加强对文物的搜集、保护和研究工作,特别是搜集、整理、保护了近现代革命历史遗迹,使其在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发挥了作用。我县现有2处省级、6处州级、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9年,圆满完成了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我县境内文物遗迹在册的共有109处。截止目前,已完成9个乡镇的实地调查,普查和复查革命遗迹、革命战迹地180多处,新发现140多处。

挖掘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成效显著。我们加强对朝鲜族民俗文化的挖掘、整理、传承和普及。几年来,我县编排的《天堂圣水》、《奔向明天》、《牙拍舞》、朝鲜族民族打击乐《喜庆农家》等节目,先后在全州文艺汇演中荣获一等奖、在全国迎春花卉展演中获得金奖。同时,加大对民族文化遗产的挖掘和保护力度,已对5类21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有效保护和深入挖掘,其中《鹤舞》已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牙拍舞》、《老白山皮制作技艺》、《两江口松花砚制作工艺》、《朝鲜族拔草龙游戏》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朝鲜族民间游戏踩地神》和《隋氏铁制品工艺》已被列入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老白山张氏皮匠》、《松花砚制作工艺》和《朝鲜族龙头游戏》已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民间舞蹈《鹤舞》、《牙拍舞》和民俗游戏《拔草龙比赛》、《龙头游戏》等为代表的一批民俗节目,多次被中央电视台、上海东方电视台、电台等传媒录制播放。

狠抓文化市场的管理力度,净化了文化市场环境。全县现有文化经营场所106家,其中,网吧22家,练歌厅16家,2012年通过改制,将脏乱差的25家小型游戏场所整合为大型动漫游戏场所4家,音像制品零售点7家,大型音乐酒吧4家,书报刊零售摊点18家,印刷厂7家,打字复印社24家,台球厅4家。近年来,文化市场办按照相关法律法规,使县的文化市场更加健康繁荣、有序发展。我县文化市场管理工作连续5年被省文化厅评为先进单位。

通过几年的工作,我县的文化体育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得到了国家、省州各级相关部门的好评,先后被评为全国文化先进单位、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省行政执法工作先进单位、省“共享工程”建设先进单位、州文化工作先进单位、州文化工作标兵单位、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先进单位、州“农家书屋”工程建设先进集体、州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州“扫黄打非”工作先进集体、县“好班子”、县“五五”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集体、县“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集体、县“安全生产”工作先进单位、县“平安单位”、县“道德教育”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四、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力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

我县公共文化服务建设的进展有目共睹,但相对于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和该项事业的长远发展来说,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1、文化、体育专业人才严重匮乏,系统人员老化,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文体事业发展。

2、公益场馆运营维修经费难以得到保障。

3、探索群众文化体育新途径、新招法不多,提高文体工作者整体素质措施不够。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找准问题、明确任务,借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东风,重点抓文化培训、文化产业建设等惠民举措,力促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再上新台阶。

继续深化“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提高城乡公共文化服务的供给能力,不断改善文化民生,巩固提升在全州文化艺术领域的地位。

加强文化遗产的发掘保护与开发利用。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建设,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延续和发展文脉。保护一批历史文化古迹,创建一批国家、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传承好朝鲜族民俗《鹤舞》、《拔草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

培养壮大特色文化产业,加大对重点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大扶持文化娱乐、印刷出版发行等文化产业发展,培强做大一批文化街区、文化企业和文化项目,实现“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建设长白山经济强县提供文化支撑。

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繁荣文艺创作。培养造就德才兼备、锐意创新、结构合理,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文化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各类专业性、群众性艺术团体,繁荣文化产品创作,推出一批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精品。

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机制。围绕已形成的文化管理体制,深化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同时,完善文化发展保障体系,把文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文化改革发展成效纳入科学发展考核评价体系。